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P2

  ..续本文上一页之力。”这在以前讲过,首先要修舍离,要能离得开,放得下,但这还不是根本的,根本的是要断除,要断除烦恼的根,就要靠禅定的力量。由断烦恼的力量,则知定力深和浅。定力越深,断烦恼断得越好,定力浅呢?烦恼经常会浮动。

  两三年禅定下来,能生定境的喜触

  “有两、三年或不定时间,即生出定境喜触。”要花两三年的功夫,但也不是固定的,有的来得很快,有的来得慢,一般两三年的禅定下来,就能够产生定境的喜触。

  有人喜乐来得快,可还没有稳定

  你们在这儿学禅定,两三天就有种舒适感,心里欢喜啊,身上起乐触,能发暖啊!这也不能说我教的禅定特别殊胜,只能说这是你们偶然地得到一下,还没有稳定呢。

  修了多年禅定的同学,一上坐,手脚就发暧

  有人修禅定,开始很欢喜,后来怄气了:“我这两天咋搞的?非但没有舒适感,而且腿子特别疼”,或者“我这两天怎么不发暖啦?”这是你功夫不到家,还不够稳定啊。而且你还没有入定呀,要真正从定境里出生的喜触,那才能把握得住,偶然出来的,它会来也会跑。你们修了很多年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只要一坐上去,盘起腿,还没有开始修禅定,两只手两只腿子就会暖。

  由事定而心定,故安静乐住

  “由事定而心定,故安静乐住”,事定心定两个都要。要做到事定,不管做什么事情,头脑里首先要考虑好,不要莽撞,也不要看情况搞到哪里再说,这样心不容易定下来!会有时返工,有时再补充,这几年你们干事情都是这样的。也使我受了你们不少的苦。

  安静乐住,就是稳住在安静的快乐里

  干每件事情都要以科学的态度,比如盖房子吧,头脑里首先要构思一下,然后再画图,再照图样去做。干事情你首先要想好,怎么个步骤,怎么个条理,怎么个原则,会出现什么情况,怎么临时变化,那么你干起事情来胸有成竹。可不要胸中只有奶油巧克力(众笑),一天到晚满胸怀的贪瞋痴,你能干得了什么大事情啊?事定心定,所以能够得到安静乐住,住就是稳住了,住在这种快乐里边。

  循身观(33)

  (带修禅定前开示)⑨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修禅定要持戒、离五盖,要有步骤修

  提要:

  ■ 修禅定要持戒,要远离贪、瞋、昏沉、掉举、疑五种烦恼

  ■ 禅定要有步骤,没有次第就没有顿悟

  ■ 抓来一个法就修,但求舒服快乐,等同外道法

  ■ 佛教禅定,不出偏差,外道强令起触,后必生病

  ■ “心包太空”不是心脏包太空

  ■ 外道练气功出偏差,医生都难以解决

  修禅定要持戒,要远离贪、瞋、昏沉、掉举、疑五种烦恼

  “必由依戒离盖而生”,要修好定就要持戒,还要离开五盖,哪五盖啊?修禅定的人不要贪也不要动瞋恨心,要离开昏沉、掉举,昏沉就是还没有打瞌睡快要打瞌睡了,掉举是心里想东想西。再加一个疑,修禅定要离开贪、瞋、昏沉、掉举、疑这五盖,这在舍利弗的《禅定品》里讲得非常详细。

  禅定要有步骤,没有次第就没有顿悟

  “若不依此次第偏重现法乐住,同外道法”,能海上师讲得很明白,很严肃:如果禅定不照步骤去修,强令起触同外道法。我们修的禅定是次第禅,本身就有步骤。一心禅说是顿悟,顿悟也是渐悟来的,没有渐悟就没有顿悟,所谓顿悟是快速度的渐悟,仍没有离开渐悟。有些人很傲慢,学了一点禅宗一心禅就取笑学次第禅的人:你们是渐修,我是顿悟。其实他是一悟也不悟。如果他悟了,就会知道渐悟顿悟没有矛盾,就不会说这个话,一心禅也好,次第禅也好,都是如来亲口所讲,你能贬低次第禅吗?真正懂佛法的人懂得没有次第就没有圆顿,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讲。

  抓来一个法就修,但求舒服快乐,等同外道法

  如果不依此次第而偏重于现法乐住等同外道,因为没有次第,没有基础,只是抓来一个法就修,但求舒服快乐,就认为我这个法对头,就照现在这个法修下去,住在舒服里,外道就是这么搞的,所以等同外道法。

  佛教禅定,不出偏差,外道强令起触,后必生病

  “强令起触,后必生病”,这个强就是勉强,外道就是这么勉强用功,硬是给他搞出来了,到后来必定会生病。修外道的人,最普遍的就是气功,出偏差的多得不得了,害人也不知道害了多少。我开禅定班十多年,没有开禅定班前我也在教禅定,从未听说有人修禅定出偏差的,因为我教的禅定是如来的方法,如来还会有什么差错呢?除非你不照这个方法修,或者自作主张地这么改,那么改,那就不对了。那出了毛病你可要讲讲清楚,不是修禅定修出毛病的,是你自己搞的一套出的问题。所以你们学禅定的同学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把学到的观随便改变,否则后患无穷,人家还会对禅定发生误会,慢慢就对释迦佛讲的禅定不起信心了,这个因果可大了!

  “心包太空”不是心脏包太空

  从前我在上海禅定班上完课,常有同学送我到车站,那一天有个同学路上问我:“老师,我这两天心口好像有点疼”。我说:“你修啥呀?”“我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说“心包太空”,所以我就修“心包太空”。”我说:“你怎么个心包太空?”“我以这颗心去包太空。”我说“你赶快停止,别乱修,你以这颗心去包太空,心脏不要破裂了?”(众笑)我从来也没有教过一个心包太空观,只是从理论上解说了一下。后来我跟他说:““心包太空”说的心,并不是心脏的心,而是指你心里的想像”。他说:“噢,原来这样。”因为他从前学气功受影响很深,所以乱搞。

  外道练气功出偏差,医生都难以解决

  “无法可治”,你出了偏差就没有办法治了,练气功出偏差的,医生都难以解决,医生只能治你病,譬如说有的出偏差,有幻视幻听,这是病,那么医生可以把你治好。有人出偏差,竟感觉身体被气隔成两段了,难受得苦恼,怎么吃药也吃不好,医生就没办法了。

  循身观(34)

  (带修禅定前开示)⑨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修苦行而未从断烦恼下手,烦恼更盛

  提要:

  ■ “由戒生定者,安稳无弊”

  ■ 外道路线错误“得乐后比常人烦恼更盛”

  ■ 有外道知见的人,多有自以为我不笨的病

  ■ 烦恼未断,戒不严密,纵将得定,护法神亦遮止也

  ■ 修行用力太猛往往会引起过去世业识种子发作

  ■ 有人修苦行而未从断烦恼下手,六十岁还还俗

  “由戒生定者,安稳无弊”

  “由戒生定者安稳无弊”。因为戒定慧是佛法,圆满无有漏洞,“如水有堤而不横流”,他不会往邪的方面流,堤就起到把你保护起来的作用。你持戒,戒就保护你;你犯戒,这个堤就破掉了。你听老师话,老师话会把你保护起来;你不听老师话,这个保护就给你摧垮了。“否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你路线不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关系,这是必然现象,前进路上总会发生一点障碍,所以有一句话,“魔高一丈,道高十丈”。你路线错了呢?还有句话,“道高一丈,魔高十丈”,因为路线错误了嘛。

  外道路线错误“得乐后比常人烦恼更盛”

  “得乐后比常人烦恼更盛”,这就是路线错误!不明白修禅定是为了断烦恼,只知道修禅定是练功,得到了快乐,更加认为自己是对的,你好意相劝,他还蔑视你:你还不如我呢,我得到了,你还没有得到呢。

  有外道知见的人,多有自以为我不笨的病

  所以度外道,也包括有外道知见的人,很难度,尤其是他得到了一点好处了,更难度,他根本不听你的,结果烦恼更加厉害,犯戒很多啊。“古来聪明人多中此病”,有文化,看书多的人,自以为我不笨,我也聪明,从古以来这些人很多都有这种病。

  烦恼未断,戒不严密,纵将得定,护法神亦遮止也

  “故烦恼未断,戒不严密,纵将得定,护法神亦遮止也”。烦恼没有断的时候,戒又不严格地遵守,即使你修到快要得定了,护法神也会把你挡住,不让你得定。因为不把你挡住,你一得定,知见更错,路线更错,你出了神通尽去害人啦。

  能海上师说:“修一点行,烦恼来得更猛,俗称业识种子发。如上海人年九十余、六十余岁方还俗,皆由从前修行唯在功德苦行上着力,未从断烦恼下手。”

  修行用力太猛往往会引起过去世业识种子发作

  “修一点行,烦恼来得更猛,俗称业识种子发”。这种事情人人都有,稍微用功一点,结果适得其反,烦恼反而更厉害了,这是过去世在八识田里的种子发作了,应该是一点点来,慢慢来,不要一下子用功太猛。

  有人修苦行而未从断烦恼下手,六十岁还还俗

  “如上海人年九十余”,有一个上海人,年纪已经九十岁多了,“六十余岁方还俗。皆由从前修行唯在功德苦行上着力,未从断烦恼下手”。原因就是从前他在修行路上只在做功德修苦行上用功,不知道从断烦恼下手。我们常看到,有些做功德的人很傲慢,有钱的人比富,打水陆,哪个出钱最多哪个做头,你出两万,我三万。还有不懂佛法的人修苦行,头也不剃,指甲又长,却不知道断烦恼,这种人也常傲慢的。能海上师举的这个人,我在上海见过,非但六十岁还俗,还生了三个儿子(众笑),他脱开衣服给我们看过他锁骨边有个洞,他从前在西藏闭关,用金子打的链条锁起来。你闭关修苦行很好,出关后就得看你烦恼断了多少,可别像他那样,修了苦行又还俗,还生了三个儿子(众笑)。现在休息一会,等会修禅定。

  循身观(35)

  (带修禅定前开示)⑩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修行人起烦恼是业识种子遇缘而发

  提要:

  ■ 修行人起烦恼是业识种子遇缘而发

  ■ 过午不食是中道,亦非苦行

  ■ 苦不苦应以健康为标准,不能以贪心为标准

  ■ 不想证阿罗汉果,大都不吃“罗汉菜”了

  ■ 修福为培福,修功德…

《<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