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氣觀>帶修禅定前開示

  調氣觀 (1)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⑾

  2002.7.15

  禅定要先調身、調氣、調心

  提要:

  ·禅定前要先調身、調氣、調心

  ·修定要閑居靜處,雜務不要多,講話不要多,電話不要多

  ·不要擾亂一個修行人的心

  ·心定不下去的人,喜歡跑,這就是習氣

  禅定前要先調身、調氣、調心

  禅定前~先調身、調氣、調心。

  今天我們教調氣觀,禅定前先調身、調氣、調心。就是你唸佛聽法盤腿打坐前也應該做到調身、調氣、調心,這樣子對于我們聽法,修定作用就比較大。我們看到佛經上經常有“谛聽,谛聽”,這就叫你一心聽,聽經時把身、氣、心調好了,你就容易安心聽經,容易做到谛聽。

  修定要閑居靜處,雜務不要多,講話不要多,電話不要多

  調身~閑居靜處,結跏趺坐(女半跏趺)平身正直,解衣緩帶,身不倚形,頭不低昂,二肩平齊,調適身體。

  調身主要是把身體調得舒適。閑居靜處,在鬧市修禅定是不合適的,鬧市裏修禅定那要很有水平的人,要在動中也能夠保持一心才行,我們初修的人首先要找一個安靜的處所。閑居,不僅是你現在沒什麼事,很空閑,而且你居住的場所,雜務不要多,講話不要多,電話不要多,不注意這些,我們就不太容易修好。

  這一次到九峰寺來,一方面給你們講課,一方面我自己也是想在九峰寺過一些好像閉關那樣的日子,但是有許多時候就不能如意,本來想我有空就要修禅定,結果又忙雜志的編輯。還有,不必要的電話也太多了,現在我只有一個辦法:所有電話都不聽。

  不要擾亂一個修行人的心

  找我的電話都在幹些啥?電話一響,我一聽,說“噢,我等一會兒跟小林商量商量。”那麼找小林商量:“某某人跟我打電話,你的意見怎麼樣?”小林說:“噢,我等一會兒再跟王東輝商量商量。”我盡幹這種事情。(衆笑)那麼你們這幾個當領導的不能直接打電話互相商量嗎?都是懶思想:“與其我跟他商量,再跟他商量,還不如直接跟傅老師商量,傅老師決定怎麼辦就怎麼辦,這不是簡單了嗎?”你找到我這兒,我還要發揚民主,還得去聽取相關人員的意見,而且你們的電話又特別羅嗦。所以修行人就想閉關,我看閉關可能就是因爲電話太多了。修行人真要用功的話,自己不要擾亂自己,別人也不要擾亂他。“甯可擾亂千江水,不要擾亂一個修行人的心”。

  心定不下去的人,喜歡跑,這就是習氣

  你們女衆部有位老師跟我說:“我當年爲什麼很想跟你學?其實我是想跟你坐坐火車,坐坐汽車,東跑西跑。”(衆笑)啊?!原來是這樣!年輕人都喜歡東跑西跑,在沒有學法前,哪個地方風景好,有什麼景點,大家去啊,到老了有感受,太吃力啦,多累啊!看來看去,不是山就是水,不是房子就是人,說到底,並不是有什麼好看有什麼好玩,而是你的心定不下去!這就是習氣。

  你看一只猴子,它就是喜歡東跳西跳,東抓西抓,這就是習氣,定不下去呀!進了佛門,大概不好意思再說我喜歡到那邊去玩玩,這邊去看看,換一個好聽的名詞,叫“參學”,“朝山”,“我是來求法的”,這兒求兩天法,那邊求叁天法。就好比上齋堂吃飯,這個桌子上吃兩口飯,再到那邊桌子上吃叁口飯。有的小孩就是那樣,媽媽剛剛給他喂了兩口飯,他就跑掉了,跑到奶奶身邊去了,“奶奶,你喂我。”也不想想人生的時光跑來跑去全被跑光了。你沒有法,你就應該到有法的地方去求法,有法了還要跑什麼呢?如果是邪法,你應該跑,不是邪法,你還要跑,那究竟爲點啥?還不是習氣?

  調氣觀 (2)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⑾

  2002.7.15

  修行全是忍出來的,在泥坑裏滾出來的

  提要:

  ·生活要搞好,但不要使自己太忙了

  ·安靜的環境能陶性冶情

  ·修行全是忍出來的,在泥坑裏滾出來的

  ·初修不要要求太高,沒事時就常坐起修禅定

  ·環境不要太紛亂,要不紛亂得有善巧方便

  ·要安靜,不要提高聲音說話

  生活要搞好,但不要使自己太忙了

  閑居,九峰寺環境非常安靜,這種環境很難找得到。閑呢,你們吃飯總要吃,生活總要搞好,可也不要使自己太忙。現在天熱忙洗澡洗衣服,社會上的人,一天要洗兩叁次澡,你們假如洗澡的時間太長了,是不是短一些?洗衣服也簡單一點?

  安靜的環境能陶性冶情

  說:“簡單一點我又沒事幹”,你看看山景也好嘛,這種安靜的環境能陶心冶情,你們每天晨讀,身在山林中,嘴巴在朗讀,耳朵在聽泉水的聲音,蓬萊仙島的仙人生活我看也不過如此。不要以爲皇帝的生活多麼舒服,其實我到皇宮裏去看過,皇宮裏還不是土裏土氣的?別說跟現在的五星級賓館比,叁星級都比不上,別以爲仙人過的生活,好像是神乎其神的,仙人空下來還不是在樹下兩個人下下棋,他不下棋也無聊啊。

  修行全是忍出來的,在泥坑裏滾出來的

  修行人也是這樣,別以爲平凡的生活不是修行,把修行想得神乎其神,非常超然,非常潇灑,結果到老了,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張嘴巴非常高超,非常潇灑,可你放個屁還是臭的!修行全是忍耐忍出來的。娑婆世界的一切都像泥坑一樣,誰在這兒生活,就在泥坑裏去滾吧,修行就是在泥坑裏滾出來的。

  初修不要要求太高,沒事時就常坐起修禅定

  有人希望咱們學修生活排緊點,好啊,但這一次要求不要太高,以後會有的,還要挑選,你腿子能夠盤幾個小時?你身上有多少病?要經過挑選才可以打七。我們現在是學禅定,以新同學爲主。新同學盤半個小時,已經是忍著疼了,能叫他坐五個小時嗎?所以咱們這一次,你只要做到現在的要求就夠了。

  閑居,居住的場所要空閑一點。心裏邊、腦子裏邊也要空閑一點。沒事幹就修禅定。說修禅定,我又坐不了半個小時,那你就修調氣觀,調氣觀幾分鍾也可以修。我年輕時在五臺山清涼橋能海上師那裏,也沒有一天到晚用功,能海上師也常出來走走,他說:“腿子要活動活動。”我跟在他旁邊也走走,他跟我們說:“沒事就坐起。”所以你們沒事就到床上盤腿子坐在那裏。

  這一次給你們教的調氣觀、聚心觀、數息觀,都是非常方便的,你隨時都可以修,而且你走路也好修。沒事就盤腿坐在床上,修一會調氣觀、數息觀都可以。

  環境不要太紛亂,要不紛亂得有善巧方便

  你們不要把生活搞得亂烘烘的,有人說:“亂烘烘中我也能修,他們亂我不亂,好比亂叢中一棵松。”這是初修人很難做得到的!在亂紛紛的時候你能保持一個覺悟,已經不容易了。所以修行環境不要太紛亂,要兩件事並一件做,不要一件事作二件做,事情越少越好。越少越好,可不是有事情懶惰不幹了,要達到不紛亂得有善巧方便。

  要做到外面亂我不亂,《叁國演義》中諸葛亮,唱空城計,照樣心不亂。京戲裏說他正在山頭觀山景,忽聽得城外亂紛紛,一想怕是司馬懿發來的兵,城中沒兵怎麼辦?他就冒險唱空城計,自己在城頭上彈琴。司馬懿大批的兵到,奇怪!怎麼城門大開,弄幾個老兵在掃地,諸葛亮自己跑到城頭上去彈琴,司馬懿想諸葛亮從來是非常謹慎的,別是引我進去,裏邊有伏兵噢。司馬懿也不簡單,到底是真是假?他就聽琴聲,琴聲不亂,司馬懿想是真的,你看他一點不慌嘛,馬上退兵。司馬懿的兵一退,連諸葛亮尚且出一身冷汗。(衆笑)

  要安靜,不要提高聲音說話

  環境要靜,這兩天你們不大安靜,我總覺得有人在吵架,我從房裏出來看看,沒吵架嘛。有時候我覺得下面人怎麼這麼多啊?再出來看看,沒幾個人嘛。因爲有的人講話聲音太大,聽起來好像吵架。你們不服氣:“外面人聲音比我還要大呢。”他們是粗人,你是細人呀,你嗓門小一點有啥關系?要把你們齋堂的規矩拿到生活裏來就好了,一百個人吃飯一點聲音也沒有。假如九峰寺住了八九十個人,你進山門來,好像裏邊沒有人,那就好了。說話太小聲也不恰當,不能用氣說話:“你吃好飯了嗎?”(學嗫語說話,衆笑)還有一種,他爲了避免聲音大就去和人家咬耳朵,這樣鬼鬼祟祟的也不莊嚴,你只要不把聲音拉得太高了就可以了。

  調氣觀 (3)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⑾

  2002.7.15

  息出入無聲,不粗猛急滑,一切自然

  提要:

  ·內心也要安靜,學法要有決定心

  ·修禅定要結跏趺坐,先把姿勢調好

  ·息出入無聲,不粗猛急滑

  ·息出入若無知,一切自然,不要過于注意

  ·修行要活起來,不能像學文化那樣搞死了

  內心也要安靜,學法要有決定心

  內心也要安靜,內心爲什麼不安靜?東想西想太多了,衆生打妄想的習氣已經很深了,再去想一些不必要想的問題,心就始終沒有靜下來的時候了。剛來聽法時,挺歡喜,修禅定腿疼了,馬上想是走還是留?等到第二叁天,忽然禅定中舒服了,又想:不走了,堅決不走。第四天聽法忽然不高興了:“老師這些話明明是在罵我嘛,我到處都可以去,何必在這兒受氣?聽法還要刮鼻子!”又想走。學法應該要有決定心。

  還有的人本來心安定得很,過兩天就想得多了,本地人有本地人的想法:“明天也許會下雨,曬出去的衣服我來的時候忘了收進去,還是明天一早就走吧。”路遠的人呢?也怪,出門的時候想:“我要到傅老師那兒去”,來了以後又想家了,這樣子只能算是一次旅遊,可不是真正想學法,也不是想好好地修一修。

  修禅定要結跏趺坐,先把姿勢調好

  找一個靜處,結跏趺坐,就是雙盤腿,女同志因爲生理上的關系,也可以半跏趺。平身正直,身體要挺起來。解衣緩帶,扣緊的地方放放松,不能戴手表,不能戴眼鏡,不能戴帽子,領口、褲帶如果繃緊了要放松。身不倚形,身體不要斜著靠在什麼地方。頭不低昂,頭不低也不昂。二肩平齊,這幾句話就是講你…

《<調氣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