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稱《叁世因果經》,這是僞經,裏邊都是人編的因果報應,難道講講因果報應故事就算修行?他還說當年在某大法師照片下面,坐有兩個年輕人,有一個就是他。聽說這位“大法師”從不講佛經,可是講儒教的話卻特別多,影響特別廣,所以人們就認爲這些話就是佛教。
要以佛法去教化衆生,才叫下化衆生,但不能只有這一面。還要“上求佛道”,你自己要學法修行啊!你自己要快快成佛啊!這才叫菩提心。“求佛道就是上進不息的崇高理想”。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咱們今天信佛並沒有信錯,如今全世界都認爲佛教是崇高的,從沒有把佛教貶低過。
化衆生就是舍己爲衆的廣闊胸懷
“化衆生就是舍己爲衆的廣闊胸懷”,身教重于言教,你要以佛法去教化衆生,你就應該先受教,應該依照佛法來改造自己,要做個舍己爲人的榜樣。舍己並不是把自己犧牲掉,是說希望你經常做利他的事,能一直做下去。如果你本身有病,累得不行了,爲了舍己,幹到斷氣,那明天你就再也不能舍己爲人了。應該留下一點本錢,明天再爲人民服務嘛,這是現實,長期才叫真功夫。
愛護衆生就是愛護我們的法身慧命
一個接受佛法教育的人肯定能胸懷開闊,人怎麼才能偉大?父母所生的身體那麼小,你朝嘴巴打氣也沒有辦法讓身體膨脹。可是你心可以偉大,心偉大了你就偉大了,你把衆生都看成我身體裏邊的細胞,那麼你這個身體多大!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身體,當然也會愛護自己身體裏的每個細胞。那你對待衆生不好,豈不也傷害了自己嗎?懂了這些,我們就能明白愛護衆生就是愛護我們的法身慧命。
菩提心能使人産生新的能量,
形成特殊氣質,能令人行人所不能行
“由這種精神的影響,在人身上能引生一種高級的心身能源”,通過佛法的培養,使我們具有了菩提心,這樣在生理上就會産生一種新的能量,比原來的偉大,所以叫“高級的心身能源”。
“令人能行人所不能行”,能夠使人修行修得起來,也就是說能做到別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能修得起別人所修不起來的法,這個力量從哪裏來?從菩提心來。“忍人所不能忍”,人家忍不住,你就能夠忍得住。一個夥計看見老板來了,他就換了一個臉,就算遭到點麻煩他也肯忍。我們佛弟子有一顆菩提心,別人忍不住,我們就要忍,爲什麼?這個衆生,我發過願要去度他的呀,我如果不忍的話,他就不要我度了。這就好比衆生是主人,我是仆人。孫中山說過:“要做人民的公仆”,我們佛弟子就要做一切衆生的公仆。菩提心就是叫你把位置換一換嘛,把一切爲自己換成一切爲了衆生,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所以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有的地方是相通的。“成爲一種特殊的氣質”。氣質很重要,氣質就是這個人的修養、素質。在菩提心的影響下,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氣質。
調氣觀 (9)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6
佛法在人體上能與人無窮生命力
提要:
·有個丈夫,能把妻子布施他人,卻仍等著她回來
·佛法在人體上能與人無窮生命力
·佛教百千叁昧,能住世一劫
有個丈夫,能把妻子布施他人,卻仍等著她回來
有篇文章,講一個丈夫非常好,妻子本來對丈夫很滿意,慢慢就有點不大滿意,因爲她想跳出這個小城市,到大城市裏去過一過有文化氣質的生活,所以要走,丈夫也同意離婚。結果到了深圳,找了一個有錢的老板同居,這個老板確實有她丈夫沒有的東西,可是這個老板也沒有她丈夫有的東西,而且最令人吃不消的是,這個老板一冒火就把她打得遍體鱗傷。她知道自己這條路走錯了,就回到她原來的家裏。因爲臨走的時候丈夫跟她說:“如果你在外面闖得快樂、幸福,你就不要回來。如果你有困難、有苦惱,你就找我,你想回來就回來吧。”我看這個丈夫了不起,我們信佛的人都做不到,他能做到。(衆笑)那真的是布施波羅密,連妻子都布施掉。(衆笑)結果她回去的時候,看到她床下的拖鞋都沒有動過,跟她走的時候一模一樣,意思就是等她回來,所以這個妻子大受感動。
佛法在人體上能與人無窮生命力
人們總覺得有文化的人肯定有氣質,說念過大學的人到底兩樣。咱們這兒也是學習呀!咱們也有特殊的氣質,如果沒有特殊氣質,你們這次來的同學怎麼都舍不得離開了?所以佛法就能培養人特殊氣質。有了這種氣質,“在人體上能與人無窮的生命力,就是長壽的因素”。世間上人都說,開朗的人長壽,胸懷寬廣的人長壽。一個發了菩提心的人,這種開闊的胸懷,世間上人誰比得上?
有人說:“他是佛弟子發過菩提心的,可我看他遠遠比不上社會上的人。”那是他兩個嘴皮在發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發菩提心”,那你人怎麼沒有轉變呢?可見你發得不真切,你這個菩提心也沒有什麼力量。
佛教百千叁昧,能住世一劫
“佛教百千叁昧”,叁昧就是定,百千叁昧就是各種各樣的禅定,“能住世一劫”。修禅定成就了,能在世間上住上一劫,“乃至無量劫”。曆史上有記載,“龍樹住世五百歲,無著住世一百五十歲”;迦葉尊者他得到佛的袈裟進入雞足山,要等到彌勒菩薩到娑婆世界成佛時,他才出來,把釋迦佛的袈裟交給彌勒如來。迦葉尊者進山後,山就封起來了。彌勒菩薩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到娑婆世界來成佛?這麼長久他也不會死。(衆笑)你們想不想?如果想,那麼快證阿羅漢果。(衆笑)
迦葉尊者就是一位大阿羅漢。咱們每天早晨供的十六大阿羅漢,現在還在世間上,遍布全世界,如果你有福氣就能見得到,不過即使你見到了你也不認得他,他也不會告訴你“我是十六尊者之一”。凡是自稱我是觀世音菩薩化身,我是彌勒佛下生的,沒有一個是真的。今天就講到這兒。
調氣觀 (10)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7
調氣能使呼吸輕柔細長,
促進健康,能使人改掉粗暴習氣
提要:
·心身一體,氣調不好,修心就會受幹擾
·調氣能使呼吸輕柔細長,促進健康,能使人改掉粗暴習氣
·話多易傷氣,可以修止語
·修行要有科學態度,修止語要逐步來
·學佛法不能好高骛遠脫離現實
如何避免氣短~講話吐氣勿急,發聲勿太粗
~勿急躁,勿因貪而爭,因惱而躁
~心平和,心平則和,英雄氣短,不平和故。
~飲食淡薄,氣喘常由美食故。
心身一體,氣調不好,修心就會受幹擾
我們已經明確了氣對于人體很重要。人活著全靠一口氣,氣對于我們的壽命,對于我們的修行都很重要。既然是心身一體,如果氣不調好,我們修心就會受到幹擾。就好比一個人身體不好,修行也修不好,因爲身體不好會影響情緒。
調氣能使呼吸輕柔細長,促進健康,能使人改掉粗暴習氣
調氣還能使呼吸輕柔細長,不急不猛沖。氣有兩種,一種很短促,一種很細長,細長的氣能促使身體健康長壽,還能使修行人心容易定。短促的氣不好,呼吸短促的人往往身體不大正常,比如胖的人往往氣短,身體就不大正常。我們修調氣,吸進去的是清淨的氣,吐出來是汙濁的氣,以清淨的空氣去排除汙濁的氣,好像在給身體洗澡一樣。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修行人的身口意慢慢就會改掉種種不好的習慣,慢慢就會安靜起來,文明起來。種種急躁的情緒、粗暴的動作逐漸就會消失。在這種全面變化的基礎上,我們的氣也會發生變化,我們再來修調氣,那就更起作用。
話多易傷氣,可以修止語
今天講到“如何避免氣短”,氣跟情緒,氣跟生活都有聯系。一個人的氣進進出出無非是兩個地方,一個是鼻子,一個是口。一般來說,鼻子是吸氣,口是吐氣。口一般在說話時用氣比較多,古人也說,說話太多的人就容易傷氣破氣,形成中氣不足。所以有一種修行方法叫“止語”,或者叫“禁語”,規定一段時間不說話。有的修行人止語半天,還有的全天止語,別人跟他說話,他不開口就用筆寫。我年輕時在上海佛教青年會,頭一次看到雪相法師修止語時,他在胸口挂了塊牌子,寫了“止語”兩個字,他回答人家的話總是用筆寫。
修行要有科學態度,修止語要逐步來
如果你要修這種方法,要科學一點,修行不是你想怎麼修就怎麼修的,千萬不要看了不正規的書或者聽了某些人的話就去亂搞。要做到止語也不簡單,我們做居士的,不可能挂塊牌子啊,那樣人家不要笑你?就是挂牌子也很容易忘記,人家上來一問,你就開口了,開了口,心想:“再從現在開始止語吧。”那不是說話前止語,成了說話後止語。可是第二次又開口了,所以止語也不容易的啦。
還有一點也不容易,嘴巴不說話,人的情緒沒有地方發泄,搞不好要出事。所以千萬不要以爲修行就是那麼簡單。佛教是科學,要有科學的態度,學止語最好一點一點來。譬如你先止語兩個小時,然後再半天。如果你一下子就定叁天,到了第二天你火氣特別大。如果你硬是憋住,那就要發脾氣了。人家知道你止語,躲得遠遠的。開始你覺得挺好,你們最好別找我說話,後來想找人也找不到,結果在房裏丟東西、發脾氣,痛快痛快。這跟閉關的情形差不多,只是沒有閉關厲害。
學佛法不能好高骛遠脫離現實
現在年輕人好高骛遠,一學佛馬上想高,第一個念頭:我要出家;第二個念頭:我要閉關;第叁個念頭:我幹脆到深山老林裏去。尤其是知識分子,要求高、希望大、喜歡沖動、容易脫離現實。我當年在上海某個大學,晚上開禅定班講課,下課了,有些學生一定要我到他宿舍裏去坐一會兒。一談起來:“我總有一天要到深山老林裏去苦修。”你真的去了,要不了兩天就要掉眼淚。”所以止語也不能隨便亂修。
調氣觀 (11)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7
閑…
《<調氣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