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氣觀>帶修禅定前開示▪P5

  ..續本文上一頁話少說好用功,必要的話半句也不能少

  提要:

  ·修行人都應做到少說閑話,閑話多了難用功

  ·閑話要少說,必要的話半句也不能少

  ·布施衆生歡喜不是閑話,同學間互相幫助是修行人應有的慈悲心

  ·話多容易擾亂心情,吐氣不要消耗太大

  修行人都應做到少說閑話,閑話多了難用功

  但是我們今天每個人都可以做起來的,那就是少說閑話。你們女衆專修班有個出名的地方就是管得嚴。聽說你們動員同參道友來學,電話裏總要跟她打個招呼:“歡迎你來,這兒管得很嚴的。”結果嚇得一個也不敢來。(衆笑)其實我管得並不嚴,原因你們是女孩子,總要客氣一點。我94年在隆昌寺培訓班時,一次我從樓上走下來,剛走出內廳,培訓班裏的小和尚跟我說:“老師你看,今天霧大。”我就說他:“霧大我沒看見啊?還要你說?少說閑話。”連這兩句閑話我都不許他說。

  我本是很少說閑話的,現在因爲人多話也不得不多,後來實在沒有辦法,用紀律來管製。要跟傅老師說話,要辦公室同意,總管批准,這樣子總算話減少一點,自己也好用功。但是有時候也難以避免,我一個人出去散步,一邊散步一邊念佛,有人就跑上來陪我。我總不能看見你來一句話也沒有,結果不是陪我走路,是陪我說話了。不說話好用功,一說話了就很難用功啊!

  閑話要少說,必要的話半句也不能少

  有句話說: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其實這句話不太明確,容易發生誤會,怎麼能少說一句話呢?少說半句都不行,你前半句說了,後半句沒說,人家怎麼聽得懂?

  有一個最明顯的事例,94年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培訓班的學僧都喜歡跟我學禅定,那時隆昌寺空房間很多,大家找到一個地方坐好了。其中有個高個子,東北人,就坐在我旁邊,我朝他們隨便問問:“你們看這個地方好不好啊?如果不好咱們再找個地方。”他回答我:“阿彌陀佛。”(衆笑)我實在不得要領,只好又問:“你看這兒好不好,不好再找一個。”“阿彌陀佛。”我說:“我在問你,你怎麼不回答,老是阿彌陀佛?”這可能是典型的“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可這怎麼生活啊?比如問你“你今天早晨幾點鍾起來啊?”“阿彌陀佛。”醫生問你,“你哪兒不舒服?”“阿彌陀佛。”

  所以我看這句話要改一改,我是這樣改的:“少說一句閑話,多唸一聲佛號”,這就明確了。你們喜歡聽我講法,總希望我多說一點法,總不見得我上了法座,叁聲“阿彌陀佛”就下座。(衆笑)可是閑話要少說,什麼叫閑話?跟修行、跟法、跟了生死沒有關系的,全叫閑話。多說閑話容易擾亂身心。

  布施衆生歡喜不是閑話,

  同學間互相幫助是修行人應有的慈悲心

  如果問“老師講法時經常說幾句風趣話、幽默話,這算不算閑話?”你們聽了高興不高興啊?(下答:高興)高興就不算閑話了嘛,這是布施你們歡喜,人總要透透氣啊!笑一笑十年少。

  閑話是沒有意義的話,有意義的話就不叫閑話。譬如說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鼓勵、安慰,都不應該算閑話,這是修行人應該有慈悲心嘛。你對誰有感情,就能度誰啊!你對同學都沒有感情,你怎麼度衆生啊?那麼有人說,“雖然我對誰都沒有感情,不過我對我老婆蠻有感情。”這情況就不同了,家裏人感情越深越難度,要度家裏人千萬不要靠感情,而要靠慈悲。一有感情,她靠在你背上,越來越高傲、嬌氣。只有用慈悲使她感動,慈悲就是自苦他安樂。

  話多容易擾亂心情,吐氣不要消耗太大

  閑話太多了,容易傷氣,也容易擾亂我們的心情。發音要花氣力的,說久了當然容易疲勞。古時代女人嘴巴小,叫櫻桃小口。現在人嘴巴大,可是鼻孔卻沒有因此而變大,鼻子這麼小,嘴巴這麼大,吸進去少,吐出來多。你老是說話,即使鼻子不斷地吸,也來不及供應啊,這樣身體會好嗎?這是說說笑話。就算你講的是應該說的話,還要訓練吐氣要消耗不大,這不光是給人家好的印象,而且對身體健康對心情都有好處。修行人心情一變好,這個人修行就上路了。

  調氣觀 (12)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7

  話多擾亂心情,急躁時氣也短

  提要:

  ·說話要文明、要柔和、要簡單、要清楚、少啰嗦

  ·不要樓上樓下遠距離叫人

  ·修行人不要急躁,急躁時講話快,氣也短

  ·出家人要“威儀閑雅無急躁”,居士不要在路上給師父頂禮

  ·居士講話要文明,女居士不要碰到比丘師父,更不能握手

  說話要文明、要柔和、要簡單、要清楚、少啰嗦

  這兒說,“講話吐氣勿急,發聲勿太粗”,這些我在語輪功德課上講得比較多,現在不重講了,舉個例子就可以了。我頭一次坐飛機,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空中小姐,那個說話聽了真舒服啊!(衆笑)據說空中小姐個個都經過培訓,全要考試合格,待人接物真有禮貌,真文靜啊!說話粗裏粗氣的人,一開口就像吵架,嗓門粗,喉嚨響,雖然性子直,可是說話也不考慮。甯波人講起話來很粗重,蘇州人吵起架來語調雖很柔和,可是咬住了人不肯放,這種表情也很凶的啦。(衆笑)我們也不學蘇州人,也不學甯波人,我們要學修行人的說話,要文明,要柔和,要簡短,要清楚,閑話少說。

  不要樓上樓下遠距離叫人

  九十年代初期,我去辦九華山佛學院,我經常到佛教協會去,有一次碰到一個小和尚,拉開了嗓門喊樓上的當家,他直接叫當家的名字,像發號施令那樣。他不是我學生,我無權說話,回到佛學院我就規定佛學院學生一律不准樓上樓下講話,有話你必須要自己跑上去面對面說,包括遠距離叫喊都不可以。世俗上的人,比如農村的老奶奶,叫起小孫子來喉嚨響得哇哇叫。咱們修行人不能這樣。

  修行人不要急躁,急躁時講話快,氣也短

  第二點,“勿急躁”。急躁的時候,說話也快,氣也短,從來也沒有一個人在著急的時候像溫吞水那樣說話:“請——你——快——一——點——,我——已——經——急——得——快——要——死——了——。”(衆笑)上來就是:“快快快快快!”(衆笑)氣的消耗量太大。情緒一激動,生理上就會繃緊。高血壓千萬不要急躁(衆笑),不要冒火,否則很容易中風。不急躁的人說起話來很清晰;急躁的人自己說不清楚,要不斷地重複,還要問人家聽明白了沒有,(衆笑)反而啰嗦,一卡殼比慢還要慢,別人還容易聽錯。所以急跟語言有直接關系,語言跟氣有直接關系,我們不要著急。

  出家人要“威儀閑雅無急躁”,居士不要在路上給師父頂禮

  能海上師編的《戒定慧基本叁學》上有句話,威儀閑雅無急躁,這是講威儀。出家人平時不要走快,除非是緊要的事情。所以看見出家師父走路快,你就別去跟他打閑岔。有的居士看見出家師父很快地走過來,他馬上橫在旁邊:“師父,頂禮了。”(衆笑)師父慈悲:“噢,消災延壽,消災延壽。”師父心裏急,說“一禮一禮”,他偏要頂叁個禮,只管自己恭敬有功德,忙著磕頭,不管人家有事。好不容易解脫了這個,沒走幾步又來一個:“師父,頂禮了。”師父有要緊的事,只好越走越快,(衆笑)這不是打閑岔嗎?所以這些都要懂。

  居士講話要文明,女居士不要碰到比丘師父,更不能握手

  居士跟出家師父講話,最好也要講究點文明。有的居士在出家師父面前很不文明,說起話來像咬耳朵。還有的請師父應供,一面攙師父手一面說:“師父,這兒走。”比丘的衣服女居士碰上了,比丘尼的衣服男居士碰上了,就不清淨了。有一年在昭覺寺,我到會計那裏去,有幾位比丘正在談話,一個人問:“如果你的手被一個女的抓住了,怎麼辦?”另一個說:“很簡單,把這只手砍掉,(衆笑)不要了。”因爲洗不幹淨。現在末法時期簡直是不像樣,有的女居士竟然還去跟出家人握手呢!

  調氣觀 (13)

  (帶修禅定前開示)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7

  勿因貪而急、因惱而躁,心平則氣和

  提要:

  ·勿因貪而急、因惱而躁

  ·心平則氣和,有益健康

  ·吃虧就是便宜,能獲得相處的友誼

  ·英雄氣短,不平和故

  ·人間的緣分與環境都起源于自己的心,心地平了,外界環境也會好轉

  ·飲食淡薄,氣喘常由美食故

  勿因貪而急、因惱而躁

  “勿因貪而急,因惱而躁”,貪心太重,心情就急,人們稱爲氣急敗壞。見了好吃的東西,就狼吞虎咽,恨不得一口吞下。還有的人吃飯,一張大口就像牛吃草,威儀也不好,帶著一點氣急敗壞。“因惱而躁”,起了煩惱就要躁,吵架的人從來不是心平氣和的。

  心平則氣和,有益健康

  “心平和,心平則和”,我們怎麼樣使自己氣和?在心理情緒上講,你心要平一點。心不平,經常對別人氣不過,受了委屈,到處哭訴,哭出來倒也罷了,沒有哭出來,氣短傷心,這樣子多傷身體啊。委屈就委屈一點,吃虧就吃虧一點,身體保重最重要,用健康換一個便宜值得嘛?吃虧就是便宜,人總要難得糊塗一點,不要太精明了。

  吃虧就是便宜,能獲得相處的友誼

  我年輕時住在老房子裏,上海人叫石庫門,曬衣服要走樓梯到曬臺上去曬。我女的把面盆放在樓梯邊上,樓梯沒有欄杆,有個鄰居要上去曬衣服,不小心把這個面盆一碰,摔下樓去了。我家裏人不高興:“要他們賠。”我說:“不要他們賠,叫他們賠,咱們就沒有這個臉了。難道咱們這麼窮啊,連一個面盆還要人家賠?”我把面盆撿上來,沒有破,就是敲癟了,還可以用。(衆笑)從這件事情以後,這家鄰居凡是見到我,就給我打招呼:“傅先生,你回來了。”你看,花錢也買不著(衆笑),便宜的還是我啊。所以吃虧就是便宜。

  人生最珍貴的就是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好了,你心情舒暢,身體健康,修行時也沒有誰來幹擾你;人際關系壞了,你臨終時要安靜,偏偏隔壁鄰居放唱片。有信佛的人來爲你助唸,兒子媳婦不信,一看那些信佛的人來,就把門一關。所以人際關系很重要,心平則氣和,能吃虧更好,千萬不要占人家便宜。

  英雄氣短,不平和故

  “英雄氣短,不平和故”,英雄個性剛強,可是氣短。你看周瑜多厲害,你跟他打,他不見得會輸,諸葛亮就用氣的辦法,叁氣周瑜就把周瑜氣死了。諸葛亮把女人衣服當禮物送給他,他急得透不過氣來,其實周瑜也用不著氣,你家裏如果有老婆女兒,你就給她們穿好了。(衆笑)

  人間的緣分與環境都起源于自己的心,

  心地平了,外界環境也會好轉

  從前佛看到一個弟子在鏟地,佛問他:“你幹啥?”他說:“這兒有點高低不平,我鏟鏟平,讓同學們走路方便一點。”佛對他說:“你把心修平,地就平了。”這是一個啓發性的話,不能理解成佛叫弟子們高低不平的路都不要去修平,是借這個機緣來教他怎麼修行。

  人與人緣分不好,以及人世間的環境不好,都起源于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轉變了,對方也就轉變了;你自己的態度轉變了,對方的態度也會轉變。你跟他對著幹,他也跟你對著幹,你等他先跟你說幾句好話,他也在等你先開口說好話,這是很愚蠢的。兩根棒棒相互抵住,就這麼對立地豎著,如果沒有其它因素,一年兩年都不會倒下去。只有一個辦法,你這一根先倒下去,他那一根也倒下去了。所以怎麼樣處理人際關系,就是我們要主動。

  飲食淡薄,氣喘常由美食故

  “飲食淡薄,氣喘常由美食故。”美食對身體很不利,開始好像很有幫助,一過量就幹壞事。糖尿病就跟美食有關系,氣喘病跟美食也有關系。油脂多了很難消化,在家人吃葷也很難消化,很多都留存在體內。胖的人皮膚白,人家以爲這是好事,其實是人皮包豬油。(衆笑)吃魚比吃肉更麻煩,沿海一帶氣喘病多,就是因爲魚吃得多。所以吃素最好,吃素能長壽健康。蔬菜中尤其是紅色與青色,紅色是補血的,這叫色素療法。

  順便提一句,哪一種蔬菜營養價值最高?就是田裏剛長出來的菜,城市裏的菜都是農村運去的,都要隔一兩天,農村裏要吃菜,當時到田裏去摘,這個營養價值最好。這一段講完了,明天咱們要開始講新的觀,聚心觀,也就是,氣調好了,就要把心聚起來。(完)(調氣觀的修法必須由師面授比較妥當,因此,此處從略。)

  

  

《<調氣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