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称《三世因果经》,这是伪经,里边都是人编的因果报应,难道讲讲因果报应故事就算修行?他还说当年在某大法师照片下面,坐有两个年轻人,有一个就是他。听说这位“大法师”从不讲佛经,可是讲儒教的话却特别多,影响特别广,所以人们就认为这些话就是佛教。
要以佛法去教化众生,才叫下化众生,但不能只有这一面。还要“上求佛道”,你自己要学法修行啊!你自己要快快成佛啊!这才叫菩提心。“求佛道就是上进不息的崇高理想”。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咱们今天信佛并没有信错,如今全世界都认为佛教是崇高的,从没有把佛教贬低过。
化众生就是舍己为众的广阔胸怀
“化众生就是舍己为众的广阔胸怀”,身教重于言教,你要以佛法去教化众生,你就应该先受教,应该依照佛法来改造自己,要做个舍己为人的榜样。舍己并不是把自己牺牲掉,是说希望你经常做利他的事,能一直做下去。如果你本身有病,累得不行了,为了舍己,干到断气,那明天你就再也不能舍己为人了。应该留下一点本钱,明天再为人民服务嘛,这是现实,长期才叫真功夫。
爱护众生就是爱护我们的法身慧命
一个接受佛法教育的人肯定能胸怀开阔,人怎么才能伟大?父母所生的身体那么小,你朝嘴巴打气也没有办法让身体膨胀。可是你心可以伟大,心伟大了你就伟大了,你把众生都看成我身体里边的细胞,那么你这个身体多大!每个人都爱护自己的身体,当然也会爱护自己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那你对待众生不好,岂不也伤害了自己吗?懂了这些,我们就能明白爱护众生就是爱护我们的法身慧命。
菩提心能使人产生新的能量,
形成特殊气质,能令人行人所不能行
“由这种精神的影响,在人身上能引生一种高级的心身能源”,通过佛法的培养,使我们具有了菩提心,这样在生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能量,比原来的伟大,所以叫“高级的心身能源”。
“令人能行人所不能行”,能够使人修行修得起来,也就是说能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能修得起别人所修不起来的法,这个力量从哪里来?从菩提心来。“忍人所不能忍”,人家忍不住,你就能够忍得住。一个伙计看见老板来了,他就换了一个脸,就算遭到点麻烦他也肯忍。我们佛弟子有一颗菩提心,别人忍不住,我们就要忍,为什么?这个众生,我发过愿要去度他的呀,我如果不忍的话,他就不要我度了。这就好比众生是主人,我是仆人。孙中山说过:“要做人民的公仆”,我们佛弟子就要做一切众生的公仆。菩提心就是叫你把位置换一换嘛,把一切为自己换成一切为了众生,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有的地方是相通的。“成为一种特殊的气质”。气质很重要,气质就是这个人的修养、素质。在菩提心的影响下,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气质。
调气观 (9)
(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6
佛法在人体上能与人无穷生命力
提要:
·有个丈夫,能把妻子布施他人,却仍等着她回来
·佛法在人体上能与人无穷生命力
·佛教百千三昧,能住世一劫
有个丈夫,能把妻子布施他人,却仍等着她回来
有篇文章,讲一个丈夫非常好,妻子本来对丈夫很满意,慢慢就有点不大满意,因为她想跳出这个小城市,到大城市里去过一过有文化气质的生活,所以要走,丈夫也同意离婚。结果到了深圳,找了一个有钱的老板同居,这个老板确实有她丈夫没有的东西,可是这个老板也没有她丈夫有的东西,而且最令人吃不消的是,这个老板一冒火就把她打得遍体鳞伤。她知道自己这条路走错了,就回到她原来的家里。因为临走的时候丈夫跟她说:“如果你在外面闯得快乐、幸福,你就不要回来。如果你有困难、有苦恼,你就找我,你想回来就回来吧。”我看这个丈夫了不起,我们信佛的人都做不到,他能做到。(众笑)那真的是布施波罗密,连妻子都布施掉。(众笑)结果她回去的时候,看到她床下的拖鞋都没有动过,跟她走的时候一模一样,意思就是等她回来,所以这个妻子大受感动。
佛法在人体上能与人无穷生命力
人们总觉得有文化的人肯定有气质,说念过大学的人到底两样。咱们这儿也是学习呀!咱们也有特殊的气质,如果没有特殊气质,你们这次来的同学怎么都舍不得离开了?所以佛法就能培养人特殊气质。有了这种气质,“在人体上能与人无穷的生命力,就是长寿的因素”。世间上人都说,开朗的人长寿,胸怀宽广的人长寿。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这种开阔的胸怀,世间上人谁比得上?
有人说:“他是佛弟子发过菩提心的,可我看他远远比不上社会上的人。”那是他两个嘴皮在发菩提心。即使天天念“发菩提心”,那你人怎么没有转变呢?可见你发得不真切,你这个菩提心也没有什么力量。
佛教百千三昧,能住世一劫
“佛教百千三昧”,三昧就是定,百千三昧就是各种各样的禅定,“能住世一劫”。修禅定成就了,能在世间上住上一劫,“乃至无量劫”。历史上有记载,“龙树住世五百岁,无著住世一百五十岁”;迦叶尊者他得到佛的袈裟进入鸡足山,要等到弥勒菩萨到娑婆世界成佛时,他才出来,把释迦佛的袈裟交给弥勒如来。迦叶尊者进山后,山就封起来了。弥勒菩萨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到娑婆世界来成佛?这么长久他也不会死。(众笑)你们想不想?如果想,那么快证阿罗汉果。(众笑)
迦叶尊者就是一位大阿罗汉。咱们每天早晨供的十六大阿罗汉,现在还在世间上,遍布全世界,如果你有福气就能见得到,不过即使你见到了你也不认得他,他也不会告诉你“我是十六尊者之一”。凡是自称我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我是弥勒佛下生的,没有一个是真的。今天就讲到这儿。
调气观 (10)
(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7
调气能使呼吸轻柔细长,
促进健康,能使人改掉粗暴习气
提要:
·心身一体,气调不好,修心就会受干扰
·调气能使呼吸轻柔细长,促进健康,能使人改掉粗暴习气
·话多易伤气,可以修止语
·修行要有科学态度,修止语要逐步来
·学佛法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实
如何避免气短~讲话吐气勿急,发声勿太粗
~勿急躁,勿因贪而争,因恼而躁
~心平和,心平则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
~饮食淡薄,气喘常由美食故。
心身一体,气调不好,修心就会受干扰
我们已经明确了气对于人体很重要。人活着全靠一口气,气对于我们的寿命,对于我们的修行都很重要。既然是心身一体,如果气不调好,我们修心就会受到干扰。就好比一个人身体不好,修行也修不好,因为身体不好会影响情绪。
调气能使呼吸轻柔细长,促进健康,能使人改掉粗暴习气
调气还能使呼吸轻柔细长,不急不猛冲。气有两种,一种很短促,一种很细长,细长的气能促使身体健康长寿,还能使修行人心容易定。短促的气不好,呼吸短促的人往往身体不大正常,比如胖的人往往气短,身体就不大正常。我们修调气,吸进去的是清净的气,吐出来是污浊的气,以清净的空气去排除污浊的气,好像在给身体洗澡一样。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修行人的身口意慢慢就会改掉种种不好的习惯,慢慢就会安静起来,文明起来。种种急躁的情绪、粗暴的动作逐渐就会消失。在这种全面变化的基础上,我们的气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再来修调气,那就更起作用。
话多易伤气,可以修止语
今天讲到“如何避免气短”,气跟情绪,气跟生活都有联系。一个人的气进进出出无非是两个地方,一个是鼻子,一个是口。一般来说,鼻子是吸气,口是吐气。口一般在说话时用气比较多,古人也说,说话太多的人就容易伤气破气,形成中气不足。所以有一种修行方法叫“止语”,或者叫“禁语”,规定一段时间不说话。有的修行人止语半天,还有的全天止语,别人跟他说话,他不开口就用笔写。我年轻时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头一次看到雪相法师修止语时,他在胸口挂了块牌子,写了“止语”两个字,他回答人家的话总是用笔写。
修行要有科学态度,修止语要逐步来
如果你要修这种方法,要科学一点,修行不是你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的,千万不要看了不正规的书或者听了某些人的话就去乱搞。要做到止语也不简单,我们做居士的,不可能挂块牌子啊,那样人家不要笑你?就是挂牌子也很容易忘记,人家上来一问,你就开口了,开了口,心想:“再从现在开始止语吧。”那不是说话前止语,成了说话后止语。可是第二次又开口了,所以止语也不容易的啦。
还有一点也不容易,嘴巴不说话,人的情绪没有地方发泄,搞不好要出事。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那么简单。佛教是科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学止语最好一点一点来。譬如你先止语两个小时,然后再半天。如果你一下子就定三天,到了第二天你火气特别大。如果你硬是憋住,那就要发脾气了。人家知道你止语,躲得远远的。开始你觉得挺好,你们最好别找我说话,后来想找人也找不到,结果在房里丢东西、发脾气,痛快痛快。这跟闭关的情形差不多,只是没有闭关厉害。
学佛法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实
现在年轻人好高骛远,一学佛马上想高,第一个念头:我要出家;第二个念头:我要闭关;第三个念头:我干脆到深山老林里去。尤其是知识分子,要求高、希望大、喜欢冲动、容易脱离现实。我当年在上海某个大学,晚上开禅定班讲课,下课了,有些学生一定要我到他宿舍里去坐一会儿。一谈起来:“我总有一天要到深山老林里去苦修。”你真的去了,要不了两天就要掉眼泪。”所以止语也不能随便乱修。
调气观 (11)
(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7
闲…
《<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