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数息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4

  释迦牟尼舍其尊荣,出家修道,因为他悟到

  人生的无常和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及痛苦

  提要:

  ◆ 释迦牟尼舍其尊荣,出家修道,因为他悟到人生的无常和想到了别人

  想不到的问题及痛苦

  ◆ 太子游四门见到老病死的苦相和沙门的自在,使他深深难忘

  ◆ 众生愚痴,该想的不想,不该想的想不完,老苦还未来,病苦也忘了,

  死就死了呗

  ◆ 世人以及时行乐来冲淡对老病死的思考,如今的佛弟子离开了闻思修,

  却把佛教作为精神寄托

  ~释迦牟尼悟人间生老病死之无常,舍其尊荣,出家修道。历访当时有名之外道,如跋伽婆等,以求解答人生问题,均令修四禅定,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

  然而非想非非想者有我?无我?

  若有我,我有知?我无知?

  若我无知,便同木石,若我有知,则有攀缘,有攀缘,则有生死,岂可谓永除生死之本?知非究竟,至尼连河畔苦行六年,至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总摄为戒定慧三学。

  ~定学修禅乃依佛之教理而修习止观也。

  ~止能止妄想杂念(合理用脑)观能运用思虑,清净内心,使心力集中(专心)而入定。

  释迦牟尼舍其尊荣,出家修道,因为他悟到人生的无常

  和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及痛苦

  今天讲数息观,“释迦牟尼悟人间生老病死之无常,舍其尊荣,出家修道”。太子的珍贵、皇宫的荣耀,他都舍掉了,逾城出家,以平民的身份修道成为沙门,他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释迦太子悟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或许别人想到了也不放在心上。他却很认真,想到生老病死,世间上一切都无常,人也会老,会有病苦和死亡。生老病死当然痛苦,为什么会有这些痛苦?痛苦从哪里来?生老病死又从哪里来?他就专门想这个问题。

  太子游四门见到老病死的苦相和

  沙门无烦恼的自在,使他深深难忘

  释迦太子游四门的时候,看到老人,老相挺可怜,他问旁边的人,“我身为太子,能不能不老。”回答说,“人不分贵贱都要老,即使贵为太子也是要老。”他想到自己也会老,所以对一切欢乐都没兴趣了,他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又出南门,看到病人,他又问,“我会不会生病啊?”回答说,“人不分贵贱都要生病。”又游西门碰到死人,一想到我身为太子也是要死。最后出北门,遇到一个沙门,沙门就是修行人,非常自在,看他没有什么烦恼,就问“你是谁啊?”“我是沙门,”问“做沙门有什么好处?”“做沙门可以没有烦恼,可以断掉生老病死。”他对沙门的印象很难忘,就生起了出家的心。

  众生愚痴,该想的不想,不该想的想不完,

  老苦还未来,病苦也忘了,死就死了呗

  我们平时不该动脑筋的事情偏偏动不完的动。想得好,好里还要好,该想的不想,偶然想一想,想到后来不是十分悲哀,就是嘿嘿一笑就完了。所以我们跟释迦太子相比,完全两种人。我们看到老年人,也没去想将来我也要老成这个样子,走一步都要喘气;看见病人,哪怕自己也生过病,也是好了疮疤忘了疼。看见死人,就想死人是他呀,又不是我,即使将来都要死,“到死的时候就死呗,有什么好想的。”

  世人以及时行乐来冲淡对老病死的思考,如今的佛弟子离开了闻思修,

  却把佛教作为精神寄托

  还有一种人自作聪明,知道将来要老要死,所以拼命地吃喝玩乐。生老病死我们都在经历,可是有几个在认真思考?这就不是个科学态度。科学家为什么会有种种发明?因为他通过思考。他想的可多了!从前有一家卖酒的,经常要了解酒桶里还有多少酒,梯子爬上去看太麻烦,就用指头敲这个酒桶,听声音他就知道还有多少酒,有人由此得到启发,发明了医生看病的扣诊方法,所以思维是很重要的。如今佛门里的人连听法都不想听,听了也不思惟,更不去实践,把佛教变成精神寄托。

  数息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4

  释迦太子想到生老病死的无常的问题不解决,

  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末法众生虽说佛性圆满,

  却觉悟不起来

  提要:

  ◆ 释迦太子想到生老病死的无常的问题不解决,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

  末法众生虽说佛性圆满,却觉悟不起来

  ◆ 释迦太子深山访师,以求解答人生问题,如今醉生梦死的人,不知老病死

  在紧逼着他

  ◆ 世间一切都有漏,无法摆平,只有佛法的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 释迦太子并不满意外道所修的世间定,因为他知道生天并不究竟

  释迦太子想到生老病死的无常的问题不解决, 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

  末法众生虽说佛性圆满,却觉悟不起来

  释迦太子想到生老病死的无常,王位也不要了,虽然他已经有了妻子儿子,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他一切都不感兴趣。有人跟我说:“我想出来学法,明年八月决定出来。”到明年八月又推到明年的明年,我只好朝他笑笑:你的家像个狗窝,既无名利可图,更没有歌女舞女相伴,你还出不来。(众笑)你要是做了太子,你一辈子也不会出来的。全被电视、电冰箱,更糟糕的被麻将牌迷住了。其实你要出来也很简单,买张车票跳上车,那不是很简单吗?说放不下,那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人到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因为放不下而跟阎罗王打招呼是打得通的,末法时期众生虽说佛性都圆满,却觉悟不起来。

  释迦太子深山访师,以求解答人生问题,

  如今醉生梦死的人,不知老病死在紧逼着他

  释迦太子离开皇宫后,“历访当时有名之外道,如跋伽婆等”,从前印度在深山老林里修行的人,称为仙人,他们是在山林里苦修的。释迦太子一出家就去拜访他们,“以求解答人生问题。”很多人都想求得人生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年纪轻轻开了十家时装店的老板,很赚钱,每个手指头都戴了宝石戒指,可是他有一天跟伙计说,“唉!没钱的时候想钱,有了钱以后,也不知道做人到底啥意思?”他很苦闷。只有一种人不会苦闷,俗称傻子,上海人说“憨大”,或者叫精神病,看见人就像傻瓜那样笑嘻嘻笑嘻嘻,从不苦恼。醉生梦死的人也从不苦恼,不知道生老病死在逼迫着他。

  世间一切都有漏,无法摆平,

  只有佛法的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世间上要解答人生问题很困难啊!刊物、电台也有专门解答人生问题的专栏。也可以给你点帮助。可是有一个专门解答人生问题的主持人,自己却自杀了。问题轮到他头上,他也解决不了。台湾有个女作家,也是因为自身感情的矛盾痛苦自杀了。

  我小时家穷,念小学时,喜欢充老大,叫一个小同学拜我作师父,“谁欺负你你告诉我。”(众笑)他真的陪我到一个地方,那是我家弄堂口过去一点,有个做皮鞋的店铺,指着里边有个年小的学徒,说,“他欺负我。”我就在店的橱窗边一站“你叫他出来。”(众笑)结果那个人被他叫了出来,一句话不说,朝我身上打了几拳又跑进去了。(众笑)年轻时女孩子都不喜欢我,世俗里常受人歧视,受尽种种刺激和痛苦。可是我并没有自杀,因为后来我进了佛门,佛法给我解答人生问题,我也经常用佛法给别人解答人生问题。所以世间上的一切一切都是有漏的,摆不平的,只有佛的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释迦太子并不满意外道所修的世间定,

  因为他知道生天并不究竟

  “均令修四禅定”,那些外道,都说要修四禅。初禅离生喜乐定,二禅是定生喜乐定,三禅离喜妙乐定,四禅舍念清净定。八定是这四个禅定再加四个空定,凑起来就叫四禅八定。当时印度修道的人都是修四禅八定,可是他们修的是世间禅,不能了脱生死。修到初禅就生初禅天,二禅生二禅天,到四空定的时候就更加高级,生无色界天。但是释迦太子并不满意,知道生天并不究竟。

  数息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4

  外道以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

  实际并非究竟,是他们没有办法冲破

  提要:

  ◆ 外道以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实际并非究竟,是他们没有办法

  冲破

  ◆ 知识分子听闻佛法后,常加入了个人的凡夫知见去思考,那就不能很好地

  接受如来的法了

  ◆ 把人写的书以及邪师的邪见串在一起来思考。在圆满法里找漏洞,也就

  离开了圆满

  ◆ 释迦太子能对“非想非非想”问个为什么,如果盲目崇拜一个对问题

  看不清的师,会把你一起拖下去

  ◆ 通过分析,一切明白就叫慧眼,恭敬也有愚痴与智慧的区别,强盗徒弟

  对师也恭敬,可是警察看见强盗就抓

  外道以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

  实际并非究竟,是他们没有办法冲破

  “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还告诉他怎么修法,要“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释迦太子一研究,到非想非非想也了不脱生死。要了生死,要修灭受想定,在达到非想非非想时不能停留,要冲破非想非非想。一停留,就很危险,因为那是个极妙的境界!外道都是迷于这种境界,以为最高最圆满,实际上他们没办法冲破。

  知识分子听闻佛法后,常加入了个人的凡夫知见去思考,

  那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如来的法了

  释迦太子通过自己研究判断,所谓独立思考。我这里又要插几句,知识分子常有这个毛病,一听就懂,一用就错。有人一听我这样讲,想想对啊,结果用错了地方,以后听到善知识讲如来的正法,他也说:我要思考思考,看你讲的对不对。也就等于对佛法有怀疑,结果他的思考加入了个人的凡夫知见,那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如来的法了。

  把人写的书以及邪师的邪见串在一起来思考。

  在圆满法里找漏洞,也就离开了圆满

  释迦太子当年的智慧已经超过他老师,有的问题老师都搞不清楚,还是释迦太子解答给他听。国王在王耕节去耕种,看见释…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空观开示(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