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P6

  ..续本文上一页户干不出什么大事,集体能办大事。比如你开一家 “夫妻老婆店”,开到后来仍然是一个老头子一个老太婆。把许多小店联合起来,资金也大,人也多,就能办出一些事情来。

  

  修行也是一样,在僧团里修行能得到大众的帮助,就叫得加持。有人喜欢一个人修,成了单干,这跟他的个性以及他受的影响都有关系,这些影响也是从老一代或者从看书得来的。

  

  好紧张的人爱孤独,个性出现问题,适应力就会很差

  

  人的个性本来就不同,我年轻时,一个女青年特地找上门来,求我给她做心理治疗。她一坐到陌生人的旁边,会紧张得发抖。她喜欢孤独,她说:“有些人在宿舍里老呆不住,总想往外跑,你把我一个人关在宿舍里十天,看看书,我觉得挺好嘛。”这就是个性问题。从心理学来看,这是病态,因为她适应力很差。后来我就给她做心理分析,原因是她从小缺乏母爱。

  

  一个人用功容易不合群,

   释迦佛组织僧团就是要培养我们能合众

  

  按照病态心理来说,孤独、沉思、幻想就容易构成精神病的基础。佛门里也常看到,有些人喜欢一个人用功,不喜欢合群,表面上看他真像一个修行人,其实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他脾气非常古怪。释迦佛组织僧团就是要培养我们能合众的个性,个性是可以改善的。

  

   数 息 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3)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

   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提要:

     ◆ 初修应发欢喜心,心怀慈悲,面带微笑,才是修行人的庄严

     ◆ 正法道场的修行人,来了就有缘

     ◆ 培养人才要自愿与强迫相结合

     ◆ 傲慢的人难留下,竟然想把办学演变成旅馆

     ◆ 修禅定要发欢喜心,当思禅定对个人种种作用利益

     ◆ 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初修应发欢喜心,心怀慈悲,

   面带微笑,才是修行人的庄严

  

  “初修定应发欢喜心”,聪明的同学能触类旁通,随时都可以用上这句话,比如初进佛门应发欢喜心,初学诵经应发欢喜心,初学禅定要发欢喜心,初次跟人见面要发欢喜心,不能唬着脸见面。佛门里讲庄严,不能理解成看见人不笑叫庄严,庄严应该是心怀慈悲,面带微笑。

  

  你们现在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真正要研究细的话,什么叫庄严也有一套学问了。佛教是非常灵活的,既要维持原则,又要有灵活度。

  

  正法道场的修行人,来了就有缘

  

  一开始就发欢喜心,你学起来又快又好,一开始就没有欢喜心,你肯一直学下去还有希望,总有一天你会欢喜。就怕半途也不知谁惹了他,或者听我讲法,听到哪一句话不高兴了,满脑子打主意“走吧走吧,我跟这儿没有缘”。没有缘你会来吗?是你自己把这么好的缘破坏了。欢喜是非常宝贵、非常重要的,老话说:千金难买一笑,可见得现在的众生烦恼太厉害了,非要看到红包包才肯笑。

  

  培养人才要自愿与强迫相结合

  

  学习也是如此,家里请了个钢琴老师,老师向家长诉苦:“没办法,你孩子不喜欢学钢琴,培养不出来啊。”所以培养你们成才,首先你们要欢喜,自愿跟强迫相结合才能培养得出来。办学是你自愿报名,你考虑好了,进来后就要遵守规章制度,这叫强迫。

  

  傲慢的人难留下,竟然想把办学演变成旅馆

  

  最近竟然出现一个学生不愿意遵守规章制度,她来的时候带点冲动,能够遇到这么好的地方,找到明师,激动啊。可她个性傲慢,我有时到女众部来转一转,看她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用功,很像修行人的样子,其实她是不合众,好像这些同学都不配跟她讲话。我当时也没批评她,因为批评傲慢的人就等于赶她走了。

  

  最后她仍然想走,说了一句:“想走的人,你们何必劝导她留下来呢?要来就来,要走就走,这样岂不自在?”我就当众解答这个问题,“要来就来,要走就走,那岂不成了旅馆了吗?”

  

  所以初发欢喜心是非常宝贵的,不要把自己的欢喜心破坏了,自己的烦恼总要抑制抑制,人贵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听烦恼的使唤。

  

  修禅定要发欢喜心,

   当思禅定对个人种种作用利益

  

  怎么发欢喜心呢?“当思禅定对个人种种作用利益”,现在的众生叫他干什么事,他首先考虑:对我有什么好处?有好处就干,没好处不干。刚改革开放时,有一次我请合作社配锁的给我家的门锁开一开,他说:“下班了。”我说“咱们有难处,请你帮帮忙,为人民服务嘛。”“现在还讲为人民服务?”

  

  最近看到一幅漫画,在法官面前,一个贪官说:“全是他们给我钞票,害得我犯法。”行贿的人说:“我不给他红包包,他不给我办事啊!”既然大家想得好处,这里我就先给大家讲点禅定的好处。

  

  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

   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粗身转细身,粗心转细心,修禅定就能转,转细了,喜乐就起来了,“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修禅定使心力集中,那么思维就敏捷了。

  

  我的福气没有你们好,我从年轻到现在管的事太多了,脑子一直没停过,除了为三宝办事──当年五台山清凉桥以及其它寺院有所需要,我就从上海采购邮寄过去,后来又是讲法办学,要应付各种各样人和环境,而且环境、人际关系也没有你们好,经常遭受到排挤、打击,受到种种刺激,办事业都是白手起家。

  

  当年我单枪匹马闯天下,没有这么好的福气让我脑子休息休息,培养怎么样集中心力。年轻时也没有让年轻居士学法的佛学院,我想找份佛教图书馆保管图书的工作,可以让我在里面看书,也没找到。

  

   数 息 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4)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由定发慧,能断生死流

  

  提要:

     ◆ 动脑筋培养了敏捷,也会养成止不住的坏习惯

     ◆ 由定发慧,能断生死流

     ◆ 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 降伏外道何用显神通,但自己也得有修行功德

     ◆ 学禅波罗蜜能过欲界

  

  动脑筋培养了敏捷,

   也会养成止不住的坏习惯

  

  说:“老师你现在讲法很灵活、脑子很敏捷啊!”这是通过另外一条路线,就是样样都要我动脑筋,锻炼出来的。可是这条路线会带来脑子的损伤,会养成一动脑子就不容易控制住的习气。你们这么年轻,有这么好的因缘环境,所以你们以后会超过我的。我年轻时就常讲:“你们年轻人福气比我好,我给你们铺平了路,最后成功还是你们的。”不过我见到了能海上师,这一点我的福气比你们大。

  

  由定发慧,能断生死流

  

  “能由定发慧,开发根本智能断生死瀑流!”众生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流转做老众生,称为生死瀑流,瀑布冲下来,很难切得断,可是修禅定就能断掉生死。

  

  “胜一切动摇”,修禅定是不动不摇,胜过一切动摇。听说练气功的有时还会翻跟斗,最明显就是自发功,开始是头动,慢慢身体也动,动得厉害还歇斯底里叫。从前有一个来学禅定的,他的气功老师跟他说:“你去学禅定很好,这是无上功法。我过去教你这些功法是动的,你先练动后练静,我给你打好基础了。”当然他不肯否定自己,但至少他能崇敬佛门、崇敬禅。总的说,佛教禅定出生死轮回,外道不能出生死轮回。

  

  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佛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全由定生。一个佛弟子善根好,很虔诚,很有信心,对佛菩萨恭敬,假如不修禅定,可惜不可惜呢?也讲不通啊。你去劝他,他回答你:“咱们用不着”,你就拿他没办法。

  

  降伏外道何用显神通,但自己也得有修行功德

  

  我讲个小插曲,当年我初到四川成都,昭觉寺佛学院刚刚开始办,还没有正规化,讲佛学老师只有一个。我讲法的时候,有个语文老师在很用功地记,我以为他在记我讲的,谁知道他是写了几个问题要我解答。其中一个:“古来大德都主张不要显神通,傅老师也不主张显神通,现在魔道当世,外道猖獗,为何不显显神通让他们信佛啊!请傅老师解答。”

  

  我就给他解答:杀鸡何用牛刀?这些外道,如果他没本事,你只要给他讲点佛法,他就听得很喜欢,就信佛了;如果他有功夫,他们就会测你的功底怎么样,你确实有禅定功夫,他远远的就有感觉。凡是我碰到的大气功师,走到我面前,都是合掌当胸,恭恭敬敬的:“久仰大名。”就怕你自己没功夫。

  

  我们要有志气,自己要了生死、成佛,还要有伟大的理想,能使娑婆世界的佛教事业兴起来。广度众生,我们自己先要具备修行功德!要降伏外道也得自己有水平啊。

  

  学禅波罗蜜能过欲界

  

  “《大般若经》云:学禅波罗蜜能过欲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有人间的人──我们就是欲界的人,还有欲界的天人。欲界再上面是色界、无色界。学禅定能超过欲界,命终升到色界天,不会留在欲界,除非你发愿转世,留在娑婆世界继续度众生。

  

   数 息 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5)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修四神足,能游戏神通,

   见闻佛法,速得菩提

  

  提要:

     ◆ 禅定能除断五盖,人到老年再加病苦,障碍就多了

     ◆ 禅定克服了最难克服的昏沉与掉举,你这位菩萨就能远行了

     ◆ 世缘太多,修行的缘就不足了

     ◆ 修四神足,能游戏神通,见闻佛法,速得菩提

     ◆ 欲界众生依欲而生,能离饮食男女的…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空观开示(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