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观开示(1~9)

  空观开示(1)

  ◎傅味琴

  禅定译静虑,修止观为入定

  提要:

  ·理论要学,边学边修

  ·禅定译静虑,修止观为入定

  ·好孤独不合群是不正常的静

  ·“虑”就是思,修行要起正念不要起妄念

  ·止住妄念,不等于不要思惟

  ·带着贪瞋痴去思惟,是跳不出生死的

  ·要从法义上去思虑,把烦恼滤干净

  ·不受世俗念头的干扰,人就会聪明起来

  ·要心完全清净了,然后再进入无念状态

  理论要学,边学边修

  今天我们讲空观。修禅定必须要学理论,现在我把这些理论在讲观的时候加进去,这样听起来比较清楚。如果把理论讲完再教禅定,光是《定道资粮》这一篇,简单讲讲也要好几个月,你们可能也等不及,所以我们就边学边修起来。

  禅定译静虑,修止观为入定

  禅,翻译成汉文叫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禅定就是修止观,是为了入定,止观就是入定的方法。修禅本身就包括了静跟虑,静的作用很大,我们要努力做到静,做不到就要学。学生在课堂里也需要静,不安静学不进去的,做课题也要静,思考问题也要安静;医院病房门口都写了一个静字,也就是说安静容易使病人康复,而且一个人经常在安静之中,不容易老。静这个字,“青”字旁边是争取的“争”,所以我把它解说成争取青春活力,你假如要保持青春活力,用静的办法最好。

  好孤独不合群是不正常的静

  可是这个静,也不是不正常的静,一个人喜欢孤独,他也喜欢静;一个人不合群,他也喜欢静;一个人心里起烦恼,宁愿自己一个人躲起来,他也喜欢静,所以我们所讲的静是正常的,而不是不正常的。

  “虑”就是思,修行要起正念不要起妄念

  虑,就是思虑的虑。从这个字来看,修行人应该要思虑。现在有人却说,“修行人不要起念头”,思虑就是起念头,应该是“修行人要起正念不要起妄念”,脑子不动岂不越修越笨了?动物就是要动,我们即使身子不动,体内也在动,人不动不是要死了吗?死人就是心脏也不跳,呼吸也停止,脑子也不动,活人就要动。所以你要修禅定,必须要虑。

  止住妄念,不等于不要思惟

  不起妄念,这是止,妄念止住了,不等于不要思惟。不思虑,会变得笨头笨脑,傻里傻气。外道修止不修观,他们以什么也不想,脑子里空空洞洞作为一种修法,这确实很舒服,修到后来,还会出功能,所以很多人一修外道就迷掉了,认为自己走的路没错,其实是错了。

  带着贪瞋痴去思惟,是跳不出生死的

  虑是怎么个虑法呢?世间上人个个头脑里忙个不停,这笔生意怎么做,这笔账怎么算,这篇文章怎么写,这个话怎么说……整天在思虑,但是跳不出贪瞋痴烦恼。带着贪瞋痴烦恼去思虑,那样是了不脱生死的。你即使越思虑越想得比人家好,想得比人家周全,人家还没有算出来这笔生意能赚多少钱,你已经算出来了,也不过这样,跟了生死没有关系的。

  要从法义上去思虑,把烦恼滤干净

  我们修行人的思虑,是了生死的思虑,通过思虑,把烦恼滤干净,把烦恼去掉。要从法义上去思虑,思维法义,就能够知道什么是贪烦恼,什么是瞋烦恼,什么是痴烦恼,然后把它去掉,是这么一个虑。虑字,旁边加三点水,就是过滤的滤,这个滤就是把肮脏滤掉,水从筛滤器筛子里滤过,水就干净了。

  不受世俗念头的干扰,人就会聪明起来

  佛弟子通过头脑里的思虑,把恶法、邪见、贪瞋痴烦恼、种种的妄念滤掉,留下来的就是清净的佛法的智慧,思虑是起这个作用。能做到这样,这个人岂不是越来越聪明,智慧越来越大了?人如果不受种种世俗念头,贪瞋痴烦恼的干扰,人的头脑就会聪明起来。

  要心完全清净了,然后再进入无念状态

  静是止,虑是观,止就是止住妄念。念有正念妄念的区别,如果把正念都止住,那就不对了。要进入无念状态,就必须要用正念把妄念滤掉,心完全清净了,然后再进入无念。比如眼镜玻璃片脏了,用一块布擦,假如没有擦干净就丢掉布,眼镜仍然是脏的,应该是擦干净了,然后这块布才不要了。

  空观开示(2)

  ◎傅味琴

  对治烦恼,不是压,而是修止观,要有静虑

  提要:

  ·要治烦恼病,必须用法药起正念

  ·佛教对治烦恼不是压,而是修止观,要有静虑

  ·众生心不会空白,不用佛法去占领,贪瞋痴烦恼就要占领

  ·一惹你,就起烦恼,不要佛法行吗

  ·不闻法、不思惟,就把修行架空了

  ·纠正错误,是观的作用

  要治烦恼病,必须用法药起正念

  这个道理很清楚,偏偏现在佛门里有的人搞不清楚,肮脏还没有擦干净,他连正念都不要了。即使你妄念与正念都止住了,但是你心里的烦恼种子可没有去掉啊。佛说的法都是正法,我们靠正法去起的念头就叫正念。修行用功就要用正念去排除妄念。比如生病必须吃药,把体内有害的细菌杀死,病才会好,等你病好了就可以不吃药打针了。假如你说:“既然病好了就不打针了,干脆现在就不打了”,笑话不笑话?或者说,“打一两针够了,不打了”,那你病还是好不了。

  佛教对治烦恼不是压,而是修止观,要有静虑

  52年我刚刚进佛门,一天跟一个佛教青年会的女青年说:“现在续可法师、应慈法师都在讲经,我经常去听,你怎么不去听?”她回答我说:“听了经妄想更多,脑子里冒出来的全是法师的话,唸佛唸不好了。”她把正念说成妄念。难道佛讲49年法害得众生打了49年妄想?越不听佛法结果越不懂,越不懂越是自说一套,越自说一套,越不肯听。法是药,烦恼是病,哪可以不要法呢?不用法义上的正念去排除妄念,而去长时期的修练某种方法,想把妄想压下去。可是压是压不住的,你用块石头压住一棵草,它还会从石头缝缝里出来,如果是块不很重的石头,还会把石头顶起来,压到后来烦恼来一个总爆发。所以有很多老修行,经常被人家批评:“你老修行了,火气还这么大!”因为他总爆发了,压不住啊。这不是佛教的办法,佛教弟子们要修止观,要有静虑。

  众生心不会空白,

  不用佛法去占领,贪瞋痴烦恼就要占领

  所以我们听到的法,我们去思维法,不叫妄想,这叫正念。你正需要用正念去排除妄念。从前有句话:“思想阵地不可能空白的,无产阶级思想不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要占领。”这句话很有道理,也就是说,我们众生心里不可能空白的,你不用佛法的思想去占领,那必然是被世俗贪瞋痴烦恼的种种跟佛法不相符合的思想所占领。

  一惹你,就起烦恼,不要佛法行吗

  所以我们要知道止是止住妄念,并不是不要正念,除非证了阿罗汉果,达到无学位,烦恼已断,生死已了,这时才可以。修行不说大话,走路不要走向空中楼阁。我常说佛教是现实,哪怕是唸佛用功的人,有的进了佛堂蛮像样,出了佛堂,两个眼睛就瞪起来,不要佛法行吗?一惹你,你烦恼就起来了,即使不惹你,你过去的种子起来了也要吵,两个月没见,今天一看见,眼里又冒火了。

  不闻法、不思惟,就把修行架空了

  懂得法就知道断烦恼了,就知道贪瞋痴要下三恶道,听了法,还要去思维,然后才修得起来。现在人开口修,闭口修,其实他也不知道怎么修,闻也没有闻,思也没有思,就等于把自己架空了,甚至把整个佛教都架空了,这是众生的悲哀。

  纠正错误,是观的作用

  修禅定,如果你观的境不对了,你就要纠正它,这就是观的作用。众生第八意识里的种子很多,比如观太阳,结果太阳旁边有了条条光线,这是他从前看人画的太阳,在圆圈旁边加上了线,这个种子活动起来了,你那个时候知道不对,就要把它纠正过来,这就是观的力量。从前有一个人修空观,说:“我一闭眼睛观蔚蓝色,就冒出两架飞机来。”又不对了,观天空没有要你观出飞机啊,怎么会出现飞机呢?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他是在飞机场工作的,每天看飞机起飞,所以一观起蔚蓝色天空,就有飞机来了。诸如此类,你都要纠正。这个纠正,就是观的作用。今天讲到这儿。(2001.4.2 第一讲完)

  空观开示(3)

  ◎傅味琴

  离不开烦恼,就被烦恼控制了

  提要:

  ·凡夫静不久,因为他在动荡的环境里习惯了

  ·人心肮脏,所以环境也不净

  ·离不开烦恼,就被烦恼控制了

  ·真正的流转是你流转的习气

  ·众生世俗心没断,定不下去

  ·烦恼心起来了,会把恩人当仇人

  凡夫静不久,因为他在动荡的环境里习惯了

  “禅”,译成汉语叫静虑,所以禅定波罗蜜又称静虑波罗蜜。“静即止,虑即观”。修定的目的是为了入定,入定要有方法,方法就是修止观。凡夫并不是不喜欢安静,只是他静不久,因为他一直在动荡的环境里生活。虽然他对动荡的环境习惯了,可是众生的佛性并不因为流转而消失,从根本上来说,他并没有失去对静的需要,所以众生还是有希望的。一个人经常说:“烦死了,我要静一静”,乃至于说:“你们都走开,让我一个人静一静。”他这时的心态就跟觉悟合起来了,要没有这一点,你怎么能进入彼岸呢?

  人心肮脏,所以环境也不净

  四众弟子合起来称僧团,这是广义上的说法。一个佛弟子是清净的团体中的一员,如果你不修清净,保持肮脏,你只会往生到喜欢在肮脏水里洗澡的母猪胎里。有位法师说过:“人肯定要往生,不过,往生到哪里就不好说了。”

  佛到娑婆世界,就是为了度我们啊,因为娑婆世界很肮脏。为什么肮脏?人心肮脏,所以环境也不净,依报的环境是根据正报转的。业力太重,受苦无穷。贪瞋痴就是肮脏,如果不猛力地离开,你被它吸住了就很难摆脱掉。众生无始以来流转生死,犹如吸毒的人,图一时痛快,他会一直吸下去,而始终难以解脱,最后倾家荡产,人像鬼那样,还不知道羞耻。所以现在国家对于吸毒采取强制性地戒毒,这是为了救他呀。

  离不开烦恼,就被烦恼控制了

  如来是大教育家,如来度你要你自愿,要…

《空观开示(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空观开示(10~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