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观开示(1~9)▪P2

  ..续本文上一页你觉悟,你不自愿、不觉悟,如来也救不了你。你离不开烦恼,你就被烦恼控制了,你离不开某个人,就被这个人控制了。我讲这些话,也算是智慧的话。智慧的话出在哪里?出在观里。

  真正的流转是你流转的习气

  止就是静。众生静久了,又不安心了,觉得太寂寞了。信佛的老太太常这样,家里烦死了,到寺院里去,本来发心住三个月,住了三天,“没有居士来,冷清清的。”住到第七天又要回去了,回去了又烦死了又来了。来了没劲,又回去了。这不是流转吗?流转就是这么流转的呀!你们想得太少,观得太少。以为流转做人,又做马,又做牛,又升天又下堕叫流转,其实这就是流转。贪瞋痴不过是推动你流转的力量,真正的流转是你流转的习气,原因就在你定不下去。

  众生世俗心没断,定不下去

  阿弥陀佛知道众生定不下去,即使往生了极乐世界,还会想回去看看老头子老太婆。不是极乐世界不好,是众生的世俗心没断,还想走回头路啊,所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采取强制手段,让你进了莲花不得出来。哪怕你在莲花里实在忍不住了,莲花门也敲不开,总之不让你再回去,就让在里面转变习气,这是对你的慈悲。

  烦恼心起来了,会把恩人当仇人

  众生犹如一匹野马,尤其是南膽部洲众生,刚强难调,如果不采用强制手段,他会把恩人当仇人。你们在家人可能看过《霍元甲》,日本人在霍元甲的饭里放白粉,后来他一点战斗力也没有,骨瘦如柴,像鬼那样。被救回去以后,毒性发作,家里人不给他吃白粉,他反把家里人当仇人,动手要打。众生还不是那样?烦恼起来了,你不顺他的心,他会把恩人当仇人。这种流转习气不改掉,你生死怎么跳得出来?你定不下去嘛。

  空观开示(4)

  ◎傅味琴

  别埋下痛苦的种子,罪恶的业力

  提要:

  ·你要做到释迦佛的要求,才给你打包票

  ·要停止内心的妄想,这就是止

  ·虑就是观,不能把思虑说成是妄想

  ·观,是用佛教的观点去观

  ·世间上再好的思维也出不了生死轮回

  ·别埋下痛苦的种子,罪恶的业力

  你要做到释迦佛的要求,才给你打包票

  众生哪个愿意到三恶道?“我不愿去!我保证不去,我要修行。”结果还是下三恶道。因为畜生道里有她所爱的人在,不去相会难受。光说一个畜生道,有人想做鸳鸯,鸳鸯是畜生,她还羡慕鸳鸯呢,鸳鸯在河里可以戏水,蛮好嘛。所以佛弟子被情迷掉了,仍然下三恶道。你要不下三恶道谁也不能给你打包票,只有佛能给你打包票,不过要你做到释迦佛的要求才给你打包票。修行的功夫,就看你在生活中定得下去定不下去。真正定得下去的人,什么地方都好修行,根本不讲条件。

  要停止内心的妄想,这就是止

  修定要静。外面的环境噪声太厉害,也不算静;心里的噪声太厉害,也不算静。心里的噪声就是妄想,妄想在心的声音里边是不规律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紊乱的、尖叫的,人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以及其它的声音,奇形怪状全会出来,混成一个极其吵吵闹闹的交响曲,你这个心还会静啊?妄念不止住,心是静不下去的。所以环境要静,内心要静。要停止外面环境的纷扰,也要停止内心的妄想,这就是止。

  虑就是观,不能把思虑说成是妄想

  观呢?虑就是观,虑是思虑的虑。有人总把思虑说成是妄想,他只知黑,不知白,好像戴了有色眼镜,看起来全是黑沉沉一片。一个佛弟子,对佛法站在凡夫世俗的境地上去理解,或者站在儒教的立场上去理解,能正确理解吗?这两天我看到你们的日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倒满有意义的,“今天有的人需要的是掺杂了儒教的佛教”,他觉得带着儒教的佛教听起来很舒服,适应了,完全的佛教他已经不习惯了。

  观,是用佛教的观点去观

  佛门种种的怪现象,就使佛门出现了末法时期,佛教能用你的方法来改革吗?能用儒教、道教的方法来改革吗?如果可以,那么你穿着如来的袈裟,戴道教的道冠也可以喽。在你说来还是有理由的,这虽然是道教的道冠,但也是帽子,也能保暧,也是好的呀。所以要说明这个观是用佛教的观点去观,可不能用道教的观点去观,也不能用儒教的观点去观,也不能用世俗的观点去观。

  世间上再好的思维也出不了生死轮回

  我们所说的虑就是思维,这个思维可不是世俗人的思维。世间上人一天到晚在思维,他也一天到晚在观察啊?他观透了没有啊?看破了没有啊?科学家也要通过思维观察才有所发明创造。当年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小时候他就喜欢观察,观察了就思维。他观察母鸡孵鸡蛋,然后就思维,母鸡孵鸡蛋能孵出小鸡,那么我孵鸡蛋也能孵出小鸡。等母鸡走了,他在鸡蛋上面坐下去,结果把鸡蛋都坐破了。因为他是稚儿无知,但并不等于说他这种观察没有好处。如果他知识丰富了,用丰富的知识来观察,比如他观察闪电就思维,判断电可以发光,就发明了电灯。这是好事啊,坏事呢?干坏事的人也思维,坏的思维全是贪瞋痴,结果尽做坏事。可是即使是世间上再好的思维也出不了生死轮回,因为这跟修行断烦恼没有关系。

  别埋下痛苦的种子,罪恶的业力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思维是像一个滤过器那样,把肮脏全滤掉,留下清净的。能起这个作用的,那当然是用佛法的道理,用佛法的智慧去思维。不仅要善于思维还要能判断得准,这是对的,那是错的,那是肮脏的,这是清净的。判断得准,思维的作用才没错,才起好的作用。

  正确的判断要靠对人世间的观察,要看破一切。今天贪恋的幸福会变成明天的痛苦,今天分不开的亲人,会变成明天的仇人。我前两天听说两个同学闹翻了,其中一个一下子变得非常凶,哇哇叫,瞪着仇视的眼睛,你陪着这样的人危险不危险?佛说的不错,冤家会变亲家,亲家会变冤家。看看破,别埋下了痛苦的种子,别埋下了罪恶的业力,要受报的。

  空观开示(5)

  ◎傅味琴

  观世间一切变化无常,你就看破了

  提要:

  ·观世间一切变化无常,你就看破了

  ·不懂世俗的苦,没看破,你抵抗得住吗?

  ·贪爱心既伤身体又伤害了法身慧命

  ·有的人自己出家了,却劝不结婚的人要成家

  ·名利可以不断增长,青春却一去不再回来

  ·幸福、吵架、哭,这就是爱情三步曲

  观世间一切变化无常,你就看破了

  非但在禅定中要用观的力量,在生活中也要学会用佛法去观察人生。广义来说四谛法全是观,修苦谛就是叫你观苦谛,观老人的苦,观病人的苦。释迦佛教育弟子,年轻的、美貌的不要看,老年的、丑陋的、生病的、痛苦的多看看,这就叫观。所以并不光是禅定中作什么观境叫观,观老苦也是观,观病苦也是观,观世间上一切变化无常,你就看破了。

  不懂世俗的苦,没看破,你抵抗得住吗?

  有人会想对出家人讲世俗的事情,好像有点不恰当。但是多多少少总要讲一讲吧?第一,你不懂世俗,怎么度世俗上的人?你讲法也讲不到他们心里去呀。第二,你不懂世俗的苦,没看破,你怎么抵抗得住啊?

  贪爱心既伤身体又伤害了法身慧命

  你们知道不知道?慈悲心不会伤身体的,贪爱心就要伤身体。世俗上最迷人的就是男女的情爱,可是男女情爱,要不了多少时候,即使没有打骂,也没有起矛盾,时间一长也会头昏脑胀。就像吸毒那样,吸的时候,精神振作,全身痛快,过一会儿就难受了,萎靡不振了,很伤身体的。尤其伤害了法身慧命,一个人活着,法身慧命死掉了,这还有什么意义?佛经里有句话:“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如果一个女王跟你说,“你前面只有两条路,要么你跟我好,相亲相爱;要么这烧红的热铁网,你给我跳进去。”因为她有这样的权力。作为一个出家人,宁愿跳进去烧死,因为皮肉烧死了,法身慧命不会死。如果我投入你的怀抱,跟你产生情爱,我法身慧命死掉了,那就完了。这还是指流转生死,如果因此而造了恶业,还得下三恶道。

  有的人自己出家了,却劝不结婚的人要成家

  很多年来,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一不顺利就说“看破红尘”。佛门里的人也说:“我看破红尘了,所以出家喽。”红尘是什么?“我不结婚啊,就是看破红尘了。”你虽然不成家,但你心里在想男女情爱,你还是没有看破。有些人就是这样,自己出家了还劝不结婚的人要成家,这看破什么呀!你至少应该要看到结婚没有快乐,只有痛苦。

  真正讲到红尘,简单地说,看破红尘就是看破名利。在佛门里为名为利,口说看破红尘,那是带着红尘的嫁妆嫁到佛门来。我是主张培养人才要当大法师。有的人一心想当大法师,却不想修行,认为当大法师有人恭敬供养,这就是掉在红尘里了。通俗地比方说:红就是名,尘是肮脏,人世间最最肮脏的就是钞票,什么细菌都有。而且钞票从来不洗,可人一看见钞票就爱,数钞票的手指还要舌头舔一舔,即使觉得酸溜溜苦滋滋,他也觉得很甜。

  名利可以不断增长,青春却一去不再回来

  名利会给人一时快乐,但会给人长期的痛苦。消耗了青春的时光,以换取名利的增长,名利可以不断增长,青春却一去不再回来,值得吗?你在人世间是个大老板,阎罗王也不会封你一个大老板。连一个判官都不会给你做。人世间亲亲爱爱,你死的时候,他会陪着你死吗?这一切都要靠我们平时细致地去观察。

  幸福、吵架、哭,这就是爱情三步曲

  我年轻时候在上海,出门时,经常喜欢观察。前面来了一男一女,相亲相爱,好像是很幸福;再往前走,又是一对男女,在吵架;再往前走,又看到一对男女,在打架,在哭,这就是爱情三步曲。讽刺侮辱你最厉害的,往往是最亲爱的人,打你的耳光的人,往往是你的丈夫,背着你拼命花你钱的,往往就是你的妻子。贪瞋痴可不跟你亲爱,一动瞋恨心,从来也没有个亲亲爱爱的仇人,亲亲爱爱的冤家。这些观察清楚了,在思虑过程中,一起世俗念头,一起贪瞋痴念头,就知道…

《空观开示(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空观开示(10~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