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P5

  ..续本文上一页总的教法就是教导众生三学具备。所以我们讲禅定,就必须要听法,法就是慧。要懂得持戒的好处,至少不要做杀盗淫妄酒的事情,三学要齐备。

  宗派也要三学具备,

  后世人往往会把宗派搞成片面

  佛教传到中国后分了宗派,宗派有宗派的特色,慢慢三学就不全了。有的光讲理论,从不修禅定;有的口说大话,堕入顽空,连戒也不持;有持戒持得很好,讲法讲不来,三学不全了。所以对中国佛教的宗派要一分为二来看,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如果宗派都发展成圆满,三学都具备,这就对了,可是偏偏后世的人把自己的宗派越搞越片面。所以这儿讲:

  无因缺缘或非因非缘,闻思修互不关联,

  你想得到成就是不可能的

  “不能无因缺缘”。咱们修行成就或者是入定,这个因跟缘就是戒定慧全要,缺少了就不行。“或非因非缘”,如果不是入定的因,也不是入定的缘,或者说不是成就的因、成就的缘,你想成就,或者入定那不可能的。

  “谓闻思修互不关联。”闻思修不全,互相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听了法也不照法义去想,或者自己胡思乱想。不根据法义去想,你怎么修呢?还有的人听法也不感兴趣,虽然耳朵在听法,心里却在想自己的一套,等于没听。听到了法,心里在想:“这句话可能不对吧?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呢?”法师讲的到底对不对,不是根据你想的,要根据经书上讲的来辨别他有没有讲错。

  数息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听了法不思,更不从再再思维中去修,

  不思不修,这些都是非因非缘

  提要:

  ◆ 把我见放到法里去研究,连法师也很难解答你的问题

  ◆ 听了法不思,更不从再再思维中去修,不思不修,这些都是非因非缘

  ◆ 依靠组织完全的、圆满的法,才是你将来成就的因和缘

  ◆ 坐待其成的人,等轿车接到彼岸,整天枯坐求开悟

  ◆ 学生哪能知道老师开悟了,身心不定的人岂能自说开悟

  ◆ 没开悟的人去印证没开悟的人,结果两个人都变成“开悟”了

  把我见放到法里去研究,

  连法师也很难解答你的问题

  又听到一句话:“这句话我很难同意,暂时放一放吧,让我再考虑考虑。”或者听听法打打妄想,那就等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了也没有印象。听完以后大量时间以我见、我自己所想的一套放进去研究,研究到后来,有许多问题搞不通那么去问法师,法师也回答不出来,因为法师没有学过你这一套,法师学的是佛学呀!

  听了法不思,更不从再再思维中去修,

  不思不修,这些都是非因非缘

  有的听了也不去思,请他讲一点法呢?他自己不思维法义,全照我讲过的讲,连比喻、故事也照搬。有的人说:“老师这句法可真对啊!”还有呢?记不得了,他不过记了一句。

  修呢?“再再思维曰修”,还没有想通的问题,你根据法义好好地去想,这就是修。可是有人懒得想,不懂就不懂呗,法继续听下去,只听而不想,更谈不上一再一再地去想。闻法以后,不根据法义去思,也不根据法依教奉行,天天盲修瞎练,这些都是非因非缘。

  依靠组织完全的、圆满的法,

  才是你将来成就的因和缘

  佛所教组织完全,乃是因是缘,佛所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以闻思修来说,组织是完全的,佛经的组织也是完全,仪轨组织也是完全。依靠完全组织起来的圆满的法,才能够叫“是因是缘”,这就是你将来成就的因,这就是你将来成就的缘。

  坐待其成的人,等轿车接到彼岸,

  整天枯坐求开悟

  也不能“坐待其成”,希望自己成就,希望自己得定,希望自己一步步提高。可是他的希望没有变成努力,只是等待。佛讲法是为了我们铺平道路,路铺平了,你不往前走,你光是在原地等待,这不是空掉了?你等吧!释迦佛也不会开一辆最新式的轿车来接你到彼岸。

  现在坐待其成的很多呢,有一种认为开悟后样样都明白了,我又何必现在这么辛苦去学去修?那么整天枯坐以求开悟。那么你不学外语,开悟后你能懂英语,能懂法语吗?

  学生哪能知道老师开悟了,

  身心不定的人岂能自说开悟

  我是不知道如今有几个人开悟,几乎是没听到。我只听到一个,是他学生说他开悟的,是个脸上发黑、跷起二郎腿抖的人。我就研究了,学生怎么能够知道老师开悟?那么学生的水平比老师高喽?假如不是学生说的,是他本人说的,你又怎么知道你自己开悟啦?禅宗是离语言文字,真是开悟的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知道,你也讲不出来。你讲不出来,别人怎么知道你开悟了?

  没开悟的人去印证没开悟的人,

  结果两个人都变成“开悟”了

  现在还有所谓的“印证”,那么印证的人自己开悟了没有?不要没开悟的人去印证没开悟的人,结果两个人都变成“开悟”了。也有人给我印证。那一年我在昭觉寺佛学院讲了两堂课,大家听得高兴啊,方丈室有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可能学了一点禅宗,来跟我说:“老师,你快要开悟了,就差这么一点点,所以我提醒你,你现在可不能骄傲,否则你就上不去了。”他给我印证“快要开悟了”,你不跟我讲,我会骄傲吗?你跟我一讲,我倒心动了。我只能朝他笑笑,真厉害!说得我来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欲以单独一法,或持一法门,

  便望得定成就,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提要:

  ◆ 等到命终仍未开悟,还不如今世多学点法,智慧也就增长了

  ◆ 修行没资粮,唸佛起烦恼,等待临终求往生,去得了吗

  ◆ 欲以单独一法,或持一法门,便望得定成就,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 修好数息,观自身空,能飞腾虚空,如果这点叫圆满,那么腾空也成如来

  等到命终仍未开悟,

  还不如今世多学点法,智慧也就增长了

  你等啊等啊,假如你等到快要命终了,还没有开悟,那怎么办呢?那只好等来世了。那么你今世能够多学一点法,有什么吃亏呢?即使到临终的时候还没开悟,但是你法学到了,智慧增长了。

  修行没资粮,唸佛起烦恼,

  等待临终求往生,去得了吗

  还有一种也是坐着等,想等临终一刹那,凭一句佛号往生西方,可是你有没有具足资粮啊?有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别看他天天拿串念珠,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唸两句佛号,夹两句闲话,再起起烦恼,能一心不乱吗?资粮不足你怎么往生?都是条件不具足,坐待其成,空想了!

  欲以单独一法,或持一法门,

  便望得定成就,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或以单独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圆满,得定得果”,或者只有一个法就希望能够自然变成圆满的成就,或者希望以一个法得定得果。能海是师说:“欲持一法门便望得定,如单干户收获甚少”,他想只持一个法门,就希望得定,这好比单干户──一家一户单干的叫单干户,能干出什么大事啊?

  修好数息,观自身空,能飞腾虚空,

  如果这点叫圆满,那么腾空也成如来

  拿数息观来说,数息观修好了,全身气脉通达,再加上观自身空,修到后来能够飞腾虚空,如果这一点就叫圆满,那么应该叫你“腾空如来”。年轻人喜欢看米勒日巴的传记,米勒日巴的成就能在天空飞一圈,可是他师父却终身在做翻译工作,来弘扬佛法、广度众生,在我看起来,他师父真是了不起,也许他师父忙着法,没时间飞。我住的地方每天有饭吃,还要飞到上海去吃肯德鸡干什么?这是说说笑话,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数 息 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欲持一个法门便望得定,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提要:

     ◆ 欲持一个法门便望得定,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 懒惰的人贪简单方便,即使有所收获,也不顶事

     ◆ 修行不能求速成,在僧团里修行能得大众的加持

     ◆ 好紧张的人爱孤独,个性出现问题,适应力就会很差

     ◆ 一个人用功容易不合群,释迦佛组织僧团就是要培养我们能合众

  

  初修定应发欢喜心~当思禅定对个人种种作用利益,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能由定发慧,开发根本智,能断生死瀑流,胜一切动摇,佛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大般若经》云~学禅波罗蜜能过欲界,除断五盖(贪、瞋、掉举、昏沉、疑),于四神足(欲念进慧)游戏神通,见闻佛法速得菩提

  

  能过欲界~欲界众生依欲而生,离饮食男女即出欲界,五欲为生死泥,佛教初禅即需离欲,离欲而生的喜乐即初禅

  

  断除五盖~断贪如脱奴,人有所贪即被彼奴役,追求财色是自己委身为奴。瞋如负债者,瞋起斗争杀害,皆是对人不起,如负人债。常畏见面索债,对治瞋恚,修四无量心

  

  

  欲持一个法门便望得定,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上次讲到,能海上师说当时的风气“欲持一个法门便望得定,如单干户,收获甚少”,意思是说戒定慧不可分割,分割了就不圆满,互相之间得不到帮助,所得亦少。可是近代佛教的风气越来越偏向于只要一个法门,这可不是佛的意思,四宏誓愿里就说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你多学一点就能多得到一点力量,多得到一点帮助。

  

  懒惰的人贪简单方便,即使有所收获,也不顶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向?因为某些人在大力提倡,逐渐扩大成为一种风气。也离不开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懒惰的人贪简单方便;第二个,他集中力量搞一个法门,多多少少会获得些利益,他就高兴了,认为他走的路没错,其实根本不顶事!

  

  修行不能求速成,

   在僧团里修行能得大众的加持

  

  比如十年动乱的时候,出现一种“工农速成大学”,只要三年就毕业,但在实际工作中不顶事。现在凭这张毕业文书去应聘,肯定不会被录取的。

  

  单干户也是如此,从前农村要大家组成互助组、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单干…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空观开示(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