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P4

  ..续本文上一页嘛呢?这儿有吃又有穿,连上厕所的草纸都是供应的。(众笑)我口袋里的钱用来用去用不掉,我真搞不懂你要钱干嘛?法就是这样灭掉的!

  数息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因缘具备,定道必成,若因加持而得些微好处,

  亦不能长久,故不可偷懒贪便易

  提要:

  ◆ 历史上可怕的灭法动乱也没有把法灭掉,若是以佛弟子的身份,鼓动大家

  不要法,那法就灭了

  ◆ 因缘具备,定道必成,若因加持而得些微好处,亦不能长久,故不可偷懒

  便易

  ◆ 懒惰贪方便的人,得到了第一二步,第三步就得不到了,哪会稳当?否则

  释迦佛也不用说精进波罗密了

  ◆ 娑婆世界有坏人也有好人,不能因为恨某一个人,就把娑婆世界全盘否定了

  历史上可怕的灭法动乱也没有把法灭掉,

  若是以佛弟子的身份,鼓动大家不要法,那法就灭了

  历史上环境再恶劣也没有把法灭掉,三武灭佛也没有把法灭掉,惊天动地的十年动乱,真可怖啊,法也没有灭掉。佛门外面的人没有能力灭掉法,佛门里面的人腐败必然会灭掉法,所以咱们千万不可以去干灭法的工作,成为一个灭法的缘。

  第二种手段就是以佛弟子身份尤其是出家人的形象出现,去鼓动大家不要法。大家都不要法,法就灭了。

  因缘具备,定道必成,若因加持而得些微好处,

  亦不能长久,故不可偷懒贪便易

  舍利弗依缘起偈悟道,诸法从缘起,止观亦如是,我们修止观也是如此,“因缘具备,定道必成,若因缘不具,得些微好处,多由加持力得”,假如你因缘不具足,去修止观也会带给你好处,一种是偶然性,一种是靠加持力。加持力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也不会长久的,如果加持力能够长久,本人也不要修了。加持的作用,是使你在加持力量下得到些好处,更主要的是培养你信心。可是有的人一得到加持他就懒惰,他忙着求加持,你老是搞这一套是靠不住的,也有点偏向于愚。因缘不具足而得的定大多数是由加持力得到。

  “一起之后便不再现”,这种好的境界一来,使你心情好了,那不是自己的力量啊,不能自己作主,你自己力量自己可以作主,“故不可偷懒贪便易”,便是方便,易是容易,这是能海上师特别教导修行人不能懒惰,不能贪方便,不能贪容易,也等于说贪方便贪容易就是懒惰的人。

  懒惰贪方便的人,得到了第一二步,第三步就得不到了,

  哪会稳当?否则释迦佛也不用说精进波罗密了

  从前我看节日的游行队伍表演踩高跷,一个懒汉,一个大饼穿根线挂在脖子上,你要吃,把头低下来就能吃,多方便多容易啊,可是吃了两口,第三口就再也吃不到了。修行人贪方便容易,得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就得不到了,哪有方便、容易能修行成就的,那释迦佛也不用说精进波罗密了。还说稳当,那变了懒惰的人最最稳当!

  运动员去比赛跳高,一个人贪方便、容易,平时训练高度只有那么一点,稍微用一点力就行了,另外一个人高度定得很高,要想跳过去就得不懒惰,得天天练,结果练的人拿金牌。有些懒惰的修行人不想提高自己,竟然还想跳到极乐世界去。

  娑婆世界有坏人也有好人,不能因为恨某一个人,

  就把娑婆世界全盘否定了

  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说:当初因为阿阇世王把父亲关起来要饿死他,后来发现母亲暗地里送东西给父亲吃,就把母亲也关起来。他们俩人没有关起来前跟着如来修行,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了。自己现在快要死了,所以向如来提出来:我儿子太坏了,我不愿意留在娑婆世界,因为娑婆世界的人心太坏了。

  其实这话也不对,娑婆世界有坏人也有好人啊,比如说从前有人说,“宁波人最坏,绍兴人最刁”,不对的嘛,宁波绍兴也有好人啊,你是哪儿的?“我是上海人”,上海不见得没坏人啊!可是由于她受儿子的刺激太深了,所以观念就有点偏了。

  数息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修行必须以自力来具足戒定慧的缘,

  而达到成就

  提要:

  ◆ 佛说往生极乐世界要修十六观,要有相当修行的基础才能抓一句方便

  ◆ 修好慈悲喜舍,才能心无量,对佛号种种功德能理解清楚,修行的作用

  才能提得起来

  ◆ 不懂法,法就不起作用,修行度众生也不起作用了,法也就灭了

  ◆ 要稳当就不能贪简单方便,二条腿总比一条腿稳当

  ◆ 有了懒惰的理由,佛的话就听不进去了题

  ◆ 修行必须以自力来具足戒定慧的缘,而达到成就

  佛说往生极乐世界要修十六观,

  要有相当修行的基础才能抓一句方便

  如来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显神通,十方净土都给她看。她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来就叫她修十六观。《佛说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也是到有相当的基础的时候,你再去抓一句方便。好比你首先要知道美国的英文名字怎么拼,这个基础有了,再给你方便,告诉你缩写是U.S.A,刚刚接触外语的小学生,ABCD也没有搞懂,拼音也没有学会,就给他一个字母一个点,他懂什么啊?

  修好慈悲喜舍,才能心无量,对佛号种种功德能理解清楚,

  修行的作用才能提得起来

  你要修阿弥陀佛法门,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戒定慧的功德、断智悲的功德都要理解得清清楚楚,你自己在修行中也要有体会,特别是每尊佛佛号里面的特殊成就全要知道。阿弥陀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你对无量理解的很深,也懂得无量里包括了很多法,起码应该懂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那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把无量寿无量光、慈悲喜舍、戒定慧,种种法义的作用提得起来。

  不懂法,法就不起作用,

  修行度众生也不起作用了,法也就灭了

  现在人是只知道阿弥陀佛,连“无量”他都不知道,更别说法义了。有一次旅游的问导游“阿弥陀”啥意思?导游说“意思就是谢谢你”,哪可以只要一句样样不懂呢?

  魔王波旬最希望佛弟子不懂法,不懂法,法就不起作用,你的修行也不起作用了,度众生也不起作用,什么都不起作用了。等到不起作用的时候法就灭掉了,法灭不是说经书烧光了,经书你看不懂,也是灭掉啦!留下来佛像、菩萨像变了艺术品,房子变了文物馆,即使还有出家人可是全不懂佛法,法没了,佛法就灭掉了。

  要稳当就不能贪简单方便,

  二条腿总比一条腿稳当

  其实越是方便越是简单越不稳当,如果你要稳当就不能贪简单方便。两条腿的人跑起来就比一条腿的快,四个轮子的汽车开起来总比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快,两个轮子自行车总比杂技演员骑的一个轮子的自行车快。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不要说平路,就说山路它都可以骑,一个轮子的自行车,杂技演员只能在舞台上转几转啊,哪有越简单越稳当的?

  有了懒惰的理由,佛的话就听不进去了

  为什么有人宣扬简单方便,这么多人高兴,信仰啊,现在跟从的人越来越多了?很简单,众生有懒惰的习性,有个懒惰的方法他就喜欢听。好比贪吃的人,你有吃的东西他就听你的。有人对病人说:“你身体虚,营养不够啊,要多吃营养。”就很容易听进去了。老婆说:“医生叫你肉要少吃。”他听不进去,正好像现在简单方便的牌子一竖,贪懒的也有理由懒惰,佛的话就听不进去了。

  修行必须以自力来具足

  戒定慧的缘,而达到成就

  能海上师说“不可偷懒贪便易,必以自力具备诸缘”,必须以自己的力量去具备各种缘,拿修行人来说,要想成就必须具备什么缘?归纳起来戒定慧,这个缘总要具备。

  数息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提要:

  ◆ 修行不能无因缺缘,应以戒定慧三学互为因缘

  ◆ 缘具则成就顺易迅速,虽用功而少深入,好学而不认真,也就造成了

  成就困难

  ◆ 进步慢本身就是下堕,表面修行的人,很难觉悟到自己的不认真和不深入

  ◆ 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 宗派也要三学具备,后世人往往会把宗派搞成片面

  ◆ 无因缺缘或非因非缘,闻思修互不关联,你想得到成就是不可能的

  不能无因缺缘~修定不得好处,皆因缘不具。戒定慧三学互为因缘,缘具则成就顺易迅速,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或非因非缘~谓闻思修互不关联,佛所教组织完全,乃是因是缘

  或坐待其成~不备资粮

  或以单独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圆满得定得果~欲持一法门便望得定,如单干户收获甚少

  

  修行不能无因缺缘,应以戒定慧三学互为因缘

  “不能无因缺缘~修定不得好处皆因缘不具,戒定慧三学互为因缘”,互为因缘就是互相促进。持戒的人心容易定;修定的人持戒更有力量,因为他心能够定得住,不容易犯戒;多听法,有了智慧,就有了觉悟,就会促进他去持戒修定;你肯持戒修定本身就是有智慧的表现,你持戒修禅定,修到后来能够开发根本智,这就是互为因缘。

  缘具则成就顺易迅速,虽用功而少深入,

  好学而不认真,也就造成了成就困难

  “缘具则成就顺易迅速”,因缘具足了成就就很顺利、容易,很迅速。有的人很用功,也能持久,也在进步,可是他进步不快,因为缺少了一个缘:缺少深入。有的人很好学,又能天天修,可是不够认真。如果不认真,不但不提高反而下堕。

  进步慢本身就是下堕,表面修行的人,

  很难觉悟到自己的不认真和不深入

  修行人自以为没什么堕落,其实进步慢本身就是堕落,因为你本来进步快一点可以达到十分,那么你进步慢只到五分,那不是下堕了?所以修行到后来,往往表面上天天在修行,就只一个形式,很难觉悟自己到底认真不认真,深入不深入,到底有没有在抓?要进步快,还得要有进步快的缘啊!缺少进步快的缘,你进步也不可能快啊!

  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佛说法四十九年,…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空观开示(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