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數息觀>帶修禅定前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嘛呢?這兒有吃又有穿,連上廁所的草紙都是供應的。(衆笑)我口袋裏的錢用來用去用不掉,我真搞不懂你要錢幹嘛?法就是這樣滅掉的!

  數息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因緣具備,定道必成,若因加持而得些微好處,

  亦不能長久,故不可偷懶貪便易

  提要:

  ◆ 曆史上可怕的滅法動亂也沒有把法滅掉,若是以佛弟子的身份,鼓動大家

  不要法,那法就滅了

  ◆ 因緣具備,定道必成,若因加持而得些微好處,亦不能長久,故不可偷懶

  便易

  ◆ 懶惰貪方便的人,得到了第一二步,第叁步就得不到了,哪會穩當?否則

  釋迦佛也不用說精進波羅密了

  ◆ 娑婆世界有壞人也有好人,不能因爲恨某一個人,就把娑婆世界全盤否定了

  曆史上可怕的滅法動亂也沒有把法滅掉,

  若是以佛弟子的身份,鼓動大家不要法,那法就滅了

  曆史上環境再惡劣也沒有把法滅掉,叁武滅佛也沒有把法滅掉,驚天動地的十年動亂,真可怖啊,法也沒有滅掉。佛門外面的人沒有能力滅掉法,佛門裏面的人腐敗必然會滅掉法,所以咱們千萬不可以去幹滅法的工作,成爲一個滅法的緣。

  第二種手段就是以佛弟子身份尤其是出家人的形象出現,去鼓動大家不要法。大家都不要法,法就滅了。

  因緣具備,定道必成,若因加持而得些微好處,

  亦不能長久,故不可偷懶貪便易

  舍利弗依緣起偈悟道,諸法從緣起,止觀亦如是,我們修止觀也是如此,“因緣具備,定道必成,若因緣不具,得些微好處,多由加持力得”,假如你因緣不具足,去修止觀也會帶給你好處,一種是偶然性,一種是靠加持力。加持力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也不會長久的,如果加持力能夠長久,本人也不要修了。加持的作用,是使你在加持力量下得到些好處,更主要的是培養你信心。可是有的人一得到加持他就懶惰,他忙著求加持,你老是搞這一套是靠不住的,也有點偏向于愚。因緣不具足而得的定大多數是由加持力得到。

  “一起之後便不再現”,這種好的境界一來,使你心情好了,那不是自己的力量啊,不能自己作主,你自己力量自己可以作主,“故不可偷懶貪便易”,便是方便,易是容易,這是能海上師特別教導修行人不能懶惰,不能貪方便,不能貪容易,也等于說貪方便貪容易就是懶惰的人。

  懶惰貪方便的人,得到了第一二步,第叁步就得不到了,

  哪會穩當?否則釋迦佛也不用說精進波羅密了

  從前我看節日的遊行隊伍表演踩高跷,一個懶漢,一個大餅穿根線挂在脖子上,你要吃,把頭低下來就能吃,多方便多容易啊,可是吃了兩口,第叁口就再也吃不到了。修行人貪方便容易,得到第一步第二步,第叁步你就得不到了,哪有方便、容易能修行成就的,那釋迦佛也不用說精進波羅密了。還說穩當,那變了懶惰的人最最穩當!

  運動員去比賽跳高,一個人貪方便、容易,平時訓練高度只有那麼一點,稍微用一點力就行了,另外一個人高度定得很高,要想跳過去就得不懶惰,得天天練,結果練的人拿金牌。有些懶惰的修行人不想提高自己,竟然還想跳到極樂世界去。

  娑婆世界有壞人也有好人,不能因爲恨某一個人,

  就把娑婆世界全盤否定了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裏說:當初因爲阿阇世王把父親關起來要餓死他,後來發現母親暗地裏送東西給父親吃,就把母親也關起來。他們倆人沒有關起來前跟著如來修行,已經有相當的基礎了。自己現在快要死了,所以向如來提出來:我兒子太壞了,我不願意留在娑婆世界,因爲娑婆世界的人心太壞了。

  其實這話也不對,娑婆世界有壞人也有好人啊,比如說從前有人說,“甯波人最壞,紹興人最刁”,不對的嘛,甯波紹興也有好人啊,你是哪兒的?“我是上海人”,上海不見得沒壞人啊!可是由于她受兒子的刺激太深了,所以觀念就有點偏了。

  數息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修行必須以自力來具足戒定慧的緣,

  而達到成就

  提要:

  ◆ 佛說往生極樂世界要修十六觀,要有相當修行的基礎才能抓一句方便

  ◆ 修好慈悲喜舍,才能心無量,對佛號種種功德能理解清楚,修行的作用

  才能提得起來

  ◆ 不懂法,法就不起作用,修行度衆生也不起作用了,法也就滅了

  ◆ 要穩當就不能貪簡單方便,二條腿總比一條腿穩當

  ◆ 有了懶惰的理由,佛的話就聽不進去了題

  ◆ 修行必須以自力來具足戒定慧的緣,而達到成就

  佛說往生極樂世界要修十六觀,

  要有相當修行的基礎才能抓一句方便

  如來爲了滿足她的願望,顯神通,十方淨土都給她看。她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來就叫她修十六觀。《佛說阿彌陀經》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也是到有相當的基礎的時候,你再去抓一句方便。好比你首先要知道美國的英文名字怎麼拼,這個基礎有了,再給你方便,告訴你縮寫是U.S.A,剛剛接觸外語的小學生,ABCD也沒有搞懂,拼音也沒有學會,就給他一個字母一個點,他懂什麼啊?

  修好慈悲喜舍,才能心無量,對佛號種種功德能理解清楚,

  修行的作用才能提得起來

  你要修阿彌陀佛法門,阿彌陀佛的種種功德,戒定慧的功德、斷智悲的功德都要理解得清清楚楚,你自己在修行中也要有體會,特別是每尊佛佛號裏面的特殊成就全要知道。阿彌陀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你對無量理解的很深,也懂得無量裏包括了很多法,起碼應該懂得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那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把無量壽無量光、慈悲喜舍、戒定慧,種種法義的作用提得起來。

  不懂法,法就不起作用,

  修行度衆生也不起作用了,法也就滅了

  現在人是只知道阿彌陀佛,連“無量”他都不知道,更別說法義了。有一次旅遊的問導遊“阿彌陀”啥意思?導遊說“意思就是謝謝你”,哪可以只要一句樣樣不懂呢?

  魔王波旬最希望佛弟子不懂法,不懂法,法就不起作用,你的修行也不起作用了,度衆生也不起作用,什麼都不起作用了。等到不起作用的時候法就滅掉了,法滅不是說經書燒光了,經書你看不懂,也是滅掉啦!留下來佛像、菩薩像變了藝術品,房子變了文物館,即使還有出家人可是全不懂佛法,法沒了,佛法就滅掉了。

  要穩當就不能貪簡單方便,

  二條腿總比一條腿穩當

  其實越是方便越是簡單越不穩當,如果你要穩當就不能貪簡單方便。兩條腿的人跑起來就比一條腿的快,四個輪子的汽車開起來總比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快,兩個輪子自行車總比雜技演員騎的一個輪子的自行車快。兩個輪子的自行車不要說平路,就說山路它都可以騎,一個輪子的自行車,雜技演員只能在舞臺上轉幾轉啊,哪有越簡單越穩當的?

  有了懶惰的理由,佛的話就聽不進去了

  爲什麼有人宣揚簡單方便,這麼多人高興,信仰啊,現在跟從的人越來越多了?很簡單,衆生有懶惰的習性,有個懶惰的方法他就喜歡聽。好比貪吃的人,你有吃的東西他就聽你的。有人對病人說:“你身體虛,營養不夠啊,要多吃營養。”就很容易聽進去了。老婆說:“醫生叫你肉要少吃。”他聽不進去,正好像現在簡單方便的牌子一豎,貪懶的也有理由懶惰,佛的話就聽不進去了。

  修行必須以自力來具足

  戒定慧的緣,而達到成就

  能海上師說“不可偷懶貪便易,必以自力具備諸緣”,必須以自己的力量去具備各種緣,拿修行人來說,要想成就必須具備什麼緣?歸納起來戒定慧,這個緣總要具備。

  數息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叁學全備爲佛之總教

  提要:

  ◆ 修行不能無因缺緣,應以戒定慧叁學互爲因緣

  ◆ 緣具則成就順易迅速,雖用功而少深入,好學而不認真,也就造成了

  成就困難

  ◆ 進步慢本身就是下墮,表面修行的人,很難覺悟到自己的不認真和不深入

  ◆ 叁學全備爲佛之總教

  ◆ 宗派也要叁學具備,後世人往往會把宗派搞成片面

  ◆ 無因缺緣或非因非緣,聞思修互不關聯,你想得到成就是不可能的

  不能無因缺緣~修定不得好處,皆因緣不具。戒定慧叁學互爲因緣,緣具則成就順易迅速,叁學全備爲佛之總教

  或非因非緣~謂聞思修互不關聯,佛所教組織完全,乃是因是緣

  或坐待其成~不備資糧

  或以單獨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圓滿得定得果~欲持一法門便望得定,如單幹戶收獲甚少

  

  修行不能無因缺緣,應以戒定慧叁學互爲因緣

  “不能無因缺緣~修定不得好處皆因緣不具,戒定慧叁學互爲因緣”,互爲因緣就是互相促進。持戒的人心容易定;修定的人持戒更有力量,因爲他心能夠定得住,不容易犯戒;多聽法,有了智慧,就有了覺悟,就會促進他去持戒修定;你肯持戒修定本身就是有智慧的表現,你持戒修禅定,修到後來能夠開發根本智,這就是互爲因緣。

  緣具則成就順易迅速,雖用功而少深入,

  好學而不認真,也就造成了成就困難

  “緣具則成就順易迅速”,因緣具足了成就就很順利、容易,很迅速。有的人很用功,也能持久,也在進步,可是他進步不快,因爲缺少了一個緣:缺少深入。有的人很好學,又能天天修,可是不夠認真。如果不認真,不但不提高反而下墮。

  進步慢本身就是下墮,表面修行的人,

  很難覺悟到自己的不認真和不深入

  修行人自以爲沒什麼墮落,其實進步慢本身就是墮落,因爲你本來進步快一點可以達到十分,那麼你進步慢只到五分,那不是下墮了?所以修行到後來,往往表面上天天在修行,就只一個形式,很難覺悟自己到底認真不認真,深入不深入,到底有沒有在抓?要進步快,還得要有進步快的緣啊!缺少進步快的緣,你進步也不可能快啊!

  叁學全備爲佛之總教

  “叁學全備爲佛之總教”,佛說法四十九年,…

《<數息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空觀開示(1~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