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數息觀>帶修禅定前開示▪P5

  ..續本文上一頁總的教法就是教導衆生叁學具備。所以我們講禅定,就必須要聽法,法就是慧。要懂得持戒的好處,至少不要做殺盜淫妄酒的事情,叁學要齊備。

  宗派也要叁學具備,

  後世人往往會把宗派搞成片面

  佛教傳到中國後分了宗派,宗派有宗派的特色,慢慢叁學就不全了。有的光講理論,從不修禅定;有的口說大話,墮入頑空,連戒也不持;有持戒持得很好,講法講不來,叁學不全了。所以對中國佛教的宗派要一分爲二來看,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如果宗派都發展成圓滿,叁學都具備,這就對了,可是偏偏後世的人把自己的宗派越搞越片面。所以這兒講:

  無因缺緣或非因非緣,聞思修互不關聯,

  你想得到成就是不可能的

  “不能無因缺緣”。咱們修行成就或者是入定,這個因跟緣就是戒定慧全要,缺少了就不行。“或非因非緣”,如果不是入定的因,也不是入定的緣,或者說不是成就的因、成就的緣,你想成就,或者入定那不可能的。

  “謂聞思修互不關聯。”聞思修不全,互相之間沒有緊密的聯系,聽了法也不照法義去想,或者自己胡思亂想。不根據法義去想,你怎麼修呢?還有的人聽法也不感興趣,雖然耳朵在聽法,心裏卻在想自己的一套,等于沒聽。聽到了法,心裏在想:“這句話可能不對吧?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呢?”法師講的到底對不對,不是根據你想的,要根據經書上講的來辨別他有沒有講錯。

  數息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5

  聽了法不思,更不從再再思維中去修,

  不思不修,這些都是非因非緣

  提要:

  ◆ 把我見放到法裏去研究,連法師也很難解答你的問題

  ◆ 聽了法不思,更不從再再思維中去修,不思不修,這些都是非因非緣

  ◆ 依靠組織完全的、圓滿的法,才是你將來成就的因和緣

  ◆ 坐待其成的人,等轎車接到彼岸,整天枯坐求開悟

  ◆ 學生哪能知道老師開悟了,身心不定的人豈能自說開悟

  ◆ 沒開悟的人去印證沒開悟的人,結果兩個人都變成“開悟”了

  把我見放到法裏去研究,

  連法師也很難解答你的問題

  又聽到一句話:“這句話我很難同意,暫時放一放吧,讓我再考慮考慮。”或者聽聽法打打妄想,那就等于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聽了也沒有印象。聽完以後大量時間以我見、我自己所想的一套放進去研究,研究到後來,有許多問題搞不通那麼去問法師,法師也回答不出來,因爲法師沒有學過你這一套,法師學的是佛學呀!

  聽了法不思,更不從再再思維中去修,

  不思不修,這些都是非因非緣

  有的聽了也不去思,請他講一點法呢?他自己不思維法義,全照我講過的講,連比喻、故事也照搬。有的人說:“老師這句法可真對啊!”還有呢?記不得了,他不過記了一句。

  修呢?“再再思維曰修”,還沒有想通的問題,你根據法義好好地去想,這就是修。可是有人懶得想,不懂就不懂呗,法繼續聽下去,只聽而不想,更談不上一再一再地去想。聞法以後,不根據法義去思,也不根據法依教奉行,天天盲修瞎練,這些都是非因非緣。

  依靠組織完全的、圓滿的法,

  才是你將來成就的因和緣

  佛所教組織完全,乃是因是緣,佛所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以聞思修來說,組織是完全的,佛經的組織也是完全,儀軌組織也是完全。依靠完全組織起來的圓滿的法,才能夠叫“是因是緣”,這就是你將來成就的因,這就是你將來成就的緣。

  坐待其成的人,等轎車接到彼岸,

  整天枯坐求開悟

  也不能“坐待其成”,希望自己成就,希望自己得定,希望自己一步步提高。可是他的希望沒有變成努力,只是等待。佛講法是爲了我們鋪平道路,路鋪平了,你不往前走,你光是在原地等待,這不是空掉了?你等吧!釋迦佛也不會開一輛最新式的轎車來接你到彼岸。

  現在坐待其成的很多呢,有一種認爲開悟後樣樣都明白了,我又何必現在這麼辛苦去學去修?那麼整天枯坐以求開悟。那麼你不學外語,開悟後你能懂英語,能懂法語嗎?

  學生哪能知道老師開悟了,

  身心不定的人豈能自說開悟

  我是不知道如今有幾個人開悟,幾乎是沒聽到。我只聽到一個,是他學生說他開悟的,是個臉上發黑、跷起二郎腿抖的人。我就研究了,學生怎麼能夠知道老師開悟?那麼學生的水平比老師高喽?假如不是學生說的,是他本人說的,你又怎麼知道你自己開悟啦?禅宗是離語言文字,真是開悟的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知道,你也講不出來。你講不出來,別人怎麼知道你開悟了?

  沒開悟的人去印證沒開悟的人,

  結果兩個人都變成“開悟”了

  現在還有所謂的“印證”,那麼印證的人自己開悟了沒有?不要沒開悟的人去印證沒開悟的人,結果兩個人都變成“開悟”了。也有人給我印證。那一年我在昭覺寺佛學院講了兩堂課,大家聽得高興啊,方丈室有一個年輕的小和尚,可能學了一點禅宗,來跟我說:“老師,你快要開悟了,就差這麼一點點,所以我提醒你,你現在可不能驕傲,否則你就上不去了。”他給我印證“快要開悟了”,你不跟我講,我會驕傲嗎?你跟我一講,我倒心動了。我只能朝他笑笑,真厲害!說得我來一句話也講不出來。

  

  欲以單獨一法,或持一法門,

  便望得定成就,如單幹戶收獲甚少

  提要:

  ◆ 等到命終仍未開悟,還不如今世多學點法,智慧也就增長了

  ◆ 修行沒資糧,唸佛起煩惱,等待臨終求往生,去得了嗎

  ◆ 欲以單獨一法,或持一法門,便望得定成就,如單幹戶收獲甚少

  ◆ 修好數息,觀自身空,能飛騰虛空,如果這點叫圓滿,那麼騰空也成如來

  等到命終仍未開悟,

  還不如今世多學點法,智慧也就增長了

  你等啊等啊,假如你等到快要命終了,還沒有開悟,那怎麼辦呢?那只好等來世了。那麼你今世能夠多學一點法,有什麼吃虧呢?即使到臨終的時候還沒開悟,但是你法學到了,智慧增長了。

  修行沒資糧,唸佛起煩惱,

  等待臨終求往生,去得了嗎

  還有一種也是坐著等,想等臨終一刹那,憑一句佛號往生西方,可是你有沒有具足資糧啊?有沒有達到一心不亂?別看他天天拿串念珠,心裏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唸兩句佛號,夾兩句閑話,再起起煩惱,能一心不亂嗎?資糧不足你怎麼往生?都是條件不具足,坐待其成,空想了!

  欲以單獨一法,或持一法門,

  便望得定成就,如單幹戶收獲甚少

  “或以單獨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圓滿,得定得果”,或者只有一個法就希望能夠自然變成圓滿的成就,或者希望以一個法得定得果。能海是師說:“欲持一法門便望得定,如單幹戶收獲甚少”,他想只持一個法門,就希望得定,這好比單幹戶──一家一戶單幹的叫單幹戶,能幹出什麼大事啊?

  修好數息,觀自身空,能飛騰虛空,

  如果這點叫圓滿,那麼騰空也成如來

  拿數息觀來說,數息觀修好了,全身氣脈通達,再加上觀自身空,修到後來能夠飛騰虛空,如果這一點就叫圓滿,那麼應該叫你“騰空如來”。年輕人喜歡看米勒日巴的傳記,米勒日巴的成就能在天空飛一圈,可是他師父卻終身在做翻譯工作,來弘揚佛法、廣度衆生,在我看起來,他師父真是了不起,也許他師父忙著法,沒時間飛。我住的地方每天有飯吃,還要飛到上海去吃肯德雞幹什麼?這是說說笑話,今天講到這裏。(回向)

  

  數 息 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欲持一個法門便望得定,如單幹戶,收獲甚少

  

  提要:

     ◆ 欲持一個法門便望得定,如單幹戶,收獲甚少

     ◆ 懶惰的人貪簡單方便,即使有所收獲,也不頂事

     ◆ 修行不能求速成,在僧團裏修行能得大衆的加持

     ◆ 好緊張的人愛孤獨,個性出現問題,適應力就會很差

     ◆ 一個人用功容易不合群,釋迦佛組織僧團就是要培養我們能合衆

  

  初修定應發歡喜心~當思禅定對個人種種作用利益,能使身粗轉細而起喜樂,思維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能由定發慧,開發根本智,能斷生死瀑流,勝一切動搖,佛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大般若經》雲~學禅波羅蜜能過欲界,除斷五蓋(貪、瞋、掉舉、昏沈、疑),于四神足(欲念進慧)遊戲神通,見聞佛法速得菩提

  

  能過欲界~欲界衆生依欲而生,離飲食男女即出欲界,五欲爲生死泥,佛教初禅即需離欲,離欲而生的喜樂即初禅

  

  斷除五蓋~斷貪如脫奴,人有所貪即被彼奴役,追求財色是自己委身爲奴。瞋如負債者,瞋起鬥爭殺害,皆是對人不起,如負人債。常畏見面索債,對治瞋恚,修四無量心

  

  

  欲持一個法門便望得定,如單幹戶,收獲甚少

  

  上次講到,能海上師說當時的風氣“欲持一個法門便望得定,如單幹戶,收獲甚少”,意思是說戒定慧不可分割,分割了就不圓滿,互相之間得不到幫助,所得亦少。可是近代佛教的風氣越來越偏向于只要一個法門,這可不是佛的意思,四宏誓願裏就說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多學一點就能多得到一點力量,多得到一點幫助。

  

  懶惰的人貪簡單方便,即使有所收獲,也不頂事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偏向?因爲某些人在大力提倡,逐漸擴大成爲一種風氣。也離不開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懶惰的人貪簡單方便;第二個,他集中力量搞一個法門,多多少少會獲得些利益,他就高興了,認爲他走的路沒錯,其實根本不頂事!

  

  修行不能求速成,

   在僧團裏修行能得大衆的加持

  

  比如十年動亂的時候,出現一種“工農速成大學”,只要叁年就畢業,但在實際工作中不頂事。現在憑這張畢業文書去應聘,肯定不會被錄取的。

  

  單幹戶也是如此,從前農村要大家組成互助組、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單幹…

《<數息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空觀開示(1~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