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數息觀>帶修禅定前開示▪P6

  ..續本文上一頁戶幹不出什麼大事,集體能辦大事。比如你開一家 “夫妻老婆店”,開到後來仍然是一個老頭子一個老太婆。把許多小店聯合起來,資金也大,人也多,就能辦出一些事情來。

  

  修行也是一樣,在僧團裏修行能得到大衆的幫助,就叫得加持。有人喜歡一個人修,成了單幹,這跟他的個性以及他受的影響都有關系,這些影響也是從老一代或者從看書得來的。

  

  好緊張的人愛孤獨,個性出現問題,適應力就會很差

  

  人的個性本來就不同,我年輕時,一個女青年特地找上門來,求我給她做心理治療。她一坐到陌生人的旁邊,會緊張得發抖。她喜歡孤獨,她說:“有些人在宿舍裏老呆不住,總想往外跑,你把我一個人關在宿舍裏十天,看看書,我覺得挺好嘛。”這就是個性問題。從心理學來看,這是病態,因爲她適應力很差。後來我就給她做心理分析,原因是她從小缺乏母愛。

  

  一個人用功容易不合群,

   釋迦佛組織僧團就是要培養我們能合衆

  

  按照病態心理來說,孤獨、沈思、幻想就容易構成精神病的基礎。佛門裏也常看到,有些人喜歡一個人用功,不喜歡合群,表面上看他真像一個修行人,其實你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他脾氣非常古怪。釋迦佛組織僧團就是要培養我們能合衆的個性,個性是可以改善的。

  

   數 息 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3)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能使身粗轉細而起喜樂,

   思維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提要:

     ◆ 初修應發歡喜心,心懷慈悲,面帶微笑,才是修行人的莊嚴

     ◆ 正法道場的修行人,來了就有緣

     ◆ 培養人才要自願與強迫相結合

     ◆ 傲慢的人難留下,竟然想把辦學演變成旅館

     ◆ 修禅定要發歡喜心,當思禅定對個人種種作用利益

     ◆ 能使身粗轉細而起喜樂,思維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初修應發歡喜心,心懷慈悲,

   面帶微笑,才是修行人的莊嚴

  

  “初修定應發歡喜心”,聰明的同學能觸類旁通,隨時都可以用上這句話,比如初進佛門應發歡喜心,初學誦經應發歡喜心,初學禅定要發歡喜心,初次跟人見面要發歡喜心,不能唬著臉見面。佛門裏講莊嚴,不能理解成看見人不笑叫莊嚴,莊嚴應該是心懷慈悲,面帶微笑。

  

  你們現在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真正要研究細的話,什麼叫莊嚴也有一套學問了。佛教是非常靈活的,既要維持原則,又要有靈活度。

  

  正法道場的修行人,來了就有緣

  

  一開始就發歡喜心,你學起來又快又好,一開始就沒有歡喜心,你肯一直學下去還有希望,總有一天你會歡喜。就怕半途也不知誰惹了他,或者聽我講法,聽到哪一句話不高興了,滿腦子打主意“走吧走吧,我跟這兒沒有緣”。沒有緣你會來嗎?是你自己把這麼好的緣破壞了。歡喜是非常寶貴、非常重要的,老話說:千金難買一笑,可見得現在的衆生煩惱太厲害了,非要看到紅包包才肯笑。

  

  培養人才要自願與強迫相結合

  

  學習也是如此,家裏請了個鋼琴老師,老師向家長訴苦:“沒辦法,你孩子不喜歡學鋼琴,培養不出來啊。”所以培養你們成才,首先你們要歡喜,自願跟強迫相結合才能培養得出來。辦學是你自願報名,你考慮好了,進來後就要遵守規章製度,這叫強迫。

  

  傲慢的人難留下,竟然想把辦學演變成旅館

  

  最近竟然出現一個學生不願意遵守規章製度,她來的時候帶點沖動,能夠遇到這麼好的地方,找到明師,激動啊。可她個性傲慢,我有時到女衆部來轉一轉,看她總是一個人坐在那裏用功,很像修行人的樣子,其實她是不合衆,好像這些同學都不配跟她講話。我當時也沒批評她,因爲批評傲慢的人就等于趕她走了。

  

  最後她仍然想走,說了一句:“想走的人,你們何必勸導她留下來呢?要來就來,要走就走,這樣豈不自在?”我就當衆解答這個問題,“要來就來,要走就走,那豈不成了旅館了嗎?”

  

  所以初發歡喜心是非常寶貴的,不要把自己的歡喜心破壞了,自己的煩惱總要抑製抑製,人貴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聽煩惱的使喚。

  

  修禅定要發歡喜心,

   當思禅定對個人種種作用利益

  

  怎麼發歡喜心呢?“當思禅定對個人種種作用利益”,現在的衆生叫他幹什麼事,他首先考慮:對我有什麼好處?有好處就幹,沒好處不幹。剛改革開放時,有一次我請合作社配鎖的給我家的門鎖開一開,他說:“下班了。”我說“咱們有難處,請你幫幫忙,爲人民服務嘛。”“現在還講爲人民服務?”

  

  最近看到一幅漫畫,在法官面前,一個貪官說:“全是他們給我鈔票,害得我犯法。”行賄的人說:“我不給他紅包包,他不給我辦事啊!”既然大家想得好處,這裏我就先給大家講點禅定的好處。

  

  能使身粗轉細而起喜樂,

   思維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

  

  “能使身粗轉細而起喜樂”,粗身轉細身,粗心轉細心,修禅定就能轉,轉細了,喜樂就起來了,“思維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修禅定使心力集中,那麼思維就敏捷了。

  

  我的福氣沒有你們好,我從年輕到現在管的事太多了,腦子一直沒停過,除了爲叁寶辦事──當年五臺山清涼橋以及其它寺院有所需要,我就從上海采購郵寄過去,後來又是講法辦學,要應付各種各樣人和環境,而且環境、人際關系也沒有你們好,經常遭受到排擠、打擊,受到種種刺激,辦事業都是白手起家。

  

  當年我單槍匹馬闖天下,沒有這麼好的福氣讓我腦子休息休息,培養怎麼樣集中心力。年輕時也沒有讓年輕居士學法的佛學院,我想找份佛教圖書館保管圖書的工作,可以讓我在裏面看書,也沒找到。

  

   數 息 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4)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由定發慧,能斷生死流

  

  提要:

     ◆ 動腦筋培養了敏捷,也會養成止不住的壞習慣

     ◆ 由定發慧,能斷生死流

     ◆ 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 降伏外道何用顯神通,但自己也得有修行功德

     ◆ 學禅波羅蜜能過欲界

  

  動腦筋培養了敏捷,

   也會養成止不住的壞習慣

  

  說:“老師你現在講法很靈活、腦子很敏捷啊!”這是通過另外一條路線,就是樣樣都要我動腦筋,鍛煉出來的。可是這條路線會帶來腦子的損傷,會養成一動腦子就不容易控製住的習氣。你們這麼年輕,有這麼好的因緣環境,所以你們以後會超過我的。我年輕時就常講:“你們年輕人福氣比我好,我給你們鋪平了路,最後成功還是你們的。”不過我見到了能海上師,這一點我的福氣比你們大。

  

  由定發慧,能斷生死流

  

  “能由定發慧,開發根本智能斷生死瀑流!”衆生無始以來一直在生死流轉做老衆生,稱爲生死瀑流,瀑布沖下來,很難切得斷,可是修禅定就能斷掉生死。

  

  “勝一切動搖”,修禅定是不動不搖,勝過一切動搖。聽說練氣功的有時還會翻跟鬥,最明顯就是自發功,開始是頭動,慢慢身體也動,動得厲害還歇斯底裏叫。從前有一個來學禅定的,他的氣功老師跟他說:“你去學禅定很好,這是無上功法。我過去教你這些功法是動的,你先練動後練靜,我給你打好基礎了。”當然他不肯否定自己,但至少他能崇敬佛門、崇敬禅。總的說,佛教禅定出生死輪回,外道不能出生死輪回。

  

  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佛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全由定生。一個佛弟子善根好,很虔誠,很有信心,對佛菩薩恭敬,假如不修禅定,可惜不可惜呢?也講不通啊。你去勸他,他回答你:“咱們用不著”,你就拿他沒辦法。

  

  降伏外道何用顯神通,但自己也得有修行功德

  

  我講個小插曲,當年我初到四川成都,昭覺寺佛學院剛剛開始辦,還沒有正規化,講佛學老師只有一個。我講法的時候,有個語文老師在很用功地記,我以爲他在記我講的,誰知道他是寫了幾個問題要我解答。其中一個:“古來大德都主張不要顯神通,傅老師也不主張顯神通,現在魔道當世,外道猖獗,爲何不顯顯神通讓他們信佛啊!請傅老師解答。”

  

  我就給他解答:殺雞何用牛刀?這些外道,如果他沒本事,你只要給他講點佛法,他就聽得很喜歡,就信佛了;如果他有功夫,他們就會測你的功底怎麼樣,你確實有禅定功夫,他遠遠的就有感覺。凡是我碰到的大氣功師,走到我面前,都是合掌當胸,恭恭敬敬的:“久仰大名。”就怕你自己沒功夫。

  

  我們要有志氣,自己要了生死、成佛,還要有偉大的理想,能使娑婆世界的佛教事業興起來。廣度衆生,我們自己先要具備修行功德!要降伏外道也得自己有水平啊。

  

  學禅波羅蜜能過欲界

  

  “《大般若經》雲:學禅波羅蜜能過欲界”,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人間的人──我們就是欲界的人,還有欲界的天人。欲界再上面是色界、無色界。學禅定能超過欲界,命終升到色界天,不會留在欲界,除非你發願轉世,留在娑婆世界繼續度衆生。

  

   數 息 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5)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6

  

     修四神足,能遊戲神通,

   見聞佛法,速得菩提

  

  提要:

     ◆ 禅定能除斷五蓋,人到老年再加病苦,障礙就多了

     ◆ 禅定克服了最難克服的昏沈與掉舉,你這位菩薩就能遠行了

     ◆ 世緣太多,修行的緣就不足了

     ◆ 修四神足,能遊戲神通,見聞佛法,速得菩提

     ◆ 欲界衆生依欲而生,能離飲食男女的…

《<數息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空觀開示(1~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