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都在内,算不算广大?”比这广大的还有啊,可是照样能修起无量!你对现在每个人都非常慈悲,非常友好;今天又来了两个同学,你对这两个还是慈悲,还是欢喜;明天再来两个,哪怕来两百个两千个,你也是这样,这就是无量。所以不根据人数,而是根据你的心量,你能对每个人都修慈悲心,你的心就无量了。
修四无量心的境,就是一切众生。我过去曾教过你们四无量心定的修法,“父右母则左,怨前恩亲后,六道作围绕”,一切众生皆父母,对一切众生全要修四无量心,还要从禅定的观想里修。今天讲到这儿。
数 息 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7)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7
发脾气求痛快,罪就形成了;
你帮我,我帮你,是好同学
提要:
◆ 发脾气求痛快,罪就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是好同学
◆ 修好四无量心,生活就有温暖,你气我,我恨你,就下三恶道
◆ 多睡面肿,饮食不消,如人患病
◆ 过累身疲劳,过闲心无力,自然不会精神抖擞,朝气蓬勃
◆ 懒惰无药治,人能行善,精神十足
睡眠如病者,多睡面肿,饮食不消,如人患病
掉举如系闭牢狱者,狱中之人,怖畏忧愁,掉悔最多故
断疑如度旷野者,生信则于生死旷野无所畏故,疑由少慧,生慧应依闻思修
于四神足
欲~谓修定之意乐,为定之主要资粮
念~念佛念法乃至参话头皆是念
进~禅定得益,更生精进心
慧~即抉择,所谓辨别是非,违顺取舍也
游戏神通~神境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漏尽通,在修定时得通,则倍生信心,而成功速,若欲以示现于人或以求名利,反堕地狱
发脾气求痛快,罪就形成了;
你帮我,我帮你,才是好同学
我们继续讲五盖,昨天讲到瞋恚。我们过的是群居生活,同学们天天相处,有时候舌头跟牙齿难免要碰一碰,碰过了就算了。如果不肯算,你会饿死的,因为舌头跟牙齿不合作了嘛,就等于是自走绝路。
所以说话不要带刺,态度不要冒火。你稍微动一下瞋恨心,就会伤害人。如果你发发脾气觉得很痛快,你的罪就形成了,因为对方被你伤害了,等于欠了人家一笔债。负债要还的,将来要受报啊!所以要赶快修好四无量心,心量要大,我们不能把一切众生看成父母,也应该看成兄弟姐妹,佛弟子是一家人,今生做好同学,来世仍然是好同学,今生你帮我我帮你,来世仍然你帮我我帮你。
修好四无量心,生活就有温暖,
你气我,我恨你,就下三恶道
上个月来了几位出家师父,他们听说我这个老居士在弘扬正法,特地来看我。听说我生病,就给我唸了七天经。回去还经常打电话来关心我的病,又要给我寄药,寄种种的佛像和庄严。他说:“你们有什么困难我帮。”看样子这几位师父前世跟我很有缘,也不知道我前世帮了他们什么忙。所以我启发大家,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给别人制造麻烦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要修好四无量心。你帮我我帮你,生活就有温暖,修行也好修。别成你气我我恨你,那就要下三恶道。
多睡面肿,饮食不消,如人患病
底下讲昏沉睡眠盖,“睡眠如病者,多睡面肿,饮食不消,如人患病”,昏沉得厉害了就是睡觉。睡眠多的人就像病人一样,多睡了脸要胀。我昨天睡不着,临睡吃了一点安神的药,醒来竟然到了四点啊!睡得太多,没好处,今天一醒来,头胀得很。饮食也不容易消化,因为睡眠不当、没有很好的运动。“如人患病”,就好像人患病一样。
过累身疲劳,过闲心无力,
自然不会精神抖擞,朝气蓬勃
你们有时有点疲劳也要昏沉,在国外稍微有点疲劳就算病。疲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太辛苦,体力消耗太大,容易生疲劳病;还有一个原因,没事干也容易疲劳,这是精神疲劳,换一个名字就叫懒惰。懒惰的人不大想干事,当然不会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样子就是有气无力的,而他本人却说:“我不是不干,我没力气呀!”所以也算他疲劳病。
懒惰无药治,人能行善,精神十足
国外有个有钱人生了这种病,到处看医生也看不好,这是心理上的病,吃药有什么用?你再吃补药也不能去掉你的懒惰病啊,所以人很苦恼,天天有气无力。后来碰到一个心理医生,一句话就把他的病治好了,“我建议你多做一点慈善事业。”有钱人也有好心啊,所以他心里像发动机那样发动起来了,今天跑孤儿院,明天跑老人院,做了慈善事业大家都赞叹他,忙得他精神十足,一点不疲劳。所以说:“心理治疗能治吃药打针治不好的病”,这跟我们佛教很靠近。
数 息 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7
得法如得暖,对三宝信心具足,则不退堕
提要:
◆ 掉举之人心不定,人常被种种理由捆住了
◆ 掉举之人挂碍多,好比狱中之人,怖畏忧愁
◆ 多疑者,应断疑,生信则于生死旷野无所畏故
◆ 得法如得暖,对三宝信心具足,则不退堕
◆ 修行要能解才能行,不要因自己的习气而把法缘破坏了
◆ 于法生欢喜,但疑种子不拔干净也会对佛怄气
掉举之人心不定,人常被种种理由捆住了
“掉举如系闭牢狱者,狱中之人,怖畏忧愁,掉悔最多故”。掉举就是喜欢东想西想,心不定的,还会给自己说出种种理由,意思就是说我心不定是有道理的,实际上你想出来的理由恰恰把你捆住了,这种人的性格脾气也是反反复复。古人说凡事要三思而行,这是要你稳重、冷静,不要莽撞,这是好的,但掉举就不好了。
掉举之人挂碍多,好比狱中之人,怖畏忧愁
掉举的人心思很复杂,也离不开私心杂念、自由散漫,想来想去始终是挂碍。连出门也是反复无常,一出门本该往那边走,没走几步,又想出一个理由又往这边走,走了一段路,想一想又回过头来,又往那边走,这叫彷徨,也是掉举的习气,他空下来没事也会想。能海上师说这种习气,就好比牢房里的囚犯,心始终不安,忧愁怖畏,一直在掉举,也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能不能洗清,自己的假话有没有露出马脚,自己要关多少年,会不会枪毙?一天到晚在想。
多疑者,应断疑,生信则于生死旷野无所畏故
“断疑如度旷野者”,疑好像是在旷野里走路的人,断疑就好比把他引出来。“生信则于生死旷野无所畏故”,我们流转生死好比在一个可怕的旷野里找不到方向看不到路,心里很害怕,很彷徨。修行人常有疑师、疑三宝、疑自己,一怀疑就找不到路,就好像在一个旷野里,怎么办?应该对三宝产生信心,要信师、信三宝、还要信自己。
得法如得暖,对三宝信心具足,则不退堕
听我讲法的人都有种感觉,听过后全身暖洋洋,心里也暖洋洋,因为我始终只鼓暖风,从不吹冷风。别人可能不是这样。这并不是说我已经信心很足了,哪怕别人这样说我,我自己不敢这么说。
很多年前一家信佛的,儿子生了白血病,我去看他。出了怪事,他看见我去了,年轻漂亮的妻子他不要她陪,而叫我陪他。后来一个大胖子来看他,也是信佛的。大胖子出去时对亲属说:“这位先生,”就是说我,“这位先生信心不会退的。”在别人的眼光里,我是个对三宝信心具足的人,不会退的。
修行要能解才能行,不要因自己的习气而把法缘破坏了
修行要真正能解,才能有真正的行,过去的习气要完全断光。比如说,你天天在善知识面前学法,非常愉快,非常欢喜,甚至没有什么烦恼,有一天老习气上来了,信心又不足,也包括疑,就离开了,自己把自己的法缘破坏了,所以五种根本烦恼,疑是其中之一。必须要培养信心不断提高,疑才会慢慢地转变。
于法生欢喜,但疑种子不拔干净也会对佛怄气
我年轻时常去上海清定上师的道场,我很喜欢唸经,我唸的是《文殊法》,声音特别响,那是不恰当的,可是比丘师父们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也许他们听得很欢喜,因为我那时才22岁,平常又不调皮,很文静,你现在看看我也挺可爱的。后来我有一次去见清定上师,他问我:“你一天唸几座?”可见他每次都听见,我说:“我一天唸七座。”“噢,用不着,最多四座。”
你看我那个时候多高兴啊!疑的种子照样会出来,还跟释迦佛怄气。我因患有严重的口吃,连自己的名字都讲不出来,那时候我起了一个念头:释迦佛你是大慈大悲,即使我前世诽谤了你,为什么要使我今世这么苦啊?所以八识田中的种子不拔干净,一有机会它就要跳出来表演一番。做梦就是这样,梦就是我们下意识种子的化装表演。
数 息 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7
不贪的人也不会饿死,发展贪欲
追求享受,最后受苦还是自己
提要:
◆ 疑由少慧,生慧应依闻思修
◆ 不可因疑而不学佛法,先学能接受的,懂得多了,疑也消失了
◆ 五欲没过错,错在贪上
◆ 不贪的人也不会饿死,发展贪欲追求享受,最后受苦还是自己
◆ 不献殷勤,娶得着老婆吗?一结婚,受苦的还是老婆
疑由少慧,生慧应依闻思修
“疑由少慧”,疑就是缺少智慧,“生慧应依闻思修”,要多听法、多思维。知识分子有优点,理解力强;求知欲强,不懂的问题想求…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