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都在內,算不算廣大?”比這廣大的還有啊,可是照樣能修起無量!你對現在每個人都非常慈悲,非常友好;今天又來了兩個同學,你對這兩個還是慈悲,還是歡喜;明天再來兩個,哪怕來兩百個兩千個,你也是這樣,這就是無量。所以不根據人數,而是根據你的心量,你能對每個人都修慈悲心,你的心就無量了。
修四無量心的境,就是一切衆生。我過去曾教過你們四無量心定的修法,“父右母則左,怨前恩親後,六道作圍繞”,一切衆生皆父母,對一切衆生全要修四無量心,還要從禅定的觀想裏修。今天講到這兒。
數 息 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7)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7
發脾氣求痛快,罪就形成了;
你幫我,我幫你,是好同學
提要:
◆ 發脾氣求痛快,罪就形成了;你幫我,我幫你,是好同學
◆ 修好四無量心,生活就有溫暖,你氣我,我恨你,就下叁惡道
◆ 多睡面腫,飲食不消,如人患病
◆ 過累身疲勞,過閑心無力,自然不會精神抖擻,朝氣蓬勃
◆ 懶惰無藥治,人能行善,精神十足
睡眠如病者,多睡面腫,飲食不消,如人患病
掉舉如系閉牢獄者,獄中之人,怖畏憂愁,掉悔最多故
斷疑如度曠野者,生信則于生死曠野無所畏故,疑由少慧,生慧應依聞思修
于四神足
欲~謂修定之意樂,爲定之主要資糧
念~念佛念法乃至參話頭皆是念
進~禅定得益,更生精進心
慧~即抉擇,所謂辨別是非,違順取舍也
遊戲神通~神境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漏盡通,在修定時得通,則倍生信心,而成功速,若欲以示現于人或以求名利,反墮地獄
發脾氣求痛快,罪就形成了;
你幫我,我幫你,才是好同學
我們繼續講五蓋,昨天講到瞋恚。我們過的是群居生活,同學們天天相處,有時候舌頭跟牙齒難免要碰一碰,碰過了就算了。如果不肯算,你會餓死的,因爲舌頭跟牙齒不合作了嘛,就等于是自走絕路。
所以說話不要帶刺,態度不要冒火。你稍微動一下瞋恨心,就會傷害人。如果你發發脾氣覺得很痛快,你的罪就形成了,因爲對方被你傷害了,等于欠了人家一筆債。負債要還的,將來要受報啊!所以要趕快修好四無量心,心量要大,我們不能把一切衆生看成父母,也應該看成兄弟姐妹,佛弟子是一家人,今生做好同學,來世仍然是好同學,今生你幫我我幫你,來世仍然你幫我我幫你。
修好四無量心,生活就有溫暖,
你氣我,我恨你,就下叁惡道
上個月來了幾位出家師父,他們聽說我這個老居士在弘揚正法,特地來看我。聽說我生病,就給我唸了七天經。回去還經常打電話來關心我的病,又要給我寄藥,寄種種的佛像和莊嚴。他說:“你們有什麼困難我幫。”看樣子這幾位師父前世跟我很有緣,也不知道我前世幫了他們什麼忙。所以我啓發大家,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給別人製造麻煩就是給自己製造麻煩,要修好四無量心。你幫我我幫你,生活就有溫暖,修行也好修。別成你氣我我恨你,那就要下叁惡道。
多睡面腫,飲食不消,如人患病
底下講昏沈睡眠蓋,“睡眠如病者,多睡面腫,飲食不消,如人患病”,昏沈得厲害了就是睡覺。睡眠多的人就像病人一樣,多睡了臉要脹。我昨天睡不著,臨睡吃了一點安神的藥,醒來竟然到了四點啊!睡得太多,沒好處,今天一醒來,頭脹得很。飲食也不容易消化,因爲睡眠不當、沒有很好的運動。“如人患病”,就好像人患病一樣。
過累身疲勞,過閑心無力,
自然不會精神抖擻,朝氣蓬勃
你們有時有點疲勞也要昏沈,在國外稍微有點疲勞就算病。疲勞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太辛苦,體力消耗太大,容易生疲勞病;還有一個原因,沒事幹也容易疲勞,這是精神疲勞,換一個名字就叫懶惰。懶惰的人不大想幹事,當然不會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樣子就是有氣無力的,而他本人卻說:“我不是不幹,我沒力氣呀!”所以也算他疲勞病。
懶惰無藥治,人能行善,精神十足
國外有個有錢人生了這種病,到處看醫生也看不好,這是心理上的病,吃藥有什麼用?你再吃補藥也不能去掉你的懶惰病啊,所以人很苦惱,天天有氣無力。後來碰到一個心理醫生,一句話就把他的病治好了,“我建議你多做一點慈善事業。”有錢人也有好心啊,所以他心裏像發動機那樣發動起來了,今天跑孤兒院,明天跑老人院,做了慈善事業大家都贊歎他,忙得他精神十足,一點不疲勞。所以說:“心理治療能治吃藥打針治不好的病”,這跟我們佛教很靠近。
數 息 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7
得法如得暖,對叁寶信心具足,則不退墮
提要:
◆ 掉舉之人心不定,人常被種種理由捆住了
◆ 掉舉之人挂礙多,好比獄中之人,怖畏憂愁
◆ 多疑者,應斷疑,生信則于生死曠野無所畏故
◆ 得法如得暖,對叁寶信心具足,則不退墮
◆ 修行要能解才能行,不要因自己的習氣而把法緣破壞了
◆ 于法生歡喜,但疑種子不拔幹淨也會對佛怄氣
掉舉之人心不定,人常被種種理由捆住了
“掉舉如系閉牢獄者,獄中之人,怖畏憂愁,掉悔最多故”。掉舉就是喜歡東想西想,心不定的,還會給自己說出種種理由,意思就是說我心不定是有道理的,實際上你想出來的理由恰恰把你捆住了,這種人的性格脾氣也是反反複複。古人說凡事要叁思而行,這是要你穩重、冷靜,不要莽撞,這是好的,但掉舉就不好了。
掉舉之人挂礙多,好比獄中之人,怖畏憂愁
掉舉的人心思很複雜,也離不開私心雜念、自由散漫,想來想去始終是挂礙。連出門也是反複無常,一出門本該往那邊走,沒走幾步,又想出一個理由又往這邊走,走了一段路,想一想又回過頭來,又往那邊走,這叫彷徨,也是掉舉的習氣,他空下來沒事也會想。能海上師說這種習氣,就好比牢房裏的囚犯,心始終不安,憂愁怖畏,一直在掉舉,也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能不能洗清,自己的假話有沒有露出馬腳,自己要關多少年,會不會槍斃?一天到晚在想。
多疑者,應斷疑,生信則于生死曠野無所畏故
“斷疑如度曠野者”,疑好像是在曠野裏走路的人,斷疑就好比把他引出來。“生信則于生死曠野無所畏故”,我們流轉生死好比在一個可怕的曠野裏找不到方向看不到路,心裏很害怕,很彷徨。修行人常有疑師、疑叁寶、疑自己,一懷疑就找不到路,就好像在一個曠野裏,怎麼辦?應該對叁寶産生信心,要信師、信叁寶、還要信自己。
得法如得暖,對叁寶信心具足,則不退墮
聽我講法的人都有種感覺,聽過後全身暖洋洋,心裏也暖洋洋,因爲我始終只鼓暖風,從不吹冷風。別人可能不是這樣。這並不是說我已經信心很足了,哪怕別人這樣說我,我自己不敢這麼說。
很多年前一家信佛的,兒子生了白血病,我去看他。出了怪事,他看見我去了,年輕漂亮的妻子他不要她陪,而叫我陪他。後來一個大胖子來看他,也是信佛的。大胖子出去時對親屬說:“這位先生,”就是說我,“這位先生信心不會退的。”在別人的眼光裏,我是個對叁寶信心具足的人,不會退的。
修行要能解才能行,不要因自己的習氣而把法緣破壞了
修行要真正能解,才能有真正的行,過去的習氣要完全斷光。比如說,你天天在善知識面前學法,非常愉快,非常歡喜,甚至沒有什麼煩惱,有一天老習氣上來了,信心又不足,也包括疑,就離開了,自己把自己的法緣破壞了,所以五種根本煩惱,疑是其中之一。必須要培養信心不斷提高,疑才會慢慢地轉變。
于法生歡喜,但疑種子不拔幹淨也會對佛怄氣
我年輕時常去上海清定上師的道場,我很喜歡唸經,我唸的是《文殊法》,聲音特別響,那是不恰當的,可是比丘師父們從來沒有批評過我,也許他們聽得很歡喜,因爲我那時才22歲,平常又不調皮,很文靜,你現在看看我也挺可愛的。後來我有一次去見清定上師,他問我:“你一天唸幾座?”可見他每次都聽見,我說:“我一天唸七座。”“噢,用不著,最多四座。”
你看我那個時候多高興啊!疑的種子照樣會出來,還跟釋迦佛怄氣。我因患有嚴重的口吃,連自己的名字都講不出來,那時候我起了一個念頭:釋迦佛你是大慈大悲,即使我前世誹謗了你,爲什麼要使我今世這麼苦啊?所以八識田中的種子不拔幹淨,一有機會它就要跳出來表演一番。做夢就是這樣,夢就是我們下意識種子的化裝表演。
數 息 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班 2002.7.27
不貪的人也不會餓死,發展貪欲
追求享受,最後受苦還是自己
提要:
◆ 疑由少慧,生慧應依聞思修
◆ 不可因疑而不學佛法,先學能接受的,懂得多了,疑也消失了
◆ 五欲沒過錯,錯在貪上
◆ 不貪的人也不會餓死,發展貪欲追求享受,最後受苦還是自己
◆ 不獻殷勤,娶得著老婆嗎?一結婚,受苦的還是老婆
疑由少慧,生慧應依聞思修
“疑由少慧”,疑就是缺少智慧,“生慧應依聞思修”,要多聽法、多思維。知識分子有優點,理解力強;求知欲強,不懂的問題想求…
《<數息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