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活中的佛法 第一堂课 为了利他,我愿改变自己!

  西方弟子课程 【法王分享修行经验-生活中的佛法】第一堂课

  为了利他,我愿改变自己!

  修行是一种向内观修,因不忘众生、不舍众生,修持转变自己的心,让心平静、清净下来的方式,这个叫作──「佛法」。

  时间:2009年1月12日 上午10:00-12:00

  梵文三皈依

  金刚萨埵百字明咒

  献曼达

  请转*轮

  到西方弘法的缘起

  今天是噶举祈愿法会特别为了西方弟子准备的一次课程,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在将来的几天当中,我会讲一些有关「生活中的佛法」的内容。这是第一次我在印度给予这样特别为了西方人的课程,各位有机会看看比哈尔省这个地方,而且有机会来到这个佛教的一个圣地。在过去几天当中,在座的一些朋友建议我要说英文,但是我不觉得我的英文够好,从今年开始我已经在上密院开始以英文来教学,但是只是刚开始一点点而已,我想这大概是我到西方国家的一次的准备。由于过去几天比较繁忙,我很难在今天早上就以英文来教学,但是我很希望可以在明天或后天试着以英文来教。

  我们常说佛法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是我们要做的,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今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到这里,我们每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的方式。但是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这是很难得的一个善缘。今天我们谈「生活中的佛法」,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背景,我们要如何来过不同的佛法生活,但由于我现在年纪还轻,也因此我不具备太多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会尽力地来为各位讲说。

  佛法不只是仪轨,也不只在佛堂里

  所谓的佛法,也是我们平常在说的,我们常说要修行、修行佛法,就是在修这样的佛法,会觉得它是一些仪轨,或者是身体上、语言上的行为。有了态度与修持,会觉得这才是佛法,但是这些你需要特别安排时间去修持,你很难由于这个目的,我们在一生当中、一天当中去安排一些时间来修行,但是这样的特意安排时间,或者在佛堂里的一种修行,很容易只会将修行留在你的佛堂,很难实际将它运用在生活当中。

  修行,是一种向内观修

  事实上所谓的佛法、仪轨,它并不只是一些仪轨、念诵或者一些身口意的行为而已。所谓的「法」,藏文叫作「却」,「却」的意思就是一种改变我们身心的一种方式,亦即「佛法」。譬如有瞋恨心的人,得不断提醒自己,试图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瞋恨心慢慢地愈来愈少、愈来愈小;如果自己是一个贪欲心特别重的人,那么让自己的贪欲心变轻、变少。所以修行可以说是一种向内来观修,修持转变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平静、清净下来的方式,这个叫作「佛法」。不论各位在工作、生活当中,我们都可以修行。譬如在工作的时候,你会观察「我的动机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可以慢慢的改变自己,或者调整自己的心情,或者与人相处时,你会试着、懂得佛法的应用,你会随时观看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功课,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才称之为「佛法」。

  法王的特殊、不共修行方式

  在我个人的一些经验跟感觉呢?我感觉生活越来越繁忙了!可以说自己念诵、课诵或者禅修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我平时的想法是什么呢?我常常会遇到很多朋友,在这些日常里,我会常常观察自己的心跟行为是不是真的符合真正利益到别人,或许我这么做就是我的一种修行方式,这是属于我个人的一种特殊的、不共的一种修行方式。当我小的时候,一早我会念一些课诵文,中午也要念课诵文,晚上也要念,但至少我会念一个小时,每天会念一个小时的课诵、日诵,当时只是觉得,把它当成一种例行、觉得很重要的功课,并没有特别其他意义。但是现在我常常会接触很多的朋友,互相之间结下关爱的善缘。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譬如在我吃东西、睡觉的时候..等等,在个人的时间里面,我常会在心中浮现,就好象眼睛甚至还看到我今天见到的这些朋友,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心,并没有远离这些朋友们,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一个很实际的一种修持方式。以前似乎所谓修持佛法目标都是很模糊的,并不是一个活生生,或者所缘境都不是太清楚,是比较模糊的,好象只是一种祈愿、一种希望而已。但是对我来说,现在我常常觉得这些目标也好,或者所缘境,都是活生生在我眼前衍绎、在我心中刻绘。所以常常要利益别人、帮助别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活生生很实在的一个历练,是很热腾腾、很实在的一种状态,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请不用担心,我并没有感冒。本来想说要感个冒也不错,但是一直没有感冒。我小的时候,有时候因为看太多经书,觉得有点累时,我就想:「要是生病一下,该有多好!」。藏医有时候会看我们的脉,或看我们的状态。在西藏有的人生病,藏医还会看你的尿液或是参考一些状态。在当时有一个喇嘛,他为了要装病,所以刻意把酱油倒进尿液里,然后给医生试图蒙混过关,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这样做过。

  大乘行者,最重要的就是不舍众生、不忘众生

  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生活背景跟环境,虽然处在不同的环境里,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体念一切众生。我们常常说修行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我们不要忘记众生,这是很重要的。但我们有的时候不在乎或者散逸,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忘了众生了,甚至我们眼睛看不到周遭任何人了。这表示我们懈怠了!所以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哪个国家,我们的眼睛要看到,心中要想着跟我们有关联的朋友以及众生们,如果忘了这些,那么整个佛法的基础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说大乘的一个修行者,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舍弃众生、不忘众生,如果能够随时记着芸芸众生的话,那么所有佛法的基础都扎实了,它都建立起来了,所以这是最重要的。

  利他是改变的动机

  如果我们心中能够活生生的显现,或者感受到众生历经的各种苦乐的话,那么我们才可能慢慢生起一种想要调整自己的心。现在其实很多人,他并没有很想要调整自己或者改变自己的心,或者并没有具备感动自己、调整自己内心的缘,他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呢?我就是我自己嘛!我自己也有自由,过得也很好。」亦即心中只有自己的话,那你会觉得不想要改变现状。因为,如果改变自己的话,那么原有的就会消失,所以对一个执念深的人来说,他不会想要改变自己。倘若一个人能够想着众生,真正能够对每一个众生的苦与乐,能够感同身受、时时想起来放在心中,然后想着如何帮助别人的话,那么你才有可能以这种因为想着别人的心,你才会想要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真正实际开始改变自己。

  心中放着众生,才能看到、体会别人的苦乐

  我们常说改变、调整自己,这需要一种感觉,需要一个因缘,你只是说「我要改变自己」没什么用。一定要有一个促成或者激励你,想要改变自己的一个因缘。你知道如何改变自己,就算自己没有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体知你与众生一体,当你真正把众生的苦乐感同身受的时候,你会更在乎别人的苦乐,你也会体会到「自他的苦乐都是一样」。那么你会慢慢放下「只有我」的自己。只爱自己、只想着自己的这种心,慢慢、慢慢就会放下、就会变小,你会想要慢慢放下你自己,因为你总是看到、体会到别人的苦乐,所以常常我们说:「心中要放着众生啊!」这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对众生的爱,如同珍宝一般

  这样对于一切众生的一种关爱,这种如同珍宝一般的,如果我们掌握到它,如果放在你的心中的话,那么我们所谓的该断的烦恼、具备对治法,才会变得比较容易,因为你会知道心中有这么重要的一个珍宝,而其他的没有什么关系。譬如说:「烦恼」,平时我们说要舍弃「烦恼」似乎不太容易,我们常常会觉得粗略的「烦恼」不好,虽然有这样的一种认识,但是你却不完全觉得应该舍弃它,所以会很容易生起情绪跟「烦恼」,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慈爱、关爱的珍宝,在你心中的话,你会觉得其他都不重要了。

  譬如有一个人很喜欢对方,他虽然找很多对象,到处去结一些缘,但是都没有办法作决定,最后将会知道──「心中最喜欢的人是谁?」当他得到这样一个喜爱的人的时候,那过去的、所认识的,都不再需要了。只有这一个你爱的人,你会想要跟他过一生。这样比拟虽然有趣,你如果找到这样一个心中知道最珍贵、最珍爱的对象时,其他都不再需要。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这个珍宝,可以说是一种,对一切众生的关爱。如果你只放在心中,但是因为你没有意识到,你不具备这个珍宝,所以你会觉得手足无措,没有办法作决定,会有很多的疑惑和迟疑。

  生活当中去实践利他,就是佛法

  所谓佛法是在生活中实践。好象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有很多烦恼、很多疑惑,那你会过得不开心,人生目标不清楚时,你会过得不愉快。所谓的佛法,如果有一个清楚的目标,你要达到的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佛法并不困难。如果你不了解真正佛法修持的目的话,那么只会让你的修持变得更繁忙、更麻烦,甚至造成更多的妄念,那么佛法只会流于教条式的宗教。的确佛法包含很多的教条和义理,重要的是我们要将自己和这些教义融会在生活当中,无论是不是精通这些教理,要在生活实践这种利他跟这些教义。

  修持观音菩萨──由生活中落实,慈心、悲心、空性

  很多人常常会问:「我应该作什么修持?修什么本尊?」我会说「修观音」或者「修度母」。但是所谓你要修持观音菩萨,是指这样的一个观修是你真正应该在生活当中去落实,我们要建立起这个修持的基础,就是慈心、悲心、空性的修持,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却对于自己到底跟观音菩萨的关联是什么并不清楚,因为我们并…

《生活中的佛法 第一堂课 为了利他,我愿改变自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