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令诸闻者业障销除」,这里说众生有非常非常多的苦,最主要的苦就有三个部份,也叫做三障的苦,第一个叫做业障,第二个叫异熟障,第三个叫烦恼障,烦恼障是可以透过我们修持禅定而消除的,第二种异熟障是指说异熟果,如果投生六道畜生的话,那就是异熟投生到了畜生已没有机会修持佛法,这时的方法就只能透过一些发愿跟祝福才能消除这种异熟障,最主要的就是业障,业障指的就是过去所造的的业,而造成今生身体上的不健康、生病,或者心里的伤心、各种的烦恼,或者各种的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业障,文殊菩萨主要发愿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所有的众生能够消除这些业障,就是要开示诸佛的名号及本大愿殊胜的功德,特别针对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所谓的像法转时,是指正法快消失要坏灭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希望佛陀能够开示利益他们的诸佛名号。
接下来「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这时候世尊听到文殊室利童子的请问之后,他就赞叹说「善哉!善哉!曼殊室利!」,善哉!善哉!在藏文就是勒克梭!勒克梭!,善哉应该是一个古语,现在的意思就是「很好!很好!」「亚玻堵!亚玻堵!」(藏音)就是很好,「你问的很好」,为什么说赞叹文殊童子他问的很好呢?因为「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因为你是以大悲心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一切业障所缠的有情们,那业障就是指有情过去生造了很多恶行,在今生造成身、心上很多的痛苦的这些有情,还有很多的天人等等,为了要利益安乐他们,所以你劝请我来说,这是非常好的。
文殊菩萨「汝今谛听!极善思维!当为汝说。」在中文是只有翻译汝今谛听,这个谛听的部份,藏文是有三个部份的:第一个谛听部份是要「听好」;第二个就是「完整的聆听」;再来第三个就是「极善思维」,或者叫「善加忆持」,就是要记下来,所以可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个是「听好」,第二个是「完整的聆听」,第三个是「要记在心中」。主要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都需要具备这三个部份,具备这三个能够消除我们听法时所产生的过患。
第一个如果我们听法的时候,带有烦恼的话,就好象是一个有毒的容器,也就是说听法的确是在听,如果我们带着是一念恶心,或者烦恼的动机,那就好象要将水或是东西倒进有毒的容器里,那这些水也会变成是有毒的一样,所以要消除不清净的动机,要好好的来听。「听好」的意思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动机来听闻,透过这个能够消除第一个听法的过患。
第二个是叫做完整的聆听,这意思是说,有的时候在听法时耳朵并没有专注的在听,就好象是一个倒过来的容器,不论是牛奶或茶都倒不进去的,同样就好象一个人如果不专注听,所有的法也是进不到他的心中的,所以完整聆听是指心要专注不散乱的来听闻。
第三个就是极善思维,或者说当善忆持的意思,有的人的确很专心的在听,但是他都记不下来,无法忆持,这时候就好象容器是有破洞的,如果倒了再多再多的东西,也全部都会流出来的,所以说要善忆持,要好好的记下来,透过了这三个,就是具备好的动机来听。首先是「听好」,第二是「专注」,完整的聆听,第三要「忆持」在心中,这是经典当中提到的,同时也是我们听法时候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接下来文殊菩萨他就回答了,文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唯然就是说就像世尊您所说的要带着清净的动机来听,要专注完整的来听,同时还要记在心中的来听,我会这样子做,所以唯然,愿说!请你宣说这个经典,我等乐闻!序言的部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当时佛陀是在什么样的因缘说出了这一部经典,同时刚刚也提到这个结集经典的一个缘起,透过这个序言,也能够让我们回忆起、忆念起佛陀他当时的恩德,然后对佛陀、对这些大师们生起信心,这是序言最主要的目的,今天的下午的课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们也提到说,在平时无论我们在讲说佛法,听闻佛法,或者我们来接受灌顶,或者做了任何善法的修持,最后我们都会要做个回向,将一切善功德要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个回向有一个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无论做了任何的善行,我们积聚了这些善业,如果我们这些善业没有回向的话,譬如说当我们生起了嗔心,嫉妒心的时候,就会把这些积聚的善减少,或者是消除,所以为了不要让这些善的功德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回向,就不会被这些嗔心,或者逆缘所伤害、消除。
这里做一个比喻,这些善行、善功德,就好象是小水滴一样,这小水滴如果就放着在那边,放着放着就干了,如果你能将它汇入到大海当中,只要大海没有干枯,那这个小水滴都存在里面。我们现在无论做任何的功德,我们要将它回向给一切众生,只要众生还在,这一切的功德就会存在的,所以说回向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要来做回向,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得到喜乐,尤其现在各种的病痛、灾难、战争、饥荒等等,都能够得到消除。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4》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