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1.五脏运练功 这是一种佛家功道家功相结合的运练五脏的功法,是运用咒语与运气相结合的方法,来祛除脏腑疾病,强化五脏功能,使人体的五脏之气得到运练。由于佛法修持首先面对的是色身,要想转化色身,就得先调整好色身,除去疾病,提高体能。所以,需要介绍一些属于命功范围的功法。
根据道家的五行学说,肾和膀胱属水,颜色是黑色。肝胆三焦属木,颜色为青色。心小肠属火,颜色为红色。脾胃属土,颜色为黄色。肺和大肠属金,颜色为白色。道家理论认为五脏之气沿肾—肝—心—脾—肺运行,就是阴阳周天。反复循环运练,会达到五气朝元的境
界,对强化生命功能,祛除身体疾病,聚结体内金丹 (可理解为形成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核心)均有莫大好处。 佛家的藏密大乘功法认为,每一个脏腑,都有相应的咒语可用于强化功能、生发能量,五脏相应的咒音是:
肾:嗡、咪呀
肝:嗡、嘻呀
心:嗡、嗯
脾:嗡、嘛哈哈
肺:嗡、鸣嘛
依上述顺序,可分别对五脏先进行咒音运练。
(1)肾水咒(嗡、咪呀 )的运练 持诵肾水咒,可输通肾经及膀胱经,强化肾的功能和膀胱系统的功能。可补脑健脑,降低高血压,治疗肾虚性咳嗽,脱发以及肾炎,皮肤干裂,生殖功能疾病及关节炎等病。 此咒宜于冬天在近水处练习,练习时间以子时亥时申时酉时为好。子时亥时属水,有相合的作用。申酉属金,有相生的作用,诵咒时可盘坐面向北,结定印。
(2)肝胆咒(亦称木咒,嗡、嘻呀 )的运练 肝胆咒可输通肝经胆经及三焦经,平衡肝胆功能。对消除因肝火旺而带来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对肝炎、眼部疾患、牙痛等均有疗效。练此功时,面向东,时间以春天最好。平时练此功,以寅时卯时子时亥时为佳。
(3)心小肠咒 (亦称火咒嗡、嗯 )的运练 练火咒可输通心包经及小肠经,可以强化心脏功能,治疗心脏病、低血压、糖尿病等。心气下行与肾气相合,可产生很强的人体能量,对用脑过度,精神疲惫,四肢无力等病均有较好疗效。
练此咒应面向南,时间以午时巳时为佳,季节则以夏季为最好。
(4)脾胃咒(亦称土咒嗡、嘛哈哈 )的运练 土咒的运练,可输通胃经和脾经,排除体内湿气。除直接强化脾胃功能外,可对肝部疾患有辅助治疗作用。 运练的时间,辰时未时戌时均可,巳时午时亦可。火生土,土属中央,故不择方向。
(5)肺大肠咒 (金咒嗡、鸣嘛 )的运练 金咒的运练,可强化肺和大肠的功能,输通肺经及大肠经,治疗肺部和大肠疾患,对皮肤疾患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运练时间,申酉辰巳之时均可,面向西方。
以上五咒,均有生克关系。金咒练长了会伤肝气,肝咒练长了会伤脾胃气,脾胃咒练长了会伤肾气,肾咒练长了会伤心气,火咒练长了会伤肺气。故除因某一脏腑有病变需单练某一咒外,无特殊病变,应五咒同练,以全面调正,运练五气及相应的经络,使百脉流畅调和,则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前述某一咒的运练时间及方向,是指最佳时间和最佳方向,如因受条件限制,可根据方便来确定时间。若五咒合练则可不选方向 (单练仍应强调方向 )。
2.五脏合练功法
(1)聚气丹田 (指肚脐与命门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盘坐结定印,默念脐轮咒“嗡、卡巴迪”五分钟意,守丹田部位。
(2)将丹田之气用意念导引至腰部两肾 (线路是先至命门穴再分向两肾 ),默念肾水咒“嗡、咪呀”6遍。
(3)将肾气引向肝部,念肝咒“嗡、嘻呀” 8遍。
(4)将肝气引向心脏,念火咒“嗡、嗯” 7遍。
(5)将心气引向脾脏,念土咒“嗡、嘛哈哈” 10遍。
(6)将脾脏之气引向肺部,念金咒“嗡、鸣嘛” 9遍。
(7)将肺脏之气引向下丹田,再念脐轮咒 21遍,按肾—肝—心—脾—肺—下丹田的顺序循环。 上述运练要求 9个循环。最后气归丹田,作小周天运行三次。待气回至下丹田后,意想丹田之气,向全身发射金光三次,发射时呼 (出气),金光收回时吸气,将周围之气,分散在体内之气,均顺金光之收缩,聚于丹田。然后搓手擦脸,轻度拍打全身收功。
3.几种强身开智祛病的咒语 (1)强化后脑玉枕穴的咒语 咒语:巴卡扎
运练此咒,可为后脑聚集能量,强化玉枕穴的功能。为中脑前脑的运用提供能量。可以使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并延缓衰老。练此咒时,应意守玉枕穴,但也应似守非守,意念不能过重。
(2)强化百会穴功能的咒语 咒语:嗡。并观想梵字□立于头顶 诵此咒时,意想头部梵字发出白光,须徐徐诵念,约为一分钟诵 5—10次。
(3)六字真言分配于六轮的运练 顶轮:嗡 喉轮:嘛 心轮:呢 脐轮:呗 生殖轮:美 海底轮:吽
(4)人体各主要部位修练用的咒语 咽喉:嘛、阿、诃 心脏:嗯、呢、呢呀、吽 肚脐:卡巴迪 耻骨及尾骨:咪呀、叽呀 骶骨:哈赤 膈膜:哼 玉枕:巴卡札 头顶:嗡、昂 眉间及前额: (左口右当 )(具有开天目的作用 ) 下丹田:呀 中脉:阿巴—咪呀
(5)治病总诀:昂 (6)“哈”字诀:宜于上火下寒,四肢厥冷,易患咳喘之人习练。此咒可使下丹田及小腹发暖,使肾水与心火交融,练时可揉或轻拍小腹。
(7)启动肺部功能的咒语:鸣
(8)治感冒咒语:吉格吉格、米呀
(9)治寒病咒语:嗡、吉格里、吉格里、阿尔港札吽
(10)治热病真言:嗡、巴喀达、巴喀达
(11)治肾肝诸疾:嗡、咪呀嘻呀、昂热娑哈
(12)壮阳:叽呀、哈赤
(13)观音菩萨开智慧咒
a.嗡嘛呢吽嚜吽打雅他嘎洒杂纳,拉拉得娑哈
b.嗡嘛呢钵嚜吽打雅他,嘎雅杂嘎纳得娑哈
c.嗡嘛呢钵嚜吽打雅他,嘎把杂嘎杂纳嘛拉得娑哈 以上三咒每诵七遍,向水吹气一口,饮之则智慧大开,亦可留少许洗目。
(14)观音菩萨开智慧咒 嗡嘛呢(左口右白 )嚜吽纳摩哇尼本打,娑哈 逢月蚀夜诵一千遍,可顿开智慧。
(15)观音菩萨他心智咒 嗡嘛呢钵弥吽比拉杂布娑哈 每月十五月出时,至日出时,通宵念诵,七次,可得他心 (以上咒语请参阅《藏密大乘功》 )
4.大周天运行法 大周天运行,是道家重要功法,对调正人体全面机能,输通十二正经,聚集能量,序化全身,转换色身,聚丹结胎,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修持禅定,若能运用此法作为禅定之前的修练,会有很好的效果。
大周天的运练涉及十二条经络,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现在简介一下各经的起止:
(1)手太阴肺经,中府穴—少商穴 (2)手少阴心经,极泉穴—少冲穴 (3)手厥阴心包经,天池穴—中冲穴 以上三经均沿手臂内侧循行
(4)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迎香穴 (5)手太阴小肠经,少泽穴—听宫穴 (6)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穴—丝竹空穴 以上三经沿手臂外侧循行 (7)足阳明胃经,承泣穴—厉兑穴 (8)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至阳穴 (9)足少阳胆经,瞳子骨欹穴—窍阴穴 以上三经沿体外侧循行 (10)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大包穴 (11)足少阴肾经,涌泉穴—俞府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穴—期门穴 以上三经沿体内侧循行
练大周天时,并不要求弄清每一经络的循行具体线路,只须加意念宏观地笼统地导气沿手臂外侧(手阳经)手臂内侧 (手阴经 ),体外侧 (足阳经 )体内侧(足阴经 )循行即可。我们体内之气,有一个习性,就是沿经络运行,它自会找到路径,决不会迷失,因此宏观地导引反而是最科学的。
姿势可坐可站,初练时以站式为好,先宁静身心,外绝万缘,双手覆于脐部片刻,此时意守下丹田(命门与脐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亦可默念“卡巴迪”聚气固气,约五分钟。
然后双手在脐前摊开,掌心向上,徐徐用手导引丹田之气上行至胸部,呼吸配合,此时用吸气。
然后呼气,同时导引胸中之气沿两臂内侧循行至指尖,双手也从胸部徐放下至两侧,指尖向下。呼气时,导引之气与手的动作配合协调,同步运行。
下一步,吸气,导引掌指之气沿手臂外侧回到头部,同时双手各循左前方右前方向上举,与吸气导气均同步,即双手举至指尖向天时,气已循手阳经回至头部。
接上式,呼气,导引头部之气沿身体外侧 (膀胱经从后背下行 )循行至脚掌,同时,双手
循两侧下压与导气呼气同步,并弯腰,双手下垂,掌指指向脚尖。 接上式,吸气,导引脚掌之气沿双腿内侧上行至胸部,同时,双手作捧气状与导气同步
徐徐上升至胸部,身体也随之直立。 然后,再重新开始练手三阴手三阳,如此循环,每日可练两次,每次 15—20分钟。 收功时,将气送回下丹田,并作小周天运行三次,最后将气固定于下丹田。 气感强的修持者,不须加动作,以意领气,与呼吸配合即可,站式坐式均可。 这种方法,聚能效果极强,一年即可聚丹,修佛家功的人,不走结胎的路子,丹会化掉,
补充到人体的各部份去,更换身体。
5.周天功的预备功法 考虑到许多修佛法的人,平时接触气功较少,运练大小周天比较困难,故再介绍一些基础性的训练方法。
预备功
(1) 站式,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平心静虑,呼吸自然,意守下丹田片刻(也可配合咒语聚能 )。
①吸气,意导会阴之气上行至脐部,呼气,意导脐部之气下行至会阴,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 9次。
②意想丹田之气,顺时针运转 9次,再逆时针运转 9次,不配合呼吸。
③吸气时,意想气由会阴吸入,并上行至两肾、…
《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