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定指要 十叁、加行階段的功法 (下)

  十叁、加行階段的功法 (下)

  1.五髒運練功 這是一種佛家功道家功相結合的運練五髒的功法,是運用咒語與運氣相結合的方法,來祛除髒腑疾病,強化五髒功能,使人體的五髒之氣得到運練。由于佛法修持首先面對的是色身,要想轉化色身,就得先調整好色身,除去疾病,提高體能。所以,需要介紹一些屬于命功範圍的功法。

  根據道家的五行學說,腎和膀胱屬水,顔色是黑色。肝膽叁焦屬木,顔色爲青色。心小腸屬火,顔色爲紅色。脾胃屬土,顔色爲黃色。肺和大腸屬金,顔色爲白色。道家理論認爲五髒之氣沿腎—肝—心—脾—肺運行,就是陰陽周天。反複循環運練,會達到五氣朝元的境

  界,對強化生命功能,祛除身體疾病,聚結體內金丹 (可理解爲形成身體內部的生命能量核心)均有莫大好處。 佛家的藏密大乘功法認爲,每一個髒腑,都有相應的咒語可用于強化功能、生發能量,五髒相應的咒音是:

  腎:嗡、咪呀

  肝:嗡、嘻呀

  心:嗡、嗯

  脾:嗡、嘛哈哈

  肺:嗡、鳴嘛

  依上述順序,可分別對五髒先進行咒音運練。

  (1)腎水咒(嗡、咪呀 )的運練 持誦腎水咒,可輸通腎經及膀胱經,強化腎的功能和膀胱系統的功能。可補腦健腦,降低高血壓,治療腎虛性咳嗽,脫發以及腎炎,皮膚幹裂,生殖功能疾病及關節炎等病。 此咒宜于冬天在近水處練習,練習時間以子時亥時申時酉時爲好。子時亥時屬水,有相合的作用。申酉屬金,有相生的作用,誦咒時可盤坐面向北,結定印。

  (2)肝膽咒(亦稱木咒,嗡、嘻呀 )的運練 肝膽咒可輸通肝經膽經及叁焦經,平衡肝膽功能。對消除因肝火旺而帶來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對肝炎、眼部疾患、牙痛等均有療效。練此功時,面向東,時間以春天最好。平時練此功,以寅時卯時子時亥時爲佳。

  (3)心小腸咒 (亦稱火咒嗡、嗯 )的運練 練火咒可輸通心包經及小腸經,可以強化心髒功能,治療心髒病、低血壓、糖尿病等。心氣下行與腎氣相合,可産生很強的人體能量,對用腦過度,精神疲憊,四肢無力等病均有較好療效。

  練此咒應面向南,時間以午時巳時爲佳,季節則以夏季爲最好。

  (4)脾胃咒(亦稱土咒嗡、嘛哈哈 )的運練 土咒的運練,可輸通胃經和脾經,排除體內濕氣。除直接強化脾胃功能外,可對肝部疾患有輔助治療作用。 運練的時間,辰時未時戌時均可,巳時午時亦可。火生土,土屬中央,故不擇方向。

  (5)肺大腸咒 (金咒嗡、鳴嘛 )的運練 金咒的運練,可強化肺和大腸的功能,輸通肺經及大腸經,治療肺部和大腸疾患,對皮膚疾患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運練時間,申酉辰巳之時均可,面向西方。

  以上五咒,均有生克關系。金咒練長了會傷肝氣,肝咒練長了會傷脾胃氣,脾胃咒練長了會傷腎氣,腎咒練長了會傷心氣,火咒練長了會傷肺氣。故除因某一髒腑有病變需單練某一咒外,無特殊病變,應五咒同練,以全面調正,運練五氣及相應的經絡,使百脈流暢調和,則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前述某一咒的運練時間及方向,是指最佳時間和最佳方向,如因受條件限製,可根據方便來確定時間。若五咒合練則可不選方向 (單練仍應強調方向 )。

  2.五髒合練功法

  (1)聚氣丹田 (指肚臍與命門聯線的前叁分之一處 ) 盤坐結定印,默念臍輪咒“嗡、卡巴迪”五分鍾意,守丹田部位。

  (2)將丹田之氣用意念導引至腰部兩腎 (線路是先至命門穴再分向兩腎 ),默念腎水咒“嗡、咪呀”6遍。

  (3)將腎氣引向肝部,念肝咒“嗡、嘻呀” 8遍。

  (4)將肝氣引向心髒,念火咒“嗡、嗯” 7遍。

  (5)將心氣引向脾髒,念土咒“嗡、嘛哈哈” 10遍。

  (6)將脾髒之氣引向肺部,念金咒“嗡、鳴嘛” 9遍。

  (7)將肺髒之氣引向下丹田,再念臍輪咒 21遍,按腎—肝—心—脾—肺—下丹田的順序循環。 上述運練要求 9個循環。最後氣歸丹田,作小周天運行叁次。待氣回至下丹田後,意想丹田之氣,向全身發射金光叁次,發射時呼 (出氣),金光收回時吸氣,將周圍之氣,分散在體內之氣,均順金光之收縮,聚于丹田。然後搓手擦臉,輕度拍打全身收功。

  3.幾種強身開智祛病的咒語 (1)強化後腦玉枕穴的咒語 咒語:巴卡紮

  運練此咒,可爲後腦聚集能量,強化玉枕穴的功能。爲中腦前腦的運用提供能量。可以使思維活躍,記憶力增強,並延緩衰老。練此咒時,應意守玉枕穴,但也應似守非守,意念不能過重。

  (2)強化百會穴功能的咒語 咒語:嗡。並觀想梵字□立于頭頂 誦此咒時,意想頭部梵字發出白光,須徐徐誦念,約爲一分鍾誦 5—10次。

  (3)六字真言分配于六輪的運練 頂輪:嗡 喉輪:嘛 心輪:呢 臍輪:呗 生殖輪:美 海底輪:吽

  (4)人體各主要部位修練用的咒語 咽喉:嘛、阿、诃 心髒:嗯、呢、呢呀、吽 肚臍:卡巴迪 恥骨及尾骨:咪呀、叽呀 骶骨:哈赤 膈膜:哼 玉枕:巴卡劄 頭頂:嗡、昂 眉間及前額: (左口右當 )(具有開天目的作用 ) 下丹田:呀 中脈:阿巴—咪呀

  (5)治病總訣:昂 (6)“哈”字訣:宜于上火下寒,四肢厥冷,易患咳喘之人習練。此咒可使下丹田及小腹發暖,使腎水與心火交融,練時可揉或輕拍小腹。

  (7)啓動肺部功能的咒語:鳴

  (8)治感冒咒語:吉格吉格、米呀

  (9)治寒病咒語:嗡、吉格裏、吉格裏、阿爾港劄吽

  (10)治熱病真言:嗡、巴喀達、巴喀達

  (11)治腎肝諸疾:嗡、咪呀嘻呀、昂熱娑哈

  (12)壯陽:叽呀、哈赤

  (13)觀音菩薩開智慧咒

  a.嗡嘛呢吽嚜吽打雅他嘎灑雜納,拉拉得娑哈

  b.嗡嘛呢缽嚜吽打雅他,嘎雅雜嘎納得娑哈

  c.嗡嘛呢缽嚜吽打雅他,嘎把雜嘎雜納嘛拉得娑哈 以上叁咒每誦七遍,向水吹氣一口,飲之則智慧大開,亦可留少許洗目。

  (14)觀音菩薩開智慧咒 嗡嘛呢(左口右白 )嚜吽納摩哇尼本打,娑哈 逢月蝕夜誦一千遍,可頓開智慧。

  (15)觀音菩薩他心智咒 嗡嘛呢缽彌吽比拉雜布娑哈 每月十五月出時,至日出時,通宵念誦,七次,可得他心 (以上咒語請參閱《藏密大乘功》 )

  4.大周天運行法 大周天運行,是道家重要功法,對調正人體全面機能,輸通十二正經,聚集能量,序化全身,轉換色身,聚丹結胎,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修持禅定,若能運用此法作爲禅定之前的修練,會有很好的效果。

  大周天的運練涉及十二條經絡,即手叁陰手叁陽,足叁陰足叁陽,現在簡介一下各經的起止:

  (1)手太陰肺經,中府穴—少商穴 (2)手少陰心經,極泉穴—少沖穴 (3)手厥陰心包經,天池穴—中沖穴 以上叁經均沿手臂內側循行

  (4)手陽明大腸經,商陽穴—迎香穴 (5)手太陰小腸經,少澤穴—聽宮穴 (6)手少陽叁焦經,關沖穴—絲竹空穴 以上叁經沿手臂外側循行 (7)足陽明胃經,承泣穴—厲兌穴 (8)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至陽穴 (9)足少陽膽經,瞳子骨欹穴—竅陰穴 以上叁經沿體外側循行 (10)足太陰脾經,隱白穴—大包穴 (11)足少陰腎經,湧泉穴—俞府穴 (12)足厥陰肝經,大敦穴—期門穴 以上叁經沿體內側循行

  練大周天時,並不要求弄清每一經絡的循行具體線路,只須加意念宏觀地籠統地導氣沿手臂外側(手陽經)手臂內側 (手陰經 ),體外側 (足陽經 )體內側(足陰經 )循行即可。我們體內之氣,有一個習性,就是沿經絡運行,它自會找到路徑,決不會迷失,因此宏觀地導引反而是最科學的。

  姿勢可坐可站,初練時以站式爲好,先甯靜身心,外絕萬緣,雙手覆于臍部片刻,此時意守下丹田(命門與臍聯線的前叁分之一處 )亦可默念“卡巴迪”聚氣固氣,約五分鍾。

  然後雙手在臍前攤開,掌心向上,徐徐用手導引丹田之氣上行至胸部,呼吸配合,此時用吸氣。

  然後呼氣,同時導引胸中之氣沿兩臂內側循行至指尖,雙手也從胸部徐放下至兩側,指尖向下。呼氣時,導引之氣與手的動作配合協調,同步運行。

  下一步,吸氣,導引掌指之氣沿手臂外側回到頭部,同時雙手各循左前方右前方向上舉,與吸氣導氣均同步,即雙手舉至指尖向天時,氣已循手陽經回至頭部。

  接上式,呼氣,導引頭部之氣沿身體外側 (膀胱經從後背下行 )循行至腳掌,同時,雙手

  循兩側下壓與導氣呼氣同步,並彎腰,雙手下垂,掌指指向腳尖。 接上式,吸氣,導引腳掌之氣沿雙腿內側上行至胸部,同時,雙手作捧氣狀與導氣同步

  徐徐上升至胸部,身體也隨之直立。 然後,再重新開始練手叁陰手叁陽,如此循環,每日可練兩次,每次 15—20分鍾。 收功時,將氣送回下丹田,並作小周天運行叁次,最後將氣固定于下丹田。 氣感強的修持者,不須加動作,以意領氣,與呼吸配合即可,站式坐式均可。 這種方法,聚能效果極強,一年即可聚丹,修佛家功的人,不走結胎的路子,丹會化掉,

  補充到人體的各部份去,更換身體。

  5.周天功的預備功法 考慮到許多修佛法的人,平時接觸氣功較少,運練大小周天比較困難,故再介紹一些基礎性的訓練方法。

  預備功

  (1) 站式,雙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平心靜慮,呼吸自然,意守下丹田片刻(也可配合咒語聚能 )。

  ①吸氣,意導會陰之氣上行至臍部,呼氣,意導臍部之氣下行至會陰,一呼一吸爲一次,共做 9次。

  ②意想丹田之氣,順時針運轉 9次,再逆時針運轉 9次,不配合呼吸。

  ③吸氣時,意想氣由會陰吸入,並上行至兩腎、…

《禅定指要 十叁、加行階段的功法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