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错过证取慧光的好机会。修定时,妄念寂灭无分别,要常持正念,坚毅修持,会突然觉得自心光明,心境清朗。这时心境像眼睛一样,观到广大的晴空,心处于明澈无念之中。但要认清,这是禅定的觉受。要以此定境作基础,起用闻思之智慧观照,通彻明了幽微境界,再用妙慧于无我境作深入观察,配合善巧的定力,就会现量证取真见道,洞见无见之正观,这时就能觉知自心。“无行自然至佛地,无见自然见法身,无所作欲自然成”。
后来,这位小牧童成为密勒日巴“心子”之一,获得很高的成就。
密勒日巴还指导一位叫巴达朋的女弟子修行,巴达朋证道后是用肉身飞往空行净土的,这也是白教的突出成就。历史上记载过许多高僧圆寂火化后,留下许多舍利;也有高成就者留下肉身千年不坏。修藏密的高成就者,可以用虹化的方式来离开人世,但肉身飞行却极为少见,而密勒日巴的弟子中就有几位是肉身飞往莲花生大土的光明净土的。巴达朋这位女孩修到此种境地,除了她自身的努力外,有密勒日巴这样一位大成就者作师父,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巴达朋初见密勒日巴大师时,曾问密勒日巴的根本上师是什么样的人,因为巴达朋听说学佛的人有一种“外缘指示”上师,依赖这种上师可以确证内心的无生法身。密勒日巴告诉她说:“由外方便示正见,是为我的外上师;于内指示内明体 (指心之本性),是为我的内上师;指示心体如实性,是为真实之上师。 ”
密勒日巴又告诉巴达朋,要靠闻思修作外引导(闻就是听闻佛理,思就是觉观思惟,修即修禅定,闻思修称三慧,依三法均可获得智慧。闻思所得的智慧为散智,但却可发修慧之缘。由修定所得之慧为定智,有断惑证理之用。所以大师要巴达朋要靠闻思修作外引导,这也是观音菩萨的修持经验 ),要用彻证自心的明体 (本体 )作为内引导,觉受证解无离无合水乳交融,是真引导。
密勒日巴大师又告诉巴达朋内修外修最胜修的三种做法。大师说:“到无人的深山险地独居茅篷是外修(虽然现代条件下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尽量创造比较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来修定。若要想得大成就,至少应远离喧闹的城镇,或者到山里,当然这是指已获一定成就的人,应选择闭关式的修法。如果已有将要证果的预兆,非得闭关不可 );不顾此身如弃物,了无牵挂是内修;探求唯一实相的究竟,用深观的办法是最胜修。 ”
所谓深观,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密勒日巴又讲述了用“呸”字诀来入道的办法,简单而易行。大意是,当妄念涌来时,发呸的声音来斩断它。当禅定中自心昏暗不明时,用呸字声音震醒自己。安然住在实相境界,不需调整修理,那才是最好的“呸”字诀呢。
密勒日巴对这个聪慧的小女孩,并不放过她的毛病,直率地指出她有点像市集上的狡猾商人,心计多,有点巧舌如簧,这些都不利于修佛法。还教导她要舍弃悭吝,舍弃贪瞋痴,舍弃懈怠懒惰,世间的一切都应该放得下。巴达朋接受了密勒日巴大师的教诲,决心跟大师学佛。大师为巴达朋说了“四喻五义修心诀”,因为歌的内容易懂,就照直引用。
取喻周遍之虚空,广大遍满离中边,汝应观心如虚空,无有方所离边际。
取喻空中之日月,光明普照离遮暗,汝应观心如日月,光明昭昭极炳晔。
取喻面前之山岭,坚固不移无动摇,汝应观心如山峨,坚固安住离动荡。
取拟大海为譬喻,深广无底难可测,汝应观心如大海,深深无底亦无边。汝应如是观自心,离诸分别与寻伺。
巴达朋依法进行修持,产生了许多美妙的觉受证解,但心中还有新的疑惑和障碍。她又来请示密勒日巴大师,她的问题是:观虚空很安乐,观云雾心就不那么好。以此类推,观日月很好,但不知如何观星曜。观山岭很好,不知如何观草木。观大海能观好,但不知如何观波涛。观自心很好,但不知如何观妄念。
密勒日巴听了,知道她是在修行中产生了觉受与疑问,为了使她进一步提高,便细心为其解释开导。为使读者领受好密勒日巴大师的精深指点,仍引用其原歌:
汝观虚空若安乐,应知云雾起于空,虚空游戏之变化,即于虚空而安住。
汝观日月若安乐,应知星曜不离彼,乃是日月之反照,即于光明而安住。
汝观山岭若安乐,应知草木不离山,皆为山力所显现,即于不动而安住。
汝观大海若安乐,应知波涛不离海,大海兴用所变化,即于广大而安住。
汝观自心若安乐,应知妄念不离心,无非心变之游戏,即于心性坦然住。
巴达朋依照大师的指示,在禅定中深观自心法性之实相,终于得大成就。她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时,“举身腾空,手摇铃鼓,乐声遍空,即以此肉身往生空行净土。 ”
密勒日巴的定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限于篇幅,就介绍这么多,有意深究的读者,请读《密勒日巴大师全集》。本章内容是参阅该书写成,并引用了几则歌偈,特此说明。
《禅定指要 四、密勒日巴修定》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