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门禅师法语 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

  

  慧门禅师法语

  1.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能让我们得到涅槃的清凉。

  2.修行就是要度一切苦厄。

  3.修行要先修自利,才有能力利他。

  4 . 欲望一生起, 若马上满足它,则习气随之加重,也愈发更执着。

  5 . 当有所求时, 求不到起心,求得到而满足了欲望就成习气,即成执着。故有所求,都是苦因。

  6.一旦有任何执着,生死轮回将如影随形,而不得解脱。

  7 . 念头纷飞是慧命的无形杀手,也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8.姓即有,但非常性。若不跳脱生死轮回,就生生世世一直改名换姓。

  9.修定修慧的法门同称止观,止观法门有很多种入手的方法。止修到极至得定,观修到极至得慧。止观是指修行的方法,而定慧是结果。

  10.烦恼习气就像心头芒剌,修行就是要去除心头芒刺,如以楔去楔。

  11.渐修的禅法如同用各种不同的手术刀,将心头芒刺:执着、烦恼、习气等一一取出。12.从有为法下功夫,才能进入无为法;以有为法为入手处,才能达到无为。

  13.用有为的禅法进行抄家灭族,把所有的障碍除掉后,还得进一步彻彻底底的空到连感觉有个空的感觉和空,都要将之空掉(能觉察空的「能」与觉察空的「所」都要空掉)。当穷之又穷,空之又空时,富与福就自然来了。故从有为法修到无为时,富与福就自然产生了。

  14.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根深蒂固执取五蕴产生的五种妄想,并误认五蕴构成的受报身为实我,五种妄想为实法。故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15.我们经常倚赖身心的感觉(如五蕴产生的妄想或八识运作的表相)作为回应的依据,因为我们误认虚妄为真,迷真逐妄,认假为真,当然就往轮回的方向钻去,这就是因方故迷。如飞机驾驶员时常长时间的处在小小的空间里,一直依赖着仪表版的指示飞行,紧急突发状况发生时,无法立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反应,这种现象就是空间迷向。例如飞行员突然发现前面跑道有障碍物,脑筋明明知道要紧急刹车,但无法反应过来,反而让飞机撞上去。如同凡夫明知烦恼习气不好,但一生起气来,却拿起机关枪乱扫射一番,而误伤无辜。

  16.如果没有彻底从内心深处去体认到这期的受报身,有那么多无法预测、未知、无奈及无助的苦难,就没办法发出强烈的怖苦发心。发心力道不强,修行就没有力量。怖苦发心的力量是初发心修行的原动力。怖苦发心不深切,往后的修行就后继无力,也就无法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要维持行深的力量,就必须在修行中遇到任何困难或障碍时,能即刻回到怖苦发心的起步,重新再向上推升。

  17.修行如发射火箭,须把发射台固定好,才能推动火箭穿透过大气层的阻力,飞向太空自由运行。大气层的阻力如同我们的习气业风,这穿透的过程就是行深。架设发射台的过程就是知苦怖苦。巩固发射台就是加强出离心。有出离心才能够导引出初发心的力量。初发心有力量才能有决心想要跳脱受苦受难的受报身。初发心的力量愈强,智力也就愈强。智力愈强才有力量穿透迷真逐妄的重重障碍。这些过程即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18.随时随地让心回到可以带领我们往开悟路上的起点,从头一步一步地经历过再经历过,就是行深。

  19.经论上所描述经的境界,都必须还原到能够带领你到达这个境界的起点,一步一步的迈进,一步一步地经历过再经历过,才能够体验到这些境界,这种过程就是行深。

  20.行深就是把能所拉开距离,让自己的心眼好像从很高的地方往下俯视,而穿透幻化表相。心只是了知一切变化而不会被拘执住,又能自由自在流动而不被束缚。所以行深的当下是一种全方位的无觉之觉, 这就是观自在。

  21.能所拉开距离,就如同让自己站在很高的地方往下俯视。这种拉开距离就是行深。行深才能当下达到全方位了知一切变化,而穿透幻化表相;心不会被变化的现象拘执住,才能自由自在的流动而不被束缚。所以要观自在就必须先把能所距离拉开,而超越能所的束缚。

  22.一个人的心如果被外缘、内境的变化所牵引或诱惑,而引起各种情绪波动及回应,心就是往外跑。心往外跑即是被境界转。一旦发现被境界转,只要立刻归而求之就能转境。所以要转境就要归而求之。

  23.把所有往外抛的心拉回到自心,就是入流亡所,也是归而求之。

  24.任何修行方法,只要能归而求之就对了。心如往外抛(攀缘),被境界转就不对了。

  25.心被六根门头的对境捉走时,就是被境界转了;心跟着境界跑,「能」就掉入「所」的陷阱,而被「所」束缚住,这就是出流。一旦发现能看能听的心掉入所看所听的陷阱,而被境界拉走,即刻把「能」拉回自心自性里,就是入流。拉回来的速度愈快,观的力量就愈强,就愈能转境。察觉心相流动时,亦应如是做工夫。

  26.头低、脚高颠倒着躺在草原上凝视晴朗虚空。外天空由眼识进入第六识,产生同时俱生意识。此时心中会觉得天空与心更明亮,因为负负得正。若继续凝视,心中会呈现空荡无物,导致末那识不起思量,第六识不起识别作用,此时外天空会扩大撑开内天空。外天空与内天空完全结合融成一体时,穿透了弓身穴底的五蕴身心的包围与束缚,而显现了自性的秘密天空。这些过程是经由行深般若智慧而达到远离颠倒梦想。

  27.众生心无时无刻都被五蕴产生的妄想束缚住,唯有行深般若智慧,才能彻底进行抄家灭族。把五蕴产生的妄想彻头彻尾的消除;也就是进行深度彻底的抄「自性无边众生」的家,灭「自性无尽烦恼」的族。抄家灭族后,妄念就不动了。妄念不动,心里时间的流动停止。心中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动被挤压成一个点。最后连这个点也在心里消失了。此时内空(因心里尘埃没了)就出现,并扩大到穿透五蕴的束缚。当内天空与外天空结合时,就产生秘密天空。此秘密天空即是自性空、佛性空。当下心理时间与空间皆空。心的状态就像没有圆周的圆;圆心无所不在,亦处处在。这即是《心经》所讲的照见五蕴皆空的景象。是众生在活着时,就可以经由行深般若智慧而亲自体证,绝不是死了烧成灰,才叫做皆空。这些过程可透过时时勤拂拭的行深而达成,也可以参禅顿悟当下,一蹴而成。

  五(元素) 所产生的妄想

  色蕴根本妄想(坚固妄想)

  受蕴虚明妄想

  想蕴融通妄想

  行蕴幽隐妄想

  识蕴细微颠倒精想

  28.行深般若智慧是现在进行式,亦可即刻滑入现在完成式。现在完成式即是当下。

  29.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当下的定义,心远离前一刹那的寻伺,同时远离下一刹那的再决识,此空档即是当下。当下可以是一刹那,亦可达永恒。当下成永恒时就是成佛。当下成为永恒时,自性空、佛性空即显现。当下的力量就是佛力。佛力最坚强,可穿透摧毁一切幻化的表相,是无所不摧无所不毁的。

  30.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行深达到现在完成式,又使现在完成式继续延续到每一刹那,这个当下就是观自在了。

  31.悟妄归真达到色自在、心自在,一直到离念后即成真正的观自在。因离念顿悟本觉即破和合识。由唯识的观点来看,就是把不生灭体逼离生灭相,而不被生灭相所拘着,此时不动法身即显现。法身显现当然就观自在了。

  32.顿悟本觉、翻不觉而成佛,这过程就是行深到迷源(亦是觉源、心源)时。修六度万行是渐修方法之一。宗密阿赖耶迷悟说,迷有十重,初迷因初际无明覆盖,由本觉转为不觉,迷真逐妄而念起。念起后即刻一路下滑而衍生见起、境现、执法、执我、烦恼、造业而受报。初际无明覆盖是任何一期受报身的远因。一旦有受报身,如睡尔有梦,法尔念起不断,一路下滑,而又造作下一期受报身的近因。悟有十重,从怖苦发心对治受报后,才能提升智力,产生修五行觉妄念的智力来对治造业。对治造业完成后,才开发提升智力,来对治烦恼。烦恼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验我空,才能对治执我。对治执我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证法空,以对治执法,此时染、净各半。法执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证色自在,以对治境现。境现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体证心自在,以对治见起。见起对治完成后,智力又提升到时时离念以对治念起。对治念起离念完成时,即破合和识,不动法身显现,悟本觉而翻不觉即成佛。这种悟妄归真的过程,是经由浅悟来对治深迷,逐次进入深悟来对治浅(初)迷,故称逆次断除,此过程即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成就时即照见五蕴皆空。

  33.心要时时保持觉照力,才不会因追逐外缘内境而引起念头的流动。心中有形有状有颜色,会变化,会流动的任何影像或念头都是妄心的作用。一旦追逐心相就会迷失真心而掉入生死轮回里,故须悟妄归真。会动的都是假的、妄的,只要心常住在不动的真心上,觉照的智力就愈强,行深的力道也就愈强,迷真逐妄的心就愈弱。外缘内境虽然在动,但真心是不动的。悟妄归真的不动心能穿透幻化的表相,从深迷直达浅迷(初迷),甚至完全跳脱所有的迷而进入迷源(觉源)处。故悟妄归真的行深般若智慧,可以照见五蕴皆空,而度一切苦厄。

  34.心中生起的法尘,只要有形有状有颜色,会动会变化的,都是妄相,不动的才是真心。心唯常处在不动中才有智力悟妄,而不随变化走。也才能由悟妄而归真,归真的力量愈强愈能在妄念升起途中拦截。愈拦截就愈能行深般若智慧,终能照见五蕴产生的种种妄想皆空。

  35.悟妄归真的智力越强,向上归真的力道就越强,迷真逐妄的力道就越弱,两股力量互为消长的过程,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深到极至处,破和合识,逼使阿赖耶识的不生灭体离开生灭相,当下不动法身自然显现,即是开悟。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时。

  36.参禅只…

《慧门禅师法语 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