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七章 传法胜利大密主▪P4

  ..续本文上一页从高峰注下飞泉,周流于重阁之间,有时更交织于长廊庭庑之上,若寺中燃起明烛,从窗穴外望,宛若仙境。

  当初引正王要建造这一座大伽蓝,耗尽了人力与财力,但是工程还有大半未成,心中十分忧闷。这时,龙成菩萨就问他说:“大王为何有忧愁呢

  ”

  “大士!我发大心来建造这一座大伽蓝,愿能成就胜福,并期望此寺能永固不坏,直到弥勒如来下生之时。但现在,功绩未成,而钱财却已用竭;现在想起这一件恨事,就整夜难以入睡,坐以待旦。”

  “大王!你且莫忧愁,崇高的福德、殊胜的善行,所获得的利益是难以穷尽的。假若发出殊胜的弘愿,汉有任何忧愁是无以济助的。你今日回到宫中,就把万事放下,心放轻松,尽情欢乐吧!改天清晨再行出游,在历览山野风光,到吉祥山时,再研究如何营建吧。”

  引正王受到龙成菩萨的教诲后,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就安心地返宫了。而龙成菩萨就以神奇的妙药,滴于大石之上,点石成金。数日后,大王游历至此,看到黄金,心中欢喜不已;立即回驾去参拜龙成菩萨说:“大士!我今日在山野中游历时,大概是被鬼神所惑吧!否则,怎么会看到山林之中,都是黄金呢

  ”

  “大王!这不是鬼神所惑,而是由于你精诚所感,所以有这些黄金。你可以时时取用,来完成这殊胜的伟业。”

  于是引正王就以此黄金,继续建寺,寺院建完之后,还有余金。就在五层重阁中,各铸四大金像,剩余的黄金,则以充府库。并招集千位僧众,在寺中修行体诵。

  而龙成菩萨以佛陀的教法经典及诸菩萨的论典,藏在吉祥山中。所以五层阁楼中,最上一层只放佛像及佛法经论,中间三层是僧众所居,最下一层则居住清净居士及资产杂物。而此寺院路径十分玄秘,如果没有识路的人导引,很难找寻正确的路径。

  圣天为了求法,想与龙成菩萨论议法要,所以在寺前就向知客师说:“大师!我是执狮子国的圣天,希望您能为我通报龙成菩萨。”

  龙成菩萨早巳了知圣天前来,而且雅闻其名,想试一试他的智慧、功力、等弟子前来报知时,就盛满了钵水,然后命令弟子说:“你这一钵水,端给圣天,看他有何反应;”

  圣天看了水之后,一句话也不说,就默默地拿起一根针,投入水中。弟子持着钵,看他们打着哑谜,相士摸不着头脑,就满腹疑团地端着一钵水进来。

  龙成菩萨就问弟子说:“他说了什么

  ”

  “大士!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投针在水中而已。”

  龙成菩萨看着水中的针说:“这个人真是有智慧啊,他的智慧已经几乎达于究竟,而观照的细密也几臻于圣境之中,他的功德真是了不起啊!令他赶紧进来。”

  “为什么呢

  ”

  “所谓无言的妙辩,这就是了!”

  龙成菩萨又说:“水的特性,能随着容器的方圆而成形,并跟从万物的清浊而弥漫无间,澄澄湛湛莫能测度。我将一钵满满的清水示与他看,是比拟我的学养智慧的周遍圆满;而他见到满钵之水投针而入,是说他能穷尽其底。他实在是非常之人,赶快将他请入吧!”

  龙成菩萨的风范庄严,使人心懔肃然,与他言谈之人都心悦威伏。而圣天久闻龙成菩萨的盛名,很久以来就希望能有所请益。但方欲受业之时,却是十分自负,想先呈机锋聪明,所以,虽然稍惧大士的威严,但是升堂侍坐,终日谈论法义、辞义,始终十分清高。

  有一天,龙成菩萨说:“圣天!你虽然是后学,但却冠于世间,智慧妙辩光耀前人。我虽然已逐渐衰老,但能遇到像你这样的俊彦之士,这实在是泻瓶有望。我的教法将宛似瓶注瓶一般,得到相承,而佛法的传灯也将不绝。佛法教化的弘扬,要依靠你了。”

  圣天听了之后,心中十分自负,很想以自身学识传闻于世,自立门户。所以,就以智慧辩才,先提立论,向龙成菩萨质疑。忽然间见到大士的威猛容颜,竟然失念忘言而杜口默然。这时,他忽然了悟自己的错误,立即站起来忏悔,然后真诚地向大士礼拜,求请大士收纳为弟子。

  这时,大士微笑地说:“请坐!从现在起我将真正授予你至真究竟的佛法妙理,法王如来圆满的教法。”

  于是,圣天五体投地,一心皈命地说:“大士!从今而后,我才真正敢听闻您的命令教诲了。”

  从此,他皈依于圣龙成菩萨,并出家受戒,而成为究竟圆满的大菩萨。

  此时,该国国王为师利俱摩罗,他发愿奉侍供养莲华生大士。在殊胜的因缘,当时在国王园苑中的池塘,忽然长出了莲花,这些莲花的花朵昼开而夜闭,但是偏偏有一朵,却从来不曾开放。园丁看了十分的好奇,就将此事报告国王。此事国王也觉得稀奇,因此就吩咐园丁们好好地照顾这朵莲花。

  一日,他就带着妃子与随从,前呼后拥地来到莲花池旁,观赏莲花,忽然间莲花竟然爆开了,在花蕊之上,现出了一位八岁的幼童,身上沾着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闪闪发光,影色庄不可思议,并且笑吟吟的视着大众。此时国王向具足圆满智慧的莲华生大士问道:“大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莲华生大士就回答说:“英明的大王,这是喜事啊!现在所示现在您前面的名为释迦梅札,他原来是东印度的婆罗门沙布达拉的儿子,也就是释迦善知识的化身。他曾经导引我至札巴哈德导师前修习密法,具有广大的功德。他的示现能够调伏大自在天及修其法而成就的外道,名为马德展渣,由于能自在调伏外道,将使佛法兴盛,众生得到广大的利益。”

  于是国王就延请幼童到宫中安坐,奉献供品,致以最上的顶礼。他先接受了灌顶之后,然后受持经典,并立为王子。莲华生大士圆满了这一段因缘之后,就告诉大王说:“大王!我来此的因缘已圆满了,现在我将离开此国,继续广度众生的菩萨事业。”

  大王听了之后,慌忙地恳求大士继续留驻执狮子国。然而莲华生大士去意甚坚,但向他保证将来因缘时至,必常驻此国的秘境,并嘱咐大王:“大王!我与此国的因缘深广,未来因缘时节到时,我还是会常驻此国,你要专心修持,不用担心。另外,王子是一位有大根器的人,将成为一位大成就者、大论师,你要好好地抚育,使众生得到如日般的光明。”

  说完之后,莲华生大士就踊身虚空,幻化无踪了。

  莲华生大士在法界有缘的地方随时示现,以救度一切众生,他依循着三昧耶誓句,随缘度化。此时他看到东方孟加拉地方的教化因缘已到,所以就兼程来到印度的东方孟加拉国。

  此时孟加拉国的国王名为摩尼光王。摩尼光王是一位外道的国王,不仅从来不信佛法,而且常常打击佛法、破坏佛法。他所住的王宫大门,共有三个,在外面的大门前站立有五位美女,这五位美女都长得十分娇娆妩媚;中间的大门则有两位善于预言的巫女,她们的声音娇媚婉转,宛若梵天之音一般,所说的言辞也如同大梵天的语言一般吸引人;而内门外立有五位罗刹,模样十分的丑陋,手上握着各种凶器;门里还有一位妖魔十分的可怕。而所有的城墙,都遍设了各种的了望孔以监督臣民,总计共有八万八千个了望孔。

  城墙外有六层的护城河,王城稳坐在中轴线上,日宫与月宫相互对称,宫内闪耀着五宝的光芒。阶梯是以琉璃做成的,每一阶都十分的光亮。而宫内宝镜十分透明没有任何遮障,能照耀一切,使国王在宫中,就能够由里到外,将一切看得十分的分明仔细。国王的王冠顶上还镶有一颗珍奇的宝贝,这是一颗能够满足心愿的如意摩尼宝。他的外道随从有无量无数,所以,手上握着强权,威服天下。国王自己虽然已经有了摩尼宝,但是他还是毫不满足,一天到晚喜欢去掠夺别人的宝物。所以,他时常打仗,杀害众生,使所有的众生都在险难困境当中。

  莲华生大士观察了孟加拉的因缘之后,认为调伏这位国王的因缘时节已到,只有将国王的神识超度,才能使众生得到安稳,佛法得到弘扬;而且也只有殊胜的转识救度密法,才能使国王免于进入金刚地狱。所以他就请曼达拉哇公主守住街口,摇身变成一位猫头人,由一位猫头人再幻变为三个猫头人,并穿上护甲作为武装,手上握着三尖天仗作为兵器;而莲华生大士此时就率领他所化身的军队,一共有八万四千名,攻破外道的护城河,击溃了国王的禁卫军,抢走在门外的五个少女,并杀死凶恶的门卫。

  此时十位忿怒的本尊,祭出十金刚杵,超度国王的神识,并导引国王经过无出无入的净刹之门,踏进法尔自然所形成的法界。这时,莲华生大士示现为莲花普贤金刚持,“呸——”地一声,刹那间破除国王的根本重罪,将他的神识直接遣送到色究竟天金刚法界宫中。然后继位成为孟加拉王,安抚众生,推广佛教,治理社稷。

  莲华生大士以无边无际的幻化,化现于世间救度众生,这都是由于甚深的大悲三昧耶所示现的。在无常的世间中,由于众生的愚痴、傲慢,常常不知不觉地用世间的妄见来观察佛法,甚至伤害佛法,造下了无边的罪业;而莲华生大士都会如缘地示现在这些时空境界中,施以最恰当的济度。现在佛法又遭受到了危难时,莲华生又施以如幻的大悲救度,这是来自白匈奴族的佛法厄运。

  磔迦国(Takka)周围有万余里,东方据守毗播奢河(Vipasa),西临信度河(Sindhu)。此国的大都城有二十余里圆周大小。土地适宜粳稻,又多麦子,出产金、银、玉石、铜、铁等矿物。气候暑热,国土多风飙场。风俗十分暴恶,言辞粗鄙。大都穿着鲜白的衣服,即所谓憍奢耶衣、朝霞衣等。人民很少信仰佛法,多事奉外道天神。

  位于北方的白匈奴族(Ephthal),有一位国王号为摩醯罗矩罗(Mahirakula),又称为日族王,统治了磔迦国(Sakala),并建都于奢羯罗城(Sakala),征服北印度。他具有才智,而个性勇烈,邻境的诸国,莫不臣服。

  他在军机国务余闲之时,想要学习佛法,就命令僧众中推举一位俊德的比丘,来为他说法。时诸僧徒间畏惧他的暴烈,无人敢应命。其中少欲无为者,不求于闻达;而博学高明的人,却惧怕他的威严。这时此王家中的一位旧僮仆出家已久,而且言辞谈论十分清雅,心智聪敏,于是大众就共同推举,而以应命。

  国王听了大怒说:“我尊敬佛法,所以远访名僧,而大众却推举奴仆来与我谈论,实在太看不起我了。时常听说僧众中贤明之人比肩皆是,现在看来,何必再尊敬呢!”于是下令北印度国,所有的佛法都要毁灭,并斥逐僧徒,无复剩余。

  而这时的邻国摩揭陀国幼日王崇敬佛法,爱护黎民百姓。因为日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土,所以不愿恭敬纳贡。于是日族王便要旅兵讨伐摩揭陀国,幼日王知道消息后,告诉臣下说:“现在贼寇将至,我不忍因为战斗伤害百姓,希望大家赦不加怪罪,让我潜行草泽之间,以待良机。”言毕之后,立即出宫,依于山野之间。国中感恩追从的人达数万余人。他栖行流窜于海岛之间;而日族王挥军于摩揭陀国全境,破坏一切寺院,圣那烂陀寺损害尤其惨重。十二座殿堂悉数被焚,法藏被毁,经堂也全遭破坏。

  日族王并派遣其弟领兵追讨,出海征伐,而幼日王据险以对,无功而返。后来,幼日王以轻骑诱战,日族王大意轻敌,忽然金鼓一震,奇兵四起,日族王反被生擒了。

  日族王自愧失败,以衣蒙面。幼日王高踞狮子床上,百官围绕,命令侍臣告诉他说:“现在露出面容,我有话对你说。”

  日族王说:“现在臣主易位,怨敌相视,既然并非交好,何必面谈呢

  ”

  幼日王再三告示,终不从命。幼日王于是宣说他的罪刑:“三宝福田,是众生所依赖的解脱之宝,怎能任令豺狼之辈来毁坏胜业。现在福德不护佑于你,所以被我所擒,罪无可赦,应当死刑。”

  幼日王的母亲善于占相,急忙要幼日王将日族王送入宫中,亲自观察;然后告诉幼日王说:“日族王余福未尽,现在不宜杀此人,应当放归北方小国,将来自有因缘。”

  幼日王从命将其放归北国,而日族王之弟已还国自立为王,日族王只好北窜迦湿弥罗国。该国王深加礼遇,怜愍其失去国土,封给他土邑。没有想到,他反而矫杀迦湿弥罗王,并自立为王。此后又西讨犍陀罗国,毁塔废寺,凡一千六百所。后来身死,堕无间地狱。

  幼日王则重建圣那烂陀,建立八十四处道场,智者喜贤(Modita bhadra)也修复遭受破坏的一切佛塔,使比丘、信士都归于净信。

  莲华生大士此时为了复兴被毁坏的佛法,所以也化现为通明戒律的清净比丘,在国中纠正出家众不守律仪之过。而后具足圆满的弥勒五论,唯识教法及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的著作,在佛法被侵凌的时候,再度宏扬于世间。这都是从新复兴的那烂陀寺,而得到广大的发展。佛教的教法,由于莲华生大士因缘教化的缘故,得以受到广大的宏扬。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七章 传法胜利大密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