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修必读《禅关策进》▪P3

  ..续本文上一页,无一念远离心。直至今日,触著痛处,不觉泪流。岂似尔等咬著些子苦味,便掉头不顾。

  天目中峰本禅师示众

  先师高峰和尚,教人惟以所参话头,蕴之于怀,行也如是参,坐也如是参。参到用力不及处,留意不得时,蓦忽打脱,方知成佛,其来旧矣。这一著子,是从上佛祖了生脱死之已验三昧。惟贵信得及,久远不退转。更无有不获其相应者。

  ○看话头做工夫,最是立脚稳当,悟处亲切。纵此生不悟,但信心不退,不隔一生两生,更无不获开悟者。

  ○或三十年,二十年,未即开悟,不须别求方便。但心不异缘,意绝诸妄,孜孜不舍,只向所参话上,立定脚头。拚取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谁管三生五生,十生百生。若不彻悟,决定不休。有此正因,不患大事之不了明也。

  ○病中做工夫,也不要尔精进勇猛,也不要尔撑眉努目。但要尔心如木石,意若死灰。将四大幻身,撇向他方世界之外。由他病也得,活也得,死也得,有人看也得,无人看也得,香鲜也得,臭烂也得,医得健来,活到一百二十岁也得,如或便死,被宿业牵,入镬汤炉炭里也得。如是境界中,都不动摇,但切切将个没滋味话头,向药炉边枕头上,默默咨参,不得放舍。

  评曰,此老千言万语,只教人看话头,做真实工夫,以期正悟,谆切透快。千载而下,如耳提面命。具存全书,自应遍览。

  师子峰天如则禅师普说

  生不知来处,谓之生大。死不知去处,谓之死大。腊月三十日到来,只落得手忙脚乱。何况前路茫茫,随业受报。正是要紧事在。这个是生死报境。若论生死业根,即今一念,随声逐色,使得七颠八倒者便是。由是佛祖。运大慈悲,或教尔参禅,或教尔念佛,令汝扫除妄念,认取本来面目,做个洒洒落落大解脱汉。而今不获灵验者,有三种病。第一不遇真善知识指示。第二不能痛将生死大事为念,悠悠漾漾,不觉打在无事甲里。第三于世间虚名浮利,照不破,放不下,妄缘恶习上,坐不断,摆不脱,境风扇动处,不觉和身辊入业海中,东飘西泊去。真正道流,岂肯恁么。当信祖师道,杂念纷飞,如何下手。一个话头,如铁扫帚。转扫转多,转多转扫。扫不得。拚命扫。忽然扫破太虚空,万别千差一路通。诸禅德,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

  ○又有自疑念佛与参禅不同。不知参禅只图识心见性,念佛者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岂有二理。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既曰现前见佛,则与参禅悟道有何异哉。

  ○答或问云,但将阿弥陀佛四字,做个话头,二六时中,直下提撕,至于一念不生,不涉阶梯,径超佛地。

  智彻禅师净土玄门

  念佛一声,或三五七声,默默返问,这一声佛,从何处起。又问这念佛的是谁,有疑只管疑去。若问处不亲,疑情不切,再举个毕竟这念佛的是谁。于前一问,少问少疑,只向念佛是谁,谛审谛问。

  评曰,径无前问,只看这念佛的是谁亦得。

  汝州香山无闻聪禅师普说

  山僧初见独翁和尚,令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后同云峰月山等六人,立愿互相究竟。次见淮西教无能,令提无字。次到长芦,结伴炼磨。后遇淮上敬兄。问云,尔六七年有甚见地。某答,每日只是心下无一物。敬云,尔这一络索甚处出来。某心里似知不知,不敢开口。敬见我做处无省发,乃云,尔定中工夫不失,动处便失。某被说著,心惊便问,毕竟明此大事,应作么生。敬云,尔不闻川老子道,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说了便去。某被一问,直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五七日间,不提无字。倒只看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忽到净头寮,在一木上,与众同坐,只是疑情不解有饭食顷,顿觉心中空亮轻清,见情想破裂,如剥皮相似。目前人物,一切不见,犹如虚空。半昧省来,通身汗流。便悟得北斗面南看。遂见敬下语作颂,都无滞碍。尚有向上一路,不得洒落。后入香岩山中过夏,被蚊子咬,两手不定。因念古人为法忘躯,何怖蚊子。尽情放下,咬定牙关。掜定拳头,单提无字,忍之又忍。不觉身心归寂,如一座屋倒却四壁,体若虚空,无一物可当情。辰时一坐,未时出定。自知佛法不误人,自是工夫不到。然虽见解明白,尚有微细隐密妄想未尽。又入光州山中,习定六年,陆安山中又住六年,光州山中又住三年,方得颖脱。

  评曰,古人如是勤辛,如是久远,方得相应。今人以聪明情量,刹那领会,而犹欲自附于顿悟,岂不谬哉。

  独峰和尚示众

  学道之士,那里是入手处。提个话头,是入手处。

  般若和尚示众

  兄弟家。三年五年做工夫,无个入处。将从前话头抛却,不知行到中途而废。可惜前来许多心机。有志之士,看众中柴干水便,僧堂温暖,发愿三年不出门,决定有个受用。有等才做工夫,心地清净,但见境物现前,便成四句,将谓是大了当人。口快舌便,误了一生。三寸气消,将何保任。佛子,若欲出离,参须直参,悟须实悟。

  ○或话头绵密,无有间断,不知有身,谓之人忘法未忘。有到此忘其本身,忽然记得,如在梦中跌下万仞洪崖,只顾救命,遂成风癫。到此须是紧提话头,忽然连话头。都忘,谓之人法双忘。蓦地冷灰豆爆,始知张公吃酒。李公醉。正好来般若门下吃棒。何以故。更须打破诸祖重关,遍参知识,得知一切浅深,却向水边林下,保养圣胎。直待龙天推出,方可出来扶扬宗教,普度群生。

  雪庭和尚示众

  十二时中,一贫如洗。看个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我本来面目。不管得力不得力,昏散不昏散,只管提撕去。

  仰山古梅友禅师示众

  须要发勇猛心,立决定志,将平生悟得的,学得的,一切佛法,四六文章,语言三昧,一扫扫向大洋海里去,更莫举著。把八万四千微细念头,一坐坐断。却将本参话头,一提提起,疑来疑去,拶来拶去。凝定身心,讨个分晓。以悟为则,不可向公案上卜度经书上寻觅。直须卒地断爆地拆方始到家。若是话头提不起,连举三遍,便觉有力。若身力疲倦,心识怉懆,却轻轻下地,打一转再上蒲团,将本参话。如前挨拶。若才上蒲团,便打磕睡,开得眼来,胡思乱想,转身下地,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大语细话,记取一肚皮语录经书,逞能舌辨,如此用心,腊月三十日到来,总用不著。

  衢州杰峰愚禅师示五台善讲主

  假饶文殊放金色光,与汝摩顶,师子被尔骑来,观音现千手眼,鹦哥被尔捉得,皆是逐色随声。于尔自己有何利益。要明己躬大事,透脱生死牢关,先须截断一切圣凡虚妄见解。十二时中,回光返照,但看个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个甚么。切莫向外边寻讨。设有一毫佛法神通圣解,如粟米粒大,皆为自欺。总是谤佛谤法。直须参到脱体无依,纤毫不立处,著得只眼,便见青州布衫,镇州萝卜,皆是自家所用之物,更不须别求神通圣解也。

  灵隐瞎堂禅师对制

  宋孝宗皇帝问,如何免得生死。对曰,不悟大乘道,终不能免。又问,如何得悟。对曰,本有之性,以岁月磨之,无不悟者。

  大乘山普岩断岸和尚示众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不得不看话头,守空静而坐。不得念话头,无疑而坐。如有昏散,不用起念排遣。快便举起话头,抖擞身心,猛著精采。更不然下地经行,觉昏散去,再上蒲团。忽尔不举自举,不疑自疑。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惟有参情,孤孤迥迥,历历明明。是名断烦恼处。亦名我丧处。虽然如是,未为究竟。再加鞭策,看个一归何处。到这里提撕话头,无节次了也,惟有疑情。忘即举之,直至返照心尽。是名法亡。始到无心处也。莫是究竟么。古云,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忽地遇声遇色,磕著撞著,大笑一声,转身过来,便好。道,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

  古拙禅师示众

  诸大德,何不起大精进,对三宝前深发重愿。若生死不明,祖关不透,誓不下山。向长连床上,七尺单前,高挂钵囊,壁立千仞,尽此一生,做教彻去。若办此心,决不相赚。如其发心不真,志不猛励,这边经冬,那边过夏,今日进前,明日退后,久久摸索不著,便道般若无灵验。却向外边,记一肚,抄一部,如臭糟瓶相似闻者未免恶心呕吐。直做到弥勒下生,有何干涉。苦哉。

  太虚禅师示众

  如未了悟,须向蒲团上冷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看个父母未生前面目。

  楚石琦禅师示众

  兄弟。开口便道,我是禅和。及问他如何是禅,便东觑西覤,口如扁担相似。苦哉,屈哉。吃著佛祖饭,不去理会本分事。争持文言俗句,高声大语,略无忌惮。全不识羞。有般底不去蒲团上,究明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冷地里学客舂,指望求福,忏除业障,与道太远在。

  ○凝心敛念,摄事归空,念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返的死人。又有妄认能嗔,能喜,能见,能闻,认得明白了,便是一生参学事毕。我且问尔,无常到时,烧作一堆灰。这能嗔,能喜,能见,能闻的,什么处去也。恁么参的是药汞银禅。此银非真,一煆便流。因问,尔。寻常参个什么。答道,有教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又教我只如此会。今日方知。不是。就和尚请个话头。我道,古人公案。有什么不是。汝眼本正,因师故邪。累请不已。向道,去。参狗子无佛性话,忽然打破漆桶,却来山僧手里。吃棒。

  评曰,天如而下,皆元末及。国初尊宿。若杰峰古拙,楚石,则身经二代者也。楚石为妙喜五世孙,而其见地如日光月明,机辨如雷烈风迅,直截根原,脱落枝叶,真无愧妙喜老人矣。天如以至今日,无四休者。独其语皆提持向上极则事,教初学人做工夫处绝少,仅得一二录,如左。

  高丽普济禅师答李相国书

  既曾于无字话提撕,不必改参也。况举起别话头时,曾参无字,必于无字。有小熟因地。切莫移动,切莫改参。但于二六时中,…

《禅修必读《禅关策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