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 《善生经》讲记 第五讲 建造幸福美满的家庭▪P2

  ..续本文上一页对长辈在生活起居上的照应、照料。

  三者速起。弟子每天要起在师前、睡在师后。老师有什么事吩咐,不要拖拖拉拉,应该非常迅速,说做就做。“速起”就是要勤奋,干净利索。

  四者所作业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向善、向好的方面发展。善就是善法,就是好的方面。

  五者能奉敬师。包括我们的心态、言谈、举止和物质各个方面。因为老师来教你,不能喝西北风,应当得到报酬,没有报酬是不能生活的。所以从古到今向老师学习都是交费的。记得小时候读书,就是一个学期交几斗谷子;每逢过节,还要给老师送点礼品。有的父母比较明白事理,到了清明节、端午节还要煨汤,叫学生送到学校里去。这是一种恭敬心,知恩报恩。“能奉敬师”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精神方面是指言谈举止和心态要真真实实地有奉敬的心情,然后还要有物质上的表示。

  5

  “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善念”就是时时不忘,事事把学生放在心里,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逐个地考虑每一名学生,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与菩萨善护念众生是一致的。

  一者教技术。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首要的一条是教他技术,教他人生的正道,教他如何从事正业,以正当的方式来谋求生活资源。技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书本上的知识,一个就是在实际中的操作。如果一个人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而不能实际操作,不能说是完美的。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这一辈子生活基础就有了,就不会做坏事,就会以所掌握的技术,以诚实的劳动立身于社会。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一生衣禄无亏。这就是八正道中所讲的正业。

  二者速教。老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而且要速教,不要拖拖拉拉地拖延时间,要让学生尽快地掌握。学生勤奋,老师也要勤奋。

  三者尽教所知。作为老师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尽己所知地教给学生,不能留一手绝活不教。有些有技术的人是有绝活的,但有些古怪,如只传儿子不传女儿。这就不好。老师的绝活也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让所有的人都掌握一门绝活,功德多大啊!所以要尽教所知。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一个是听别人说,一个是自己要有体会。往往有些老师也是看人打发,这家有钱,汤罐子常送,对那孩子教得就认真;那些穷苦的孩子什么也没有,老师就淡薄一点。人间的心总是不平。要有平等心,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四者安处善方。“方”是处所,假设学生是跟着老师住,一定要让学生住在安全的地方,不能让学生有危险。危险一方面是来自自然界的,一方面来自是社会的。自然界的豺狼虎豹、社会上的坏人都会对人造成危险,所以要安处善方。善方就是安全的地方。

  五者付嘱善知识。事事关照他、引导他,学好技术,找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还要有好朋友。这样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就尽到了。

  作为一名老师从这五方面尽职尽责,就是好老师。我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都能从这五个方面来要求自己。当然现在找工作比较困难,给学生介绍职业是学校主管部门的事,但老师可以积极推荐,成就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如是南方二俱分别”。“二俱分别”是两个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6

  下面讲戊三西方夫妇,讲夫妻之间各有什么责任和义务。

  戊三西方夫妇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念妻子;二者不轻慢;三者为做璎珞严具;四者于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亲亲。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摄持作业;五者善摄眷属;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后以爱行;八者言以诚实;九者不禁制门;十者见来赞善;十一者敷设床待;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其夫。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西方者,谓夫妻子也。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这段特别重要。不仅是具体内容重要,而且让我们从观念上明白佛法的广大性、包容性、多层面性。现在一说到信佛,就看破红尘了,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都以为信佛是教我们断子绝孙。都出家当和尚去了,哪里还有人呢?相反,佛陀强调夫妻之间要互相敬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我们修行佛法的基础。有人会说这是什么佛教呢?佛教就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嘛!这是社会上的误会,佛教界本身也存在这种误会。认为佛教是了生脱死,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佛家怎么还讲这些呢?这都是生死事。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

  我们要特别认识到,佛教不仅能救人,还能救社会、救国家。五戒齐身,十善治国,人人能向上、向善,一个社会就会有良好善美的风气,一个家庭就会是和美幸福的家庭,这样国家难道不会好吗?家庭是国家的细胞。佛教不是政治,不是主义,是从每一个人入手,教我们每一个人都管好自己,处理好周围的关系。每个人都能照管好自己,又能处理好周围的关系,还会有什么问题呢?问题是,我们有的人自己照管不好自己,又不能处理好周围的关系,所以,家庭、社会、国家才会有各种问题出现。

  通过学习这一段,就知道佛法包括各种层面。佛教讲五乘法门,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这五乘法门以人为起点,以人为枢纽,上天入地,都从人开始。把人做好了,就一定能生天,成声闻,成缘觉,成菩萨,成佛,三善道四圣果都有份。人做不好,三途有份。所以人是关键。

  女居士可能会想,做丈夫的只有五件事,做妻子的有十三件事,是不是不平等呢?这正显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很多非常关键的问题,都取决于女性如何把握、如何操持。

  一者怜念妻子。“怜”是一种爱心。因为夫妻之间要彼此认同,心同气和。丈夫占主动权,实际上也是双方的事。妻子要重爱敬夫,丈夫应时时刻刻有一种高度的同情心、爱心,忆念妻子在家里做事辛苦。操持家务,生儿育女,都是非常辛苦的事。

  二者不轻慢。在今天也有轻慢女性、男女不平等的事,有的地方比古代更严重。不轻慢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男女之间在知识技能上有一定差距。当然在新社会,出现了许多女强人。现在不是丈夫轻慢妻子,好像也有妻子轻慢丈夫的事。在古代,男女在知识技能上差别很大,妇女往往依赖丈夫生活,不像现在男女双职工,大家都拿工资,都有劳动权,逐步消除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但尽管有劳动权,也有收入上不平等的地方,所以在知识技能的差别上,不要轻视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

  再就是家庭出身上的差距。佛教的教导也是这样,要婚娶称可,最好是门当户对,这个也要特别讲究。完全不讲究的话,出身特别悬殊,夫妻之间固然可以认同,但父母、家庭、社会会有种种误解、种种干扰,也容易滋生轻慢之心。

  三是长相。妻子长相一般,丈夫一表人才,可能也会轻慢妻子。作为一个在家人来讲,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出家人,依法自约、依法安居,他有这种自觉自律。作为在家居士,固然可以在佛法上求得一种安慰,求得一种喜悦,求得一种寄托,但他毕竟生活在世间,所以作为一个美满的家庭,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和睦,对于平衡人生的种种痛苦有很大作用。否则的话,就不会在这里讲《善生经》。

  三者为做璎珞严具。要及时让妻子的穿着打扮庄严。“璎珞”就是在项链上缀着很多东西,从现在来讲就是指的首饰,“严具”就都是比较好的衣服,使自己的家室穿着打扮能够入时,不使人家轻慢。假使自己很注意穿着打扮,妻子却是一副穷酸相,那一定会受到别人的种种议论。所以,作为丈夫有责任和义务使妻子穿着入时、漂亮。

  四者于家中得自在。妻子在家庭里有安全感,能当家做主操持家务。现在在现实生活中,家庭不自在的很多,原因也是来自各方面的。但是作为丈夫,应该主动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使自己的家室能自在安全。

  五者念妻亲亲。丈夫不但要爱敬妻子,还要爱敬妻子的亲人,比如岳父、岳母、小姨子、小舅子,要爱念她娘家的眷属。

  7

  丈夫以五事爱敬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

  一者重爱敬夫。我想从居士们给我讲的事情来看,在家庭里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感情专注问题。感情专注是家庭和睦、夫妻和睦的最重要的因素。从女方来讲,如果过去有男朋友、男同学,应该在丈夫面前有一定的透明度。作为男方也是如此。如果有女同学、女朋友,在妻子面前也要有透明度。这样就可以消除双方的误解,就能使家庭不安宁、不团结、不自在的因素得到排解。为什么会有这种体会呢?有很多居士来找我谈这方面的问题,分析来分析去,除了感情上存在不专一的问题以外,就是双方没有透明度,从而造成误解。

  二者重供养夫。丈夫应使妻子穿着入时,妻子应使丈夫在饮食上得到及时供养,衣服上让他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使他不至于在人家面前受到轻慢。

  三者善念其夫。经常要想到丈夫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很劳累,或者丈夫出差了,应想到丈夫出差劳累,不能正常饮食、休息,要多体谅、照顾他。

  四者摄持作业。摄就是维持,使家产不致破败,使事业不致破败,妻子要想方设法,不断增益家庭的财富,不断地排除事业进程中的种种干扰和不利因素,这就叫摄持作业。

  五者善摄眷属。这条非常难,但又非常重要。现在的老人经常有一句口头语:娶了个媳妇,丢了个儿子。是说媳妇看家里人,除了丈夫以外,看谁都不顺眼。这是不是善摄眷属呢?不是。我想,可能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故事。要很好地摄受丈夫的家里人,才能使家庭和睦团结。

  我听到很多说法,比如,两个青年男女,在谈朋友的时候去男方家里去看一下,他家里有个老太太,房子也不错。

  回来的路上,女的就说:“你必须把那个垃圾打扫一下,我才进门。”

  男青年说:“我家哪里有什么垃圾呀,挺干净的啊。”

  “我不是讲那个垃圾,就是那个老东西嘛!”

  不把老人当作应供养的长辈,而是还没进门就把老人当成垃圾,怎么能摄受其他眷属呢?

  家里有位老人是件好事,回到家里,吃饭有人做,万一工作忙了衣服还有人洗,在外面工作完全不为家务事操劳,不必担心首饰被人偷了,存折被人偷了,电视机被人捧走了。所以,有个老人来照顾家庭非常好。但这还不够,还有更重要的。老人有一生的经历,你可以从他那里学到很多的美德、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每个老人都是一本活教材。所以一定要晓得孝敬双方的老人。作为女人来讲,特别要爱敬婆家的老人;作为男方来讲,特别要爱敬岳父岳母。这样彼此之间能够团结,得到心灵上的默契。有心灵上的默契,家庭就会巩固。所以,善摄眷属这一条非常重要。

  前不久,我看到台湾的佛教杂志上介绍一个台湾的公仔戏。当时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父亲四个母亲,子女有七八个。这家人没有分家,四位母亲之间非常和睦,每一位母亲的子女之间又非常团结。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们都信佛,所以就能营造一个这样的家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奇迹。如果大家按照佛教导我们的处理家庭关系的原则去做,就一定有和睦的家庭。

  六者前以瞻待。当着丈夫的面,要能很好地供养照顾他的父母长辈。

  七者后以爱行。后就是指背后。在背后绝不说家庭的长短,更不说父母的长短。说父母的长短本身就是是非的发端,是家庭不和的最主要因素。

  八者言以诚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诚实直言,不要说不诚实的话。

  九者不禁制门。就是说有善知识来到家里,不要限制人家,要热诚招待欢迎。作为家庭主妇,不要限制男方的父母、亲友到家里来。

  十者见来赞善。不但不限制人家来,来了还要欢喜赞叹,要说一些欢喜赞叹的话,使人家来到家里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要来了人就嘴巴一翘,到自己房里去了。你到底是搭理还是不搭理人家呢?

  十一者敷设床待。古代床和座位是一个意思,坐的地方也叫床。客人来了,应该有座位。

  十二者施设精美丰饶饮食。客人来了,不要吝啬,要用好吃的款待客人,使人感到温暖亲近,感到主妇是一位贤良淑惠的女性。

  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到家里来敲门,他要什么东西你就给他一点,她要钱你给她十块八块。你不要分辨真假,一分别真假,心态就变了。从戒律上来讲,比丘、比丘尼是不能单独到居士家里去的,这是戒律。但是你要真是一毛不拔,如果有一位真罗汉到你家里去了,你不就错过这个机会了吗?所以就应该以恭敬心来布施。有时罗汉也会现懈怠相,到你家里来试探你的恭敬心,所以我们不能失去机会,不能说你是个假和尚,赶快走。包括对待讨饭的人也是如此,多少给一点,不管是真是假,你尽你的心,他是真是假他自己承担责任,你没责任。所以要供养沙门梵志。

  这十三条讲得非常全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是作为妻子对待丈夫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前三条;二是第四条,是关于家产事业的问题;三是第五至第八条,讲如何善摄眷属的问题;四是第九至第十三条,如何处理家庭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供养三宝。所以女子在家里责任重大,至少有这十三条责任和义务。

  夫妻之间一共有十八件事,作为在家居士,不管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按这十八件事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家庭生活就非常吉祥美满。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 《善生经》讲记 第五讲 建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