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也没有人知道,但是她念佛,开了智慧,还能做偈子,结果她往生之后,舌头像莲花一样。

   宋朝的时代,在东平这个地方,有一位梁姓人家,家里的佣人崔婆,是淄州人,是宣义郎元明的乳母。“宣义郎”是个官职名称,这个人叫元明。崔婆平生吃素,禀性可以讲非常愚痴,没有智慧,“不能与同辈争长短”。在大官人家,有很多的佣人,她是其中的一位,但是她因为性情很愚拙,口舌也很笨,所以跟人家比,没法争长短,对了也是错,错了还是错,只要有什么事情,说到她怎么样,她就是错,她也就这么样子过。

   她的主母晁夫人,“留意禅学”,修学禅宗。这个崔婆早早晚晚都在旁边侍候主母,主母信佛,她也受到熏陶,也信佛,但是她不可能学禅,像她这么愚拙的禀性,学禅学不来,她只会做什么呢?念阿弥陀佛。主母学禅,她专念阿弥陀佛。“虔诚不少辍”,往往愚拙的人,她有她的长处,就是很虔诚,没有计较的心,没有那个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的心(所以印光大师说:“愚不可及。”她虽然愚,但是很多聪明人还比不上她),她听说念佛能往生,她就愿意念佛,老老实实地念佛,很虔诚;“不少辍”,“辍”是停止,她从来不会停止念佛。“不持数珠,莫知其几千万遍”,她平常念佛,也没拿数珠来计数,所以也不知道她到底每天念多少、一辈子念多少,不清楚。总之,她是一个很平凡、很愚拙、很老实本份这么一个虔诚的念佛人,专修念佛——她不识字,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

   “绍兴十八年”,就是一一四八年,“年七十有二”,那年她七十二岁。人老了,要得病了,她也生了病,“洞泄不下床”,屙屎拉尿都在床上,不能下床,看来病得很重。“然持念愈笃”,虽然得了这样的重病,念佛却更加地虔诚、笃敬。“忽若无事,时唱偈曰”,忽然就好像没事一样,念佛虽然也生病,但少苦,她唱了一首偈子(你看这个不识字的,做奶妈的一个老太婆,到了七十二岁,居然还做了一首偈子唱出来了),她怎么唱呢?调子不知道,有四句话:

   西方一路好修行,

   上无条岭下无坑,

   去时不用著鞋袜,

   脚踏莲花步步生。

   这四句很平实,很浅显,也很好懂,意境也是非常的美。

   “西方一路好修行”,她说:求生西方极乐世果这条路很好走,教理上叫“易行道”,她不会讲“易行道”三个字,她说“西方一路好修行”;那么怎么个好修行呢?“上无条岭下无坑”,大概她住的地方可能是在山区,出门就要上山下坑的,就不容易,西方一路很平坦,上也没有条、没有岭,下也没有坑、没有洼,平坦大道;“去时不用著鞋袜”,一般风俗,人死的时候,穿戴整齐,不然说死后没衣服穿,但往生西方不必如此,即使是一个死在路边没人理的乞丐,破衣烂衫,赤著脚也照样庄严往生。这个世界的东西到那里都是无用,一到西方“法侣将衣竞来著”,菩萨争先恐后拿著天衣妙服来给我们披上,这里的都用不上。“脚踏莲花步步生”,念著佛号,我们每一步每一步赤脚踏著阿弥陀佛的莲花,步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好!她唱的四句话,韵律、意境都很好,“讽咏不绝口”,她天天在那里唱,唱这四句。

   那人家就感到奇怪啦!就问:“哎,崔婆啊!请问你唱的是哪一位做的?”

   她很自豪地说:“我所做也。”(“这首偈子是我做的。”)

   人家就她问:“哎啊!既然是你做的,那你什么时候走呢?”(“西方一路好修行,要去了,那什么时候去呀?”)

   她就回答说:“申时去。”古代计时不像现在,几点几点,是用十二个时辰,“申时我就要走了。”

   果然,到了那个时候,她就安然地往生了,这是在十月五日。

   大家用出家人的殡葬方法将她火化,火化以后,一切都化尽了,只有她的舌头留下来了,像莲花一样。

   你看看,这个老太婆,她什么都不懂,只是愚拙地来念佛,而往生是这样殊胜。所以经中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她的主人是修禅的,她自己只会念一句佛,但是走得这样潇洒自在,这可以讲是“无上深妙禅”。

   六字超三祇

   关于什么是多善根、少善根,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行持,也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如果只是望文生义的理解,以为“念佛只是一项修行,那么这个是少,再加上其他种种修行,这个叫多善根”,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会心生不安:“那我们到底要修多少法门?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达到了多善根?”

   如果我们知道:“六字名号里边已经总括了所有的善根功德,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有多善根、大善根、无上善根!”这样我们内心就会安定,就会安心念佛,也不会担心害怕说:“我年纪大,不会诵经、不会持咒、不会学种种的法门,我到底能不能往生啊?”你刚好!越是不会其他的,刚好专修念佛,符合阿弥陀佛本愿,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这个能往生,这样我们就会有喜悦。

   印光大师说:

   不用三祇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乾坤。

   这是两句很著名的话。修行要修福、修慧,按照自力修行,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经过漫长时间的修福修慧,才可以出离生死轮回。但净土法门不用,不用你三祇来修福修慧,这样累积多善根多福德,用不著了。那凭什么呢?“但凭六字出乾坤”,你只要凭“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可以出离三界六道。

   所以,这六字名号是超过三祇福慧的大善根、大福德。

  二、怎样才是“一心不乱”

  

   两种解释

   接下来,《阿弥陀经》说:“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四个字,是第二关,往往让我们很多净土的修学者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哎啊!一心不乱,做不到啊!”甚至最终放弃净土法门。

   虽然说念佛是多善根,但如果说必须达到禅定一心的功夫才能往生的话,那么,这样的多善根还是不容易。

   “一心不乱”,有两种解释。依圣道门的解释,就很难了,禅定的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你梦都梦不著。事一心不乱是阿罗汉的境界,理一心不乱是登地菩萨的境界,我们做不到啊。

   净土宗的解释“一心不乱”就是“专心念佛不杂乱”。“一心”就是专心,“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行杂修。这样的解释就是“易行”,很容易做得到。

   净土门别有规矩

   为什么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呢?那是因为立场、观念不一样。

   按圣道门的观念,“如果不能够降伏烦恼,进而断除烦恼,要出离生死轮回是不可能的”,以这样的观点,对“一心不乱”的解释,必然会说“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清净,降伏烦恼”等等。如果这样的话,净土法门就不是“易行道”,也就不能叫做“特别法门”,跟一般法门就没有区别了。印光大师说:这是以通途的教理、一般的自力修行、以戒定慧的修行方法来衡量净土法门,这个叫“以横超法做竖出之用”,净土法门本来是以佛的愿力横超三界,结果变成自力修行,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像圣道法门修行一样,这个就大错特错了,这是受一般自力修行法门观念的影响。

   来到净土法门之内,应该放下原来修行的观念,按照净土门的规矩,按照净土宗祖师的传承来解释、来理解才正确。

   (一)由道理推论

   凡夫一定做得到

   本来《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特别为我们凡夫所讲的,是易行安乐之法。既然是为我们这样的众生所讲,就一定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如果“一心不乱”是那么艰难、那么高深的功夫境界,五浊恶世的凡夫都做不到,那么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法门就没有意义,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咸收”就成了一句空话。

   龙树菩萨《易行品》说:念佛法门是易行的法门、安乐的法门、必定的法门。我们很多人念佛,念得很苦,念得很不容易,觉得往生不定,没有把握,这就不是念佛法门的特色。

   有的莲友跟我讲:“师父,我经常参加打佛七。”

   我问:“好啊,参加过几次?”

   “我全国各地参加十几次了,就是想得到一心不乱。”

   “哎呀,难得啊!怎么样?”

   “没有得到啊!”

   “没有得到?总得到了一点点吧?”

   “一点点也没得到!”

   “一点也没得到?那旁人呢?”

   “我在私下悄悄问了很多人,一个都没得到。老张你得到一心不乱了吗?没有。老李?没有。”

   他到处参加打佛七,四川有打,就跑四川;福建有打,就跑福建,全国走遍了,他所访问的人,没有一个人得到一心不乱。

   释迦牟尼佛讲法,契理契机,祂为五浊恶世众生所讲的法门,居然全国走遍了,没一个人得到,这个就是不契机啦!不是佛说法不契机,是有人把“一心不乱”给解释错误了,偏了,我们听了就觉得难了,做不到了。

   搭桥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容易在哪里呢?就容易在有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可以依凭。阿弥陀佛的大愿力正是这一条“念佛往生愿”的愿力。所以念佛一定是容易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如果《阿弥陀经》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定要解释为如何深入禅定不起妄念的话,那也就自然不容易。

   各位,阿弥陀佛为我们设定的往生方法,是难的好呢?还是容易的好,你们说?

   (容易的好!)

   那肯定是容易的好啦!容易我们才能做得到,才会有安乐;如果难的话,我们做不到,就苦恼了。阿弥陀佛了解我们的心思,祂是同体大悲,以我们的苦恼为苦恼,以我们的安乐为安乐,经中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祂不会因为众生罪业重,又很懈怠,就要故意弄一个艰难的方法来治治他,让他修得死去活来,然后才度他;反而会事先…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弥陀经略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