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P13

  ..续本文上一页

   “万一不能往生,我负责!”

   “你怎么负责?”

   “你不往生,我誓不成佛。我以成佛的功德来负你往生的责任,我负得起你这个责任。”

   各位!只有阿弥陀佛才能负得起我们这个责任。我们如果不能往生,祂全权负责,别的,都负不起这个责任,我们自己也负不起,我们不能往生还是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这件事情是由阿弥陀佛所操办的。

   6、源信大师安心法语

   一般的人,虽然念佛,但总是担心说“有妄想,有妄念,心不清净,这样怎么能往生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源信大师念佛法语: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

   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来迎。

   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

   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

   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法语很好懂,我想这样念诵下来,可能有的人已经知道它的意思了,很好懂,很让我们安心。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说明我们凡夫的状况,我们是什么样的众生呢?不管是经文,还是祖师的解释,“凡夫”前面往往会加一些修饰语,“罪业”的凡夫、“轮回”的凡夫、“妄念”的凡夫、“乱想”的凡夫、“不净”的凡夫——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凡夫就是以妄念为本质,为体性;“妄念之外,别无心也”,除了妄念之外,没有心了;所以“直到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从一生下来直到死,你不能离开妄念,你就是妄念的凡夫。离开妄念就是圣人了,肯定不是凡夫了。

   泥塑与木炭喻

   好比一个泥巴做的塑像,它是泥巴做的,泥巴就是它的本体,你怎么样去洗它,能洗干净吗?

   龙王庙里用泥巴做的龙,上面有灰尘,你想把它洗干净,无论你怎样洗,洗到最里面的龙筋,还是泥—— 它就是泥土做成的,所以,不论怎么样,它还是脱离不了泥土。

   我们凡夫就是妄想所组成的,妄念是我们的本体,我们不管怎么样也离不了它。有时候会出现假相,感觉清净一点,但那是粗的妄念少了一些,微细的妄念还是很多。如果有这个觉照,我们就会发现,它总是存在著的。

   又好比一块木炭(城里现在见木炭的机会可能不太多,农村还有很多人靠木炭来取暖),它怎么都是黑的,你再洗也洗不干净,你不可能洗出一块白的木炭,你怎么洗下去,它还是黑的,你拿它来画,还是一条黑线。

   我们的妄想心就像木炭一样,我们再怎么样都是黑暗、无明、造罪的众生,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深切的认识,不要在那里做无用功,“你看,我大概这样修修,到时候可能会好一些,那个时候再说……”如果以净土法门来讲,不要抱这样的期望,是要认识到我们是一个造罪、必然堕落的凡夫,唯有仰靠弥陀的愿力。

   自知病重喻

   所以,善导大师就强调两种深信:第一点是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没有办法出离,只有死路一条。在这个前提下,你才能完全信靠阿弥陀佛的誓愿。你如果不相信自己是这样造罪、堕落、没有出离之缘的凡夫,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就没有力量。

   就好像一个病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病重将死,他对医生讲的话就不会重视,就会飘飘渺渺,“哎呀,我很健康啊!好像不错……”他一旦知道自己大命将终,人家说:“这是神医,可以救你的命。”那医生鼻子哼一下他都会仔细听,“哎!刚才说的是哪一味药?”其实医生是打了个喷嚏,他都要仔细听了。

   我们如果悠悠散散的,觉得说“我靠自己大概也可以解脱生死轮回”,很高慢的心,那样,对这个法门就不会尊重,就容易忽略过去。《无量寿经》说:“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所以,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

   通身放下

   印光大师有两句话,他说:

   通身放下,

   彻底靠倒。

   通身放下,就是要老实,要认识到自己是个造罪的凡夫,这样,就会把自己那个高慢的心完全放下,“通身”,我们的身体完全放下——不光指身体,还指我们的心。你“通身放下”才能“彻底靠倒”。

   大家晚上都要睡觉,那每天晚上睡觉,我们怎么样?就“通身放下,彻底靠倒”,你不可能身子半放半不放,半靠半不靠,那样怎么睡?那样子很累啊,坚持不到两分钟就不行了。

   “通身放下”,放在哪里呢?放在阿弥陀佛的誓愿里,唯有阿弥陀佛的誓愿可以依靠,可以有保证。阿弥陀佛以祂的大悲愿力说:“十方的众生,我来救度你:你的罪业,由我承担;你没有功德,我为你成就;你要堕落,我来济拔你;你不能往生,我来迎接你,你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妄念翻成觉心

   既然我们体认到自己是这样的凡夫,我们就以妄念凡夫的身份来念阿弥陀佛,“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来迎”,知道我们是这样的一个造罪的凡夫、妄想纷飞的凡夫、时刻不间断妄念的凡夫,你只要念佛,临终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

   “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哎!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坐上了阿弥陀佛的莲花台,这个时候,刹那之间,善导大师说:“临终圣众持花现,身心踊跃坐金莲,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一坐上莲花台,当下即得无生法忍,当下朗然大觉,所有的妄念当下粉碎,成为朗朗的正觉之心。以我们凡夫,哪里有觉心?是被阿弥陀佛所接引,“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莲花不染污泥喻

   下面几句话尤其让我们觉得安慰、感动:“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我们虽然有妄念,但是我们在妄念当中所发出的念佛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心虽然是妄念,像污泥一样的染污,但是,所称出来的这一句名号,它却是像清净的莲花一样不染污泥,微妙香洁。

   这一点大家有感受吗?我们的心是肮脏的,是染污的,是妄念的,可是,这句名号不被我们的妄念所染污,所以,净土宗就叫“莲宗”,莲花的特点就是“出污泥而不染”,从哪个地方出污泥呢?从我们的心哪!我们的心像污泥一样肮脏,有贪嗔痴的烦恼——谁没有贪嗔痴的烦恼呢?没有的,就是阿罗汉了。

   我们这样贪嗔痴烦恼的心,反而成为念佛的动力。我们为什么念佛?因为有罪业,我们要求解脱,所以要仰靠弥陀的誓愿、称念弥陀的名号。就好像莲花池中的污泥,它反而成为莲花的养分,这样,一支清新的莲花就从污泥当中独立出来,飘散著微妙的香味。我们的心虽然是染污的,可是我们念的名号是清净的。六字名号的功德、香味,可以说遍满法界。所以说“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

   不要被自己的心骗了

   这朵不染污泥的莲花,这句六字名号,它能救度我们,所以,我们念佛是念佛!我们的眼睛要看著莲花,我们的鼻子要闻著莲花的香味。大家来到莲花池边,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扎到泥土当中,那样闻出来的就全是臭味,对不对?我们的鼻子要闻莲花的香味。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念佛,想到说:“虽然我的心染污、有罪业、不清净,但是我所念出来的这句名号,它却像莲花一样的香,是名号让我往生的。”

   我们干嘛要考虑自己的心呢?这个心是我们要抛弃的东西,这是我们要扔掉的东西呀!我们不是靠这个生灭虚妄心去往生的,我们不是把这个心拿出来擦干净了再来往生,我们是依靠不生不灭、真实不虚的名号。

   有的人,他的方向、观念错误,他老是把自己妄想的心在那里修饰雕琢,就好像不是关注这朵莲花,而是把他的心放在污泥里,然后把这个污泥在那里洗啊淘啊,在那里做成一个莲花的样子——你就是把污泥做成了一朵莲花,它也没有香味。

   心有两种,一个是真,一个是妄,妄心用事,驴年马月也不得解脱。凡夫虽然都有真心佛性,但不到大彻大悟,大悟等佛,真心佛性不能现前,日常用事的都是妄心,这一颗妄心,你怎样地压制它,你怎样地凝定它,它仍然不是解脱之因,除非你已经是大彻大悟,消除了一切烦恼,粉碎了真妄差别,彻证妄本来是真,那才是解脱了。不然的话,仅仅是禅定的功夫,或者是一种比较清净的轻安的状况,那个,差得太远了,与解脱根本毫无关系,不是解脱的因,反而是轮回的业。

   能解脱我们的,能让我们出离生死的,就是我们所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是两件事情。污泥里面出的莲花,莲花能救我们;妄想心中出的佛号,佛号能救我们。佛号就是来救这个妄想心的。

   因此,大家不用担心,不用害怕。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在口口声声地吐出莲花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多么自在啊!你何必管自己那个心呢?

   所以,在《无量寿经》里边,释迦牟尼佛就用四个字告诉我们念佛的秘诀:

   一向专念。

   “一向”,就是唯一向著佛的方向,不向著自己的方向。我们不要顾及我们的心是妄想还是清净,如果那样想的话,我们的眼光就不是看著佛了,就又回到我们凡夫这一边,念我们的心了。

   大家能够体会吗?如果我们不是在念佛,而是在念我们的心,那个怎么能往生呢?我们的心不管是清净还是染污,我们都不要被它骗了。

   各位,我们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都在轮回,就是因为被这个心骗了,我们会觉得说,“你看,现在它比较安定啦!这是一个好心,我要你……现在很烦恼了!动荡啦!这是一个坏心,我不要你!”你这就被它骗了。

   我们不管它是动荡、妄想、杂念,还是比较安定,这个都是妄念,这个都…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弥陀经略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