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P13

  ..續本文上一頁

   “萬一不能往生,我負責!”

   “你怎麼負責?”

   “你不往生,我誓不成佛。我以成佛的功德來負你往生的責任,我負得起你這個責任。”

   各位!只有阿彌陀佛才能負得起我們這個責任。我們如果不能往生,祂全權負責,別的,都負不起這個責任,我們自己也負不起,我們不能往生還是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這件事情是由阿彌陀佛所操辦的。

   6、源信大師安心法語

   一般的人,雖然念佛,但總是擔心說“有妄想,有妄念,心不清淨,這樣怎麼能往生呢?”我們來看下面這一段源信大師念佛法語: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

   直至臨終,猶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來迎。

   乘蓮臺時,能翻妄念,成爲覺心。

   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花,不染汙泥。

   決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厭妄念多,應歎信心淺。

   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法語很好懂,我想這樣念誦下來,可能有的人已經知道它的意思了,很好懂,很讓我們安心。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說明我們凡夫的狀況,我們是什麼樣的衆生呢?不管是經文,還是祖師的解釋,“凡夫”前面往往會加一些修飾語,“罪業”的凡夫、“輪回”的凡夫、“妄念”的凡夫、“亂想”的凡夫、“不淨”的凡夫——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凡夫就是以妄念爲本質,爲體性;“妄念之外,別無心也”,除了妄念之外,沒有心了;所以“直到臨終,猶是一向,妄念凡夫”,從一生下來直到死,你不能離開妄念,你就是妄念的凡夫。離開妄念就是聖人了,肯定不是凡夫了。

   泥塑與木炭喻

   好比一個泥巴做的塑像,它是泥巴做的,泥巴就是它的本體,你怎麼樣去洗它,能洗幹淨嗎?

   龍王廟裏用泥巴做的龍,上面有灰塵,你想把它洗幹淨,無論你怎樣洗,洗到最裏面的龍筋,還是泥—— 它就是泥土做成的,所以,不論怎麼樣,它還是脫離不了泥土。

   我們凡夫就是妄想所組成的,妄念是我們的本體,我們不管怎麼樣也離不了它。有時候會出現假相,感覺清淨一點,但那是粗的妄念少了一些,微細的妄念還是很多。如果有這個覺照,我們就會發現,它總是存在著的。

   又好比一塊木炭(城裏現在見木炭的機會可能不太多,農村還有很多人靠木炭來取暖),它怎麼都是黑的,你再洗也洗不幹淨,你不可能洗出一塊白的木炭,你怎麼洗下去,它還是黑的,你拿它來畫,還是一條黑線。

   我們的妄想心就像木炭一樣,我們再怎麼樣都是黑暗、無明、造罪的衆生,對這一點,我們要有深切的認識,不要在那裏做無用功,“你看,我大概這樣修修,到時候可能會好一些,那個時候再說……”如果以淨土法門來講,不要抱這樣的期望,是要認識到我們是一個造罪、必然墮落的凡夫,唯有仰靠彌陀的願力。

   自知病重喻

   所以,善導大師就強調兩種深信:第一點是相信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沒有辦法出離,只有死路一條。在這個前提下,你才能完全信靠阿彌陀佛的誓願。你如果不相信自己是這樣造罪、墮落、沒有出離之緣的凡夫,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就沒有力量。

   就好像一個病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病重將死,他對醫生講的話就不會重視,就會飄飄渺渺,“哎呀,我很健康啊!好像不錯……”他一旦知道自己大命將終,人家說:“這是神醫,可以救你的命。”那醫生鼻子哼一下他都會仔細聽,“哎!剛才說的是哪一味藥?”其實醫生是打了個噴嚏,他都要仔細聽了。

   我們如果悠悠散散的,覺得說“我靠自己大概也可以解脫生死輪回”,很高慢的心,那樣,對這個法門就不會尊重,就容易忽略過去。《無量壽經》說:“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

   所以,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

   通身放下

   印光大師有兩句話,他說:

   通身放下,

   徹底靠倒。

   通身放下,就是要老實,要認識到自己是個造罪的凡夫,這樣,就會把自己那個高慢的心完全放下,“通身”,我們的身體完全放下——不光指身體,還指我們的心。你“通身放下”才能“徹底靠倒”。

   大家晚上都要睡覺,那每天晚上睡覺,我們怎麼樣?就“通身放下,徹底靠倒”,你不可能身子半放半不放,半靠半不靠,那樣怎麼睡?那樣子很累啊,堅持不到兩分鍾就不行了。

   “通身放下”,放在哪裏呢?放在阿彌陀佛的誓願裏,唯有阿彌陀佛的誓願可以依靠,可以有保證。阿彌陀佛以祂的大悲願力說:“十方的衆生,我來救度你:你的罪業,由我承擔;你沒有功德,我爲你成就;你要墮落,我來濟拔你;你不能往生,我來迎接你,你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妄念翻成覺心

   既然我們體認到自己是這樣的凡夫,我們就以妄念凡夫的身份來念阿彌陀佛,“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來迎”,知道我們是這樣的一個造罪的凡夫、妄想紛飛的凡夫、時刻不間斷妄念的凡夫,你只要念佛,臨終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

   “乘蓮臺時,能翻妄念,成爲覺心”,哎!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坐上了阿彌陀佛的蓮花臺,這個時候,刹那之間,善導大師說:“臨終聖衆持花現,身心踴躍坐金蓮,坐時即得無生忍,一念迎將至佛前。”一坐上蓮花臺,當下即得無生法忍,當下朗然大覺,所有的妄念當下粉碎,成爲朗朗的正覺之心。以我們凡夫,哪裏有覺心?是被阿彌陀佛所接引,“乘蓮臺時,能翻妄念,成爲覺心”。

   蓮花不染汙泥喻

   下面幾句話尤其讓我們覺得安慰、感動:“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花,不染汙泥。”我們雖然有妄念,但是我們在妄念當中所發出的念佛聲,“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的心雖然是妄念,像汙泥一樣的染汙,但是,所稱出來的這一句名號,它卻是像清淨的蓮花一樣不染汙泥,微妙香潔。

   這一點大家有感受嗎?我們的心是肮髒的,是染汙的,是妄念的,可是,這句名號不被我們的妄念所染汙,所以,淨土宗就叫“蓮宗”,蓮花的特點就是“出汙泥而不染”,從哪個地方出汙泥呢?從我們的心哪!我們的心像汙泥一樣肮髒,有貪嗔癡的煩惱——誰沒有貪嗔癡的煩惱呢?沒有的,就是阿羅漢了。

   我們這樣貪嗔癡煩惱的心,反而成爲念佛的動力。我們爲什麼念佛?因爲有罪業,我們要求解脫,所以要仰靠彌陀的誓願、稱念彌陀的名號。就好像蓮花池中的汙泥,它反而成爲蓮花的養分,這樣,一支清新的蓮花就從汙泥當中獨立出來,飄散著微妙的香味。我們的心雖然是染汙的,可是我們念的名號是清淨的。六字名號的功德、香味,可以說遍滿法界。所以說“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花,不染汙泥”。

   不要被自己的心騙了

   這朵不染汙泥的蓮花,這句六字名號,它能救度我們,所以,我們念佛是念佛!我們的眼睛要看著蓮花,我們的鼻子要聞著蓮花的香味。大家來到蓮花池邊,不要把我們的鼻子紮到泥土當中,那樣聞出來的就全是臭味,對不對?我們的鼻子要聞蓮花的香味。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念佛,想到說:“雖然我的心染汙、有罪業、不清淨,但是我所念出來的這句名號,它卻像蓮花一樣的香,是名號讓我往生的。”

   我們幹嘛要考慮自己的心呢?這個心是我們要抛棄的東西,這是我們要扔掉的東西呀!我們不是靠這個生滅虛妄心去往生的,我們不是把這個心拿出來擦幹淨了再來往生,我們是依靠不生不滅、真實不虛的名號。

   有的人,他的方向、觀念錯誤,他老是把自己妄想的心在那裏修飾雕琢,就好像不是關注這朵蓮花,而是把他的心放在汙泥裏,然後把這個汙泥在那裏洗啊淘啊,在那裏做成一個蓮花的樣子——你就是把汙泥做成了一朵蓮花,它也沒有香味。

   心有兩種,一個是真,一個是妄,妄心用事,驢年馬月也不得解脫。凡夫雖然都有真心佛性,但不到大徹大悟,大悟等佛,真心佛性不能現前,日常用事的都是妄心,這一顆妄心,你怎樣地壓製它,你怎樣地凝定它,它仍然不是解脫之因,除非你已經是大徹大悟,消除了一切煩惱,粉碎了真妄差別,徹證妄本來是真,那才是解脫了。不然的話,僅僅是禅定的功夫,或者是一種比較清淨的輕安的狀況,那個,差得太遠了,與解脫根本毫無關系,不是解脫的因,反而是輪回的業。

   能解脫我們的,能讓我們出離生死的,就是我們所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是兩件事情。汙泥裏面出的蓮花,蓮花能救我們;妄想心中出的佛號,佛號能救我們。佛號就是來救這個妄想心的。

   因此,大家不用擔心,不用害怕。我們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在口口聲聲地吐出蓮花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多麼自在啊!你何必管自己那個心呢?

   所以,在《無量壽經》裏邊,釋迦牟尼佛就用四個字告訴我們念佛的秘訣:

   一向專念。

   “一向”,就是唯一向著佛的方向,不向著自己的方向。我們不要顧及我們的心是妄想還是清淨,如果那樣想的話,我們的眼光就不是看著佛了,就又回到我們凡夫這一邊,念我們的心了。

   大家能夠體會嗎?如果我們不是在念佛,而是在念我們的心,那個怎麼能往生呢?我們的心不管是清淨還是染汙,我們都不要被它騙了。

   各位,我們之所以這麼長的時間都在輪回,就是因爲被這個心騙了,我們會覺得說,“你看,現在它比較安定啦!這是一個好心,我要你……現在很煩惱了!動蕩啦!這是一個壞心,我不要你!”你這就被它騙了。

   我們不管它是動蕩、妄想、雜念,還是比較安定,這個都是妄念,這個都…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彌陀經略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