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煩惱心,都是要抛棄的東西,我們唯一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以全副的身心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不顧。煩惱來了,也不顧;煩惱去了,也不顧。
隨風雲彩喻
煩惱對我們來講像什麼?就好像空中隨風而過的一片雲彩,你念佛就念佛,何必管這片雲彩呢?它來了,“哎呀,這塊雲彩是白的,嗯!白雲彩來了,我念佛大概能往生。哦!又來了一朵黑雲彩,嗯!黑雲彩來了,大概不能往生……”
錯了!
在我們內心裏邊,什麼叫做白雲彩呢?感覺“我念佛念得比較清淨一點。”這是一朵白雲。“我的心不清淨,哎呀!孩子啊,家庭啊!工作、事業……很多事,很煩。”這是一朵黑雲。但是,這些在我們心中了無障礙,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跟我們的往生毫無關系呀!你停下了念佛的腳步,你停止了念佛的心,來關注它,錯了!
所以,不要管你這個心,你再怎麼管它,它都不能替你爭口氣,而且你會被它騙。你越管它,它越得勢,它越是覺得自己了不起,你就越拿它沒辦法;你徹底地看透它,你徹底地抛棄它,你徹底地冷落它,它就乖了,它就聽話了。
大家有做奶奶的,小孫子在那裏哭,奶奶去哄他,越哄,他就越哭,越哭,她就越哄,越哄,他就越哭,後來奶奶就沒辦法了,幹脆不管他,哎,哭一會兒他就不哭了。
我們的煩惱也是這樣。其實,我們的煩惱是我們自己養大的,我們每個人都養著一個胖胖的煩惱娃娃,我們天天養它,洗啊、摩啊,你抛棄它,不要理它!
怎麼不理它呢?我們有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叫“一向專念”。“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花,不染汙泥”。
念佛放光的故事
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感人。
臺灣有一位法師,他在美國弘法的時候,就有一位大鼻子的美國人來聽經。聽完經之後,這位美國人就來跟法師說:他是專門學神通的,他也有一定的神通,他看到念佛的人,只要念佛,就能吐出光明,念一聲佛,就吐出一道光。
我們知道,唐朝的善導大師念一聲佛就放一道光,想不到我們自己也能放光!不過善導大師是證得叁昧的聖者,他念佛放光,所有的人都看得到。而我們念佛放光,有神通的人、靈界的衆生、佛菩薩看得到,我們看不到。
放的光怎麼樣呢?虔誠心的人念佛,光很大,大到什麼程度?大到好像要把整個地球包起來的感覺。
各位,你們想不想抱一抱地球啊?你們想不想放放光啊?那就誠心地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沒有誠心的人念佛呢,也放光,但光很小,噗一下,噗一下,像油燈一樣,閃一下就滅掉了。
那麼,什麼叫有誠心,什麼叫沒誠心呢?誠心,就是信,就是專,你懷疑,雜,這就不夠誠心哪!相信,信順,專修念佛,信順不疑!很專注地念佛,那這樣的光就很大;如果只是結結緣,“別人念,我也念一句,到底有沒有極樂世界也不曉得。能不能往生?哎呀!碰運氣啦!”那這樣就不夠誠心,念佛的光就很小。
所以,你想一想,我們雖然是造罪的凡夫,但是我們念一句佛就能出一道光。所以剛才說了,“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花,不染汙泥”,念佛的功德無量無邊,任何衆生,你真的願意往生,真的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醫生與病人喻
所以,“決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厭妄念多,應歎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我們剛好倒過來了)。大師了解我們心,他說:你不要討厭你的妄念多,你討厭也沒有辦法,它從生下來就跟你跟到死,所以你不必討厭它,你應該反過來換一個方向,應該悲歎我們的信心很淺,因爲阿彌陀佛沒有說“你妄念多,我不救你”,恰恰相反,阿彌陀佛說:“你妄念多,我才要救你!”
大家能聽懂嗎?我們妄念多,阿彌陀佛才要救我們;我們沒有妄念,就不需要阿彌陀佛來救我們啦。如果我們是阿羅漢,都已經出離生死了。
就像醫生,醫生是給病人看病的,不是給健康人看病的。“因爲你是病人,我才要給你看病。”
阿彌陀佛是大醫王,我們有貪嗔煩惱,我們有妄念,所以阿彌陀佛說:“我要救你,你念我的六字名號吧!”
所以,不必討厭我們的妄念很多,應該悲歎我們的信心很淺。妄念多,並不障礙往生;信心淺,對阿彌陀佛的救度信不過,對稱名往生抱懷疑,就障礙往生。
如果到醫院去看病,你不是在那裏抱怨:“你看,我得了這麼多病,很討厭”,你應該去找高明的醫生就好了,你的病反正已經得上了,這個時候呢,就要請一位高明的醫生。
有的人因爲自己內心有妄念、雜想,就懷疑說“我這樣念佛能不能往生?”這樣對念佛懷疑,對不應當懷疑的事反而懷疑,是應當悲歎的,因爲這樣的人念佛,正好往生!
“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那麼,就以我們深信不疑的心而常稱南無阿彌陀佛。
大街行人喻
大家從今天回去之後,把所有的妄念抖下來,丟掉,不要管它。
大家知道什麼叫不要管嗎?你說:“我不管它,可是它自己來了。”來了就來了,來了就不管它嘛!你管它,它才來。你不要管它,並不是叫它不要來,來了就來了,“來就來了,去就去了”,這個叫不要管它。
大街上那麼多人來來去去,與你有什麼關系呢?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善惡賢愚,應有盡有,有必要放下自己的正事,倚在窗戶上盯住看嗎?富貴的生羨慕,貧賤的看不起,論醜說美,評東道西,把自己的正事忘得一幹二淨。叫他不要管外面的行人,只管做自己的事,他反而起煩惱,說:“我不想管他們,但他們老是在那走來走去,讓我的心靜不下來。”你這就不講理了。
念佛也一樣,心中妄念紛飛,自是它的事,與你何幹?妄念自妄念,念佛自念佛;念佛是正業(主),妄念是街客(賓),不要盯住妄念的街客看,更不隨著他走,更不要說他耽誤你念佛。念佛的正念一提起,就是有千千萬萬妄念,也好像沒有一樣,就好像那個人在房間裏一心做自己事,大街上人來人往,千千萬萬,都與他無關,好像不存在。
對付妄念,就一條,絕招,只管念佛!不要管它!
路邊花草喻
不要管它,並不是我們把它扼殺掉。比如說我們在一條大路上行走,路邊有很多花,也有很多草,甚至于這草會往路中間長,會覆住我們的腳背,但是,我們的目的是要走路對不對?我們不要停下來,拿一把刀去割這個草——沒有必要,它長它的,我們走過去就好;我們也沒必要停下來聞聞這朵花香不香,“呀!這朵花很臭,真是麻煩!”趕快回去拿把鋤頭鋤掉它,在這裏栽上一棵鮮花——你是無事找事!你走過去就好,它香也好,臭也好,草覆住你也好,你跨過去就行了。
這個香花、臭花、香草、毒草,就是我們心中種種的念頭;這條大路就是我們往生的道路,我們只管念佛走過去。
昨天的妄想已不存在了,你何必管它呢!不要管它!這叫不管(不是說我們拿鋤頭把它挖掉),這個才叫真正的不管,它長就長,它不長就不長。
很多人念佛,他不是去念佛,他是回來挖這個草,他不是在走路,他說“哎呀,你礙我的事”,你說這個人是不是在無理取鬧?他在大路上走得好好的,卻認爲旁邊的花礙了他的事,一定要把它除掉才甘心。
我們在念佛的大路上,我們會覺得妄想礙我們的事情——礙你什麼事呢?
我這樣講大家能聽懂嗎?我們的妄想雜念絲毫不礙我們的事,我們只管走過去就好了。它是很自然的。比如說,我們吃到辣的東西就覺得辣,辣就辣吧,這是因緣;我們聽到不好聽的聲音,耳朵感到不舒服,這個都是很自然的反應,生理的反應,心理的反應,很自然,凡夫就是這樣子的。就是這樣的衆生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了,這樣就能往生了,所以,不必管它。
如果這樣念佛,就會很輕松,很自在,你會覺得我們一個人分成兩個了,念佛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另一個我其實就好像影子一樣,就好像一種……怎麼說呢,“影子”這個詞稍微貼切一點,像一個虛的影子一樣,它在做它的事情,我念佛往生啊!也可能聽到不好聽的話它會感到不舒服,那也不管它;也許因爲某些事情它會感到心裏難過、悲傷,或者歡喜等等,有種種的情緒波動,這個都不要管它,因爲我們的妄想本來是沒有根的;妄念本來沒有根,因爲你執著它,它就有了根、有了業力,它就讓我們六道輪回。那我們現在轉過來,一心靠倒南無阿彌陀佛,根本就不管它,根本就不理它,它就拿你沒有辦法。如果你把它當做大爺,管它理它,你就被它所控製。
7、印光大師的呵斥
一般人念佛,都有“念好、沒念好”的觀念,認爲到什麼樣的程度就是念好了,沒有到就是沒念好。如果說以此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念佛,精進念佛,專心致志,更加仰靠阿彌陀佛的本願,更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那麼這種想法可以說是好的。如果說,“唉呀!我這樣佛沒念好,怕不能往生。”那就錯了。我們看印光大師的一件故事。
有一次,有一位弟子到普陀山拜見印光大師,就跟大師講了自己的一段經曆,說他一年前得了一場大病,病重的時候,人都快死了,吐血,奄奄一息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說自己一不慌張,二不害怕,內心是很安定的(這個已經很難得了,一般我們到那個時候就慌張害怕了),但他還是感到一點點遺憾。他遺憾什麼呢?他說:“哎呀!我念佛沒念好。”因爲他是修行人,淨土宗念佛的,他說:“我覺得我念佛沒念好,感到很遺憾。”
印光大師聽他講到這裏,當下如雷霆般地呵斥他:“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汝做此念,西方去不得矣!”當下就批評他、呵斥他說:“念佛,什麼叫念好?什麼叫沒念好?十…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