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

   我们此世所做善行不能往生,那靠什么往生呢?《无量寿经》说: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又说:

   令诸众生,

   功德成就。

   又说: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这几段经文放在一起,就很清楚地看出来:阿弥陀佛普遍布施给我们六字名号的功德大宝,让我们这些没有功德的人功德成就,而且是具足无上功德。

   阿弥陀佛怜愍我们造罪造业,没有出离之缘,无法脱离六道轮回,没有功德法财,为我们打开佛法的宝藏,普遍、平等地布施给我们功德之宝。所以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众”,就是十方苦恼的众生。

   请问各位,阿弥陀佛的功德宝拿到了吗?拿到了没有?

   (拿到了。)

   阿弥陀佛“广施功德宝”,如果你没有拿到,那不能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我给你了。”“广施”啊!一个都不会遗漏的。

   阿弥陀佛的功德宝是什么呢?

   (六字名号。)

   对。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我们没有功德,我们盼望功德,我们希望自己成就功德,我们担心“我这样修行、那样修行,可是也没开悟,没契入诸法实相,顶多是有漏的人天善法,这怎么办?”《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兆载累劫的修行,是要“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要令我们成就功德。

   支票喻

   就好像父亲养育儿子,儿子还小,为了让他能够安乐地生活,就辛辛苦苦地劳动,流血流汗,把自己所挣的一切财富,最后都放入存款单当中,说:“我的儿子,这个给你。”让儿子能够继承他的财富。父母的心就是这样,一切为了儿女,特别是儿女还小,要为他们作周详的考虑。

   爸爸临走时说:“孩子!我要走了,这张小小的纸头,是我一生的积蓄,上面是一百亿,给你,你可以过好日子。”

   这个儿子很小,把存款支票拿来看看,“父亲说这是一百亿,但是这只是一张纸嘛!这张纸,我现在饿了,还不如一个地瓜能让我饱。”他不了解这张支票是百亿的财产,所以他很轻易地把它丢到旁边。这个可惜不可惜?

   (可惜。)

   太可惜了。这就是有眼不识珍宝。

   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慈父,祂经过五劫思惟、兆载永劫的修行,把祂所集聚的一切功德,浓缩在六字名号的存款单当中;这个六字名号,就好像是存款单,就好像是一张支票,你不要看不起它。

   我们没有智慧,阿弥陀佛把祂的六字名号——无上功德的结晶布施给我们,令我们功德成就,但是,我们念念佛号,就把它摆在旁边,“哎呀,这六字名号干巴巴的,空洞洞的,哪有我去诵一部经,或修什么有味道……”就好像比喻中的那个儿子,智慧没有开,他只认识地瓜,而不认识百亿支票。我们也一样,“你看,我做了某桩功德了,我看得到,我读了一部经,厚厚一本,多实在!一句阿弥陀佛,六个字一念,就没了!”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什么是真实功德。

   希望这个比喻能够让大家珍惜六字名号,所谓“宝此一行”,不再舍弃,不再丢掉。阿弥陀佛老爸那么辛辛苦苦修来的六字名号给我们,结果我们都漫不经心的,然后把它跟别的比,“这个六字名号嘛,也不错,但是如果我布施、持戒、打坐、拜忏,这样种种修行,我这样的功德应该也差不多吧!”不知那些都很小,顶多是一颗糖、一个地瓜、一个苹果,跟这句百千万亿支票都不能比喻的六字名号,那是无法相比的。

   一块钱买大楼喻

   讲到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上街去买东西,遇到和平常不一样的情形,平常买东西都要讨价还价,这天掏了一块钱,结果买来了整栋大楼,就高兴得不得了,“哎呀,今天赚了,今天买得很值得,一块钱买了一栋大楼……”会有这样的事情吗?没有!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大楼的主人主动送给你的。一块钱不可能买一栋大楼,居然买到了,说明是人家要送给你的,但送给你,又怕你不敢要,所以开个价卖给你,这样你心里就觉得安慰了,“这是我买来的!”

   我们很多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是什么呢?成佛。我们就是每天磕十万个头,磕一百年,这样的苦行,要跟成佛的因行相比,你值一块钱,那么,成佛简直都不止一栋大楼。

   有人说:“我修五戒十善回向求往生……”是的,依五戒十善的种种修行回向求往生,也能够往生,但这样的往生不是靠你五戒十善的力量,因为我们修五戒十善,顶多是让我们得到人天的果报,居然是拿这个五戒十善换得了成佛果报!也就好像刚才讲的,用一块钱换得了一栋大楼,你不要认为真是你买来的,这是人家送给你的。

   阿弥陀佛本来就是要把祂无量的功德无偿地奉送给我们,但是我们志向狭劣,不敢当下接受,所以阿弥陀佛说:“你不敢接受,我就卖给你吧。”卖给我们,我们又买不起,那怎么办?“那就降价卖给你。”卖多少?一块钱。本来阿弥陀佛说:“你想来往生,只要念名号,送给你,决定能往生!”我们不敢相信,阿弥陀佛就说:“那你修行,修行回向。”(就是卖给你)修行什么?“你怎么修都可以,五戒、十善、诵经、持咒等等,都可以,只要回向愿往生就可以。”我们反而以为“往生是我自己修行得来的”,我们这小小的因,怎么能感得那么大的果呢?

   那是因为阿弥陀佛“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而布施给我们的。

   穷子喻

   《法华经》里有一个“穷子喻”,很能说明我刚刚讲的这个例子。

   有一位大富长者,他的独生儿子从小离散,大富长者后来年纪也大了,广大的庄园、丰富的财产找不到继承人,他想:我现在已经年老了,就要走了,一定要把儿子找到!所以他就很辛苦地到处寻找,走一路就找一路。

   再说这个儿子,从小离开大富长者,在外面漂泊流浪,过著流浪汉的生活,被人欺负,餐风露宿,衣不蔽体,他只能靠什么过活儿呢?只能做打工、作佣等低贱的职业,过一天算一天,吃上顿没下顿。

   有一天,这个儿子东晃西晃,刚好就晃到大富长者的门口,他一看这座庄园,“哎呀!巍峨广大”,从大门往里面探头一看,里边坐了一位非常威严的长者,旁边有很多侍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气派就像国王一样。这个穷子毕竟做流浪汉做习惯了,来到这么一个豪华威势的地方,他感到不自在,“哎呀!不行,这不是我这样的人找活的地方,这个地方不能久留,如果久留的话,或许有人出来抓我,逼迫我,治我的罪。我还是赶快离开,到贫穷乡里去找活儿。”这么一想,他拔腿就走。刚好他的父亲(大富长者就是他的父亲)在里边一抬头看见他,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我的儿子吗?我辛辛苦苦到处寻找的,就是他!”马上喊人,“快快快,赶紧去把那个人给我抓回来,不能让他走了。”

   侍卫听到大富长者的指令,一个箭步就出去了,他们长得高大强壮,孔武有力,穿得也很华丽气派。穷子正在那里怀疑:此地可能不宜久留……果然看见从里面出来两个彪形大汉,“啊!坏了!这是来抓我的。”他撒腿就跑。他越跑呢,后面追得就越紧,追上后紧紧捉住,强行往回带。这时穷子又恐怖、又担心、又紧张,顿时昏过去了。

   大富长者一看,心想:“完了!我的儿子一定是因为这气派的阵式,受到了惊吓,他的心量还不成熟”,就对侍卫说:“这样子,你们用凉水把他泼醒,泼醒之后把他放走。”

   果然把他放走吗?大富长者不可能把他放走啊!几十年才找到儿子,怎么能放走呢,他还要想办法。

   他另外找了两个人,他们长得不是那么高大威猛,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的,交代说:“你俩跟踪他,跟在他后面。”

   这两个人看起来跟穷子差不多,像乞丐一样,摇摇晃晃,跟著去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乞丐跟乞丐在一块儿就聊起来了:

   “你是怎么讨饭的?”

   “我怎么讨……”

   “你是怎么打工的?”

   “我怎么打工……”互相谈得很熟悉。

   这两个人就跟他讲:“其实你呀,用不著这么辛苦。我们打工那个地方的老板很慈悲,干一天活儿给一般地方两天的工资。”

   穷子一听,“这么好的地方!那好,我去行不行?”

   “你去也可以。”

   “可是我什么都不会干呐!我不识字,需要文化的活我都不会啊!”

   “你可以去打扫卫生,清理厕所。”

   “这个我可以!”做流浪汉的,专门搞这个工作。

   好啦!这两位就把他带到大富长者庄园来了,从后门绕进来(正门太高贵)。进来以后干什么呢?天天除粪,他干得很安心,心想:“这个跟我的身份很相应,我就是扫厕所的。”

   可以讲,他一辈子就没有这样幸福过,生活很安定,吃喝不用发愁,也有住的地方,他过得很安心,干得很卖力气。

   但是,儿子天天在那里除粪,长者心中有所不悦。“我的儿子怎么可以就做这等下劣事呢?”他们父子还没有相认哪!财产还没有委付啊!所以,大富长者就想办法接近儿子,想什么办法呢?他也把自己华丽的服装脱下来,也穿上一身粗布衣服(下地干活儿、除粪的衣服),也拿了一个除粪的工具,跟穷子在一起除粪,和颜悦色地问候他,跟他话家长,问寒问暖。穷子一辈子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温暖,他遇到这么一个长者,对他这样的慈悲关爱,他感动得不得了,“哎呀,怎么有这么好的人!”他这时候还不知道长者就是他的父亲,而长者也不能讲。

   时间久了,彼此关系熟了,感到很亲切了,这个时候,长者就略微暴露自己的身份,他说:“不瞒你说,我就是这座庄园的庄园主。”

   穷子一听,吓了一跳,…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弥陀经略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