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现当二益 即是念佛
“现”是现世,“当”是当来,“二益”是两种利益,现世身心安稳,临终往生净土,这两种利益都摄在一句名号当中,都摄在念佛一行当中。
初学佛的莲友往往有些误会,以为往生之事求阿弥陀佛,现世利益求别的佛菩萨、行法或别的咒语。还有人以为“师父说一念佛,佛就来了,佛一来,我就要走了。”意思是“佛一来,我就要死了”,他现在还不想死,还有一点怕。这也是一种误解。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我们口称佛的名号,应声即现,佛就在眼前;众生在业缘没有了结的时候,佛当然不勉强,不是说我们一念佛,就死了。我们一念佛,阿弥陀佛光明照摄、保护,现世常得安稳,前面不是说了很多嘛,弥陀光照、菩萨相随、天神拥护,能够转寿延年、消灾免难、遇难呈祥、转祸为福,这是现世利益。一旦我们业缘了结的时候,阿弥陀佛光明自然摄归净土,所以说,现世常加环绕保护,临终顿超净土。并不是说我们一念佛,就加速死亡。
由上诸文可知:念佛之人,不知不求,自得“现当二益”。
从以上我们所学的佛经祖语我们知道:念佛之人,不知不求,速得现当二益。什么叫“不知不求”呢?虽然你不知道,虽然你没有祈求,这句名号的功能自然使得你现世安乐,临终往生。
我们并不一定要知道高深复杂的道理,现前、当来两种利益,都在名号当中。
很多人念佛祈求身体健康、子女孝顺,家庭和乐、事业发达,这些人情难免,也可以说是合理的,只要念佛来求,也都一定求得到。但是作为一心愿求往生的佛弟子,即使不另外特别祈求这些,只管念佛,也自然就有了。印光大师说得很清楚:不求世间福报,世间福报自然来临。这是有佛法的原理在里边。我们念佛,佛的光明环绕我们,当然,所有的冤怼就化解了。冤怼就是一种怨气,是黑暗、不祥和的气氛,因为我们生生世世跟众生结下恶缘,冤怼在我们周围的话,会使我们事业不顺、身体不健康等等。可是,长期念佛,就能化解冤怼,就能消除业障,自然万事随顺。
“现”即是现世今生,如上略明:五种嘉誉、生佛一体、弥陀光照、
诸佛护念、菩萨相随、天神守卫、灭罪获福、消灾延寿等。
在我们活著的时候,如善导大师所说“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叫“人天致敬愿”,如果有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常得人天恭敬;“生佛一体”,和阿弥陀佛成为一体,佛心入我心,我心入佛心。
“当”即是当来后生,亦即善导大师所解释:
“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
亦即命终往生极乐,与弥陀同证无量光寿。
我们一气不来,就前往净土了。
现益即是花报,当益即是果报。
播下种子,自然开花结果,开花在前,结果在后。
我们念佛,就播下了成佛的种子,现世先开花,使得我们事业随顺、家庭祥和,这些是花报;当来结果呢,就是往生成佛。
若念佛而愿生者,即“花果同时”。
念佛法门是果地法门,比喻为“莲宗”,莲花有一个特点,叫做“花果同时”,什么叫“花果同时”呢?莲花一开,莲蓬就在里边了,不是莲花谢了之后再长莲蓬,莲花一打开,里面就有莲蓬了,莲蓬就是果。
我们念佛,“花”就是我们在此世获得利益,同时,决定往生成佛的利益(“果”)已经在这句名号当中了,在现世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叫“花果同时”。
有现益自有当益,一而二,二而一。
有现在的利益,自然就有当来的利益,有花必有果。
现在之生活安稳,未来之往生证果,都在“一向专念”之内,
不换题目,不夹杂修,一念到底,毕命为期。
不要换题目,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也不要夹杂其它的修行,知道这个法门,从今天开始,就专念弥陀名号,一直念到死。
误 解
人多以为念佛乃仅求临终往生,
若为现世,治病则念药师,救苦则念观音,
求慧则念文殊,消业障则念灭定业真言,
乃至解怨度亡、祛除魍魉,则求之拜忏科仪。
人多以为念佛只是求往生,如果想治病,就要念药师佛,如果想救苦,就要念观世音菩萨,如果想求慧,就要念文殊菩萨,如果想消业,就要念灭定业真言,如果想度先亡、解冤结、驱鬼怪,就要去拜忏。一般的观念都是如此。
以为念佛但益于临终,少补于现世,
甚至谬解,以为观音与众生缘深,弥陀与众生缘浅,
当多念观音,少念弥陀。
认为念佛只是帮助临终往生,对现世的利益很少。甚至有人误解,以为观世音菩萨与众生缘分很深,应多念观世音菩萨,少念阿弥陀佛。
因而,或有早上念观音,下午念弥陀,
或有现在念观音,临终念弥陀,
或有有事时念观音,无事时念弥陀,
这些都是不了解念佛法门,以为念佛只管临终往生,其实不然。
观音与弥陀
观音与弥陀,两相比较,观音为辅,弥陀为主。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四十八大愿的发起人;观世音菩萨是协助阿弥陀佛的。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根本的意义在哪里呢?就是让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到净土去,不然的话,观世音菩萨今生救你苦难,没有去净土,来生又要轮回,他又要再辛苦。何况,最大的苦难就是轮回,所以,观世音菩萨顶戴一尊站立的佛,那就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当然念阿弥陀佛了,所以,我们也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身有佛光
如是错解、曲解,皆由不知念佛人身有佛光、众圣守护、
灭罪生福、离诸灾厄、现世安稳、临终往生,如上所言,现当二益。
这些歪曲的理解,在于不知道念佛有如上所述现当二益。
善导大师念一声佛号,口中出一道光明,当然他是一种定境;我们凡夫念一句佛号,也有光明出来。在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里,有这么一段记载:某村有一个老太婆,死后附在家里人身上,述说自己平生的事情,还描述阴曹地府的事情,大家都环绕倾听,有一次,一个村民也在角落里听,老太婆突然讲道:“某某,像你这样的,不愁不能成佛了。”那人问:“你为什么这么说?”老太婆回答:“你心里在念阿弥陀佛。”“那你怎么知道?”“我看见你身上有光。”鬼神有某种程度的灵通,村民默念佛号所出光明她就能感受得到,我们用肉眼看不到。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就是光明,这是佛的光明之体。我们任何人念佛,你不知道,你不祈求,自然有光明存在,因此,白天晚上只管念佛。如果你愿意放放光,你就念佛,我们看不到,保证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观音、势至都看得到,所以,念佛能遇难呈祥,都有其原理存在。
一向专称
应知:不论为现世安稳利乐,或为命终往生成佛,
都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内,圆满具足,毫无欠缺,
应当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有念则皆念弥陀,一向专念,毕命为期,
不用另换其它法门,不必夹杂其它修法。
真正合乎弥陀本愿之“乃至十念”、释尊所劝之“一向专念”、
祖师所传之“一向专称”的宗旨。
净土的行者应该这样,为现世利益,要念佛;为往生利益,也是念佛。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有事情忙起来,另当别论,只要念,就念阿弥陀佛,不退转,不夹杂,弥陀本愿“乃至十念”就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解释“乃至十念”为“一向专念”,善导大师法脉宗旨就是“一向专称”,都是一个含义。
净土宗最简洁、最殊胜、最容易、最明朗,以一代一万,万法归一,归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总是念这句佛号。
迷 信
人生一世,举凡贫穷、疾病、中夭、灾难、恶缘、逆境,
甚至一切是非成败、恩怨情仇等苦,究其根源,一言以蔽之,
即是业深障重、福薄慧浅。
人在世间,大凡贫穷、疾病、短寿、灾难、恶缘(办事总是不顺利)、逆境现前,甚至一切是非成败、恩怨情仇等,种种一切,一句话就概括了:就是业深障重、福薄慧浅。不能怪人家。
有很多人迷信,所谓算命、看相、卜卦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事情没有其合理的成分,而是说我们如果把命运交给算命、看相、卜卦等,这叫迷信,以为改一个名字,改一个门向,请算命先生指点一下,以企盼命运好转。按佛法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是因为你业深障重、福薄慧浅,才感得今天这样不顺意的果报。要改转命运,必须消业增福;而消业增福最好的办法,最简单、最方便、立即就有效果的办法,就是念佛。
念佛免难
只要念佛,就能改变:
然而,一句弥陀,即是无量寿,亦是无量光。
以无量寿故,念佛之人能得增福延寿之果报;
以无量光故,念佛之人能得消业开慧之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就是无量寿。念无量寿,当然就得增福延寿;“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光。念无量光,就能消除罪业,就能开发智慧。
能够增福、能够开慧,就福慧双全了;福慧满足了,就能成佛。
所谓“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
故得“业消慧朗,障尽福崇;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可以消灭恒河沙那么多的罪;礼佛一拜,可以增加无量的福报,所以能够罪恶消除、智慧开朗、业障灭尽、福德增高、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像我们信恩法师,他住在台湾南投县,去年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南投县是震中所在地,他当时一直在念佛,他周围方圆五里都没有震灾,你看,就这么不可思议,佛号确实很有感应。
信恩法师今天早上讲了一个感应故事,很生动:一个念佛的老太婆,领小孙子上街,街上车很多,小孙子突然离开奶奶往前窜…
《念佛胜易 第七章 现当二益 即是念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