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勝易 第七章 現當二益 即是念佛

   第七章 現當二益 即是念佛

   “現”是現世,“當”是當來,“二益”是兩種利益,現世身心安穩,臨終往生淨土,這兩種利益都攝在一句名號當中,都攝在念佛一行當中。

   初學佛的蓮友往往有些誤會,以爲往生之事求阿彌陀佛,現世利益求別的佛菩薩、行法或別的咒語。還有人以爲“師父說一念佛,佛就來了,佛一來,我就要走了。”意思是“佛一來,我就要死了”,他現在還不想死,還有一點怕。這也是一種誤解。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我們口稱佛的名號,應聲即現,佛就在眼前;衆生在業緣沒有了結的時候,佛當然不勉強,不是說我們一念佛,就死了。我們一念佛,阿彌陀佛光明照攝、保護,現世常得安穩,前面不是說了很多嘛,彌陀光照、菩薩相隨、天神擁護,能夠轉壽延年、消災免難、遇難呈祥、轉禍爲福,這是現世利益。一旦我們業緣了結的時候,阿彌陀佛光明自然攝歸淨土,所以說,現世常加環繞保護,臨終頓超淨土。並不是說我們一念佛,就加速死亡。

   由上諸文可知:念佛之人,不知不求,自得“現當二益”。

   從以上我們所學的佛經祖語我們知道:念佛之人,不知不求,速得現當二益。什麼叫“不知不求”呢?雖然你不知道,雖然你沒有祈求,這句名號的功能自然使得你現世安樂,臨終往生。

   我們並不一定要知道高深複雜的道理,現前、當來兩種利益,都在名號當中。

   很多人念佛祈求身體健康、子女孝順,家庭和樂、事業發達,這些人情難免,也可以說是合理的,只要念佛來求,也都一定求得到。但是作爲一心願求往生的佛弟子,即使不另外特別祈求這些,只管念佛,也自然就有了。印光大師說得很清楚:不求世間福報,世間福報自然來臨。這是有佛法的原理在裏邊。我們念佛,佛的光明環繞我們,當然,所有的冤怼就化解了。冤怼就是一種怨氣,是黑暗、不祥和的氣氛,因爲我們生生世世跟衆生結下惡緣,冤怼在我們周圍的話,會使我們事業不順、身體不健康等等。可是,長期念佛,就能化解冤怼,就能消除業障,自然萬事隨順。

   “現”即是現世今生,如上略明:五種嘉譽、生佛一體、彌陀光照、

   諸佛護念、菩薩相隨、天神守衛、滅罪獲福、消災延壽等。

   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如善導大師所說“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叫“人天致敬願”,如果有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常得人天恭敬;“生佛一體”,和阿彌陀佛成爲一體,佛心入我心,我心入佛心。

   “當”即是當來後生,亦即善導大師所解釋:

   “舍命即入諸佛之家,即淨土是也。”

   亦即命終往生極樂,與彌陀同證無量光壽。

   我們一氣不來,就前往淨土了。

   現益即是花報,當益即是果報。

   播下種子,自然開花結果,開花在前,結果在後。

   我們念佛,就播下了成佛的種子,現世先開花,使得我們事業隨順、家庭祥和,這些是花報;當來結果呢,就是往生成佛。

   若念佛而願生者,即“花果同時”。

   念佛法門是果地法門,比喻爲“蓮宗”,蓮花有一個特點,叫做“花果同時”,什麼叫“花果同時”呢?蓮花一開,蓮蓬就在裏邊了,不是蓮花謝了之後再長蓮蓬,蓮花一打開,裏面就有蓮蓬了,蓮蓬就是果。

   我們念佛,“花”就是我們在此世獲得利益,同時,決定往生成佛的利益(“果”)已經在這句名號當中了,在現世就已經決定了,所以叫“花果同時”。

   有現益自有當益,一而二,二而一。

   有現在的利益,自然就有當來的利益,有花必有果。

   現在之生活安穩,未來之往生證果,都在“一向專念”之內,

   不換題目,不夾雜修,一念到底,畢命爲期。

   不要換題目,今天修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也不要夾雜其它的修行,知道這個法門,從今天開始,就專念彌陀名號,一直念到死。

   誤 解

   人多以爲念佛乃僅求臨終往生,

   若爲現世,治病則念藥師,救苦則念觀音,

   求慧則念文殊,消業障則念滅定業真言,

   乃至解怨度亡、祛除魍魉,則求之拜忏科儀。

   人多以爲念佛只是求往生,如果想治病,就要念藥師佛,如果想救苦,就要念觀世音菩薩,如果想求慧,就要念文殊菩薩,如果想消業,就要念滅定業真言,如果想度先亡、解冤結、驅鬼怪,就要去拜忏。一般的觀念都是如此。

   以爲念佛但益于臨終,少補于現世,

   甚至謬解,以爲觀音與衆生緣深,彌陀與衆生緣淺,

   當多念觀音,少念彌陀。

   認爲念佛只是幫助臨終往生,對現世的利益很少。甚至有人誤解,以爲觀世音菩薩與衆生緣分很深,應多念觀世音菩薩,少念阿彌陀佛。

   因而,或有早上念觀音,下午念彌陀,

   或有現在念觀音,臨終念彌陀,

   或有有事時念觀音,無事時念彌陀,

   這些都是不了解念佛法門,以爲念佛只管臨終往生,其實不然。

   觀音與彌陀

   觀音與彌陀,兩相比較,觀音爲輔,彌陀爲主。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是四十八大願的發起人;觀世音菩薩是協助阿彌陀佛的。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根本的意義在哪裏呢?就是讓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到淨土去,不然的話,觀世音菩薩今生救你苦難,沒有去淨土,來生又要輪回,他又要再辛苦。何況,最大的苦難就是輪回,所以,觀世音菩薩頂戴一尊站立的佛,那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當然念阿彌陀佛了,所以,我們也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身有佛光

   如是錯解、曲解,皆由不知念佛人身有佛光、衆聖守護、

   滅罪生福、離諸災厄、現世安穩、臨終往生,如上所言,現當二益。

   這些歪曲的理解,在于不知道念佛有如上所述現當二益。

   善導大師念一聲佛號,口中出一道光明,當然他是一種定境;我們凡夫念一句佛號,也有光明出來。在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裏,有這麼一段記載:某村有一個老太婆,死後附在家裏人身上,述說自己平生的事情,還描述陰曹地府的事情,大家都環繞傾聽,有一次,一個村民也在角落裏聽,老太婆突然講道:“某某,像你這樣的,不愁不能成佛了。”那人問:“你爲什麼這麼說?”老太婆回答:“你心裏在念阿彌陀佛。”“那你怎麼知道?”“我看見你身上有光。”鬼神有某種程度的靈通,村民默念佛號所出光明她就能感受得到,我們用肉眼看不到。

   “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本身就是光明,這是佛的光明之體。我們任何人念佛,你不知道,你不祈求,自然有光明存在,因此,白天晚上只管念佛。如果你願意放放光,你就念佛,我們看不到,保證阿彌陀佛、十方諸佛、觀音、勢至都看得到,所以,念佛能遇難呈祥,都有其原理存在。

   一向專稱

   應知:不論爲現世安穩利樂,或爲命終往生成佛,

   都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內,圓滿具足,毫無欠缺,

   應當從早到晚、從晚到早,有念則皆念彌陀,一向專念,畢命爲期,

   不用另換其它法門,不必夾雜其它修法。

   真正合乎彌陀本願之“乃至十念”、釋尊所勸之“一向專念”、

   祖師所傳之“一向專稱”的宗旨。

   淨土的行者應該這樣,爲現世利益,要念佛;爲往生利益,也是念佛。從早到晚、從晚到早,有事情忙起來,另當別論,只要念,就念阿彌陀佛,不退轉,不夾雜,彌陀本願“乃至十念”就是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解釋“乃至十念”爲“一向專念”,善導大師法脈宗旨就是“一向專稱”,都是一個含義。

   淨土宗最簡潔、最殊勝、最容易、最明朗,以一代一萬,萬法歸一,歸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總是念這句佛號。

   迷 信

   人生一世,舉凡貧窮、疾病、中夭、災難、惡緣、逆境,

   甚至一切是非成敗、恩怨情仇等苦,究其根源,一言以蔽之,

   即是業深障重、福薄慧淺。

   人在世間,大凡貧窮、疾病、短壽、災難、惡緣(辦事總是不順利)、逆境現前,甚至一切是非成敗、恩怨情仇等,種種一切,一句話就概括了:就是業深障重、福薄慧淺。不能怪人家。

   有很多人迷信,所謂算命、看相、蔔卦等等,當然不是說這些事情沒有其合理的成分,而是說我們如果把命運交給算命、看相、蔔卦等,這叫迷信,以爲改一個名字,改一個門向,請算命先生指點一下,以企盼命運好轉。按佛法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是因爲你業深障重、福薄慧淺,才感得今天這樣不順意的果報。要改轉命運,必須消業增福;而消業增福最好的辦法,最簡單、最方便、立即就有效果的辦法,就是念佛。

   念佛免難

   只要念佛,就能改變:

   然而,一句彌陀,即是無量壽,亦是無量光。

   以無量壽故,念佛之人能得增福延壽之果報;

   以無量光故,念佛之人能得消業開慧之利益。

   “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就是無量壽。念無量壽,當然就得增福延壽;“南無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念無量光,就能消除罪業,就能開發智慧。

   能夠增福、能夠開慧,就福慧雙全了;福慧滿足了,就能成佛。

   所謂“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

   故得“業消慧朗,障盡福崇;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可以消滅恒河沙那麼多的罪;禮佛一拜,可以增加無量的福報,所以能夠罪惡消除、智慧開朗、業障滅盡、福德增高、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像我們信恩法師,他住在臺灣南投縣,去年臺灣“九二一”大地震,南投縣是震中所在地,他當時一直在念佛,他周圍方圓五裏都沒有震災,你看,就這麼不可思議,佛號確實很有感應。

   信恩法師今天早上講了一個感應故事,很生動:一個念佛的老太婆,領小孫子上街,街上車很多,小孫子突然離開奶奶往前竄…

《念佛勝易 第七章 現當二益 即是念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