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问:遭横难横死的人,助念也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高宏博坠楼、朱必发车祸、陈伟国他杀、尚汉胜猝死,皆由助念往生,即是其证。
五十九、问:自杀的人助念能往生吗?
答:能!本集吴绍贞即是其证。
六十、问:死后多日的人,助念还能往生吗?
答:虽死多日,若神识尚未投胎,则为其助念,仍能往生。本集冠瑛之父,死后十八日助念得生,即是其证。
六十一、问:既然死后多日也可通过助念往生,那时间上应该怎样安排对死者的助念?是否念四十九天更好?
答:助念、超度应以离亡者死时越近越好,不可拖延、择日子等;时间长短,当据实情,总以越长越好。
六十二、问:不在死者身边,在别处为他念佛,能助其往生吗?
答:能!如本集冠瑛在台湾,其父亡在大陆,相距数千里,为之念佛,其父得生,即是明证。
六十三、问:这么说来,不论何人,只要助念,都能往生净土,是吗?
答:未必!所谓助念,是助他本人念佛,这样才能往生。虽有他人助念,如其本人善根浅、业障深,不愿往生、不念佛,也不能往生。
六十四、问:如果临终或新亡者确实善根浅、业障深,不能念佛接受救度,是否助念也有利益?
答:是!临命终时,一句佛号一历耳根,至少保证不至堕落三恶道。
六十五、问:哪些人必须助念才能往生、或才有把握往生?
答:一、没有学佛的人。二、不念佛的人。三、不求往生的人。此三人必须助念。四、愿生心不真的人。五、杂行人。六、疑心重的人。此三人也须助念,往生才有把握。
六十六、问:什么样的人不须助念,决定往生?
答:平时真信、真愿、真念佛,不论临终有无助念,决定往生。如本集青岛张氏、台南某老太等。
六十七、问:为什么有人一生念佛,真愿往生,也要人临终助念?
答:此并非往生不定要人助念,而是往生已定请莲友临终相送而已。如本集莹珂法师、胡松年、董子明、郑锡宾等。
六十八、问:念佛人有何征相,证明决定往生?
答:一、走时坐卧自在。二、预先准确知道何时往生净土。三、正念佛而终。四、临终自说极乐圣境现前,佛、菩萨、莲花来迎。五、临终助念人见极乐佛菩萨莲花来迎。六、亲友梦定之中、或念佛中,亲见其人现往生净土相,清晰确凿。七、死后全身冷透,头顶温热。以上七种,随具其一,皆可明断,决定往生。
六十九、问:除上七种瑞相,还有哪些瑞相可资证明?
答:如念佛人命终之后,面含微笑、身体柔软、天乐妙香等,亦基本可视为往生净土之征相。
七十、问:如果没有上面这些瑞相,是不是就没有往生净土?
答:不然!只要平时念佛,信愿具足,虽无特别瑞相,也决定往生。此则唯有佛与往生人自己知之,他人不知。究实来说,往生决定在佛愿不虚,无关瑞相。然而浅根之人,难信佛语,暂借眼前瑞相,启发信心罢了。
七十一、问:什么样的人会走时自在?
答:往往地位低下、愚钝无智、心地善软、老实念佛、不事张扬的人,会走得好。略说有六:一、精进不懈的人。如本集董子明、郑锡宾等。二、守愚朴实的人。如本集修无法师、锅漏匠师父等。三、沉厚潜修的人。如本集青岛张氏。四、慈柔善软的人。如本集泉阳马氏、台南某老太。五、厌离心切的人。如本集莹珂法师。六、宿有善根的人。如本集潜江胡老汉。
七十二、问:什么样的人走时较不自在?
答:一、杂行人。二、懈怠人。三、疑心人。四、贡高我慢人。五、好求名利人。六、性格刚强人。七、造多恶业人。此七人除非宿世有大善根,否则要想走时自在就难了。
七十三、问:什么样的念佛人能预知时至?怎样预知时至?
答:有二种人:一、念佛功积。二、宿善深厚。则于定中、梦中、正念佛中,蒙佛菩萨告示而知;或不由他告,至时自己自然而知者。外人觉得神奇,对他只是平常,如见眼前之物,此即所谓神通感应。
七十四、问:平日虽念佛,但恐不能往生,预先邀约莲友至时来为助念,如何?
答:可以预先安排莲友助念,但不可认为:平时念佛往生不定,必须助念才能往生。应该想:临终助念尚且能够往生,平日念佛更能往生!如果认为平日念佛往生不定,而想要靠临终助念,可说往生更加不定,因为他的心从来就不决定的缘故。还有如突然死亡来不及通知人,死在外地通知不到人,通知的人有种种因缘不能来等,都不可能有人助念。所以应当致力于“不论有无助念,皆决定往生”之念佛正定业。
七十五、问:念佛人,平日念佛与临终助念之间,应如何用心取舍?
答:应思:我今念佛,临终之时,即使无一人相伴,弥陀海众,决定来迎,往生无疑!然报谢娑婆之时,能得同修莲友相送,既少俗缘,又相庆慰,亦是殊胜之事。又若为自,则应当致力于“专修念佛,乘佛本愿,决定往生”,不可将往生押在临终助念之上。若为他,则临终尽量前去助念安慰,或念佛相送。
【第四部分 有关日常心行】
七十六、问:听到净土法门,但道心不强,时念时不念,这样能否往生?
答:道心有二:一、愿生心。二、精进心。
如果愿生心若有若无,往生也可不往生也可,时念佛时不念佛,则往生不定。不定者,进则往生,退则不生。
如果愿生心切,但因根机懈软,念佛不精进,时念时不念,然真愿往生之心,不容更改,则仍能往生。又,真愿往生,念佛自必渐渐增进。
七十七、问:我每天念念佛之外,很喜欢打麻将,这样是否能往生?
答:恐难!因推其心,念佛只是装点,打麻将正为所好,主次轻重颠倒故。
七十八、 问:有的莲友认为念佛不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念,能够安心地看电视、打麻将,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潇洒自在,这样才是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对不对?
答:不对。应当不担心自己往生,而思多念佛。至于各人念多念少,则又随人不同。然愿意多念,无有不同。
七十九、问:死后器官捐献无疑是菩萨行,但身为凡夫,难免执著,是否会影响往生?
答:如果忍力不够,愿力不坚,定受影响。往生事大,捐献器官事小,当保全大事,以求决定往生,证无生法忍,而后倒返娑婆,如释尊喂鹰饲虎,尚且不难,何况其他。
八十、问:我发愿要上品上生,可否?
答:此事自己当知。若为人前图好听,心已不真。若自视为上品上生之机,或有欠于机深信乎!历代净土祖师未闻如此发愿者。印光大师说:只要能往生,下品下生足矣!
八十一、问:我发愿要身无病苦、端坐往生、如入禅定、异香满室、天乐鸣空,以启发大众的信心,可否?
答:此非真为往生,而是人前做样子,装好看。如果真有功行,虽不发此愿,也必有此景;如果没有真实功行,生时大话容易,死后笑柄难收。总之,念佛往生一如做人,要实在,不越份,自己是几斤几两,就说几斤几两。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往生,不仅死时令人起信,实则生时更令人起信。
八十二、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
答:一切无常,表什么法!这是内心既不想往生,又想说漂亮话往自己脸上贴金。真想往生的人,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今晚就死去也好,寿夭长短,一切不虑。越是重病,越想往生。
八十三、问:我发愿既要得到往生利益,又要健康长寿、大富大贵,鱼与熊掌兼得,可否?
答:如此想者,恐怕往生远在后脑勺,现世五欲正遮眼。如果不是这样,只发往生愿就好。贫富寿夭,一任前命;生死穷通,全凭弥陀。
八十四、问:我为什么达不到“闻病重则喜”的境界?
答:自己应最清楚。一般有二:一、贪恋世间,不愿往生。这样很危险。二、贪生怕死,常情所限,闻病重难免心中忧戚,但愿生之心不变。这样仍得往生。
八十五、问:如果认为:不要仅仅满足于往生,还要考虑往生后快速成佛,所以现生要发菩提心,广读大乘经典,提高自己的心性,可否?
答:不可!如此往生,只是画饼。比如有人听说乘缆车可以上山,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乘缆车上山,上去之后还要步行登高,所以现在就开始步登,作为上山之后的帮助。”这样有用吗?只能说明他没有乘上缆车罢了。
八十六、问:不因自己的往生决定而满足,每天以经咒、佛号做超度佛事,以作为发菩提心、庄严自身的实际行动,可否?
答:不可!如此往生,也是画饼。
八十七、问:我看到拿念珠勇猛念佛的人就认为他是自力执著,这样对不对?
答:这种知见不正确!并非勇猛念佛是自力,懈怠不念反而是他力。心中仰靠弥陀誓愿,虽一日十万佛号,也是佛力。见他勇猛,自当效仿;效仿不来,当怀惭愧。
八十八、问:念佛要专修,不要杂修,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无奈的堕落和作意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怎样把握?
答:五欲乃人生之现象,谈不上杂。天有胜妙五欲,人有粗陋五欲,乃至畜生恶道亦有少分欲乐。生而为人,可以有合理的欲乐,以不违法律、不背人伦为则。本是五欲众生,怀此身份,一向念佛,即是专修。
【第五部分 综合疑难解答】
八十九、问:为什么念佛简单容易,是往生正定业,决定往生;其他艰难高深的修行,反而不是正定业,往生不定?
答:因为念佛,如《无量寿经》说,是阿弥陀佛誓愿所设定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众生念佛,顺了阿弥陀佛的誓愿,所以简单容易,决定往生。其他艰难高深的修行,并不是阿弥陀佛誓愿所设定的众生往生极乐的方法,所以虽修而不顺彼佛誓愿,没有彼佛愿力为保证,往生不定。
九十、问:怎样是念佛信愿具足,怎…
《念佛百问(净宗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