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智慧

  禅行——笃实力行的智慧

  对现代人而言,达摩秘付的四个行门,是提升个人精神生活的锦囊。它引导人们彻底检讨生活的状况、苦乐的根源、成败的关键。它能安服内心不平的情绪,引发达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它能给人一套实现的方法,训练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勘破无知和种种引诱,有足够的定力克服困难,而获得圆满成功的人生。它能给你清静的态度和意识,以冷静的眼光,看出生命的究竟和价值体系,使你活得有目标、有意义。达摩四行的简要含义是:报怨行、随缘行、称法行、无所求行。

  禅是开启生活智慧和生命意义的法门,它是一门心的效能训练。

  人如果明白怎么活,为什么而活,就能过得充实自在,活泼悦乐。禅正是教导我们获得这个答案的实践方法。

  生活在喧嚣扰攘的现代社会里,触目所及的是琳琅满目的诱惑,众所关心的尽是功名利禄;争夺心、较量心、嫉妒心、愤恨心,充斥大部分人的心灵世界。它像浓雾浑尘一样,蒙蔽了心理生活的视野。看不出人生的轮廓,理不清人生的蓝图。这正是容易沦落陷阱的原因。

  禅能帮助我们拭亮眼睛,看清世态的真相。净化心识,觉察生命光明之路,引导人们跨出踏实的脚步,走出充实圆满的幸福人生。

  禅就像一盏明灯,能点亮心灵,开启人生的锦囊,时时刻刻可以从中获得新的指引,展露自性中的般若觉性。

  中国禅的始祖达摩,是印度人,约在公元520年,由海路来到中国,弘扬禅法。由于其弟子们的创造发扬,结合中国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禅宗,达摩也就被尊为初祖。达摩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诸如“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等,甚至还有“易筋武学”等说法,其实大多是附会传说,而且也不重要。达摩所留下来最值得重视的是一篇称为“二入四行”的经文,堪称达摩留给世人作为红尘路上的锦囊。

  解行并重

  达摩所传授的人生锦囊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入”,就是教导人们参悟生命的圆满性;透过冥思与顿悟,看出生命的原貌,从而建立完整安身立命的价值系统。这也就是所谓的开解。它是发现生命的实相与证悟成佛的修持方法。故云:

  理入者,

  谓藉教悟宗。

  这是透过万缘放下,忽然超越于一切客尘(生活所接触的现象和执著),而看入生命的实相;在舍妄归真中,见如来本性,成就正等正觉。同时,也因为清醒和觉察,我们能活得更充实、更悦乐和更有效能。

  理入现清明,学禅以安心

  当我们从各种成见、偏见、私心和自我中心的系缚中解脱出来时,理性变得清明,思考和觉察力于焉现前,这就是理入。因此,它是现代人必须学习的法门,是清醒的生活与工作必要的条件。

  于是,我们该学禅,训练自己的心,让它变得安定,发挥清醒生活的功能,觉察到生命的喜悦,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领悟。

  训练就得从禅定开始,透过禅坐,让内在的理性得到充分的开放和流露,让心灵世界里的智慧得到苏醒。禅坐就是面壁,又称为壁观。它教导我们作超越现象的思维,解脱种种限定性思考,而入于智慧的直观,从而展开宽阔的心灵生活和视野,得到满足、喜悦和自在。这时,回过头来思考生活中的事务,就变得清朗又有创意。

  禅坐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一种心灵修持,透过禅坐,身心可以放松,压力和焦虑得到纾解,生活与工作的创意得以提升,这些都是经过研究证实的。近年来,坐禅对个人心灵的影响又有许多发现:

  它有助于一个人清醒的直觉(direct perception),这是一种对生活及事务产生直接的知觉。这种能力有助于我们观察事务的真相,看清事务的道理,明白自己真正的态度。

  禅坐的训练可以引发悠闲的警觉(restful alert),它有益于专注和学习。

  经过禅坐练习,心灵深处的纯净智慧(pure intelligence),自然得到开启,它是领悟和开悟的根本。

  在禅的训练中,我们发现最根本的内在自我(innermost self),它就是无我相,没有执著的真我,在那儿我们容易接近到永恒的慧命。

  禅学中所谓的“理入”,也就是透过心灵的安定和净化,从执著与对立的思考中解脱出来,我们不再只是生活在成见和限定性思考之中,不再只是用防卫的态度生活,而能跃入一个宽广的心灵世界,并发现真正的自己。这时,努力去生活,去实现人生,但没有执著和不安。这就是佛陀所谓:

  我生己尽,

  梵行己立,

  所作己作,

  自知不受后有。

  禅的训练,就理入的部分来看,不但学会真正的心灵自由、解脱和证悟永恒的法界,同时也领悟到,自己尽了人生该做的事,用慈悲和智慧实现人生,而得到圆融的满足。

  禅教导我们努力面对人生,告诉我们用清净的智慧面对生活与工作。这就叫“我生己尽,梵行己立”。禅也指引我们,努力开拓人生,增进众生的福报,但却让我们看清楚,没有一样东西在生命终了时能带得走,所以要懂得达观,懂得放下,不要执著。透过这个观照和觉悟,就能超脱,不再被六道轮回系缚,而回归到本体圆满的精神世界。

  理入的禅行,能让我们看出生命的意义;理入的实践过程,则使心的效能变得清醒,从而流露出慈悲、喜、舍的智慧和态度。

  以行入作理入的资粮

  锦囊的另一部分是“行入”,它包含报怨行、随缘行、称法行和无所求行四部分,是勘破种种客尘,让自己在种种挫折、诱惑、困惑中能起正觉;生活过得悦乐自在,从而供作理入的资粮。

  现代人不肯思索生死大事,不愿参悟自己本来面目,在“理入”上较少澄澈的顿悟。于是,“行入”的四个方法,对多烦恼的现代人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四行的意义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价值。我深信,如果一个人能透过四行改变自己的意识世界,无疑的,对心智成长、生活适应,乃至工作事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它确能帮助人在滚滚红尘中看出希望,活得坚韧有力。

  达摩所提出的四种改变意识的方法,正是帮助现代人精神生活调适的四种方式(四策)。不过,这四种方式必须加以解释,才能灵活应用。特别是透过现代心理学的新知加以剖析说明,读者更能了解个中旨趣。不过,在未作详细分析前,我们有必要先检讨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精神生活困境的根源时,也就更能有效的应用达摩的心理适应法则。

  生活适应的难题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普遍呈现着紧张、焦虑、空虚和不安。一般而言,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丰裕的,但在心灵上却显得赤贫。看来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夜深人静时却觉得怅然若失。许多人为了避免这种空虚,开始一头栽进电视节目、整晚打麻将,或者置身灯红酒绿、吸毒麻醉或步入淫色之乡。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精神上的困扰源自心灵的空虚。据我所知,空虚可能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最大难题。它使一个人看不出生命的意义和光明面,从而堕落迷失。

  欲望带来贪婪带来苦难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重心是欲望而不是希望。一个只顾欲望满足而不去接触希望是什么的人,生活态度是竞争与囤积。他对外在事件的知觉向度是敌意和对立。这是现代人精神压力的来源,也是紧张和焦虑的主要原因。敌意破坏了人的安全感,使人从自在感中连根拔起。此外,强烈的欲望带来严重的贪婪,它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匮乏和饥饿的感觉,造成永远不知足地向外追求;嘶竭呐喊地向外追求,正是一种苦难。

  过度功利的观念使人汲汲于营求,人竭尽自己的力量钻营,而把生活倒悬过来,生活变成追求物欲的手段。结果越是营求,生活越被扭曲,精神生活也就更加空乏。最严重的问题是,人们在功利的价值观念下,慈悲、宽恕、恬淡等人性体验已渐渐淡忘,人的相处不但体验不出温暖和亲密,经验到的反而是彼此的冷漠和冲突。

  享受越多,保护越周到,人们越容易失去强韧的心智力量。新生的一代,在富裕的环境中成长,既欠缺完整的生活经验,又缺乏种种历练;没有学会负责,更未培养出“有能力的爱心”。精神生活变得脆弱,脆弱到不能接受或容忍挫折,以致失去响应失败的能力和毅力。在我的辅导咨询经验中,脆弱是生活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脆弱的性格特质,使一个人走向逃避、攻击或防卫机转,如吸毒、酗酒、逃避现实。

  这些现象与经济发展带来的过度功利倾向有关。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的观念。佛教所谓“万法唯心”,它的意义是说,就个人的精神生活而言,发生什么事其实并非关键,真正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它和体验它。现代人的经济生活方式虽然改变,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成熟、健康的态度面对现代环境,精神生活无疑仍可以积极振作起来。

  现代人精神生活颓废的另一原因,是缺乏足以引导个人,从生活环境中发现意义,及建构其适应环境的健康态度。我深信人若以囤积财货为心态,精神生活即会弥漫着匮乏、不安和争夺的紧张或焦虑。反之,若有一套正确的引导系统,表现出来的将是一个健康活泼、适应力好的精神生活状态。

  此外,社会越开放,越自由,对于个人心灵生活而言,要寻找稳定的生活模式已不复存在,生活适应完全要看自己。如果人不能坚强起来,反而会因为开放和自由,而觉得失去安全感。在我们的社会中,不安、忧郁、逃避自由,甚至活得不自在的人正在急剧增加。

  精神生活是共业

  从心理咨询与辅导中,不难发现现代人精神生活困扰的主要现象可归纳为:

  生活缺乏创意,心灵失去自由。一般人在机械式的上班生活中,体验不出活泼的生活情趣。因此,创意的人际关系消失,人的相处和互动缺乏温馨和喜乐,甚至产生冷漠与冲突。

  贪婪和物化的生活,严重地折磨现代人的精神。人们因为贪得无厌,不停地向外追寻名利,造成严重的匮乏感和饥饿感。这是精神生活赤贫和不快乐的主要原…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智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