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若能转物即能仁——关于不被饮食、物质所转的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打闲岔?如果叫你修道参一句话头,或是看看《楞严经》,你如果再多去看点别的,你已经打闲岔了,你想再开悟就难了。开悟都得心往一劲使,都是奔一条道,脑子都不转弯了,达到那种直心为道场。你得有修道场,你那个的心呐,就在这上使劲了,没有闲岔的时候。这个时候才修到一个道场现前,你才有断这个妄想的可能性。这个弓得拉紧了,拉得绷绷紧,这个时候突然有一把快刀,一下把你无始劫的业力,这个生死根子给你砍断了,得这样才能砍呢。

  就像咱砍一个东西,比如这绳子,绳子拿在空中,软的时候就不容易砍断。你怎么抖落,砍也砍不断。如果这个绳子绷得紧紧的,放的很实在,或者你放在地上,很实在的,绷得紧紧的。你稍稍一碰,它就断了,很容易折的。你要是太松了,根本就不行。太松了不行,就是说我们的妄想太松了,它不能断。你只有把妄想绷得紧紧的,这并不是把妄想绷得紧紧的,而是把这妄想控制得紧紧的,不让它再干吗了,再往外流溢了。这样的话,我们才有一个断的可能,这才有回收的可能性。所以说,自己应该平时修行中,应该多观察这些东西。

  对好坏的取舍,这是很重要的一关,不然我们修道有很多的地方就浪费了。有时候为什么这个事师父不让我们去做,他说这么别扭呢?因为这个别扭,才是一个好事情。你要理解师父这些话,你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就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事情。包括眼睛看(外在的)东西呀,观察(外在的)东西,取决(外在的)东西,选择(外在的)东西都是一种浪费。你都把它控制到极小的程度。因为我们不能不做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干点活吧。你应该把它控制到最小的程度,能够维持这个生活就行了,能维持干点活就行了,不能浪费了。就是干的时候,也得把它回向到空,这吃饭的时候还得念偈子呢。是不是?念偈子目的,就是把这个吃也要空掉,虽然吃了,我还得给你空掉,这才行。

  所以说饮食上,在物质上,各方面我们都要简朴。这个简朴呢,并不是说是无意的东西,不是说我们没有目的的,是仿照什么哪个大德去修行。并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师父说,看过去谁谁都穿百衲衣呀,我们就去也学个百衲衣;说哪个地方日中一食,我们也仿照个日中一食;人家不摸钱,我们也仿照不摸钱。其实这些都是佛制。我的意思就是说让大家实实在在的,就是减少走弯路,别走弯路。那些东西正是害我们的东西,我们把它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说,一切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生成的,是为了减少妄想而制定的。

  包括用钵也是这样,也就是不让我们起分别心。饭菜不论好坏放钵里,一搅和就没啥了。就算有点好菜,或者各种各样的菜,但是倒到了钵里,你也能减少很多的分别。你要是放在两个碗里,它绝对就不一样。你吃吧,两个碗吃来吃去,就想着弄四个碗,四个碗就想弄八个碟,你越吃越贪。你用钵一个是提醒正念,我是出家人。另一个不起分别,不让你起分别。如果不起分别,这个钵的意义就真正的成立了,那是如来的应量器。不分别,我们这个妄想就断除了。而且这个食物,也变成了空相。它变成什么了呢?它回到了我们如来藏性里去了,那才是大事情。所以说我们没有慧眼,我们不知道我们在打妄想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所以说,佛菩萨看我们众生分别心,是很可怜的。自己不断地造业,造无明。什么是无明?不见光明就是无明,不一定发脾气才是无明。贪吃、贪睡、贪东西好坏,这都是无明;只要有分别心,就有无明;只要你起心动念,就是无明;只要你贪顺利,就是无明。

  三、化饮食为甘露

  所以说我从过斋的水讲到这,就是因为多喝一口水就多打了一个妄想,也是贪了一个无明。如果你克服一下子,虽然当时不能断无明,但最起码多少也能增点定力。是不是?不被它转,最起码我们也捞回点,是不是?不能全部捞回来,也得捞回点。我不能无条件的、永远的叫它转着我走。是不是?

  你一顿饭怎么地,一顿饭我也得给你吃好了,我也得给你吃明白了。是不是?虽然不能像大德似的,吃得一点妄想没有,最后早已变成甘露了。我虽然没有这样,但是我在这里能捞回一点,我就捞回一点来,捞回一个米粒就捞回一个米粒。每一口饭你都给它处理得好好的。

  比如说我次第食,这一口应该吃米饭,不应该吃菜。但是我把菜已经夹上来了,这个时候我是先把菜吃了,再吃米饭呐?我就把这个菜,我再扔下来,就先吃米饭,因为我错了,错了我改过来。你不能错就错吧,下回再改吧,顺便就吃了。你就被自己的习性所转,上当了。说我这是吃米饭,正好又是碰上辣椒,哎呀,我吃了这么半天辣椒,太辣了,我应该先再吃点菜吧,完了再吃辣椒。你避开辣椒去吃那个菜,实际上你已经被境界又转了。辣——它还能辣死你啊?是不是?那就咬牙吃去吧。

  再比如饭热,那面馒头是凉的,但按照次第来吃,我们应该先吃这个热的。但是由于太热,如果先吃热的,那个馒头我就得后吃。先吃热的耽误很长时间,有可能很多东西我吃不到了,浪费了,可能要肚子饿。这时候你应该取决于什么呢?不是根据饿和不饿。我们本来已经只吃一顿饭了,我们目的为了啥呀?不就是为了修道,修这个心么?什么是那个心?不分别就是那个心。所以说热点就热点吧,热点也把它吃了。即使真的少吃了一点食物,那我们也值得。少吃一口,我们得到一个心,你不干呐?是不是?为了那一口吃的,失掉一个心,你说你这顿饭不白吃啊?合不合适,你说?这笔帐不能不算。虽然是微小的一个念,但和大的一念,是一样的。微小的念你不能控制,大的念头你也控制不了。小的念头你不转,大的念头你更转不了了。虽然是吃一顿饭,这面热的,馒头那面是凉的,凉就凉的,我不管你,我先吃热的。哪怕那个馒头我吃不了,我把这边热的我吃了了。虽然是稀的也好,或者什么的也好,我先把它吃了。虽然我浪费了时间,少吃了很多东西,但是你得回的是什么呢?是那个真正的定力和心。你既然得回那个定力,那个心,那个物质失没失去呢?它并没有失去。

  佛法是不生不灭的,你不是得妄想,就是得这个心,这个心已经是圆满的了。因为一切物质本来是没有生灭的,在我们自性来讲,都是没有生灭的。它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们只是不知道,而被幻境所转。如果你克服这个幻境,在表面上是减少了,实际上,你是没增没减。就所谓的现在增多,你也没增多,也没减少。你就打妄想它也没增多,它也没减少。一切都是平等自在的,本来不增不减。那《心经》讲得很明白,告诉你不增不减。你老不信,你老以为有增有减。所以你就老在这里又怕增,又怕减。所以老在起心动念,被幻境所转了。你被它转干吗,你少吃,你就真少了?你少吃它也不会少的。你以为你饿了?你有法露,和那个粮食来比,哪个好?是,肚皮饿一点,但你心里清净了,它一样营养你。而且会再从别的渠道,去给你化出各种的东西,来营养你的身体。

  就像日中一食,虽然只是吃一顿饭,实际上并不缺营养。你虽然乞食生活,甚至少吃了很多的东西,但你的营养并不缺少。你真正的佛性呢,只能是越来越圆满。因为法界就是这样,它永远是一种平等,不增不减。你老把这个物质看得太重要了,实际上你堕入了增减之中。什么叫增减?就是分别心。我们要看破了,本来就很自在的事情。是不是?很自在的事情。

  人呐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办了很多的蠢事。办蠢事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有个贪心,有时候观察力不到。就有贪心也不要紧,我们要观察力到了,而且善于去观察这些事物,不被这些境界去转,我们很多地方,也就是处处都可以修道。你就上个厕所啊、你吃饭呐、你吐口痰呐、你走道啊、说话呀、躺着睡觉你都能修道。是不是?你就洗脚、剪个手指甲盖啊、就打个哈欠,它也能修道,都能修道。修道是很容易的事,不必去外求。就把这些方法掌握住了,观察力要是到了,就妥了。

  另外,知道就在自己的小小的地方下功夫,小小的地方下功夫,你才能克服大的环境。不能说大的幻境来了,我能做到顶天立地,我甚至能舍生死。有时候小的地方做不到,到大的地方你根本就不好使。

  我跟大家讲这些,就是让大家要注意这些事情,慢慢体会。修行中,自个得掌握经验,一点点总结。今天就到这里。

  

  

《若能转物即能仁——关于不被饮食、物质所转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