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
目录:
一、见性之前,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佛,不一定是真实的吗?
二、念佛要有方向,立一个目标吗?
三、初学怎么修行,明白“事理双泯”这个理呢?
四、精进地念佛要多长时间能够见性?
五、既然明理才能见性,不想念佛,单持一本《金刚经》可以能所双亡、理事不二吗?
六、一念代万念。
七、参禅遇到黑、静的境界。
八、什么叫“冷水泡石头”?
九、参话头和观心,怎么做?
十、参话头和念佛哪个快?
十一、“门外的人”依靠什么修?
十二、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十三、尽管念佛,不考虑知见,最后水到渠成。
十四、一句阿弥陀佛怎么念?
十五、实际修行起来,一点知见也没有的话,就像没有着落似的。
十六、人在因地上发大愿,发菩提心,是不是精进?
十七、如果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见到阿弥陀佛接引来了,应不应该去呢?
十八、那要没个极乐世界的话,咱们就没有地方去了吧?
十九、以后找不到师父怎么办?
二十、不信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
二十一、平时修半年,不如听师父讲一个小时。
二十二、修哪个法门都是一样的,关键是发大愿,守住四种清净根本。
二十三、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有护法?是不是大功德、戒行清净的人?
二十四、护法是佛菩萨还是天龙八部?
二十五、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是心量的大小吗?
二十六、走直道,去知见,处处不离佛号。
(编者按:上妙下祥法师一九九五年从山西五台山行脚乞食回至辽宁,后有本溪居士请至本溪市。此为一九九五年冬季,在本溪市一野外的小土房内,有七位本溪居士前来请法,所做的开示。)
一、见性之前,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佛,不一定是真实的吗?
——开不能示,示不能开,事理不二。
居士甲:有人说,见性之后,见到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才是真实的。见性之前,西方极乐世界那境界、阿弥陀佛,不一定是真实的。我对这个不明白,不知道师父是怎样看的?这个疑惑我就解决不了了!
妙祥法师:大家刚才说了,让我开示,实际上开不能示,示不能开。明白这个意思吗?
居士:明白。
妙祥法师:既然明白,你为什么还问这个问题呢?(居士笑)是不是?这个问题,修净土法门的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是个难点。关键就是说,在迷中,迷的时候,你修什么法门都是一样的,见到不是真的。为什么往往这么讲呢?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妄真呐,那个真的也是假的,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佛说我常不开演,真非真又恐迷。我常不开演呐,明白这个意思吗?
(编者注:详见《楞严经》卷五:“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居士甲:(笑)不明白。阿弥陀佛!
妙祥法师:就是说真和假,本身就是一个妄。言妄显诸真,说那个真,说那个假,用这个妄去显那个真的。佛说真和假同是妄。说这个显出的是真的,真的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
居士甲:我这弟子层次太浅,初入佛门,师父最好能够浅白一些,实在太惭愧了。
妙祥法师:所以说呢,开不能示,示不能开,事理不二。在迷中是这样的,只不过是言妄显诸真。“言妄显诸真”呐,就记住这句话,真假同二妄。佛还有一句话,妄想立虚空。咱这个妄想立虚空,虚空立世界,有了虚空,就有了世界的存在,“虚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有了世界以后,想干净,认为这不行,这烦恼太多了,我得干吗去,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你这个知和觉,还是众生,那是不对的。
(编者注:《楞严经》卷六:“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所以说怎么修这个法门呢?在《金刚经》,佛讲过这句话,如果知道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修?这么修!如果有个修法就不是佛法了。
居士甲:知觉是众生。
妙祥法师:所以说怎么想法去修呢?佛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离见,见有所不及”。你见见之时,所见的不是那个“见”。(只有)见离见了,见有所不及。
居士乙:无见之见是真见啊!
妙祥法师:那也不是,堕入无见之类了。无见不行,无见和有都是生灭法,说有说无都不行。一切言语都没有实际意义,没法修,你想了生死,想往生西方吗?带有这些知见就不行。所以怎么念佛呢?上次说了,就念《金刚经》,金刚(经)念佛法。一切知见放下。记住什么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不管真的假的,本无区别。迷时有真假,悟了时没有真假。
居士甲:师父说的那个意思就是不用考虑那些东西,尽管念。
妙祥法师:尽管念。
二、念佛要有方向,立一个目标吗?
——如果你不发愿,就是死水一潭。
居士甲:去掉未来,还存不存在念佛还有个方向,还有个目标啊?还用立一个目标啊?
妙祥法师:不用立目标。
居士甲:直念,直念就行?
妙祥法师:直念就行。但是,念呢,还得发大愿,为什么要发大愿呢?佛因为什么成佛的?你们说,根据什么成佛的?答一答。
居士甲:放下的彻底。
师父:不是。
居士甲:不是?
妙祥法师:佛因为什么成佛呢?
居士丙答:觉悟?
妙祥法师:因众生而成佛。在普贤十大愿品里,比喻了一个大树,众生是树根,佛是花果,是树上的果。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说怎么办呢?想得佛果,必须发大愿。什么是大愿?就是度众生。真正的发大愿,无我相地发。菩萨,佛,没有不发大愿的。如果你不发愿,就是死水一潭。你想真正地往前进,有时候进不了,堕入一种死水里了。堕落有和无那个“无”字里了,堕落“无”里了。
(编者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中,言恒顺众生愿有一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居士甲:师父这个意思是说,众生好比树根,佛好比是果,佛也是来自于众生,没有众生也没有佛。是这个意思吗?
妙祥法师:对。佛是因为有众生才有这个佛果的。因为什么呢?我刚才不是讲了一个大愿的问题吗?从这个理解,别的咱不讲,就讲这一个。有了大愿,就是活水,就是菩萨,为什么呢?在《妙法莲华经》里,佛把阿罗汉比做小孩了,最后阿罗汉也得回心向大,发大愿,行菩萨行,心里要生菩萨行。一旦发愿了,因果就不一样了,一切都转了,一切都在愿里帮你转了。
既要如如不动,又要有大愿、清净愿。什么叫清净愿?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这些相,离一切相,真正的发出大愿来,这个大愿布满虚空。说我往生西方、我成佛,(这些)一切都没有,就是一个清净大愿。只要有这个愿,十方世界到时候就现前了,随你挑,是不是?十方世界,无数佛国,你说哪不是西方极乐世界?随你挑。那才是真正往生的好办法,是不是?
但你说,我什么都没有了,往生时候我脑子里空了,啥也没有了,这也不对。有分别心了,那个就是见离见,见所不及。
只有那个“见”,真正的见出来了。这见才是真正的,也是觉,真正的觉。也就是参禅的那个“照”。那个照出来了,自动生起来了,你本有的。一切了了常明啊。那个才是呢。
三、初学怎么修行,明白“事理双泯”这个理呢?
——明理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明理。事理不二。
居士乙:觉妄忘记了,这时候用它来看一切东西都没有什么分别,看一切东西都一真一切真。
妙祥法师:你想,如果有分别,那个照就起不来了,双泯才能双照呢。“事理双泯”,一切事,事情,理,全泯。念佛啊,什么都泯了。但不是不念,你要说不念,那是断灭法,那又错了。但是念和念不一样,事理双泯,心里一下静下来了。念虽念,不管了。事理双泯,你那个本体,你那个本来的自如,真正起来了,开始照了,照什么呢?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说,你不就了生死了吗?了生死了,你上哪去不一样吗?就算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做不到也往上做,佛说就根据你的福德因缘,根据你的清净愿,佛国到时候现前,接你走就完了。
所以说,如果把这个主题,这个主要问题抓住了,怎么念怎么是,怎么修怎么是,慢慢一点点来。说我做不到,其实那已经开始了,你明白这个理,已经开始了。(说做不到)这就是个习性,慢慢地顺过来就妥了。
居士乙问:那我们刚修行的,如何去明白这个理呢?
妙祥法师:怎么去明白这个理呢,就是修行去明白。
居士乙:那怎么去修行呢?
妙祥法师:就是去明理,去修行。明理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明理。事理不二嘛。
讲具体的,我这方面没有啥经验。我是这么想的,你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把它靠牢了,就给它靠牢了。靠到什么程度呢?要说到方法,又是什么三昧、正定这些外边相都出来了,那只是个方法。所以佛说呀,那时候全空了。空是什么?空才是觉海里一沤泡,大觉海里一沤泡。今天有了,明天灭了,不真实的。真实的是什么东西呢?是那个觉。觉悟的才真实呢。觉悟了,你怎么修怎么是。不觉悟,怎么修,一会儿就跑岔了。
居士乙:不明本心,修法无益。
妙祥法师:哦,对了。
居士甲:现在感觉像茫茫大海似的,在里困扰着呢。还着急,还找不着头,你看这…
《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