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晚了,最后一看没有水怎么办呢?在道边停住,渴就渴死吧,就这么地吧!就不管了,休息吧。把地照一照,在干沟旁边,认为没有虫子就坐那休息。等到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这个渴劲根本就没有,不存在了,而且满口的津液,就不知道什么叫渴了,而且再喝这白水根本就不好喝。原来这个“渴”也是个妄想!
我们为什么不能得到无上的甘露?就因为我们老是被妄想转,不能克服困难。如果克服困难的同时,我们就会得到甘露,就是更真实的东西。所以说我们现在所得到的认为所谓的好,那只不过是一种垃圾。我们捧着这个垃圾去大声地喊叫,“好!好!”实际上不知道有更好的东西。我们就迷在这个垃圾堆里头,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啦,最殊胜的东西。你不知道从自性中淌出来那个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所以说我们想得到无所得,就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去行道。只有你严格地行道,才会得到无所得。千万不要骗自己,一定要努力去做,不能偷懒,不能骗自己。说:“我呀,到时候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行啦!你看人家年岁挺大的乡村的老婆婆,老人,念几天佛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只是你说的往生,究竟往没往生,还是升天,还是到人间,还是怎么回事了,都不清楚。必须得有真正的把握,不能糊弄自己。所以有法师就说,都说往生,我看靠不住!就这个意思。
要往生不可能啊,只是想象那么个意思!你必须得靠真实功夫来修持,平时不修持,到时没有这个因缘。世界上没有便宜可得,所以我们现在一定不要图于便宜。听完行道以后,一定要如实,实实在在去行,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为什么是唯一一条路?因为你再听下去就等于我在害你,你在吃毒药;因为你的理论是靠听来的,如果不去行就等于吃了毒药,你执著这个理论。如果你真正去行,即使你不听,那也是真正的行,你听了以后,更能去行,那速度就更快了。若不行你就等于吃了毒药,反而长了更多的知见,“啊,我知道,原来行道就是那么回事,叫我们往坑里跳,叫我们碰石头,叫我们踩屎尿,叫我们变傻子!世间人都瞧不起的东西,师父叫我们去做呢!”你有这想法可坏了,千万不要这么想。往往最朴实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东西,而且是最直接的东西。就在于你会看不会看,你要会看,往往就是最直接了当的事情。
下面我再讲“十方如来菩萨同护叹”。十方如来菩萨就是说十方佛,我们都知道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各方上下。那么什么是十方如来和菩萨?虽然我们说的是有十方,实际上这个十方就是我们的自性。因为我们自性是遍虚空满法界的,这个叫十方。如果我们执著在一方,说西方或东方,实际上已经不是十方了。离一切相就是十方,一念清净就是十方,一念正觉就是十方。如果不能一念正觉,你永远也得不到十方。说我从这方再到那方,那你只是说到一方世界,永远也得不到十方。想得到十方就是一念正觉。什么是正觉?就是说“无所得”时你才叫正觉,这时候才是十方如来。
“同护叹”,佛菩萨都同时护持你,赞叹你,不让你受到任何的损害。所有的菩萨都护持你,这菩萨有天上的菩萨,地上的菩萨,各界的菩萨,没有不护持你的。叫你大难化小,小难化了,同时给你讲法,叫你速证菩提。你要是能够这样去修,观世音菩萨就会到你跟前来讲法。到你跟前讲法,那你这个地不就是在西方极乐了吗?大势至菩萨就会到你跟前,赞叹你,给你预记,给你讲法。
所有的菩萨都会这样做的。他们是无相的,他们之所以证到了大菩萨位,就是因为他们“得于无所得”。他们外无一切相,看到有的人能继承他的家业的时候,他们也十分赞叹,毫无所求,实心实意地帮助你,而且不需要你任何的代价。说你如何如何,说我如果没修你的法门——说我修禅的,阿弥陀佛不来,观世音菩萨不来,大势至菩萨不来,那你就错了,那你永远也见不到阿弥陀佛。
你说我修禅的,只有禅宗的祖师大德才会帮助我,其他的祖师大德不会帮助我,修净土的祖师大德不会帮助我,那你就错了。一切菩萨都是一个心,都是无相心,只要你修佛法,你真正去修行,没有不赞叹的。法门不重要,关键我们那个不分别心,那个苦修才是重要的。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大家要知道十方佛菩萨都是无相的,我们想成为佛菩萨,我们必须无相,不要分别,才能成为佛菩萨。
“同护叹”,咱们讲的赞叹,要是讲护持的例子,那就更不用说了。过去,我曾经有一回去打水,刚行完道,行完道后去打水,帮助大家打,也包括自己。过去打水的事很少去做,都是别人的事,自从信佛,行道以后,这个心地特别地柔软,愿意为大家做任何的事情。大家能不能做?也能做。但是我就尽量主动去做,并不是为了抢,就觉得这是我应该去做的。而且很自在,没有所求,没有说图于什么,觉得应该去做。拎个水瓶去打热水,走的时候又是经行,自觉不自觉就经行,头一低,就开始慢慢摄心,轻轻往前走。
正走着,那面过来一辆汽车,这时候觉得空中一亮,用眼角稍稍扫一下,只见一块玻璃从头顶直落下来。一个大三角玻璃打了,这个大玻璃从空中就下来了。下来呢,自己也没有任何想法——慌张的,心里非常平静。当这个玻璃落到地上的时候,午,赛6能长久的发心上随时的()天天的要有这么一个信愿要度众生,就轻轻一声响,玻璃没有任何破损。这时候稍稍瞅了一眼,一块大三角玻璃。
刚才过去那辆车,汽车里的人也没有任何表情。要说是往下扔一块玻璃,没有。而且旁边有锅炉房,也没有任何玻璃落下来。你不知道哪落下那么一块大玻璃,就从我那落下来。事后就有一个感觉,就好像有人托着这块玻璃,轻轻地放在地上,这么从空中落下来。而且那时好像还是冬天,按理应该是摔碎了,但是不碎;而且从头顶斜过来,这就免了一难。要是没有这个行道,这一难是免不掉的。所以说我们大家通过这个可以知道,十方佛菩萨都在护持,他们不会让你修行而有所伤害,同时你还能免去无始劫的业障,或重报转轻报。
这样的事情就太多了,本来要说的很多,但是大家在行道上都有了体会,而且感悟事情就更真实、更实在、更多,就不讲那么多了。总之我们只有行道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佛子;如果不去这么行道,我们还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佛子,这个是个捷径。我们大家一定要去行,不管修哪个法门都应该做,不管是在家出家都应该修,要不我们就不会修行,浪费得太多,平时也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
“行道本无话可说”,就摄住心念不要打妄想,哪有个语言可说可不说?没有这些话。所以说无话可说,它是究竟。为什么无话可说呢?因为无处不说。《弥陀经》讲了,鸟叫唤,树林在讲法,就是因为无话可说,才一切处都在演法。如果你有话可说,就不会一切处讲法。就因为一切都无话可说,才无处不讲法,都是佛法。
这个无话可说是“以无念为宗”;以修无念为入门,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东西;无念为我们的归宿,无念为我们的家。所以说要修无念。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先达到无念,这才能入门。你没有这个无念,想登佛法的大门,是登不进去的。说我保持一点念、不丁点儿念行不行?也不好使。说我念佛能不能进去?也照样进不去。只要有念都不行,只有无念才能进去。你不能把拐棍当成门,一定要知道,拐棍的目的是让我们达到无念,这就对了。
“慈悲为本”,为什么要慈悲?因为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有了慈悲,就和我们的本来本体相应了。所以慈悲为本,这个“本”就是我们的本来,就是我们的自性,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说我们处处都要慈悲,看一切众生都是前生的父母、未来的佛。所有众生包括有情和无情。如果你把有情看成前生的父母、未来的佛,把无情看成了另外,你也不能成就。一定把有情和无情皆看成前生父母、未来的佛,才会真正的得到大慈大悲。想得到大慈大悲,你必须有这样的胸怀。它是本来的面目,为什么?因为正报和依报是一个,不是两个。
“无所求为持戒”,想得到这个法门你就得以无所求为持戒,没有所求。什么叫无所求?就是要把这个人心死掉;人心死掉了,道心才会生。如果你有所求,就不能死掉人心;人心不死,道心不生。我们不能无所求,就不名为持戒,只有无所求才为真正的持戒。
为什么无所求?因为不用求,因为本来我们一切具足,不管这个小孩也好,大人也好,你不要把他看成小了,看大人很有本领,小孩很可怜,你这永远也不会成佛道。所以黄檗禅师说:“你把众生看成可怜相,那你不会成佛道的。”所以说我们要有无所求的心,因为我们自性不用求,一切都圆满,就一个小虫子它也非常圆满,它也没有少过。因为我们老有分别心,这个人很好,那个人很穷,所以说我们自己不自在,并不是虫子不自在。是我们有分别心,不是那个小孩小,是我们的心有“小孩”,有大小,所以我们心里不自在。很多菩萨变成小孩也很自在,教化我们,我们不知道,认为这是小孩。我们心里有了分别,有了分别就有所求,不管你求好求坏都是无明知见。要想持戒,必须无所求,没有所求的心。包括在你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要求。
有人曾经问过佛,说当处在危险的时候,四面都有大山向你压来,这时候你怎么办?佛说你只能忍。就是让你忍。为什么叫你忍?就是让你无所求,一切念不动。你要能忍住不动,哪来一个大山?都是我们处在幻中。如果一念分别和害怕,当然了,大山就可以把你压成肉酱。佛就讲了实相,因为我们不懂,所以到处所求。什么叫所求呢?就是我们那个心一动就叫所求;心不动就叫无所求,这才是为真持戒。
“无所得为目的”,刚才讲了无所得,这才是我们的究竟。这个目的就是说已经是究竟了,不要再怀疑,说这里面还有如何如何,那就不对了。因为无所得,没有可得可不得的问题,已经达到究竟。这时我们就明白了,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根性、根源、来源、怎么生成的、怎么形成的,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我们的狂心顿歇,这时候我们的狂心才顿歇。在不见到实相的时候,你的狂心不会顿歇的。说我修行得挺好,我能控制自己不打妄想,或是少打一段妄想,能不能狂心顿歇?那不行。
真正歇的时候,你只有看到你的实相,你彻底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人生是这么生起的,无明是这么回事,我们的本来面目是这么回事,噢,原来如此。这时候的狂心不歇也得歇,能不歇吗,是吧!你就没有啥所求的了。你觉得一切都那么淡泊,一切都是那么虚幻,不真实。而且你也自在了,包括你的情感,你都放下了,要不我们的情感老放不下,一会这个好,一会那个好,这个如何、那个如何。老是不自在,老在分别,东看看,西看看,他如何如何,这个如何如何,和我怎么样。学佛了,本来看得开了,最后还跟自己过不去,老不自在。
所以说我们要想得到真自在,你必须得到无所得。无所得,狂心才能歇,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什么是目的?就是我们的本来,我们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家不要怀疑自己。为什么不怀疑自己?就是我们本来就是一个现成的佛,是因为一念不觉,迷了,堕入到众生;因为我们那时不成熟,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是我们不知不觉生了一个迷觉,所以堕落了。我们通过修行,三身成就,就永远不再迷了。所以说我们得到无所得为目的。
这里就是“略说相貌”。“略说”就是很简单地说一下。“相貌”,什么相貌?就是无所得的相貌。
“心中常悟”,什么叫心中常悟?就是用你的这个心,比如妄想心常去想,想得道,想以后开悟。“悟”就是你的真心,得到你的真心。
“趣入实相”, “趣”就是渐渐地进入,“趣入实相”就是渐渐的进入实相,和实相相应了。一旦相应就会得到实相。
“以助道业”就是助你的道业早成,省得跑了很多的弯路。
“其功德之大,难思难议,难说难尽”,为什么功德这么大,不可说不可说,因为十方佛成就,无不从此来成就,都是这么修的,没有不从这修的。佛这么修,菩萨这么修,我们也得这么修。所以说它的功德不可思议,能成就十方佛。所以说“为十方如来、菩萨,所加持,护念赞叹。众生欢喜拥护,如荷花出水清净,虚空无貌自在。”
《经行讲述:得于无所得时方为道》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