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境善恶一念间
——当我们挨骂、挨批评的时候,那是你因为有了功德才会有这种因缘;你没有这种功德,不会找到这个因缘。
◎妙祥法师 讲述
时间:二〇〇四年五月十三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
听众:大悲寺全体僧众
今天晚上没准备要讲什么。(放掌)本来结夏安居,咱们这个打七已经完事了。打七的总结也就告一段落。因为结夏安居,咱们提前的这个准备虽然不是特别充足。咱们为什么没有准备得特别充足呢?因为咱心里多少有点数,平时修行抓得紧,时间基本上都够用。
本来想这一段时间呢,就是这么样安排。正常的功课咱们还去坚持,不能松散。因为就像暖法,暖法就像烧炉子一样,这个炉子火不能撤,你必须得长期地熏习。你就是学了多少年我们也得往下走,这样的话你才能产生点定力,产生点效果。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不好使了。我们的功课并不是说结夏安居前我们就做,结夏安居以后我们就不做了,所以我们结夏安居这个期间应该更好地完成。
现在咱们时间抓得比较松一点,因为让大家多少有一点缓解,但只是这几天的事情,以后还要把时间抓紧。一个是完成学戒,每天下午的学戒还得坚持,学戒一定要坚持。不管问题讨论的怎样,哪怕讨论半个问题,咱也得坚持学戒。戒律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因为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太少。
就我来讲,现在就是看到哪块,就是看到沙弥戒我都觉得很惭愧,而且不明白,虽然文字能看懂,实际真正的心能不能做到位?有很多东西都没做到位。我们的心并不是和戒律合在一块的,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做,而是完全能做到的。但是呢,我们还有放逸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文字相上不能理解的地方。特别是这个比丘戒啊,还有菩萨戒,还有比丘尼戒这就更多了。所以说,我们需要的东西特别多,就整个结夏安居这个期间全部研究戒律,我们也只能说研究一点点,只能研究一点点,我们差得太远太远了。何况我们还有其它的功课,比如说禅定你不能丢,那是原则,绝对不能丢。你没有禅定力就没有智慧的,禅定力是生起智慧的。所以我们要全面地抓,两个都要抓好,所以我们就要求自己要多努力。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呢,今天早晨我跟大家讲,我们的威仪要抓一下,特别是我们的威仪方面有时候这个毛病得讲一下。我们有很多的地方太放松了,而且这个放松并不是这一段时间的放松,头一段时间已经放松了。虽然表面上我们的威仪还说得过去,没有大的过失,但是细节上我们差得很远。特别是有时候看到大戒师,我们沙弥恭敬心不到位。有时候说话都是大声大气,甚至嬉笑。对一个沙弥来讲,每个大戒师都是你的师长,我们必须恭敬到位。因为你不是在人上恭敬,而是在法上恭敬。只有恭敬大戒师,你将来才会有受具足戒的机会,受比丘戒的机会,你才能入到比丘位。你没有那个恭敬心,因果是不成熟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强调两点,这个比丘具有两种:你稀里糊涂也可以挂个比丘名;如果你认真地想得比丘位,那就特别难,这非常难的。不是受戒以后难,受戒前就非常难,所以你必须得全力以赴地去争取。你要想混那是很容易混的,挂上个名就可以,是不是?师父给写个号条就去受戒,那受戒了你就叫比丘了?那空有其名。你什么都做不到,你既不发那个比丘心,又做不到比丘行,所以你挂个虚名,将来的果报也不会太好。(编者注:号条,沙弥必须经剃度师允许,才能去戒场求受比丘戒,“号条”即剃度师给戒场写的一个证明,请得戒和尚对前去受戒的沙弥慈悲摄受。)
我们今生学佛就特别难,机会也很难得。我们想入比丘位,那我们作为沙弥来讲就得严格地要求自己,比一般人要付出多得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的整个心全部投入进去。比如说我们早晨一敲板,那个板是常住,那代表命令,你不能再有半点散慢,听到板声马上就得起来,就像部队的号令一样,那马上就得起来。你说:“我睡不醒,没听到。”这可以。如果你要是心里听到了,你在那故意躺一会,那就有罪过了。多躺一分钟有一分钟罪过,多躺两分钟有两分钟罪过。不是我给你结罪,也不是哪个比丘给你结罪,是你自己心里在结罪。谁给你结罪?是你自己的心结罪,那就影响你将来受比丘戒的这个因缘。
因为你要受比丘戒,不是从表面上去得到戒体就完事。而且要得比丘戒的戒体,你得多少,能不能成就,全在你平时的因果之中。所以我们在这块就要特别小心,因为你做沙弥来讲必须付出很大的辛苦。不能看比丘,已经受了比丘戒的人,他们有他们的作为和修行的方式。沙弥必须要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而且恭敬心要到位。就哪怕一个最不起眼的,有很多毛病的,甚至或者是有很多缺陷的这样的比丘,你必须得真心地恭敬,就像见到自己的老师、父母一样,那么样的恭敬。不允许有半点瞧不起的意思,你有半点瞧不起,将来都是有因果的。特别是常住的命令更是应该遵守。所以这两点对我们沙弥来讲就特别的重要。
所以就是说恭敬上、威仪上一定要注重。你比如说对面来了大戒师,一定要侧身,合掌,不能仰头,头稍垂,但不能过低,稍垂就可以了,这个很重要的。因为我在五台山的时候走到台怀镇,有时候就碰到对面来的沙弥尼,还是比丘尼就不太清楚了,看到这个大僧以后,她不管你是沙弥是谁,她都要站下合掌,低头,垂头。当时那就生起一种特别的感动,对五台山有一种特殊的印象。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她代表了五台山的形象,所以说对五台山就特别尊重,感觉到文殊菩萨在这个地方教化确实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我们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每个沙弥见到大戒师都能那样做的话,人家并不会说你这个沙弥如何如何,而是说你整个的僧团,也会说你的师父教化有方。否则的话,人家会笑话。所以说,我们不管多大年龄,见到比丘一定要合掌恭敬。有时我们在认不出来他是沙弥的时候,我们也同样去合掌。因为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本身就是沙弥。我们沙弥应该这样低下来去做去,这样将来我们才能在比丘戒上获得真实。
否则的话我们就眼前的这个恭敬心都不到位,你想获得无相的法宝,不可能。那个无价之宝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所以从恭敬心,威仪上首先就得注意。所以说你想获得这些就得拼命,没有别的招(注:方言,办法的意思),就得豁出自己,少睡、少吃,甚至挨饿。有时候为了去服侍大戒师,我们可能时间紧张,吃饭就来不及了,我们可以少吃,没有怨言;而且我们服侍大戒师,可能少睡觉,我们也得认可;甚至少喝水;甚至挨说、挨批评,这都得认可。
这点我们作为沙弥来讲都得特别地注意。为什么要注意这些微小的事情,实际上它并不微小。就是说如果你注意它了,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马上就不一样,你的正念马上就回来。有时候正念并不是说我再另外找个正念,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去找,这个很重要的。这是一个问题。
在吃饭的问题上,基本上大家看到了,都挺注意威仪,而且呢,贪吃的现象几乎是没有的。特别是沙弥这块,吃东西都特别地注意,我看挺好。而且有时候甚至吃不好,虽然吃得时间稍长,有的可能是身体原因吃得慢,有病或是干嘛,有时吃得差一些,但是都能够控制自己。在这方面我感觉挺满意的,这方面确实不错。大戒师更是这样,有的牙不好,吃不好,但是从来没有怨言。也没说:“等等我,时间不够啊!”都是尽量争取,争取到哪就算到哪。而且有时候很多的水果应该吃掉的时候,因为菜不烂,他们就不吃了,或是胃肠不好也就不吃了。虽然是不能吃,但从来没说为吃水果的问题去产生怨言,从没有,都挺好。就是说这方面,在饮食方面我们基本上还挺好。
但是呢,我们思想上还要有一个准备,什么准备?准备挨饿。我们在有饮食的情况下,能基本上满足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能保持心态的平衡。但是呢,你记住什么事情都是无常的,无常它是一个规律。你不要以为“常”,无常是很快的,时时都要想到无常。你等到有一天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可能有饭,或没饭,或是少了,或硬了,有时候甚至听错了,种种的原因都会造成你吃不上饭,或少吃饭。
为什么我要把这个提前讲一下?因为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你要不提高警惕,将来有一天你就会在这上跌个大跟头,起个大烦恼。特别是行堂的,有时候行堂的换了,到你那地方,你还没等表示呢,他可能就过去了。到我那地方,我可能没表示,意思不要了,但可能使劲给我。可能把我肚子胀得很大,而你那面可能就会很饿了。这个不平衡的状态随时都要发生的,我们必须要随时做好准备。
那五观里不也讲了“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是不是?“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是不是?它有这个,我们平时就得常常地思惟这事。今天吃饭时我一看,人家送上来,而且那么样地供养。实际上这时你必须提高警惕,和平时期要想到战争,我们这个时候也应该做好这个准备,心里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烦恼。有时候我们很多的烦恼是因为我们心里没有准备造成的。这是我讲到饮食的问题,顺便说一下。
讲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修禅定的时候,你同样心里要有准备。因为我们都是共修,它不像个别的单独修行,这个容易控制。共修呢,它既有大环境的好处,同样它也有一些需要忍受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正打坐的时候,坐得正好,可能巡香的给我们一香板,这个很正常。或是有人扒拉我们一下,你觉得坐得很好,头稍稍低一点,你认为你正在入一种境界里,这很有可能。但是呢,有人就可能扒拉你一下,就破坏了你这种境界。或者有的人正打坐入定呢,觉得很清净的时候,突然门“咣当”一响,这会造成你吓一大跳,马上心就乱了。
这个问题怎么处理?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应该知道万法归一的道理。佛讲了:你不知你真心外洎于山河大…
《外境善恶一念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