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日月星辰,都是汝之真心,妙心。就是说一切的外境都是我们真心里的变化,没离开真心。这是我们的原则,你不能离开这原则。当我们打坐的时候,要发生问题的时候,都是你自己的变化,与谁也没有关系。因为《金刚经》讲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和谁都没关,那我们眼前这些人是哪来的呢?那我们周围环境呢?那只不过是你业力的表现,受这个果报而已。实际上都是你自己的真心中所显现出来的一种业力,一种幻境。
所以说,打坐的时候你必须要把心态调好,知道是一场幻境的时候,就是谁打你都得心甘情愿地来承受。比如有人打你的时候,你马上就说:“哎呀,这是帮我开悟。”你只要是用这一句话,马上就是云开雾散,一片乌云马上就散开了,心里就不会受伤。如果你要是那么想:“哎,你看看,这个人尽找我别扭,这一香板打的,我坐得正好呢。”你这种心态马上就结了一个疙瘩,这个疙瘩结了以后,在你心理的影响下,胸、肺等生理都要受到影响的,甚至影响到肾脏、脑袋,最后叫你躺下,爬不起来。这个很厉害,你就暗生气都不行。
所以你必须及时地把它散开,马上把它散开。你不管它什么原因,必须马上这么处理:“这是帮我开悟,这是帮助我,太好了。”马上用欢喜来把这个问题解释了,千万不要在那生闷气:“哎呀,这是果报。”在那块果报、果报的,因为啥呢?你没有欢喜领受的同时,光说果报,这会是果报,一会就不是果报了。“果报,果报你就这么打呀?果报你不会慢点?”最后果报他也不想了,就生闷气。一生闷气,回来你的腰和你的头部、胸部全部作病。
因为我有这个体会,所以我跟大家讲。原先在盖县茅蓬住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出家呢。突然就进入一种状态,因为每天我经行,经行用功的时间比较多,走路进入一种禅定功夫,就踩到了牛屎。别人说:“你踩到牛屎了。”我把那个鞋拿起来一看——黄土,就是黄土,怎么看也是黄土。等到回来再踩的时候,别人说时我再看,还是黄土。
头一回是没拿起来看,只瞅着看,看不清楚,好像是牛屎。等回来时候再拿起来一看,因为又踩上牛屎了,自己拿起鞋一看,还是黄土。就是说什么呢?这个心用功夫用到一定程度了,分别能力就差了。
虽然如此,那时候回来正赶上吃饭呢,吃饭的时候,脑袋那种状态就是特别想打坐,就不想动弹,饭也不想吃了,最后去坐着去了。这时候有个人就说了:“你看人家刚吃饭他就要打坐。”你说这句话能伤到你什么?当时,心里刚开始没有什么:“可不是咋地,刚吃饭咱就去打坐,影响人家过斋,人家心情不高兴。”
思惟思惟心里就有不平了:“别影响别人。咱还是算了吧,别坐了,还是吃饭去吧。”就下座了。下座就吃饭去了,吃饭这火也不下去。后来想:“得了,吃完饭还打坐吧。”还是那种状态,非要打坐不可。人家一看你这种状态都躲了,人家躲得远远的。就有一个没躲,他为什么没躲呢?他来帮助我、护持我,怕别人打扰。他觉得:“我在这看着他。”他觉得看着我,回头看着没啥事怎么办?拿笤帚扫地吧。他在那扫院子,拿着大笤帚,左一笤帚,右一笤帚扫院子。你在那边打坐,他在那边“哗哗哗”的,这个心里又不平了。
虽然就这么两个微小的动作,最后导致什么结果呢?可能有半年左右,将近一年到半年的时间,整个身体就是坐不下蹲不下,坐那必须得靠墙,就蹲下必须躺着,最后都形成粘连了,重到那么个程度。最后怎么好的呢?上五台山受戒以后,背着包行脚,这才打开这个胸、肺这块整个的粘连,最后都打开了。
我讲这个例子,就是让大家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自己伤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人打你香板的时候,或是有人关门突然响的时候,你马上把它散开,作一种意念——这是在帮你。除非你有定力,不在乎,那可以。这样的话会避免一种伤害。为什么把这种经验讲给大家,因为有很多打坐的居士啊,或有的僧人来问过我这件事情,而且他们都是在这问题上过不了关。特别是在家居士,因为他的修行地点不像咱们这,有时候有个禅堂,又关门哪,都把你封得很好,挂个牌没人过去。居士那不是,你这面刚打坐,那面“咣”一脚就进来人了。所以这个很重要。
另外有了这种方法,将来你们闭关也会用得到的。闭关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就在收摄六根的同时,它要产生幻境。有时候你在那走道,因为你走路摩擦或是各种动静产生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听到外面有人说话,或者是敲门,或等等的动静,它都会有的。这时候因为你在收回六根的同时,在修行的时候,它这里面有很多的习性要往外拔,那个嗔恨心就起来了。并不是修行带来的嗔恨心,是你原先心里已经有嗔恨心了。要拔出这个种子的时候,你要处理不好,又造下一个业;你要处理好了,会顺利地过关。就是外面有动静,不管你是幻觉也好,或者不是幻觉也好,用一个很好的念头把它转开。
如果你能证到无相,马上有定力,知道它是骗局那就更好了;做不到呢,像我刚才讲的那种办法就可以,这个提醒大家注意。所以说,我们知道这个,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有人说你或骂你,它都是一场幻境,并不真实,它只是帮助你的一个因缘,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当别人说你的时候,你一定要生起欢喜心。因为啥?欢喜心,它不是说谁说你都能生起欢喜心,除非菩萨有那种心态。
我们创造条件生欢喜,硬生欢喜!当别人骂我们的时候作好想:“好!这肯定是在帮助我”。第一个我要肯定一下,肯定在帮助我,他在给我讲什么法。我应该把它作为最珍贵的东西,慢慢地要把它吃掉。还要给自己一种想法:“不要快吃,慢慢吃,它肯定是无价之宝。吃快了品不出味了,一定要嚼出滋味来,细嚼慢咽。”这个时候还要产生一种贪心:“最好多骂两句。”你真正把你的心态整个调整过来。调整过来以后,这个时候你去接受的话,就有了智慧,你会观察他说的很多的问题。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一个例子,有的没听到,我顺便说一下,重复一下。就是闭关前,闭关前去南芬区,因为我答应一个人,要去见一个人。那是顺口说的,但说了就得算数,是不是?我寻思出关以后去,那三年以后万一这人死了怎么办,是不是就见不着了?所以我还提前去吧,先把这个账了了。就去了,走去的。当我回来的时候,走到是桥头镇,这时候有个骑摩托车的人站那块就招呼,说:“那个出家人你过来,那和尚你过来。”他口气很硬,因为我在道那头,就不理他,因为我已经止语。他招呼我,我也不能过去。(编者注:南芬区为辽宁省本溪市辖区,师一九九六——一九九九年闭关所在的思山岭乡甬子峪村即属南芬区。)
我就往前走,也不回头。他招呼我两三遍一看我不回头,他就不招呼了,就喊:“你是不是骗子,啊?你这个出家人是骗子吧?”他使劲喊。那道上那么多人啊,也不算太多,但是肯定有别人能听到。当听着说我骗子的时候,我马上就生起欢喜心。我说:“他在骂我。”骂我怎么办?我不应该走了。他招呼我没过去,他骂我,我得坐下听。我正好走到桥头镇那块,我就坐下听。生起这种欢喜心来听,就是心里猜:“他肯定有什么要帮助我的。”当我坐下的时候,他一看我突然坐下不走了,他不骂了。虽然我那个心态也处在既有欢喜听的时候,也有不想听他骂的时候,它俩也都互相争夺。但是呢,我还是控制自己,让它欢喜听。他既然不骂了,那我就得走。我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专门找挨骂的,世间有那句话:这人就是找挨骂的,可能我这种心态就是这种专门找挨骂的。
但是呢,不是找挨骂完了就完事了。走的时候我就思惟:“他肯定有道理。”究竟道理在哪不知道。怎么想这几天每天的行为——就是推断哪,今天都干什么事情了,有没有骗人家?或是说话撒谎了?因为我正完成一件不妄语的事情。答应别人去看他,说看别人那马上就去了。而且整个过程思惟一下,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记忆的过失。后来就往前推,已经走了很远,一个小时了,走到一个沙滩那,坐那还想那个事。那时候这脑子已经把所有的思惟淡漠了,而且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还有什么需要想的。心里很平静,觉得很清净,很平静,没有啥可想的,没有啥可回忆的事。就在这时候是个关键,我没有放松,既然想不出来,我说肯定还有问题,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所以我还得想。
在想不起来的时候,我就硬想一下。突然的,这时候发生了变化,想起来临走的时候,我跟性空说的话。他说:“师父,你下山什么时间回来?”我说三天,比划一下三天。因为止语啊,我就比划:“三天以后。”今天正好是第三天的下午,不到傍晚吧,三点多钟。因为离那还有挺远、挺远的路程,要想走回去,天黑前肯定连村子里都到不了,别说上山,离山里,离村子还有八里路。我准备在外面找个草垛,睡一宿,享受享受大自然的美,享受一下。原先做那个打算,突然想起这个事情,我如果今天晚上不回去,那就犯了个妄语。答应的事情做不到犯妄语。我们知道,你要赶不回去,做不到,你怎么忏悔也不如不犯,是不是?
当时就生起了一种感谢人家的心:“哎呀,你看看,确实得感谢人家在帮助我。”实际上心里也知道,这无非是自己的善功德、善因缘起作用。这两个方面都思惟,一切外相都是自己内心的表现,是一种善因缘的表现,也就是平时注重因果不妄语,你才有今天这个“有人骂你”。你寻思,骂你也是不容易的,你请人骂人家也不骂你,你得平时做好事才能叫人骂你几句。所以说,那天连续走到晚上,九点多钟也不十点多钟才到了村子里,可能是十点多钟到的村子里。村子的人非要留着住,连哭带跪的,那也不行。后来就是连夜上山,到山上估计就得——没有表,也就十二点左右,也就算作是没有妄语。等进了屋的时候,我们的房间都是——性空在大房间,我在小闭关房。那门也不关,谁进都行,随便进。进屋靠在床上的时候,这时候感觉到心里特别坦然,那时候挺坦然。
就是说通过我说给大家这个经验,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当我们挨骂、挨批评的时候,那是你因为有了功德才会有这种因缘;你没有这种功德,不会找到这个因缘。所以我们遇到这个的时候要生起欢喜心,要细心地去品尝和领受。而且把它全部拿过来,不要拿过来一半,你整个都拿过来。而且就硬往下去咽,去思惟,最后达到了开发你智慧的结果,这个非常好。
我们修行中应该注意,在禅定中的这个问题。这是通过吃饭想到禅定的问题,通过这个禅定问题想到忍辱的问题。所以说,把这些说出来,因为我们在修行中,这都是非常容易遇到的问题。你要是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你就吃一亏上一当。所以说,今天给大家讲,讲的目的并不是我有这种经验来教育你们,是你们自己有这个福德因缘把这个东西都拿过去,而作为你们修行的保证。这是这个问题。
另外呢,就是我们在忏悔上还要多下功夫,有很多的沙弥啊,这个忏悔文写得很好,每天都要写忏悔。而我们大戒师写得就比较少了。忏悔,每一天都要忏悔。忏悔是最容易消除罪业的。而且我们每天肯定要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和修行有违背的事情,别看我们在这里虽然条件很好,但我们的思惟,我们的举止肯定有不如法的地方。你就大胆地给自己下结论:“我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我一定要忏悔。我一个眼神,一个脚步,说话的口气都应该忏悔的。吃饭每个动作都应该忏悔。”只有你不断地忏悔,实际上你才能得到清净。而且不让你所做的这些过失深入你的种子识里。
佛戒律要半月半月地诵戒,就无非是把我们所犯的过失不让它深入种子识里,要拔出去。要超过半个月,那这个种子就要深入了,那时候拔就非常困难。那我们要是每天都忏悔呢,那就更好拔了。另外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虽然我跟大家讲了多少次,大家也做到一些,但是我们还得努力。忏悔得有时候甚至在修道上都会失去信心:“哎呀,我这怎么能修呢?你看我一天犯这么多的过失,我这不完了吗?”还不能作这个想。
虽然我真心忏悔,但对修道心反而更坚定:我今天能忏悔,那是我的福报因缘;之所以今天能忏悔,说明我能再前进。我要不知道忏悔就太可怕了,我今天能知道忏悔,那说明我有修行的条件。什么是修行的条件和保证?就是我能忏悔,我能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就是智慧,就是定力,就是善根。所以说,我们对忏悔应该生起欢喜,但是更应该有惭有愧,两方面要组合好来做这个忏悔。
当你真心地忏悔,我们就会见光见华,就会消除你的业障,非常殊胜的。而且你这个业障要不忏悔,将来马上就影响你的修行,你要忏悔了,这个修行很顺利就过了这一关。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忏悔?因为我们想成佛,想成佛你就得忏悔。因为普贤王菩萨曾经讲过:“众生未尽,我的忏悔未尽。众生无有穷尽,我的忏悔无有穷尽。”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永远忏悔的这种心,只要有一个众生我们就忏悔。
什么是众生?那贪、嗔、痴就是众生。你有贪、嗔、痴的想法,只要起心动念你就得忏悔。所以说,你就永远忏悔。我们要有这种远大的理想和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时时忏悔。忏悔久了,我们心里一旦宽阔了,你获得忏悔的那种清净以后,你就自在了,心里就宽阔了。虽然这些办法好像是挺笨,实际上是很真实的,很实际的,而且应该努力去做。所以修行不是抓不着,摸不到的。关键是我们不正确思惟,如果这些方法我们都去做了,那修行你自然就抓住它了,这很好。
快到九点了,那今天咱就讲到这里。
《外境善恶一念间》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