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给大家讲。一定要把这个《沙弥律仪》讲好,大家也一定要学好,都要背下来,而且你们还要能讲,人人都要讲。每个字、每句话的意义都要深深地推敲,佛法没有高低,就一个沙弥法也能讲出佛法来,那才行。一句普通的话,我们都要讲出佛法,处处不离佛法,那才是我们的修行。
今天就简单说到这里,一会大家去卸书。大家已经知道了,前一阵这些佛书由于被卖到了废品站,被人糟蹋,眼看就要被毁掉的时候,居士发心把这批书抢救下来。后来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努力,终于又把第二次的书抢救下来。这个事情已经通知了鞍山佛协和省佛协的副会长,他们也在插手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些佛书,但是它的深层意义特别大。毁佛罪大,但毁佛经、毁佛法比毁佛罪还大,因为一切的佛皆因佛法而成就,没有佛法就不会有佛,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佛经。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会引起大事。像塔利班毁佛以后不长时间,国家就被灭掉了。如果佛被毁,鬼神就乱;这个经书被毁,鬼神就乱,一切灾难就会生起来。
所以我们现在的这种做法正好是:一个是让佛法延续,另一个也是上报四重恩的问题。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生起欢喜。虽然事情发生了,但我们最终还是把佛经抢救下来了,这是佛菩萨的加持,给我们这个因缘和机会,否则的话,我们很难有这种机会。这样的话,佛法还能延续、兴旺,而且这也是相续佛法的一种教育,没有这种心是不行的。
基本上就是这样,没有更多的了。大家先去把这个书给背下来,我们下次再正式开始,有时间再坐下来讨论。大家下次来学习的时候,笔记本都要带来,笔也要带来,要写,要注意听。
好,先讲到这里。
※ ※ ※ ※ ※
《四十二章经》还没讲完,先把《四十二章经》讲一讲。还有新出家的也要听一听,前面所讲没听到的,以后有因缘听磁带来补充。下午借着这个因缘,大家听我讲的《上师五十颂讲记》录音。特别是新出家的沙弥,先把这两个功课完成。完成了以后,你们新出家的再把《沙弥学处》看一看,先出家的沙弥师父也把《沙弥学处》看一看。这些都学完了,我就专门讲沙弥戒这块。
《四十二章经》里的“人有二十难”,这个已经讲完了,咱们现在讲第十三章。我给大家念一下。
“沙门问佛”,沙门,就是修梵行的为沙门。我们叫“沙门释子”;还有一种沙门叫“婆罗门沙门”,属于婆罗门族,因为他也修梵行,但他奉大梵天为其根本,他自己说他是大梵天的后裔,他们这个族姓是印度四大种族之一。就是专门修梵行,所以他们也称为沙门,叫“婆罗门沙门”。我们是“沙门释子”,是随释迦牟尼佛修行的沙门,这个“沙门”代表我们修清净行,有时候也是一种自我的称呼,自称为沙门某某,很了不起。这里讲的沙门指的是“沙门释子”,也就是佛的弟子、出家众。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因为佛法都是因缘而起,有问,佛才讲,不问,佛不讲,所以这有个缘起。就好像我们不照镜子,镜子里没有影子,你要是照镜子,镜子里就会现出影子。“沙门问佛”就是请教佛。为什么我们要问佛呢?因为一切凡夫皆要跟佛学,不能跟别人学,不能跟外道学,不能跟凡夫学。因为凡夫的知见只是堕落的知见,外道呢,也是堕落的知见,他没有解脱,只有佛才是真正的解脱者,只有佛才明了一切。所以说,我们修梵行,想学的一切都要依佛学,也就是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所以我们应该问佛,一切的书、一切的经典、一切的行为都以佛说的为标准。
这就是出家人请问佛,顶礼以后长跪,就是胡跪。新出家的不太清楚,胡跪就是一个腿半跪,一个腿全跪,偏袒右肩,以这个仪式来请佛。问佛:“大圣,请您老慈悲给我们讲一讲,以何因缘,能得知宿命?”
就是说,“我现在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而且天天都是糊涂过日子。有吃的,我也不知道饭从哪来,吃完了该做什么,这一切都不知道。一天就是醉生梦死,我不知道我这一生怎么过的,而且也不知道前生种了什么因。何况我今天又出家了,也不知是什么因缘而有这个善根,所以自己对自己特别的疑惑不解。”这个沙门以各种的疑惑心来问佛,问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怎样能知道我的宿命?
怎样“得知”,这个“得”不是通过别人讲而让我得知,而是我亲自知道。究竟我过去是做了什么因,做了什么善事,使我今天既能成为沙门,却又没有证道?没证道是什么原因?我现在能成为沙门又是什么原因?我在世间为什么造了那么多的业?这都是我们大家所疑惑的,是我们大家想知道的,说:“我为什么起了这么多烦恼,而且我还不能降伏,但是我又能出家修道?”不知道这种种的因缘,心里就透不过去了,所以他想彻底的知道自己的宿命、过去的因缘。他更想知道的是:通过知道因缘的这个过程,来真正地体会大道的所在。
“宿命”,大家都知道,就是过去。人有三世,你们谁知道什么叫三世?
弟子:三十年为一世,一百年为一生,一般都这样算的。
有的人说三十年为一世。这是一种说法,三世加一起正好九十年,也就是百年,我们说的百年指的是人生的这个生命。还有谁知道什么是三世?
弟子:前生、今生、后世。
三世就是有前生、今生、来生。
这两种说法,前一种说的是今生的意义,为今生。今生呢,我们不用得宿命通也知道,你从小到现在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记住,所以这我们清楚了,就不谈三十年为一世,但是为什么要提醒大家?应该知道有这两种说法的存在,以后我们跟别人讲的时候,答得更圆满一些。我们这里讲的这个宿命指的是前生、今生、来生。这个宿命,我们不光要知道前生的问题,也要知道今生为什么受这样的果报,而且来生会怎么样,还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怎样生存下去。
沙门为什么要问佛怎样得宿命通呢?他不是想去算卦,他不是去跟人摇签算卦,或是“我知道你如何”,他没有这个心。他的目的要干吗?他要了脱生死。了脱生死就得明白大道,知道会其大道才能了脱生死。所以为了了脱生死,就想知道怎么样得到宿命通,他的目的是通过它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最后得到大道。
他的目的不是别的,不像我们现在,“哎呀,这个人什么事都知道,前生也知道。”等等的,然后去给人摇卦算命。那不是他的目的,给人家说三道四的那都不是他的目的。他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其它名和利,只为了得其道,“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是他所问的内容。
你看人家因缘多好,出家以后能直接问佛。你说我们这因缘,你问谁啊?你问师父,师父还糊里糊涂,还不知道问谁呢?所以说很麻烦,也没办法,勉强给你讲,给种下因缘,有一天你去问佛,那就会得至道。这个因缘不是没有,只要你诚心修道的话,你会亲自去问佛,那时候没有不知道的,我现在跟你们讲,是种个善根。
“佛言”,佛开始讲了,因为你有问,佛就开始讲。谁能讲一讲什么叫佛言?
弟子:通过那个沙门请佛开示,怎样能够通达宿命的因缘,佛以这个因缘,来回答那个比丘的请问。
谁还能答一答?什么叫佛言?
弟子:佛言就是代表了佛是正等正觉,所以佛说的就是真理。
还有谁能说一说?什么叫佛言?这句话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什么是佛言,我们要从高深一点说,也就是谤佛。
有几种说法,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佛言”,佛在经典上讲了,说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那为什么又说是佛言?如果我们说佛能言,佛说是谤佛呀!那如果佛没说,为什么又说佛言?佛是不言而言,佛是无为者,他没有言和不言二义,没有这个概念,只是众生启问而有所谓的“言”。就像镜子似的,你去照,那里面就会有影,但是这个镜子是大圆镜智,不是我们那个普通的镜子。我们的镜子只能照你的表皮,照不到你的心,它不能把你的因缘给你讲清楚。
佛这个大镜子,他充满了无穷的慈悲和智慧,所以说他是不言而言。只有不言而言者才能讲出真理,也叫真谛。如果有能言者,那还是凡夫。所以我们在听“佛言”的时候,一定要做这个正确的思惟,这样的话,我们对底下要讲的经,就会更加深一步地进入佛的心要。
因为他启问的因缘殊胜,他说的“我怎么才能知道宿命”,但是他的目的并不在这,而是“会其至道”,这讲的是道。这话本来是要以后再讲的,我就提前给你们讲了。
佛言,也就是说佛不言而言,以大慈悲力故,大慈悲心故,而有“佛言”。佛讲了什么呢?佛说了,“净心守志,可会至道”,佛以大慈悲力而讲了。为什么佛要这么讲,而不讲别的?刚才我讲了,因为佛是大圆镜智,无所不照,无所不知,而且“佛言”是不言而言,是无为法。那既然是无为法,为什么又讲“净心守志,可会至道”呢?因为有人在启问,有这个启问,佛就给你这么讲。
比如一个人看病,这个患者来了,他想看病,自己述说了病情,你是根据他述说的病情下药,还是根据他的脉相下药?语言只能作为参考,你要根据脉相下药。佛是大智慧者,“净心守志”是我们众生的需要,佛才讲。这“病”是我们众生的那种业力,是我们的污垢所在,所以佛才会讲“净心守志,可会至道”。我们知道了,这个“道”是至道,也就是大道。
这是说怎么样得到宿命通,宿命通是六通之一,外道只有五通,佛法里有漏尽通,他们没有漏尽通。虽然都有通,但是通和通也不一样。外道也有通,他那个通是有一定范围的,或是不长久。佛所谓的通,是名字叫“通”,佛这个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它是智慧,方便来讲叫通。说佛有六通,是方便说。
“净心守志”,只有在做的时候你才会有真正的守真…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