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叁章 問道宿命▪P4

  ..續本文上一頁給大家講。一定要把這個《沙彌律儀》講好,大家也一定要學好,都要背下來,而且你們還要能講,人人都要講。每個字、每句話的意義都要深深地推敲,佛法沒有高低,就一個沙彌法也能講出佛法來,那才行。一句普通的話,我們都要講出佛法,處處不離佛法,那才是我們的修行。

  今天就簡單說到這裏,一會大家去卸書。大家已經知道了,前一陣這些佛書由于被賣到了廢品站,被人糟蹋,眼看就要被毀掉的時候,居士發心把這批書搶救下來。後來又進行了第二次的努力,終于又把第二次的書搶救下來。這個事情已經通知了鞍山佛協和省佛協的副會長,他們也在插手這個問題。

  因爲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是一些佛書,但是它的深層意義特別大。毀佛罪大,但毀佛經、毀佛法比毀佛罪還大,因爲一切的佛皆因佛法而成就,沒有佛法就不會有佛,所以我們要特別重視佛經。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會引起大事。像塔利班毀佛以後不長時間,國家就被滅掉了。如果佛被毀,鬼神就亂;這個經書被毀,鬼神就亂,一切災難就會生起來。

  所以我們現在的這種做法正好是:一個是讓佛法延續,另一個也是上報四重恩的問題。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我們應該生起歡喜。雖然事情發生了,但我們最終還是把佛經搶救下來了,這是佛菩薩的加持,給我們這個因緣和機會,否則的話,我們很難有這種機會。這樣的話,佛法還能延續、興旺,而且這也是相續佛法的一種教育,沒有這種心是不行的。

  基本上就是這樣,沒有更多的了。大家先去把這個書給背下來,我們下次再正式開始,有時間再坐下來討論。大家下次來學習的時候,筆記本都要帶來,筆也要帶來,要寫,要注意聽。

  好,先講到這裏。

  ※  ※  ※  ※  ※

  《四十二章經》還沒講完,先把《四十二章經》講一講。還有新出家的也要聽一聽,前面所講沒聽到的,以後有因緣聽磁帶來補充。下午借著這個因緣,大家聽我講的《上師五十頌講記》錄音。特別是新出家的沙彌,先把這兩個功課完成。完成了以後,你們新出家的再把《沙彌學處》看一看,先出家的沙彌師父也把《沙彌學處》看一看。這些都學完了,我就專門講沙彌戒這塊。

  《四十二章經》裏的“人有二十難”,這個已經講完了,咱們現在講第十叁章。我給大家念一下。

  “沙門問佛”,沙門,就是修梵行的爲沙門。我們叫“沙門釋子”;還有一種沙門叫“婆羅門沙門”,屬于婆羅門族,因爲他也修梵行,但他奉大梵天爲其根本,他自己說他是大梵天的後裔,他們這個族姓是印度四大種族之一。就是專門修梵行,所以他們也稱爲沙門,叫“婆羅門沙門”。我們是“沙門釋子”,是隨釋迦牟尼佛修行的沙門,這個“沙門”代表我們修清淨行,有時候也是一種自我的稱呼,自稱爲沙門某某,很了不起。這裏講的沙門指的是“沙門釋子”,也就是佛的弟子、出家衆。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沙門問佛”,因爲佛法都是因緣而起,有問,佛才講,不問,佛不講,所以這有個緣起。就好像我們不照鏡子,鏡子裏沒有影子,你要是照鏡子,鏡子裏就會現出影子。“沙門問佛”就是請教佛。爲什麼我們要問佛呢?因爲一切凡夫皆要跟佛學,不能跟別人學,不能跟外道學,不能跟凡夫學。因爲凡夫的知見只是墮落的知見,外道呢,也是墮落的知見,他沒有解脫,只有佛才是真正的解脫者,只有佛才明了一切。所以說,我們修梵行,想學的一切都要依佛學,也就是開佛知見、入佛知見。所以我們應該問佛,一切的書、一切的經典、一切的行爲都以佛說的爲標准。

  這就是出家人請問佛,頂禮以後長跪,就是胡跪。新出家的不太清楚,胡跪就是一個腿半跪,一個腿全跪,偏袒右肩,以這個儀式來請佛。問佛:“大聖,請您老慈悲給我們講一講,以何因緣,能得知宿命?”

  就是說,“我現在黑乎乎的一片,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知,而且天天都是糊塗過日子。有吃的,我也不知道飯從哪來,吃完了該做什麼,這一切都不知道。一天就是醉生夢死,我不知道我這一生怎麼過的,而且也不知道前生種了什麼因。何況我今天又出家了,也不知是什麼因緣而有這個善根,所以自己對自己特別的疑惑不解。”這個沙門以各種的疑惑心來問佛,問佛的目的是什麼呢?我怎樣能知道我的宿命?

  怎樣“得知”,這個“得”不是通過別人講而讓我得知,而是我親自知道。究竟我過去是做了什麼因,做了什麼善事,使我今天既能成爲沙門,卻又沒有證道?沒證道是什麼原因?我現在能成爲沙門又是什麼原因?我在世間爲什麼造了那麼多的業?這都是我們大家所疑惑的,是我們大家想知道的,說:“我爲什麼起了這麼多煩惱,而且我還不能降伏,但是我又能出家修道?”不知道這種種的因緣,心裏就透不過去了,所以他想徹底的知道自己的宿命、過去的因緣。他更想知道的是:通過知道因緣的這個過程,來真正地體會大道的所在。

  “宿命”,大家都知道,就是過去。人有叁世,你們誰知道什麼叫叁世?

  弟子:叁十年爲一世,一百年爲一生,一般都這樣算的。

  有的人說叁十年爲一世。這是一種說法,叁世加一起正好九十年,也就是百年,我們說的百年指的是人生的這個生命。還有誰知道什麼是叁世?

  弟子:前生、今生、後世。

  叁世就是有前生、今生、來生。

  這兩種說法,前一種說的是今生的意義,爲今生。今生呢,我們不用得宿命通也知道,你從小到現在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記住,所以這我們清楚了,就不談叁十年爲一世,但是爲什麼要提醒大家?應該知道有這兩種說法的存在,以後我們跟別人講的時候,答得更圓滿一些。我們這裏講的這個宿命指的是前生、今生、來生。這個宿命,我們不光要知道前生的問題,也要知道今生爲什麼受這樣的果報,而且來生會怎麼樣,還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怎樣生存下去。

  沙門爲什麼要問佛怎樣得宿命通呢?他不是想去算卦,他不是去跟人搖簽算卦,或是“我知道你如何”,他沒有這個心。他的目的要幹嗎?他要了脫生死。了脫生死就得明白大道,知道會其大道才能了脫生死。所以爲了了脫生死,就想知道怎麼樣得到宿命通,他的目的是通過它來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最後得到大道。

  他的目的不是別的,不像我們現在,“哎呀,這個人什麼事都知道,前生也知道。”等等的,然後去給人搖卦算命。那不是他的目的,給人家說叁道四的那都不是他的目的。他不是爲了錢,也不是爲了其它名和利,只爲了得其道,“得知宿命,會其至道”,是他所問的內容。

  你看人家因緣多好,出家以後能直接問佛。你說我們這因緣,你問誰啊?你問師父,師父還糊裏糊塗,還不知道問誰呢?所以說很麻煩,也沒辦法,勉強給你講,給種下因緣,有一天你去問佛,那就會得至道。這個因緣不是沒有,只要你誠心修道的話,你會親自去問佛,那時候沒有不知道的,我現在跟你們講,是種個善根。

  “佛言”,佛開始講了,因爲你有問,佛就開始講。誰能講一講什麼叫佛言?

  弟子:通過那個沙門請佛開示,怎樣能夠通達宿命的因緣,佛以這個因緣,來回答那個比丘的請問。

  誰還能答一答?什麼叫佛言?

  弟子:佛言就是代表了佛是正等正覺,所以佛說的就是真理。

  還有誰能說一說?什麼叫佛言?這句話很重要。如果我們不能理解什麼是佛言,我們要從高深一點說,也就是謗佛。

  有幾種說法,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佛言”,佛在經典上講了,說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那爲什麼又說是佛言?如果我們說佛能言,佛說是謗佛呀!那如果佛沒說,爲什麼又說佛言?佛是不言而言,佛是無爲者,他沒有言和不言二義,沒有這個概念,只是衆生啓問而有所謂的“言”。就像鏡子似的,你去照,那裏面就會有影,但是這個鏡子是大圓鏡智,不是我們那個普通的鏡子。我們的鏡子只能照你的表皮,照不到你的心,它不能把你的因緣給你講清楚。

  佛這個大鏡子,他充滿了無窮的慈悲和智慧,所以說他是不言而言。只有不言而言者才能講出真理,也叫真谛。如果有能言者,那還是凡夫。所以我們在聽“佛言”的時候,一定要做這個正確的思惟,這樣的話,我們對底下要講的經,就會更加深一步地進入佛的心要。

  因爲他啓問的因緣殊勝,他說的“我怎麼才能知道宿命”,但是他的目的並不在這,而是“會其至道”,這講的是道。這話本來是要以後再講的,我就提前給你們講了。

  佛言,也就是說佛不言而言,以大慈悲力故,大慈悲心故,而有“佛言”。佛講了什麼呢?佛說了,“淨心守志,可會至道”,佛以大慈悲力而講了。爲什麼佛要這麼講,而不講別的?剛才我講了,因爲佛是大圓鏡智,無所不照,無所不知,而且“佛言”是不言而言,是無爲法。那既然是無爲法,爲什麼又講“淨心守志,可會至道”呢?因爲有人在啓問,有這個啓問,佛就給你這麼講。

  比如一個人看病,這個患者來了,他想看病,自己述說了病情,你是根據他述說的病情下藥,還是根據他的脈相下藥?語言只能作爲參考,你要根據脈相下藥。佛是大智慧者,“淨心守志”是我們衆生的需要,佛才講。這“病”是我們衆生的那種業力,是我們的汙垢所在,所以佛才會講“淨心守志,可會至道”。我們知道了,這個“道”是至道,也就是大道。

  這是說怎麼樣得到宿命通,宿命通是六通之一,外道只有五通,佛法裏有漏盡通,他們沒有漏盡通。雖然都有通,但是通和通也不一樣。外道也有通,他那個通是有一定範圍的,或是不長久。佛所謂的通,是名字叫“通”,佛這個通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它是智慧,方便來講叫通。說佛有六通,是方便說。

  “淨心守志”,只有在做的時候你才會有真正的守真…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叁章 問道宿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