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施。在他眼里,你没有威胁的力量,也没有诱惑的这种成分,在一种平等、非常平静的情况下,他对你观察,心甘情愿做出他的选择。也不能劝人,说你给僧人,你给我布施了,给我一个馒头,将来你可以得大福报了,这话不允许说的。
我乞食中,记得好像就说过一回。为什么说过一回呢?那是九五年,从五台山回来,大约是快走到辽宁了吧。到这一家去乞食,这人说:“我不能布施给你,我现在这心都乱了。我的儿子出车祸了,刚才来电话已经住院了,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她说话呢,也是忙三火四的。这时候我就想:她特别需要福田,马上种上来,能够转化他儿子的因果。我说:“你不要着急,你现在唯有求三宝才能使你儿子平安。”她说:“那我怎么办呢?”我说:“你可以进行两种方式,一个是拜佛,一个是供佛。”她说:“我这儿离寺庙太远了。”我说:“那你可以供僧。”她说:“怎么供啊?”我说:“你看需要布施点什么?”她说:“我给你点儿钱得了!”我说:“不要钱。”“那你要什么?”正好门前有卖干豆腐的,我说:“那干豆腐就行。”她就买了半斤干豆腐。
我在乞食中唯独的劝了这么一回,因为我想到是她儿子马上就需要福田,在很远的地方出了车祸,她六神无主。这时通过布施以后,她的心就能安定下来。而她儿子也会得到佛的加持,不是我有那个力量。佛说了:见到僧人必然要消灾免难的,要给人吉祥。那佛就得帮助她,菩萨就得帮助她。所以说利用这个方法给人种福田。但这个方法都必须谨慎,不到必要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用。另外不为自己吃着想的时候,才能说的。当我们乞食的时候要回避这些,给就给,不给就算了,对语言要注意。
另外乞食时,接食物要注意,要用钵。现在我们都是这种钵,一定不能用手去与女人直接接食物。如有女人布施怎么办?你可以把盖打开,她将食物轻轻地往里放进去,不接触钵就行。如果没有钵袋的,可以把钵放在合适的地方,让她往那里放。
以前走在本溪,乞食的时候,乞的一碗那个叫馔汤,还乞了几块小地瓜,是一个女人抱个孩子,出来布施。她家是铁栏杆门,钵也送不进去,钵放地上她也不得劲,我取出钵让她放里边,她真的就从那铁栏杆一个一个放里面,不接触。
当吃饭的时候,又来两个小孩,能有四岁吧,送了两个小饼子。这小饼子有多大呢?和那个杏差不多,杏是圆的,它是扁的,还不如杏大。两个小饼粘在一起,撂起来挺好看的,这有可能才四岁的孩子,走到我跟前,要往里放。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虽然很小,你也不能接触。我只好指那钵,意思:“你放这里。”(当时止语)她说:“放哪儿呀?”我也不说话,就示意她放那钵里。后来她就放钵里了,临走前跟我说:“好可怜人儿!”她说我好可怜!虽然是很小,但人那么小就能布施,确实值得赞叹,她能生起一种悲心,慈悲,对僧人生起这么好感,是非常好的。
并且原先有个男的坐在墙上,进到堡子里时,他就喊:“假和尚来了,假和尚来了,骗人来了!”他站在那边做“广告”,像喇叭似的在那儿使劲喊。他看到这些情景以后,再也不喊了。我出去的时候,特意看着他,他光低头干活,也不瞅我了,他不好意思了。以这些转化了一个人,也同样给别人种上福田。所以说乞食的时候不能与女人接触。
以前走在山西,一次去乞水的时候,也不知道,走进这家是个天主教徒。有一个妇女、一个孩子,刚说明原因,这孩子就马上在后面说:“我们信教的。”我当时也没明白信教是什么意思,反正能看出他的表情,那个女人就用眼睛瞪着我,意思等我回答。我说:“信教就更应该慈悲。”她一听我的话,赶紧给我倒水了。我将钵放那锅台上,她就给我倒水。那孩子也不说话,她也不说话,这一句话就把她的那种因为信教产生的邪见就破除了。不管什么条件,一定要持戒,不能因为一点儿食物而毁了我们的戒,宁可食物不要。不能那样,不能说一看见拿出食物,着急了,得了,你赶紧给我得了,伸手去接,那不行的。
再一个,人家给食物,你不能自己去拿。以前那是走到哪儿忘记了,去乞食物,这个人正忙呢,他刚蒸出的地瓜,有一簸箕就搁在锅台上。他忙着烧火,是在烙饼或是做什么。说:“我正忙呢,那地瓜就搁那里,你自己拿,你需要多少就拿多少。”多好的条件,你想吃多少给你多少,随便拿,这条件是太好了,但是呢,我只站着没有动。后来他又说一遍:“你没看见我正忙着,没有时间给你拿,有时间我就给你拿了,你赶紧自己拿吧。”他又让一遍,我还是没有动,就准备要走了。他一看我有要走的意思,活也不干了:我赶紧给你拿点儿,你别走。在这种条件下,那次乞食的时候,在那前几家什么情况我忘了,可能是很不够,很需要食物的时候。这时候因为我们不能自己亲手去取食物,必须他有布施,哪怕他送到你跟前,你也可以作为他布施给你想,但是他叫你去拿,这是不合适的。我们必须等他送到钵里,把这个福田给他种上。
曾经走在山西,有一条胡同,去乞食。这人挺布施,没说给钱,说:“你要什么?”我说:“什么都可以。”“那地上有苞米你拿几棒得了。”我一听,出家人不能拿这些生米,它也是苞米种子。又是这种做法,苞米在地上,这种条件下,不能接受的,我就走了。这里有很多的要求,都应该注意,应该知道的。
所有乞来的食物,因为我们集体乞食,应该回到集体那儿,一起进行过斋,共同分享。将食物倒在一个盆里,混合,一块饼子都掰碎了,一人一块,都平均。如果没有盆,那我们就拿出来放在一个地方,一点点儿掰着分,你一块我一块,分完饼子,我们再分地瓜;分完地瓜,再分米饭,都给它平均分了,这是很有意义的。
这里注意一点问题,我们乞食的时候有人说:“要不,你在我们家吃吧,我这全有。”你不能说那我就先吃完再回去。这就不好了,不应该。而应该说:“我还有很多师兄弟,还在那边呢。”你不能想:哎呀,可算遇着个施主,要请俩人,他恐怕就不给了,要是我一个人他可能给我。不能做这种想,无论他给或不给,你必须说:“我那儿还有师兄弟,还需要大家在一起吃。”这个要经得起考验,在背后也不能自私。
也是走在山西的时候,乞了一个村庄,一点儿食物没乞着。后来走到另一个村庄,第一家,对方说:“我是看门的。”没乞到食物,后来走到一个院子像羊圈似的人家,那里有房子,满地都是羊粪,非常脏。这时候确实有一种想法:这里该进不该进?一想到佛制的次第乞食,应该进。出来一个老人,高个子,还拄个拐杖,腿瘸的。他一看到我什么话也不说,顺手就掏出钱来:“给你钱。” 我说:“我们出家人是不拿钱的。”当时他一愣,说:“那你们做什么?”我说:“中午路过这儿,就乞点吃的。”他说:“我也没有什么,土豆行不行?”我说:“土豆也可以。”他说:“你进来吧。”
因为我们是俩人,我说:“我还有一个同伴。”他当时一愣:啊!还有一个。他并没有因此说我的食物不够,说:那不行,我的食物不够,不能够你俩人吃。没有说这话。而是他生起了那种欢喜,一种欢喜的表情:“那叫他一起来吧!”那种口气,就意思说“你这人有点味道,不自私,在这种利益面前,并没有忘掉道友。”我赶紧把性空招呼过来。
进了屋,他给我们半盆土豆,这么大的盆,半盆土豆。他一共有四个小饼,他留俩,给我们两个,两人一人一个,这也是很不错。分出一半土豆,我们俩先吃了饼,再吃土豆。头一回觉得那个土豆那么好吃,也是饿得很厉害。是小土豆,山西土豆还是好呢!这半盆土豆,我们俩一会全给吃掉了,也就是能吃七八分饱。后来性空不知从哪儿捡两个核桃,从兜里掏出来。他这一掏出核桃可令我这脸通红,因为他们家在院里晾那么些核桃,而他不知从哪儿捡两个核桃拿过来。对方一看我们俩还有核桃,不好意思,就又拿那么多核桃给我们两个吃。边吃边觉着不好意思。
吃完要走了,唯独的那时候就剩了一本早晚念诵的小课本,是我准备走路时学习的,就那么一本书,送给他了。
我们应该知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千万别丢了佛教的脸,不能吃暗食,一定要光明磊落。有福大家同享,这都是在行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
集体过完斋,要回向,要有威仪。我们休息的时候,要找避人的地方去休息。按道理,吃饭时也应该避人,但我们为什么不避人了?其中有我们的意义,我们要宣传佛教,宣传乞食,要将这个福田给大家种下去。让他们看到僧人过斋的形象,让他们知道应该吃素,知道吃饭应该这么吃,知道佛教的存在。不是像他们说的和尚吃大鱼大肉,这不是假和尚,让他们知道真和尚是这样的,不这么做的就是假和尚,破除他们对佛教产生的误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把世上对佛教的误解纠正过来,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路口上,合适的地方过斋,对于我们的威仪要求,都很重要的。
当我们过完斋,要休息的时候,尽量离开原地。因为乞食以后,人互相都比较熟悉,他们观看的比较多,有时候你突然地休息、放松,他们会产生误解的。该回避的要回避,这里还有很多的说法。比如说大小便的问题,你不能乱来的,必须得谨慎。选择地方啊,什么都得选择的,还有干净,都得做得非常好的。这是说的我们的乞食。
乞食以后,我们还要行走,行走到晚上我们要住宿。住宿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地点。第一点,要远离外道,远离危险。另外,我们这次出去,不准备住民房。若有人邀请我们进入民房,我们不去住,尽量地行持树下一宿,找个合适的地方进行休息。有时候为避雨,我们可以选择桥洞,或是无人住的空房子。有别人的邀请,以前我们去过,现在我们不去了。去年后来就没去,因为居士有时候他跟着护持,他一看你要找房子,就提前去花钱给你订好房子,他说那是个居士,人家供养你们的。我们有时候不知道,后来听说是居士先花好钱,这事我们就得避免。虽然他是一片好心,对我们来说却只是一种难受,所以说我们不能给人增加负担。另外我们应该锻炼自己,不能出去还要依赖居士来生存,我们应该靠自己的能力、德行来体现这种行脚的生活。
行脚的生活,是个集体的生活,我们应该遵守常住的规定,必须放掉自己的意见。至于上哪儿乞食,怎么乞法,全部接受指挥管理。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管理,因为管理以后,我们统一行动才有一个威仪。如果我们在这里有争执的话,或有想法的话,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们这些年来行脚,我和大家走的时候没有这种事情发生,也可能因为我这人比较霸道,说让谁上哪儿就上哪儿。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以自己的想法,说那家能乞到食,这家乞不到食等,不允许那样想。我们主要是摄心为戒,把心要摄住。
另外,在这里沙弥应该吃苦在前,有时候探路都得由沙弥在前面来完成的。过横路时必须听僧值的指挥,让过就过,让停就停,必须注意观察。另外要前后互相地照应,有时候都有自己照顾不过来的事情,但一定听指挥,不能远离。
再当对方给我们钱的时候,一定要远离,不能碰,一点儿都不能碰。不能说用手接过来,再送过去,这都不允许。像有人将钱抓到了,还往空中扔,那都是犯戒了,那是不允许的,任何身分(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碰钱。但有其特殊的情况,如何处理,我举两个例子。
以前我在五台山时,听说一个密宗的师父,他打坐的时候,有人供养钱。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具”(僧人的一种坐具)的周围全是钱。他就把这个具的角拿住以后,把那个钱往那边一抖,扭头就走,这很有威仪。这是一种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以前我们走到锦州的时候,过一个收费站。那个收费站的站长就要给我们钱,他先跟人借了五块钱,就要给。供养我们,我们不要。不要呢,他不给我,他给性空,他怎么给呢?就硬往那大袍里塞。因为我们提前考虑过这个情况,所以已经做过讨论,如何处理。性空就把这大袍解开,抖落抖落大袍,这钱就落地上了。我们俩扭头就走,他在后面就追。我们走得快,他在后面就喊:“你站住,你今天不能走,今天一定上我们家去,说什么也不能走。”我们走了那么远,他在后面撵了那么远,旁边有很多人都看着,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和尚在前边跑,后面有人追,拿着钱追。
后来,前面有汽车挡着,走不了,他也快追到了,没办法,就站住了。他呼呼直喘追到了,说:“你站住。”刚好那边有个卖货的,就对卖货的说:“你给我拿一百元。”这回要布施多了,要拿一百元。旁边有个大连司机,就问:“你们怎么的了?”那个严肃劲,寻思被人抓住了还是怎么的?看那个形势还不像,那面还要钱,这边往前跑,怎么了?我们说:“他要给我们钱,我们不要,就这么回事。”收费站的站长在那要钱,说完这话我们俩就快步走了。那个司机的表情,可能愣了,也不是哭也不是笑,他弄不清现在这是怎么回事,转不开了,还有给钱不要的?他脑子回不过来这个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说这个钱不能碰,我们都得加小心,必须远离的。
这里面还有很多的事情。早上我们是三点钟起来,就开始行走,天黑之前就要找地方,天黑就休息。因为我们晚上休息时间比较长,走外面也很冷,但冷了的时候,就是大约三点钟也要走了。走了一段路程,我们再休息一段,再往前走。每天保持四十里地左右,应该长期地坚持下去,也不要快,也不要慢。慢了说明我们有点儿懒散,那不行;快了,你急什么,急就不是修行了。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谓的目标,只是一个假设,实际上我们没有目标。什么目标都没有,那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得修这个,要不急、不缓,很有威仪地往前走,是很自在的。所以说行脚,基本上就是这些,时间不早,先讲到这里。
《二〇〇四年行脚前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