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象同样是我们父母的形象,我们对一张纸的佛像都要恭敬的。我们对所有的众生,一张皮,甚至毁坏了,我们同样也要尊重的,因为它是未来诸佛,也是我们的父母。如果众生死后,再暴露在荒野里,暴露在路面上,不断地被汽车挤压,所有的鬼神、其它众生看着,它都会起嗔恨心的。另外我们也不忍心,我们必须要帮助,不能因小事而不为,看着是小事,实际上不是小事,这个事情很大,因为我们知道,“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对所有的善都能够超然离相,什么叫离相?就是慈悲,慈悲就是离相,我们通过这种慈悲的行为,才能达到真正的离相,离相了不是说目空一切,而是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说对于所有的众生,他都会生起了真正的慈悲,有慈悲的人,他才能是真正的佛子,佛说慈悲即如来,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为了掩埋众生等原因,行头陀要带方便铲。方便铲,讲一下它的功德,一是能够指导我们修行。它前面的圆月代表了佛性,表在指引,在指月等等。铲面上的八个环代表了八正道,铲杆的长度代表了十八界与五十三参,后边的圆头代表了圆成佛道,等等。它是禅宗常用的一种法器。不论有没有众生需要掩埋,只要修禅定他必须要带着,等打坐的时候他把这铲杖往前一立,立在人的前面,当你昏沉的时候,正念提不起来的时候,这个铲杖就能提醒你。我们不但要提起正念,还要掩埋众生,这是一举两得。
同时还有乞食时的方便,通过摇铲杖可告知对方。还有一个探路的方便,还有一个让别人让路的方便,如果前面有人了,你不能大声喊:你让开让我过去,这不方便,你摇一摇方便铲,对方就知道有人要过去,听到动静他给你让路。因为喊,它还不是特别容易叫人接受,但是这个铁环的撞击声,方便铲发出的动静,非常悦耳,它代表了一种六根的回收,这是很殊胜的。当对方看到方便铲的时候会生起一个很欢喜的心,一看到僧人的威仪,他会信佛,会对你生起好感,他会去研究你,最后他也会成佛的。
以前我们走到北京的时候,行脚乞食,再掩埋众生,一个蛤蟆皮,正好给埋起来,当时在这条路上只有一个人看到。因为在最近这一段没有人,就那一人看着,我们也没在乎。正好准备休息时,他在那儿休息,告诉我们也过去休息一下。这时候又来了一个人,跟他说话,问:“这群和尚哪儿来的?”他答:“这才是真正的和尚呢!他们刚才看见死的蛤蟆皮都掩埋了,给埋起来,这是真正的和尚。”那个人一听,要掏出水果,也许是钱,要供养,我们制止住他,就走了。就是说你做每一件事情,这种功德,不论有人看到,或没人看到,有多人看着或少人看着,他都会把它传播开,度很多的众生,所以这个方便铲的作用很大。
另也是在北京,走到一个地方,正好要点水喝,因为在北京这个地区,他的喝水特别难,你要别的可以给你,饭有可能给你,但你要水不见得给你。特别是旁边开商店的,因为他们的水来源都是很紧张,都只带一点儿水,而且特别是夏天,天热,他一般都不给。后来我们需要水,有个修自行车的一个老人,他一看拿方便铲就给水了,同时感叹地说:“我已经六十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和尚了。”他指,可能他在北京这一段,六十年,你想一想,这多么令人感慨的一件事,这么长的时间,漫长的岁月中,这一段的因缘要断了。当然也可能有行脚僧拿方便铲走过,他没见到。但是作为在北京地区,确实可以说明出现地越来越少,才有这种感叹,“六十年没见过这样的和尚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这种行持方法,不是我们创造的,以前的祖师大德就是这么走的,我们在继承前辈的这种光荣传统,在继承这种行持的方式,令众生欢喜。
在我们二时头陀所需要的十八种物里,其中也包括方便铲(可起到锡杖的一种作用),所以我们得准备。十八种物包括剪子、绳床等,都得预备的。尤其一种必须预备的,即使在平时也得预备,即滤水囊。不管外面喝水有没有,或都是自来水,或者还带着矿泉水等,不管什么条件,滤水囊是不能丢失的。
最近有一种说法,说现在可以不用滤水囊了,因为咱们出外都有钱,可以买矿泉水喝嘛。这种说法来自台湾,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佛规定了,每个出家人,只要你是在外面行走,你必须得带着滤水囊,那不能离身,这个也是很殊胜的。
以前我在本溪,有一次行脚到南芬区,走到半路,中午刚过完斋,行走的时候就特别渴,跟人要水人家不给。最后看到一条河,实在忍不住了,非得喝点水不可,刚才手里还拿着这个滤水囊,揣在兜里了,等到来到水跟前了,再找滤水囊,没了,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候就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渴下去,一个是就不管那些,先喝点水解渴算了。人当时渴得很难受,长时间行走,特别热,那天乞食,有人给的月饼,月饼可能是外边还有点儿荤腥的东西啊,可能有鸡蛋什么的,把它刮掉了,那天有没有菜还不知道(记忆不清)。所以说特别渴。这时候面对着整条的大河,那水是非常清凉,不断地往前涌,但是没滤水囊,喝不了。怎么找,把所有的包都翻了,把兜子也全都翻出来,这个滤水囊刚才前半个小时好像还拿着呢,这一会儿工夫就没了。后来一考虑到还是持戒重要,不能因为渴,就可以不过滤就饮水,只好放弃了,又继续走。
刚走不远,有人招呼我,说:“你过来一下,那个和尚。”我挺高兴,因为我那时已经止语,我想只要有人招呼我,可以拿个笔跟他写,我跟他要点水喝,这他能给我吧?我大约要到跟前的时候,他走了,不理我,不知道什么原因。
后来又往前走,前边快到山脚下有个剃头棚,我想到那儿要点水,后来一考虑,剃头大都是女的,算了,上山再说吧,边想边走这个因缘就错过去了。到了山上,没有人家,大约走到山的中间碰到一个人家。那时天已经黑了,想下去要点水,但天黑了,一听有女人、有孩子、有男人的声音,想就先歇一会吧,突然这么晚到人家是不合适的。大概那个地方有个磨盘,坐一会,那个男的居然从屋里出来上来了,我满心欢喜,这回可有人了,我跟他说。他上来以后我就拿手电照,因为我不能说话,我想:拿手电晃他,他就会看到而来跟我说话。我就拿手电写几个字,告诉他我需要水喝。但不管我手里的手电怎么照他,就离得很近很近地,他像没看见似的,推着自行车骑上就走了。这下呢,那家就剩下孩子和妇女了,更不能下去了。
那天晚上只好最后下决心,走不动了,在半山腰时候就休息吧,渴就渴死,没有办法,一个是路程远,另外呢,再不可能有水喝了。这一宿就在那打坐,在沟里打坐,其中还有警察来检查等等的事情。
等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满嘴的津液,不渴了,不但不渴,而且呢水不再想喝了,水已经失去了原先水的味道,人经过这一番努力才知道,想喝水同样也是一种虚幻和欺骗,所以说滤水囊给我们这么大一个认识,是多么不容易。如果我们放弃使用滤水囊,你不可能得到这种体会,所以说滤水囊是我们必需品。十八种物,每一种东西都有它的特殊的功德,所以十八种物要准备好。我们知道,在菩萨戒中,十八种物比喻作“如鸟二翼”,有了十八种物,能飞起来,能自在,能放心,而且也能使我们道心坚固,也可以克服很多的困难,这都是必需的,这是一个准备。
另外我们乞食时,首先应该观察村庄。不是到哪儿都随便乞食,也得进行观察。一般都是在要过斋前的一两小时才观察的。早晨刚开始行脚不能去观察,你刚走就想到吃的,起心动念这不行。泰国是早晨去乞食,咱们还尽量是到中午时候去乞食比较好。能够控制自己,过早地乞食,过早地起心动念,会影响我们这一上午的修行。虽然我们已经过一晚上,再行走,空腹了,很饥饿,肚子咕噜地响,但是还没有往吃上想,是很好的修行。
当我们想乞食的时候,马上正念就相应地也提起来了,首先进行村庄的观察。根据我们人数的多少,确定方向,看周围有没有外道。第一要考虑外道的问题。你要是跑到天主教堂去乞食,肯定是要挨骂的,他不会给“魔鬼”什么水或吃的,甚至他可能还要打你一顿,关键是佛也不允许到那里给他种福田。另外,屠宰的地方,还有危险的地方,这都不能去的。伎乐的地方,就是舞厅啦,等等这些地方不能去的,都得远离。
当我们观察好,已到乞食的时间,决定进入某个村庄,或某个城镇,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进入。观察村庄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们乞食的时候就不要分别了,要次第乞。从第一家开始,一直往后乞。至于他们家或者脏、埋汰,那就不再分别,也不能管了。只要人家符合我们乞食的条件,必须次第去乞食。关于人家,有几种说法可以考虑,一般我们是乞七家。这七家,就是通过叩门,或是摇方便铲,或摇锡杖,第一次是三下,第二次是五下,第三次是七下,一般以这个方式来告诉对方。有时候也可以用语言,念一声“阿弥陀佛”,令里面得知。如果这家没有人,这家就不算了。乞食时走在路边,我们看到这家没有人,也不计算在这七家之内;有的虽然家里有人,但他不知道你来,这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只要是他家有人,知道你来乞食,而看着你,就是不出屋,或是不给你回应,这也算一家。有时候他就通过窗户看一看,就不理你了,看你能怎么的,实际他早就暗中观察你了,所以说,这时候得算乞一家了。我们一共乞七家。
当我们乞到食物以后,应该给人回向。但是在乞食之前,不能做过多的说明,只能说我们是行脚僧路过这里,中午需要乞点食物,要素食,也就足够了。不能说我们是很修行,等等,做出一种姿势,显得我们很特别;或是拿着方便铲,做出很威武的样子,有一种你要是不给,我就要打你的样子,那种心不行的。而是应默默地站着,与对方有一定距离,让人有回旋的余地,能够心甘情愿地进行布…
《二〇〇四年行脚前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