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四年行脚前的开示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四年八月十五
地点:海城市大悲寺学戒堂
听众:全体僧众
与大家讲一讲行脚前应该知道的一些规矩。我们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以后都行脚,行二时头陀。咱们僧团行脚的历史,是从九五年就开始了,一直都在坚持。通过这么多年的行脚,取得了一点儿体会。但这个体会还不是很深的,还要继续行持下去。行脚的功德是很殊胜的,而且意义很深远。但是人必须得长期的行脚,才能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体会它真实的含义。因为我们出家,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这个大事情,所以说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大事情。行脚就是了脱生死的一个捷径。此中的功德,以及这里需要做的事情,那是很多的。我们应该知道什么事情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都得必须亲自尝,才知道行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行脚对我们看起来很普通,却又很实际,脚踏实地地去走。为什么说普通,因为我们也不去攀缘,而且眼不观耳不听,身不去感觉,默默地在走,在行持,做各种修行功夫,在动中来修持。在外人看来是普普通通。也就像天下一个傻子在行走,不管外界怎么看,我们心里也是这种想法,孤苦伶仃。这种孤苦伶仃不是说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所谓的失去,只是失去了我们那种攀缘心。通过行脚,才真正地能把我们六根回收,能检验出来自己是否在向外攀缘。当攀缘的时候,我们硬把它拉回来,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地断掉六根。因为我们知道生死上主要就是六根在起作用,如果六根断了。生死根也就断了。轮回就是六根在起作用,所以说我们就在六根门头上下功夫。
行脚的功德很殊胜,为什么呢?因为人在行脚中用心不同。世间旅游的,到处攀缘,到处看。而我们不看,内在的功德,随着我们六根收回,它就升起了,能升到什么程度,就看我们功夫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只要有虔诚心,十方如来都会加持我们,使我们很快地得到它的功德。
什么是它的功德?那就是说我们没有开悟,令其开悟;开悟了,令其究竟,这就是它的功德。我们知道,行脚从佛开始,一直是不断地行持这个法门。过去的出家人都是行脚、乞食生活。虽然我们现在的条件和过去不一样了,有所改变,但成佛的标准没有变。不会说末法时期,成佛的标准应该有所改变,有所降低,不会的,永远不会。只是一个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虽然环境不同,我们的修持还是应该按照佛制去做,这才能成就。
另外还有一种功德,就是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有情的和无情的都能度;能见到我们的;与我们能说上话的;当你乞食的时候,看到你的;布施你饭和不布施你饭的;称赞你的、或批评你的、或诽谤你的,最后都会成佛的。通过我们的行走,同时闻到我们名的,他也会成佛的。所以它的功德是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十方如来都会护持和赞叹。
我们通过行脚,可以真正地悟到法的实相,无我就是法的实相。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是很痛苦的。而烦恼不断地增加,就是因为有我。我们的我执和法执特别坚固,我们必须通过行脚才能把它破除,必须借助这个力量。现在为什么修行人多,开悟人少,就因为他没有做这种功夫,很难迅速地开悟和成就。所以说行脚是我们出家人必须行的,必须修行的一个过程,也是行菩萨道。你想成菩萨,想成佛,必须得经过这一关。因为佛的戒律已经规定了:八月十五到十月十五,正月十五到三月十五,是行二时头陀行,这是菩萨戒规定的。这也是菩萨行为,也是入佛位。所以你想入佛位,想成就菩萨,你必须这么做。你不做,可以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菩萨。所以说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今天能有这个因缘,大家能够继续行脚,这是可喜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们行脚不是非常圆满,而是正在初学。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我们的体会,将来把这些经验都能够让所有的众生,让所有的出家人去检查,让他们去鉴定,让他们随喜和赞叹,让他们去评论,让所有的人将来都能把这个法门,佛的这个戒律行持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心愿。
所以说在修行中,这个是一个很殊胜的方式,关键就在于我们的用心。这里有很多的方法值得讨论。我们今天晚上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讨论过多,简单地说一下。这里面有很多已经行脚多次了,有一定体会。但终归还是时间短,没有长时间地行持,所以说他的体会,他的深度还是有一定限度的,但毕竟是一个可喜的开始。我们知道,行脚要有一个度众生的心,是度己的同时度众生,要给佛教增光,要行出出家人的本分来。所以说要有决心,不管多困难,我都能坚持到底,就是爬我也能爬去,我也能爬回来,得有这决心。不管下雹子、下雨、寒冷,甚至有可能出现其他的事情,我都能挺得住,绝不会为它所动摇,这是第一个应有的心里准备。为了度众生,同时也度自己,降伏我慢。因为我们的我慢是很重的,有时候我们很想把它降伏,采取了种种的办法和努力,甚至看经、拜头 ,但有时候效果还不行。一到实际中,我们的我慢就起来了,不能迅速地降伏,我们没有掌握降伏它的路径和手段,这是我们没有这种经验。所以说通过行脚,可以掌握这个经验,知道我们怎么样来接受别人的帮助。
我们都知道行脚时候去乞食,很多的情况容易要挨骂的。行走的时候人要说你假和尚,你去乞饭,人家说你是骗子,等等。毫不客气地向你说很多的脏话,甚至比你小,比你弱的,他都会很理直气壮地向你说,甚至没把你当成一个人来看。在你的感觉就像指责一个动物似的,甚至指责他的儿女或者儿孙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批评你、说你,一点儿理由都没有。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成就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成就的功德。因为我们的心往往都是颠倒的,我们只认识到我们所需要的是表扬和称赞,所以产生了我执和法执。利用我们的五官和感受来取决于真理,所以你永远达不到真理的位置。当我们接受了这种暴风雨式的漫骂也好,或是批评也好,我们深深地知道,这是他们付出了很多,而且是在成就我们。我们能欢喜地接受了以后,经过一番斗争,把它融化,吸收,再吸收,反复地吸收,最后生起了清净,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所以说我们到这时候才知道,真正的宝贝在这里。因为它把我们所有的慢心一下给抛掉了,给我们解剖开,帮我们去掉,用强硬的手段把我们那些污垢给清除了。要没有这种强硬的手段,你心里那种污垢是清除不掉的,表扬和称赞是做不到的。我们当知道自己有修行有功德的时候,同时也增长了慢心。出外,这种毫不客气的,连你想的余地也没有,只有一个办法,默默地忍受,和欢喜地忍受,就是不断地吸收再吸收,这才能把我们的慢心一下降伏,这里的滋味是很好受的。但是呢,刚开始也要脸红,忍受不了。你说我是挺大个人,连小孩儿都可以骂我,甚至可以吐我,甚至狗都可以咬我。而且这种人,可能一个要饭的人都可以说我两句,天下这么不平。我们才知通过这个得到了功德,我们认识了我们的法身,也认识了成就我们的道路,它的功德是殊胜的。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很多的事情,我们的心里准备也是很重要。首先要有一个心里挨骂的准备,第二个要吃苦的准备。因为在这条路上要行走,不坐车,而且每天必须完成规定行走的里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用这种条件来要求我们,控制我们的懒散和放逸,不是着相,是一种需要。因为我们的心是懒散的,我们的放逸心随着我们的疲劳不断地生起,而不断的出现,不断地在左右我们。所以说我们不能随顺它,而要与它去争夺,产生定力。不管什么条件,我们都要努力往前走,不能回头,不能放松,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只能往前走,不能后退,要有个勇往直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也是很殊胜的。我们通过它,知道了我们的定力在哪儿,也知道将来的修行的功夫应该怎么样去用心。通过它的锻炼,我们的用心也很容易成功,要没有这种锻炼,我们的心虽然知道这道理,但是用不到位。因为你的定力没有往这方面使劲,刚修一点儿定力,它就跑岔道上去了。因为他没有这种体会,敢于接受的能力。我们的体会都是随着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修行方式所产生的规律而走。这个规律,没有这种体会,它不会破除的,只有通过这种修行以后,才能破除我们那种执着,我们才知道这功夫应该怎么用,所以说一个要有挨骂的心。
第三点,因为集体出去,我们要有一个同甘共苦的这种心。首先我们大家一起出去了,我们有一个什么心?就是说,有一口饭,我与大家一起吃,有一口水,与大家一起喝,如果这一口水只能一个人喝,我只能把这个水让给别人。如果一块木头,落在水里,能救人,同时两人落水,我们这个木头只能让给别人。以自己的牺牲来成全别人,来帮助别人,这是我们修行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在集体中必须同甘共苦,而且把自己所有的利益和功德都要回向给对方,回向给法界众生。要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关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能说我出去了,这回自由了,我才不理你了,你累了我也不管,你包散了我也不管,你病了我也不管。咱们不允许这样,只要这里有一个病人,我们大家都要帮助,如果他走不动,我们大家抬他。所以说我们修行中不舍一人,只有从我们这里开始,道友之间不舍一人,才逐渐地会形成不舍一众生,如果你在这里都舍掉了,你不会与众生同甘共苦,你也不会把你的利益舍给众生,虽然嘴说,心不行。所以从我们眼前做起,这就是我们很好的机会。
再一个准备,我们行菩萨道,不但要度人,还要度畜生。我们见到所有的众生要给它进行三皈,给它们讲五戒,对死的众生进行掩埋。我们知道,对活的众生我们进行帮助,因为它是一条生命,过去是我们前生父母,也是未来诸佛,我们应该帮助。为什么对死的众生要进行掩埋呢?因为所有的众生形…
《二〇〇四年行脚前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