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定之前行概述

  禅定之前行概述

  太桥旦曾堪布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能够给大家结一个法缘,一起学习关于禅定的前行。这是很难得的事,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缘起。因为佛陀在《大宝积经》中说:“把一句佛法传授给一位众生,是在供大“礼物”,这远比以珍宝来装满如恒河沙粒的银河、以殊胜善心供给胜者,还要珍贵”。又说:“如果传授佛法,这比以珍贵物质,如金银来装满宇宙作供物,还要殊胜”。因此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们修学禅定既不是为了获得今生今世利益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享受天人福报的企图,更不是为了个人获得解脱的自私,而是为了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离苦得乐而修学禅定,也就是说大乘的禅定,以此为目标而修学禅定之前行,这是值得修持之圆满发心。修持禅定无论是对身体、对心灵、对此生、对来世、对世间、对出世间都有巨大的帮助。

  虽然佛教或者其它非佛教都非常重视修持禅定,也有很多修持禅定的不同方法,而且从古至今成千上万的圣贤们经过修持禅定而达到了各种不同的境界及心灵的安宁。由于修持禅定的方法与层次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达到的境界也是天壤之别,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现在我们学习的禅定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禅定,在藏传佛教里,我们噶举传承修持上非常伟大的大成就者尊贵的密勒日巴尊者是全世界都公认的最高成就的一位禅修大师,他既是所有禅修大德们的祖师,又是我们修持禅定的佛弟子们的榜样。他留给我们一个既加持又清净的殊胜传承,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殊胜的传承的加持,应该令我们感到非常幸运及自豪。

  我们佛教的禅修具备一种各别的特色,这种特色是其它的宗教里没有的。譬如:初始发心殊胜,中间见地正确,结尾回向圆满等等。这三种殊胜是佛教唯一的特质。像其他的宗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等都没有具备这三种殊胜。佛教与非佛教的差异是是否承认四法印来区分,大乘与小乘的差异是是否具备三种殊胜来区分。因此其他的宗教既没有承认四法印的思维,也没有具足三种殊胜的修持。所以他们修持禅定的方法是不究竟的,也可以说不圆满的。但是我们不可以说他们的方法是错误的,只不过还未达到佛教的境界而已,也有可能这些方法也即将成为佛教禅定的基础。古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里多数都是外道的基础上达到佛道开悟的,而且佛陀曾经跟佛弟子们说连对外道也不可以诽谤。

  在我们藏传佛教中,由于祖师大德们的恩德而禅定的传承是被不断地清净传下来的,一般而言在四大教派里,噶举派和宁玛派是以实修为主来弘法利生的,萨迦派和格鲁派是以讲学为主来弘法利生的。个个教派的技巧与事业的突出有所不同,各具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所长。虽然习俗上有这种说法,但也不一定的,四大教派都既重视讲学,也重视实修。换一句话说四大教派都完整地具备佛陀的教法与证法。

  近代的修行人和古时候的修行者们,表面上的修行方式及弘法利生的事业有一些不一样,当然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古时候噶举派的大部分的修行者们,都在深山崖洞里闭关修行而获得无上成就,这既是噶举派传承的特色,也是符合当代时候的一种修行方法的表现。由于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冈波巴大师开始实修和讲法两种融合在一起,慢慢发展噶举派,创建了五明佛学院,并讲解五部大论为主的经论密续等等,广大宏法的习俗从冈波巴大师时期开始慢慢传下来了。

  在冈波巴大师以前,玛尔巴大译师或密勒日巴尊者时候,并没有记载他们对大众公开讲经说法,只是对上等根器的少数弟子们传了那若六法与大手印等等心要诀窍及无上密法,且弟子们去闭关实修,并都获得大手印的无上成就。当冈波巴大师也追随噶举传承的历代上师们而准备被涂泥封门而十二年闭关时,密勒日巴尊者就对冈波巴大师说进行广大弘法比封门十二年闭关要远远重要。

  因此冈波巴大师遵循上师的教诲,放弃了封门十二年闭关的想法,并且将噶当派的教诲与大手印的传承融合在一起,弘扬了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完整无缺正确圆满的法教于人间,因此从冈波巴大师开始进行广大弘法的事业就逐渐地普遍了。然后所谓的噶举四大八小的传承也慢慢传下来了。到第一世DB法王及第三世噶mb,尤其是第七世、第八世DB法王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关于五部大论的广解注疏等等,慢慢讲经说法的事业就越来越兴盛了。冈波巴大师特别强调闻思修同时修持是正确无误的佛道,因此咱们噶举派的特点就是闻思的当下专心实修。

  近代社会里工作忙碌,追求物质的享受,寻找人生的快乐,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所以大多数人都根本没有对禅定兴趣,更没有修持禅定的机会。少数人有这种倾向解脱的渴望,但是还没有因缘具足,因此毫无意义的情况下往往失去难得易失的人身。这时候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禅定的陪伴及协助,才会人生活得轻松且舒畅。

  虽然我们现在自己没有时间打坐或者不会修持禅定,但如果我们对这个传承真诚地进行祈祷的话,一定会得到不可思意议的加持,这和其他的传承是不一样的。因为咱们噶举派的传承是虔敬心的语旨,以虔敬心为前提,以虔敬心为根本,以虔敬心为基础,以虔敬心为首要。能不能获得噶举历代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取决于有没有具备虔敬心,大手印的成就也是在虔敬心的前提下才会获得证悟。

  对于一个噶举的佛弟子来说,如果心中具备一种虔敬之心的话,并不需要花了很多时间积累佛教理论的知识,也不需要逻辑推理的聪慧才能,更不需要化理科技和风水知识,只怀着一颗虔敬心来诚恳祈祷祖师们而专心修心就足够了。

  《宝性论》中说:

  “自然本觉的大智慧,由虔敬心既可证悟”。

  即使是通达浩瀚的佛经,且守持清净的戒律,再加上佛行事业广大,但若没有具备虔敬之心的话,历代上师们的传承加持是无法得到的,而且显密经续里所提到的佛菩萨们的无上成就也是没有希望的,就是说自相续中没有具备虔敬之心的话获得证悟大手印是决定不可能的事。

  佛经中说:

  犹如被火烧的种子无法发芽,更无法长出绿色的幼苗一般”,

  “没有信心者的心中,无法产生善业的功德。

  尊者密勒日巴也曾经说过,他的后代人当中对他具有信心的任何一个佛弟子,如果很诚恳、很虔敬地祈祷他的话,他一定会加持,并能成为他的眷属,在修持禅定大手印的过程中,遇到任何一个障碍,任何一个挫折,他都会慈悲加持予以去除,地道之功德逐渐圆满而清净的空行刹土里师徒相遇,且圆满成佛。

  虽然每个人都追求快乐,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获得快乐的因,也不知道什么是感受痛苦的因。虽然我们寻求快乐,任何一个众生不愿意受痛苦,但却做的都是产生痛苦的因,往往快乐与痛苦之间的因果上迷惑,且取舍颠倒而永无止息地六道轮回中流转。理所当然,轮迴的形相就是这样。这也是修持禅定之前应该注意到的。

  寂天菩萨如此说: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然而,我们非常有福报,人身难得,我们已获得了暇满人身,又遇到具德成就的善知识,佛法难闻,我们能够听闻佛法,并且具有修持学习佛法的良好机会,能够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里一起集会而探讨佛法,很难得,也殊胜,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事。而且你们现在在身强力壮的时候,不像现在某些年轻人那样贪图享乐,目光短浅,你们很虔诚的学习佛法,这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想法,真令人感到羡慕的一件事情。

  虽然就我个人而言,既没有具备诸佛菩萨身口意的丝毫功德,也没有实修实证的高大境界,更没有天眼神通的能力等等,因此我不能保证向我求法以后让你们能快速地圆满成佛。但是我对三宝无限的信心,对众生足够的忠诚,再加上获得了噶举历代上师们的不可思议的加持,且传承清净,因此我相信你们会获得历代上师们的传承加持,而且最起码你们心中也能种下一些成佛的一点一滴善业的习气,这可以保证的。能不能真正成佛就要看你自己的功夫。

  佛祖曾经说:

  “我跟你指导了解脱的道路,能不能解脱取决于你自己”。

  佛经中又说:

  “自己是自己的救怙主,自己也是自己的仇人,

  辨别善业与恶业时,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虽然我不知道你们今后会不会去做功课,能不能专心修行,但有这样一种倾向解脱的想法是真很难得的事。我们看看全世界有多少个众生,获得人身的人多少?获得人身的人很多,其中信仰宗教的人多少?信仰宗教的人不少,但信仰佛教的人多少?信仰佛教的人很多,但专心实修的人不多,相对而言专心实修的人不少,但证得佛果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因此我感到你们非常幸运,也觉得很大的福报。

  我们的痛苦与快乐,高兴与悲伤,烦恼与智慧,富贵与贫穷,挫折与幸运,疾病与健康,这些都不是来自于外在,也不是上帝赐予的,更不是魔鬼非人等等造成的,而是一切万法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譬如:像晚上沉睡时梦中所显现的境界一般,无论外在的显现与内在的感受一切都由心中产生,由心而显现。

  从古至今很多愚痴的人固执地认为外在的物质能给大家带来身心的快乐,也认为外在的物质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因此大部分的人为了物质的追求而付出了生命的一切代价,不但没有实现任何梦想,反而在追寻物质的过程中远离了亲朋好友,失去了道德素质,虚度了青年才华,最后的结果就损失了人身的一切。无形中造下种种不同的罪恶。

  虽然从古至今所有的凡夫俗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银财宝、名闻利养,但是还是没有一个人满足于荣华富贵而死亡。因为人的心是没有限制的,欲望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对于物质欲望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二十一世纪的竞争社会里我经常发现大多数的有钱人都往往是闷闷不乐、愁容满面的,大富大贵的…

《禅定之前行概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