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别人给予我们的,知道这些以后,自他交换的心态就会产生。因为我是一个人,别人是很多人,那么是我一个人重要,还是很多人重要?当然是很多人更重要的。因此他人的,无明、我执、烦恼、习气及痛苦由自己一个人来承担,自己的智慧、福报、善业、快乐及幸福无私地奉献给别人。朗日塘巴尊者在《修行八颂》中所说的:“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中说:“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就要进行这样一个修习,这叫做自他交换的修持。
这个做到以后就是自轻他重,这在我们佛法里主要是修心七要的修行,或是修行八颂的修持,它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呼吸来修行,因为右侧鼻孔是烦恼道或说业道,左侧鼻孔是智慧道。我们可以从业道的鼻孔里面吸进别人的痛苦,别人恶业果报的感受,或别人所有的这些障碍,都化做黑色的光芒或黑色的烟从右鼻孔吸入到我执最大的地方,全部都堆在我执上面。然后停止一下,让别人的痛苦,别人的烦恼,以及众生的这些习气及障碍都堆在自己的我执上面,把我执推翻,把我执断除,把我执摧毁,让我执受折磨或煎熬。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一直在受我执的折磨,现在就要反过来了,我们要让它受折磨,受煎熬来要报复它。同时,我们修行的功德、智慧、善业、幸福及快乐等好的方面都化做白色的光芒从左边鼻孔呼出给所有的众生,并遍满到每个众生的身上,愿众生永远快乐与幸福。
这样来训练的话,首先对你自他交换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你的我执会减少,第三个你在社会上面对任何挑战的时候,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刺激或伤害,因为你已经修得很稳固了,你的修行使你的心变得像菩萨一样的勇敢与包容。不但你能够面对这些小的事情了,而且众生的痛苦你一个人也能够承担了,所以要从这个方面来修行菩提心。
第二个是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然后无著菩萨传所下来的修持菩提心的法门是因果七诀,就是七支要诀: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这七种。首先我们要从知母开始。世尊曾经说:“诸比丘,譬如,某士夫将此大地之土抟成枣核丸,说“此为我母,此为我母,此为他母”而丢弃。诸比丘,此大地之土早已穷尽,而转为众人之母却非如是。此乃我说。”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为不及为母数”。然后念恩,关于念恩方面无与伦比的岗波巴大师说:“母亲对我们具有四大恩德,一、施体之恩。二、难行之恩。三、予命之恩。四、教导之恩”。如果想详细了解的话可以看一看《解脱庄严宝论》。
如果我们真的在心中深刻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德恩的话,那不可能不去帮助母亲,更不可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母亲的痛苦之上。我们在体会到今生今世母亲的恩德的同时,也自然而然体会到一切众生的恩德。因为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的苦海里流转的过程中,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做父母亲的时候就像是今世的父母亲一样恩重如山。再来说报恩,如果父母亲的恩德不是由子女来报达的话,那么由谁来报达呢?子女报达父母的恩德是理所当然的事。连自己亲身父母的恩德都不能回报,修持大乘佛法或利益众生的事情有点不现实。
因果七诀中前面三个特别重要,这三个不仅仅是修持菩提心的窍诀,更是做人的重要品德。缺乏做人品德的基础的话,怎能树立起菩提心呢?现在我们作为凡夫,习以为常地将自己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方便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建立在占别人便宜之上,我们的快乐都是这样的。其实这等于是我们将快乐建立在父母亲的身上了,所以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的话会觉得有点不合理,学佛修行人对于这方面应该多去思考。有时候我们在一些小事上成功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既聪明又有本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的快乐与幸福,成功与顺利都来自于他人的支持与帮助,配合与互助,或者提醒与鼓励,因此实际上我们依靠大众的力量而获得有所成就,我们应该知道这些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不是依靠独立你一个人而所获成就。我们佛教高度重视“缘”这个字,既有深的含义,又是高的境界。所以我们的幸福与成功一切一切都是父母众生给予我们的。
我们想一想佛陀在因地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中行菩萨道修菩提心的时候,为了别人的快乐付出了多少次自己的生命,譬如:《太子须大怒经》中所说的世尊转为王子直美衮登的时候,生性好施,由于国宝布施于敌人,父王把他放逐远方,途中又把爱妻、二子及自身眼珠都施给婆罗门徒。《月灯三昧经》中记载世尊转为妙花月菩萨的时候,为了度化众多的众生而宣说佛法时受到国王的杀害,付出了生命。《贤愚经》中记载世尊曾经转为一位小太子时,为了救一只饥饿的母虎而付出了生命。可我们却为了自己的快乐而伤害了多少他人的生命!掠夺了多少别人的利益,所以最后的结果佛陀是光明,我们凡夫是黑暗。《入行论》中所说的:“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世尊为利他,且观此二别”。就像是一个人对天空发了极大的脾气,因而对着空中吐了一口口水,但口水却落到自己的脸上,所以最后受到损失的依然是自己。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伤害他人的果报也是如此,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受到巨大的损失与伤害。寂天菩萨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生”。无著菩萨也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如果我们伤害众生的话佛陀不会喜悦的。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当我们知道这些道理以后,就要将方便提供给别人,对别人要宽容,要为了别人的幸福与快乐,去付出自己一些渺小的劳累与奉献。也就是要令自己改善,因为这等于是在改善自己的命运。虽然现在让我们为了别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或大的付出是不可能的,佛陀也没有要求过初学者这么做。但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最起码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对人要真心诚意,尽量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劳累上,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佛教的因果角度来讲,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劳累上的话,自己的福报会减少;把别人的幸福建立在自己的付出上的话,自己的福报自然而然就会增长。那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福报减少,谁都愿意让自己的福报增长的,所以我们就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
如今多数人都是反过来的,包括我自己在内,虽然每天都在念四无量心或是发菩提心,但对实际行动上的帮助却是不大。因为我们只是嘴巴在念而已,心里还在想着如何占别人的便宜,如何争名夺利,斤斤计较等等的事情。我们凡夫是非常可怕的,嘴巴和心总是在自相矛盾,所以在观想四无量心的时候行为也总是跟不上,因而表面上做出一些利他的行为,内在的自私心却总是不断的涌现。我们所修的四无量心和所做的行为这两个却很难融合,就像飘浮的油和水一样难于结合。
虽然能够做到身体力行是相当不容易的,但首先从理论上知道也不错,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还要立下菩提心的四种誓愿:愿令一切有情永离苦难,愿令一切有情解脱轮回,愿令一切有情现证菩提,愿令一切有情同般涅槃。还有经常要念一念四宏誓愿,这样慢慢训练修行的话,最终心中一定会生起名副其实的四无量心。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无量心如何观修?》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