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杂阿含》讲座精选▪P7

  ..续本文上一页中的我,不过如此而已!我们一直执著的那个“我”,执著的那个生命自体,其实不过是这些功能的组合和现象而已,哪有实体的、永恒的、不变的我呢?还有,我们在常常系念的割舍不掉的喜欢的东西,这种常、恒、住、不变异的这种观念和法,它本身其实是空,是没有实性的,非实的。只要你体会这个,就能体会到无我、无我所。其实,体会不难哪!是要和我们的习性、那个我执对立时,比较难。但是,诸位: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你会发觉到那个我执、习性、惯性、习性深染、很强很强的那个我执时,也要把那个我执的实有性观察清楚唷!注意听!这句话很重要!它是实在的、不变的、永恒的,还是缘起刹那刹那即生即灭的?我们能不能受用就在这个一念之间哪!我们可以找自己染习比较深的那个习性试验看看,只要你用心地看它时,你会发觉真相。再顽强的习性经不起你身心的观察,注意听!经不起的!再强的习性哦,再强的染著都经不起如实观照,注意听!就在这里:它刹那就消灭,你就知道它的无常性,它的非实性,它的无自性,你就不会被它骗了,说:“那个是实在的,那个是没有办法的,是怎样深细的,我永远都脱不了”!你马上就改观:原来,我们可以作主的!你会发觉这一点:原来,我可以不接受的,原来我可以超越它的!这个就是一个真相的问题,实性的真相问题,这个地方要注意哦!千万不能做习性的奴隶,永远随它转!当习性起来时,如果你真的观察它,它能存在多久?注意听!它是永恒存在呢?还是触缘而起,当下就灭?要观察它,不要被自已的一个惯性而迷惑。不要以为没有办法,你认为没有办法,那你只有做习性的奴隶了!

  全念处:四念处的“法念处”是涵盖身、受、心、法的,所以叫全念处。从所有的整体的身心去观察,还是观察它是“无常、无我”的——非常、非我。但是,一下子要让你们从生命的整体性去了解比较难,从个别的单一的所缘比较容易,有一个明显的所依,比较容易上手。那么,师父教的如实观照是尽量不让它产生分离,是整体性的观察,生命是一个整体的观察,一般人来讲,比较难下手,比较难了解。但是,如果一旦对这个法建立得非常正确,正见非常肯定时,全念处的修法反而是比较不会有障碍的。但是,对初学者来讲,所缘有一个明显的依止,比较容易下手。但是,它也有妨碍,也有它障碍的地方也会有。这也就是一个适应的问题,刚开始也许难一点,但是,只要你下的功夫够,你下的练习时间够,其实还是可以很快就能相应的,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我们平常人很难了解自己的身心造作、思维模式、起心动念、每天生活的造作。所谓如实观照就是觉知你现在在做什么?比如说,你们现在听我说法,眼睛都看着我,但是,不要跑到这里来!除了注意这里以外,你要发觉你自己在听我说法,注意听!就是这样子。当你们在听我说法的当下,你们在看着我的当下,你们要觉知、明白你现在在看着我,你现在在听我说法的那个状态要明白。我们一般在做什么事情都跑到那个所知所缘的对象去了,这里就忘记了,这里怎么活动,怎么作用,你都不认知它。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不管你在做什么事,行住坐卧、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你要发觉你现在在做什么,那个觉知(明白你现在在做什么),先要培养这个觉知。你吃饭时,坦白讲,你不知道你在吃饭;你在走路时,你不知道你在走路,你想当然嘛!就是这样子;你在思考,不知道你在思考;你在生气,不知道你在生气,一个知道自己生气的人是绝对生不了气的!注意听!所以,你们一定要慢慢去培养这个觉知。你会犯错,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才会犯错。我们从来不认识自己,所以,从现在起先培养第一步——觉知:你现在在听法,要知道现在听法的身心状态,要觉知到、感受到;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觉知到在做什么事情;在走路,你要知道那个它——假名我(形容词)在走路……你们从现在起,培养自己对自己观察的那个觉知,你们能够慢慢去发觉个中奥妙,但一定要建立在这个觉知上面。你们功夫用久了,才能认识自己,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一天过一天。你们回想过去,没有一刹那是你明白的,都是事后才明白,解决也来不及。我们要学习到认知、清楚、明白,将来在事前就知道!注意听!这个认知、觉知很重要!虽然我们还没有上禅修课,但是我已经告诉你:第一个要法、条件就是认识自己、觉知自己。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一样,都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每一个状态都能够明白它,这就是师父弘扬的如实观照!就照你原来的样子,生命当下的样子去观察就好。你会觉得很辛苦、很难。我们的习性中,没有办法时时刻刻明白观照哦!因为我们的心灵象猴子,绑不住的,因此你会觉得很辛苦、很难。但是同时,你也可以发现那个问题:原来我们的心灵是这样地不安份!我们在这么的惯性中,这么的颠倒中,我们竟然不知道!你慢慢去发觉,久了,就知道该在哪里下手!这个功夫能够慢慢地到自己身心能够真正的发觉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而时时刻刻不离的人,那我可以肯定告诉你:要见法,要见实相,要解脱不难!我没有骗你们!你只要把这个功夫做好,真的基础打得很好,要见法非常简单!很快,不难的!要解脱,一点都不难!就是这个基础一定要先打好,理论很简单,实践起来不容易,很辛苦!但是,就是因为辛苦,就是难,才要用功。什么叫用功?如果一点都不难,那就没有功可用了,就是跟我们的惯性相违背,很难!这个叫用功。难,而能行;难,能克服,这个叫用功,这个叫修行。你基础打好了,在禅修时,师父一指点,你们很快就相应哦!如果基础没有,禅修时你在那边拉扯七年都拉不来!如果你们现在就用心,慢慢基础打好,当禅修时,师父每一个指点,你们都会有很深的体会,那时要见法,不难!只要你真正用功,杂阿含讲,快则七天,慢者七年,见法不难!所以,你们不要怀疑,要下功夫。回去以后,除了听法以外,平常就要开始下功夫,等到正式禅修时,师父讲到法,你们就能会心,就能明白,然后叫你观照,你一观照马上就会发觉真相,很快!但是,如果你们今天没有基础,觉知心没办法保持,没有办法平常做得绵密,到时候,你只是在拉扯,要见真相就很难!所以,这时要不要用功由各人扶择,我是绝对尊重各位的!

  断三受,后面就不再相续,那么,如何断?根本在断无明,也就是要明白“受”的真相是什么。一切法都是无常的,我们心灵的三受也是如此:当你现在喜乐圆满时,后面再来一定是苦,为什么?无常故!注意听!它一定是变化的,不管是人世间的触动还是身体的种种感受,都是无常的,你一执著为实有,希望一直保有,那么后面一旦变化,带给你的一定是非常多的失落和痛苦!而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一定的!所以,你认为是快乐的,最后必然是苦!那么,你还会去执著在那个受的实在感吗?你还要把未来的生命浪费在这个上面吗?你只要真正观察到受的虚幻变化不实而不再执取时,三受则断,三受断者,不受后有!所以,我们在六根触六尘时反观自心,一切感受起的时候,你都要发觉它。对于“受”引起后面的贪爱执取也要清楚明白它,慢慢地,你会发觉执取是什么意思,贪是什么意思,爱是什么意思,不贪、不爱、不取是什么意思,住和不住是什么意思,你时时刻刻都去观察,就会慢慢发觉奥妙。叫你不贪不取不执著,很困难,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贪、取时,不知道自己在贪、取!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观察自己:贪、取、住是什么样的状态?一定要在自己起贪、取、住时,当下明白这个心态,当你观察清楚时,你会发觉里面的奥妙啊!当你体会到这个奥妙的时候,不贪、不取、不住其实是不难的!所以,要时时刻刻发觉自己身心的作用,要明白贪取的现象和不贪取的现象,这是第一步要发觉、用功的地方。平常如果常常用如实观照观察自己,去发觉自己,你们所上的课的这个知见建立得一个深刻印象以后,它将来会自动地产生作用,奥妙就在这里!我们今天为什么一直那么辛苦,用那么多的经文一直讲?就是把我们过去错误的观念慢慢修正,就象转换电脑程式一样,当你把这个道理和正见慢慢、慢慢建立得越来越清楚时,你以后在观照中,在反省中的观察中,不需起心动念,不需再提起一个法的,内在的正念会相应,它自动会相应。在观察中,它就会自动相应,突然间你会明白!当你观察到时,你忽然间会相应,忽然间会明白:啊!原来是什么!那个明白,那个了解,以后就不会失去了!它不会变的!那个明白是非常真切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正见的熏习,知见还没有正确以前,你怎么用功都会跟那个错误的知见相应,是不会解脱的!也不可能见性见法的!所以,我们用功,其实法听得很多,这个不放逸精进是多么重要!怎样不放逸精进?就是“系念在前”,在每一个当下加上一个觉知。为什么?就是让你的念不会放掉,不会放逸,绝对不放逸!你跑掉了,马上发觉,又系念在前,只要你用心,这样的用功,你慢慢、慢慢地,那个心性就不容易外放,就不会染著在一切外法,不会随着境界马上就转掉了,随着它就漂流了。加上一个系念,我在说法,我知道我在说法;我在听法,我知道我在听法(这个不是实有的我,假名形容我的个体),当下的身心念头,时时刻刻明白知道,现在当下是什么样子,这个叫“系念在前”,也就是觉知之心、觉照之心,你要先加上这个,当你能慢慢地摄心于这个觉照之中,其实定力已经加强了,观照力也加强了。定力加强,观照力加强,那个洞悉力,那个明白度会越来越明白,那个就是在开解慧力。智慧的开发是从这样一步一步的明白,而忽然间整个明白。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加上一个觉知,一个觉照,一段时间下来,慢慢、慢慢,你会发觉它的奥妙。你不要起心动念,你只要觉知就好;不要去迎拒,你只要觉知就好,久了,妙就出来了。你一迎拒,就在打仗,敌人是永远打不完的!所以,二十四小时要保持觉知的心,得了正见以后,你只要用这个方法去觉知,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觉:嘿,你的定力加强了,你会不散乱;定力的加强,你的观察力、洞察力、明白度越来越清楚,忽然间,你整个问题解决时,你就知道它的奥妙,妙用无穷啊!在六根接触六尘的每个当下,观察身心活动的非实、非常,也就是无我的意思(这个“我”,也就是常的意思,实在的意思),就能破我执我见,知道它非我,它是非实如幻的。我们在这个见闻觉知中起了实有感,也就在这里观察生灭无常而悟入无我的空寂性!

  在禅修时,师父教你们“看”着它,不管是烦恼,妄念、情绪、感受都好,它来时,看着它,它有什么结果?它必定会灭!这个叫如实正观——观生灭:是实生的,它就不会灭;会灭的,就非实生。为什么它会灭?是法性自尔呢?还是我们一看就把它看灭的?要体会,它是不是本来法性就会灭?这个地方可以进一步看到真相。虽然,我们在知见上、观念上知道五蕴,六处非我,为何不受用?因为你没有增进一步从生命中去观察,进一步要去看到它的生灭,看到它生灭非实的时候,那才证明确实无我,我慢、烦恼才能真正断尽!

  为何起欲?从思想生。“欲,吾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思、就是思维;想、是想像,思维想象中起了欲念、执著、贪爱。所以,如实观照的“看”与想的作用完全两回事:看,不让意识思想起用,只要不落思、想中间,根本不会起欲,这个就是法要!也就是如实观照的重点,也就是发觉真相的重点。佛法的修定离欲重于内心烦恼的调伏,而非拒绝世间一切。适当的合于社会情况,合于身心需要而受用资生用具,不为环境的爱著而牵转。尘是外面的境界,万法与我们无咎!所以,在家居士的修行,因为在欲望中,跟外缘时时刻刻触动产生染著的经验中,反而能看清楚,如果你有心修行的话,更容易发觉它的真相!

  我们的修行是科学化、理性化的,可以证明的。用上课来建立正见,输进正见的程式,来转换原来头脑中错误的观念。慢慢慢慢的,师父把你们那些错误的程式铲除,输入正确的软件,你们知见就逐渐会修正了,就知道该怎么观察,体验这个正见的正确性,当你体会到时,你内在就肯定。你就不会再用那个错误的观念了,就会依正见而行,那时的行为展现是透过我们的思维模式自然修正的,而不是刻意去改变。所以,只要得正见,得正法,随着正见、正法去观察自己,哪里还会分出家和在家、病弱和健康、富贵和贫困的差别?哪一个人活着不是生命在作用中?重要的是,在这个作用中,如何去发觉,如何去觉照、明白和超越!所以,我个人看到这些经典、经法,真的身心清凉自在,很感动,只要依法奉行,没有一个不解脱的!你们自己把这个法学好,自己有受用时,去影响身边的人,整个社会因为我们的关系慢慢引伸出去,扩展,净化佛教、社会。我因为学这个法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恩!所以,我愿意投身于未来际弘扬这个法,让人间能净化!有志有愿的,愿意共行的,希望大家发心一起来推动!

  

  

《体方法师《杂阿含》讲座精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