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杂阿含》讲座精选▪P6

  ..续本文上一页,得三昧的人就能解脱。所以,上座禅不只是打坐,包括行住坐卧都能修空三昧禅。

  根、尘相“触”产生“识”;识灭去,留下影像在心中,产生受、想、行;由受产生爱、取、有,造业感轮回。 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犹有眼“触”因缘生“受”吗?“根”先“触”尘,才产生后面的相续。如果这个根灭了(眼等六根即生即灭),第一个条件没有了,那还会不会去触?没有触,就不会产生识,也就不会有苦乐二受了。这就是缘起法,因缘而起的苦乐,也随因缘的消灭而苦、乐受灭,故而其中没有作者,没有独存不变的“我”。这个问法者听到这样的缘起法,当下就能得法、知法、入法。真的,“缘起”这两个字,你真的能明白,你只要稍微回到身心中来,稍微观察一下,真的是见法不难哪!我们在自己的身心上实验看看,其实是很容易的!我们没有一时半刻不根、尘触的。问题是我们不了解它的条件的必然性:前面的因只要不存在,后面的果是绝对不存在的。但是,我们总是觉得永恒的,是一直相续不停的。我们的根尘触产生的受,这个中间如果我们没有正见,跟无明相应,这种触是一定会起“爱、取、有”的!也就是说,众生由于没有正见,没有学法,没有得法,所以,平常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爱、取、有的无明相触中!如果我们真的明白缘起法,时刻跟明相应,根尘触产生的绝对不是爱取有!因生,果所以生;因灭了,果就灭。任何一环,只要任何一个地方你能明白它,你就不会相续了。你们自己可以试试看:你触到一些境,如果你在实有感,在自性见中,那你一定会染著;如果你明白法确实是无自性的,确实是无常,你那个染著执取的心自然就不起了,你自己去体会一下,尤其是“受”的部分。只要你真的看清楚它的即生即灭,知道它的不可能永恒存在,知道它的无实性,其实要解决问题就是那么简单而已!这里没有一点点神秘,是非常如实的:就是身心的当下能验证的相状!这个地方是用功观照的下手处,很重要! 

  起贪欲、瞋恨、染著与不起的差别在哪里?它的心理的相状是怎样的?这个也要发觉,要时刻清楚如实知!我们会起贪欲的原因:在这个根尘触以后,放逸它,随它燃烧去(炽然),不管它。但是,你只要在根尘触的当下,能观察它的起心动念 ,能摄受它,能看明白欲贪的真相——生而即灭的非实幻相,那么,你确实可以不随境而转的,护持每一个当下如实的清净自在!再进一步;我再强调一次:我们随境而转是因为在“受”上随境转,注意听!能当下明白,在“受”上看清楚它,你也可以不随它转。当然,这个都不离六根门头的用功和观察!我们不管眼见色、耳闻声,总是觉得那个色和声它是实有的,那个感觉就是“受”(根尘触、俱生受想行),而不知道生起的当下即灭!声音,你听到美妙,但是当下就消失了。但是,我们对那个起灭的非实之物产生了实有感的执取。这位国王不是一个大智慧的人,都明白琴声是缘起(琴弦所弹奏)如幻虚伪的不实之物,我要它干什么!而人们偏偏在这虚幻的当下起了耽缅、染著,真是糊涂得可以啊!因为我们没有观察,不了解真相,所以,我们总是以为它是永恒的相续,执著也才在这里而起的。我们如果能当下马上观察,马上反观:哪一个心念、哪一个感受是住而不灭的?一切的受、想、贪欲、瞋恨都是即生即灭噢!如果我们看到那个灭相――法性空寂,你怎么会不安住呢?彻底解决的方法:是彻底的观察,彻底了解它的真相——知道它的缘起的虚幻性,知道它的即生即灭、非实如幻,你就不会被它所迷惑了!

  我们一般人会很累,因为我们心灵能量耗得太大,烦恼太多,所以,我们很累。尤其是现代人,几乎每一个人都长期疲劳,平常体能消耗太多。真正的大消耗是心灵的消耗――忧悲苦恼,那个消耗最大!难得有一点休息时间,马上就昏沉,马上就想睡觉,所以,要保持那种系念是很难的。佛的圣弟子们,白天除了托钵以外的时间,时时刻刻都在空三昧的修行中:经行、禅坐、经行、禅坐……有问题问一问,没有问题就摄心防护,晚上中夜短短的时间睡眠,其余时间还是经行、禅坐。这样长期以来,这个身心非常的清明安住。所以说,我们要真正体会这个法的内涵,看清它的真相,如果不是这样子,你说我们在烦恼中、很疲劳中,怎样去观察它?我们不懂调身,也不懂调心,身心俱疲,所以,不是掉举就是昏沉,你说,我们如何能够成观?如何能见法?就不容易!因此,用功要善于调身、调心,饮食也要知量,尤其是睡眠也要善于用功,身心要相当用心地调到恰到好处,禅修时我都会教。

  不管是禅坐也好,观察也好,观察的重点就是:“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在一心安住观察的时候,就是清清楚楚地如实知“受想觉”的起、住、灭的过程。所以说, “观”并不是在那边观察,不要让它心动,在那边安住,一念不起,不是这样子。注意听!我们的心是散乱的,是活动的,它一定会有作用的,我们还没有进入三昧以前,一定会有作用,不离受想觉,一定会有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要看清楚,要明白它。这个不看清楚,不明白它,你就不可能解脱!还有在“看”的过程中,慢慢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也会进入定—三昧的相应,过程都有。我们在观察受、想、觉时,看到它即起即灭。灭了,明白那个灭时,为什么是“止、息、没、清凉”?注意听!这个就是要你们用心的地方,要体会的地方!为什么叫“见灭得道”?要在哪里见灭?注意听!要注意啊!为什么叫寂灭涅槃?叫清净安稳?注意听!这个就是要让你们体会之处哦!这个是奥妙的地方!这个地方回去要注意,要下功夫!缘起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但是,重点是:为什么这个灭后面是“息、没、寂静、清凉、真实”?有人来问师父为什么?我回答说,这个地方其实解释来很平凡,但是,最好不用解释的方法,这个就当作你去体会的地方,就象参禅一样,有一个重点,有一个入处,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去思考和体验。在这里,佛陀谈出来的是结论,也是如实相,也就是真理实相,但是,我们平常人为什么体会不到?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是我们的下手处,是我们用功的地方,是我们要去体会的地方,我们真的要明白的就是这一点而已,如果你在修学用功过程里面,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明白了,真正明白了,那你就是真正大受用的地方!这个灭,紧接着就是“寂灭、清凉、真实”,那就跟涅槃是一样了。所以,这个地方不是一件用语言来表示,你就能明白的,是要你去体会而明白的!所以,我常常讲:如果我用语言来告诉你一个答案,你得到的只是名言文字上的答案而已,还是观念上的了解而已。但是,如果你用生命去体证,当你体会到时,它不是一个语言文字能明白和了解,而是生命的体证、认知!我常讲,“知道了,明白了,了解了”,那个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名言的了解;另一个是生命真实的体证。我们不要停留在文字、语言、知识层面的这个了解,我们一定要用生命去体证:那个如实知,冷暖自知的那个真实明白时,生命才能产生真正的受用!你们要知道自己用心、自己去体证有多重要!

  我们每天在无明中,就是从惯性中不停地做一个机械动作而已!每天嘁里咔啦,就是这样过日子,不在如实知中,所以,一直相续地跟无明作用。所以,师父教你们要如实观照,明白每一个当下身心动作的情况:为什么起欢喜、瞋恨、贪染?起的相状是怎样?住多久?怎样灭的?还有那个无记傻傻的不苦不乐受也要明白起、住、灭是何相状?不要迷迷糊糊的,没有觉知的舍受,与痴相应。在根尘触中,你都要系念在前,先明白它,先了解它,先发觉它,这个就是如实知,为了如实知,所以要如实观照。如实知什么?“六根接触六尘生起的可意、不可意、可意不可意”。然后,如实知以后会怎么样的现象呢?“此则胜妙,此则俱舍”。为什么如实知有这样的功效?因为你们还没有了解,所以有这个功效,你们也没有发觉,这个地方就是刚刚一再提示的:当此法起,此法灭,那个灭的后面为什么是“息、没、寂灭、清凉、真实”?这个意思是一样的,注意听!如果如实知就会有这样的功效。“譬如力力士弹指顷,俄尔尽灭”。需多久时间?当下,“啪”(弹指),就这样子,你就明白,就解脱了!这个如实知的奥妙就在这里,所以,一定要用心啊!

  “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这个量,就是范围的意思。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在看时,只是看,而不超过看的范围;在听时,只是听,而不超过听的范围。我们会超过范围,内心起了进一步的执著,失去了正念。其实,我们的眼根尤如照相机,外面的一切物体呈现在视网膜上,就好比照相机镜头上的影像,不是实体。而且,显现在我们眼睛的影像也还是影像而已,就是说,显现像的那个物体还是缘起如幻的。

  如幻诸行:内六处(六根)是因缘和合法,缘合而生,所以,生无所从来;缘散而灭,所以,灭无所从去,其中没有实来实去的自性——我。六根在产生作用时叫如幻诸诸行,就是空寂的。所以,虽然有,虽在现象的组合中、变化中,如果你能当下明白的话,这个“有”的当下还是空寂的,注意听!这个很重要!也就是无自性的缘起。既然是无自性的,就不实来实去,也就是没有实生实灭。那没有实生实灭,那是什么?就是法尔本自空寂!注意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这里听得懂的人,当下观察,当下就受用解脱!这个地方真的明白的人,在生命中稍微体验一下,很快就超越的!这是如实的,事实就是这样子!大家在这里要用心一点,多体会一点。所以这里讲:所谓我,就是在六根缘境生起识、受、想、思(行)来的活动的综合。世俗谛…

《体方法师《杂阿含》讲座精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