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的统一﹞
一、〔从无我贯通(缘起的无实性)〕:
凡是无常的,即有为法,即生、住、异、灭的。涅槃是无为法,无为是不生、不灭的。生灭的与不生灭的,如何统一?”
三法印虽然是三,是各别次第的,其实最后只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故可以从缘起法无我的角度来统一贯穿三法印。
一般没有见法的人把生生灭灭跟不生不灭打成了两截,所以会产生疑惑:有为的一切万法都是生生灭灭的,涅槃是无为法的不生不灭,生生灭灭跟不生不灭是不一样的,怎么能统一呢?
“因此古来某些学派,为这二者的矛盾所困恼。看重无常,将涅槃看作无常以外的;”
注意听,这点很重要!一些学派执着在现象的无常,以为真的在生灭无常变化,将生灭与无常实有化了。这样就把生灭法与涅槃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误认为涅槃是无常现象外一个实在的无为法。
“重视涅槃常住的,又轻忽了无常。这样,佛法的完整性,统一性,被破坏了。”
而另一些学派则重视直接契入一切法的涅槃寂灭,对无常的生灭现象不重视,其实与上述重视无常现象的学派都是同样的理念——认为无常与涅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样佛法的完整性统一性就被破坏了。无常现象看起来是生住异灭,但在迁流变化的当下即是常不可得(没有永恒不变性),也就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无常,连剎那的无常都不住而无所得,在这无常不住的当下就体证到其涅槃空寂性。所以无常与涅槃譬喻成一体两面,但不是两个截然不同不相关的东西。一般修行者说:“断烦恼,证菩提;断生死,得涅槃”,也就是说,一边要消失时,一边才能成立,这样两个就不能同时存在了。但是如果统一的话就不一样了:“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两边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觉悟烦恼的实相本质的当下就是真如清净法性涅槃。不一样哦!一个是那边要断,这边才能成立,两边不相干;而另一个是不用断,明白当体即空的本质当下就进入涅槃。大乘之所以批评小乘法也在这一点:小乘要厌离,那边坏了,这边才能成立。其实万法的当体即空,在烦恼的当下照见其本质,当下就看到清净而没有烦恼了。这是观照的重点,也是师父讲的如实观照的重点:“观念念即住”,当你观察到那个念时,念当下就不再外放而止息了;“觉妄妄即真”,觉察到妄的本质,当下就知道它的不生灭的真如本性,而不是生灭动乱的妄相。这样无常与涅槃就统一了,原来不是两回事。
“其实三法印是综贯相通的;能统一三者的,即着重于三法印中的诸法无我印。诸法,通于有为与无为,从有为无为同是无我性去理解,即能将常与无常统一起来。”
“从有为无为同是无我性去理解,即能将常与无常统一起来”。这几句话要用心一点。这里的“常”是指不生灭的空寂法性,“无常”是指生灭的幻有法相。佛法说一切法(包括众生)皆平等无差别。万法明明是千差万别的,为什么说是平等无分别的?这要从哪里去看?因为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是缘起无自性空的,都是法性寂灭,而且是本来如此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平等无二的。观察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是缘起的组合而即生即灭无实性的,只是随着因缘条件的转化而无常变化,而且都同样必归于灭。体悟到这点即体证到寂灭法性,也就是自性的空寂,每一法都是寂灭空性,在法性上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平等平等。法性上确是一律平等,所以一切无分别只是站在法性上来讲的,不是在现象上来讲,现象上允许千差万别。将法相的千差万别归于平等的法性,这就是无常与涅槃的统一。
如果着相就会产生分别心。如果体会了万法的法性平等,就不再执着了。我们之所以不能悟道,就是不了解一切法的实相就是法性空寂,了解了法性空寂的实相,看待万法就会从法性平等上去观察,而不再起分别心了。从法性的角度知道其平等性,对于现象的千差万别不再奇怪,对好坏美丑也不会有喜欢和厌恶的分别心,真正能随缘安住了,因为知道美也如幻,丑也如幻。众生没有体会到法性的平等,所以在差别相上执着,以为好坏美丑是真的,这才执着真假善恶好坏美丑。当看到一切法的实相平等性,好的美的如幻,坏的丑的也如幻,因为一切皆缘起无自性故。只有真正从法性上去明白一切真相,才不会执取法相的差别,而做到法法平等无差别心,所以一个真正见法的人才能自在不分别,这一种不分别只有明白法性平等的人才能做到。
现在很多人误解为起心动念就叫分别心,以为不要起心动念才叫不分别,那是大错特错了!桌子椅子不分别,难道它们解脱了?这个不分别指的是体证万法的本来面目——法性空寂,而不是念头不起的不分别。如果念头怎么起怎么分别都与法相应,与空相应,都是清净的与明相应,也不造业,这样的分别又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在责备别人:“你在起心动念,你有分别心。”难道现象上的好坏、是非、恩怨都没有了吗?在现象上一定是千差万别的,法性上才能不分别。不要错认为全部东西混杂一起就叫没有分别心。这样的话,器世间的一切无情不都是没有分别的吗?要明白!
“诸法的无我性,可从缘起法去说明。缘起法本通两方面说:一、流转的因果相生,即是无常;二、还灭的因果寂灭,即是涅槃。所以缘起能贯彻这两端;缘起是无我性的,无我也即能贯通这两端了。”
这里就更要注意了:诸法的无我性能将常与无常统一起来,而无我一定要从缘起法来说明。缘起法本通两方面,一边是因果的流转生灭,另一边是还灭的寂灭涅槃。既然缘起法通生灭与涅槃,从缘起法的角度来看就贯串了生灭与涅槃,所以缘起能贯彻这两端。缘起是无我性的,无我也即能贯通生灭与涅槃这两端。
懂缘起的人就明白因果循环生灭相续的这一端,也明白一切法必归于灭的另一端,知道必归于灭的无常性,就可以知道无我,也可以体证到涅槃的空寂性,这样就可以看出生生灭灭与不生不灭都是基于缘起的无我而明白的。所以了解缘起才能真正的究竟解脱,也才能将常与无常、生灭与涅槃贯通无碍。缘起何其重要!所以我上课一直在强调缘起正见,佛法就是站在缘起论而建立的一切学说。如果不是站在缘起的立场,渐渐就会与外道的观念相应。什么是正见?缘起就是正见,缘起就在展现正见。所以缘起正见,正见缘起,不懂得缘起,就不可能有正见。现在一般的宗派法门都认为自己讲的才是正知正见,那就要看是否根据缘起所说呢!如何去抉择?看他所讲的内容是否符合佛陀的缘起无自性的真正缘起论——缘起无自性,自性非缘起。佛法的真正缘起论是无自性的,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有些佛门中人却大讲“自性缘起”,还自说是真正的正见。所以从正见的缘起就可以理解并抉择一切宗派是究竟义还是方便义,可见缘起太重要了!离开缘起就分不清外道与佛法的差别,离开缘起我们就无法解脱受用。
“诸法的无我性,可从缘起法来理解:一切法因缘和合,所以能生;因缘离散,所以一切法归于灭。看起来,似乎有什么实体在那里生灭,其实并没有实自性的生灭。如真是实有的,就不能生,也不会灭了。”
所谓“实有”就是真实不变之存在,又如何能现出变化的生灭相?正因为无自性的空寂非实,所以才能依据因缘而聚合离散,条件组合时现出生相,条件散就现出灭相。这样的幻相被执着的众生看起来好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在生灭。所以导师就点醒告诉我们:其间并没有实在的自性生灭,如果是真的实在的有,就不会变了,不会变就不能生,也不能灭,证实了没有自性,即自性空寂(法性空)。
“故从一切法的相生还灭,了知它本来无我、无自性。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无真实性,故生非实生,灭非实灭。”
这个重点一定要先把握:一切法看起来是在生灭,其实并没有自性的生灭,法法无自性,因为缘起故。“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无真实性,故生非实生,灭非实灭。”明白这几句话就体会无生了。一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一定是剎那变化不住的,既然剎那变化不住,缘起的生是实在的生吗?缘起的灭是实在的灭吗?体会到缘起法的生非实生,灭非实灭,那不就是无生吗?这即是大乘直接契入之处——直接体证无生,“无生”就是“没有”真实的“生”,很重要!
“缘起法的归于灭,不是因缘离散才是灭,当诸法生起存在时,由于了无自性可得,当下即是如幻如化、本性空寂。”
这个重点都在谈大乘的不共慧。一切法都是因缘起的,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性生,所以不是实生,也不是实灭。再进一步,缘起法归于灭,也不是东西坏了才灭,这是很重要的理念。当缘起的任何一法生起时就了解它没有实在性,它是剎那刹那在迁流变化的,也就是无自性可得,当下就可明白它是如幻如化,本性空寂,无实在的生灭。象这样当下体会而直接契入涅槃寂灭就是大乘的不共慧。
如果执着生是实生,灭是实灭,那么生就不能灭,灭就不能生。正因为了解缘起生非实生,灭非实灭,所以生可以灭,灭可以生。注意听,这个很重要!这样就不会落在断灭或常见的两边了。说实在的,学法如果不能当下体证本性空寂,一定会执着在实有的境界实有法里,纵然苦修也难以见道!这里相当重要,大家要深刻体会。不要误会修行见法有真正的阶段,譬如今天爬到第八个阶段,明天爬到第九阶,接下来就是第十个阶段叫见法,没有这样的阶段,那只是在形容境界而已。生都非实生,灭都非实灭了,当体即空,还有一个实有的境界吗?所以只是譬喻而已。当下如果不能体证一切法的生灭是如幻如化本性空寂的,而感觉实有生灭、实有次第、实有所得所证的境界,那是永远也不可能见法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不了解缘起就不明白如幻如化,不知道本无自性、本来空、本来寂灭,这些内容都是一致的。只有建立真正的缘起正见,才能知道“本无自性…
《解脱之道讲记 b18 三法印的统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