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之道讲记 b18 三法印的统一▪P2

  ..续本文上一页、本来空、本来寂灭”内容的一致性。建立缘起的正见有多重要!所以我常讲,我今天上的课是佛法中最基础、最根本、最浅显的,但是要注意,这个明白了,你就真正能解脱证涅槃。看起来最简单、最基础、最不起眼的,恰恰是最究竟的!我们不好玄谈,也不好高骛远,而是很扎实地把基础打好,后面的相应就是一贯的。这个地基(正见)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从不唱高调,但一旦打好了基础,一定可以建立高楼大厦。

  “所以,生灭无常,即是空无我的,空无我即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这样,无我,就贯彻三印了。”

  从观察生灭无常知道空无我,而空无我即非实生、非实灭(不生不灭),从无常到不生不灭是一个过程;反过头来,也就知道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这最要紧了:我们要在哪里体会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就在生灭无常中!注意听!所以不是离生灭无常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而是从不生不灭的体会就知道生灭的当下是空如幻,所以不生不灭就是生生灭灭的现象展现出来的。这样,无常的生灭与涅槃的不生灭才真正贯通统一而无矛盾了,也才能理解体会大乘所说的“烦恼即涅槃”,明白清楚烦恼本质的当下就是菩提。如果不能贯通,那就一定要“断烦恼,证菩提”,把烦恼和菩提打成两截子了。

  导师在金刚经讲义里有巧慧与拙慧之喻:海水结冰,一般要凿开冰层取水,这如拙慧;有智能者知道冰就是水,用不着去冰得水,把冰融化了就是水,这如巧慧。冰就像烦恼,拙慧者要断烦恼才证菩提;而巧慧者当下明白烦恼的本质就解脱证菩提。这一点何其重要!巧慧就是般若空的智能,我们要到哪里求智能?就在烦恼中;在哪里求解脱?就在生死中。一定要明白!否则在哪里下手用功解脱?太重要了!

  “从缘起无我的深义去了解:法的生起是幻起,还灭是幻灭,生灭无常而本来空寂。”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何观?从缘起法去观。缘起是条件的组合故无自性,真正体会到像梦幻泡影,就明白万法虽然有生起,却是如幻的缘起非实。生起是如幻的,灭自然也是如幻,而无真正的生灭,这样就体会到本来就是空寂的寂灭性即无生。

  “所以佛弟子证得涅槃,不过是显出诸法实相,还他个本来如是。 三法印,哪里是隔别对立而不可贯通呢?”

  这几句话太重要了!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如果有一天真的见法或证入涅槃解脱了,其实也不过是显出诸法实相,还它个本来面目而已。什么叫本来面目?一切法本自空寂、本自寂灭的真相。既然只是还它 个本来,那就不是修来的,是法尔如是的,只是了解它的实相本来如此而已。“一切法本自清净,一切法本自涅槃,一切法本无生灭,”其实就是立足于实相的空寂性而说的。所以在证悟解脱时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什么,只是本来如此。《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说的就是涅槃法性空寂。明白这个,见法悟道的人哪里还有什么可得?有所得,就有增;有所失,就有减,不过是还它个本来而已。每一个人生命的当下都在本来里,由于不知道,所以叫无明。经过听闻正法的熏习以及如理思惟,再在自己身心中慢慢体验,当下明白时:啊,原来不过如此!禅宗有人悟道:“原来鼻子是向下的。”鼻子向下就是本来,哪里有朝天的?就是这么简单而已。其实这是比喻法本来就是这样,我们本来就在法里面,但由于无知迷惑不了解实相,于是在无我中起我见而造业,这才轮回生死痛苦烦恼不已。明白了就不再颠倒,好比打开灯,黑暗就不存在了,还要修什么?有何得失?我曾说:没有建立缘起的正见,貌似修行,其实都是在无明中的有为造作中,与法是不相应的。不得法,没有正见,怎么修都无法解脱。外道为何不能解脱?没有缘起正见故,尽管苦行、虐待自己、穷得裸体……这一切都没效,无智能故。“菩提心,大悲愿,般若空慧”是大乘三要,缺一都不能成就,而且般若智能是一切法的根本,没有般若就不能解脱。外道发心修苦行,但没有般若的空慧,还是无法解脱的。这个很重要。

  佛陀出家后修禅定是一流功夫,知道没有究竟,接着苦行六年,瘦得皮包骨也不能究竟解脱,最后在菩提树下,体会缘起法而悟道时,剎那间整个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我才问各位:悟后的一剎那与悟前的一剎哪里不同?是修来的吗?怎么个修法?只是那一分明白,看到真相:啊,原来如此!还它个本来而已。那一剎没有任何的造作,没有“修”到什么,只是明白清楚了,觉悟真相了,不再颠倒而已。为何要讲这个?因为很重要!不明白的人都在盲修瞎炼,包括外道的苦行、非因计因以及佛门中的贪因贪果贪功德等,都不是正见的产物,所以不能解脱。我执不破,烦恼绝对不会断,烦恼不断,又如何解脱?而要断烦恼破我执,就先要破无明,也就是要明白真相,没有看到真相,我执是不会破的,要明白!我们都活在过去错误的观念惯性里而不自知。如果没有善知识的真正引导,就无法建立正见,那怎么破无明?所以要感激导师把这些正见抉择出来,我们才明白这条是正路,再不会盲修瞎炼,不会迷惑在迷信崇拜他力救度里了。导师的伟大及智能的贡献对我们众生有多重要!

  “二、〔一实相印贯穿三法印〕

  因人的根性不同,故通达真理的过程也有点不同。声闻乘依无常、无我而体证涅槃。大乘菩萨,只一「空」字,就把三法印统摄起来。大乘学者,立足于空相应缘起,”

  法是一,只是众生根性有差别。每一个人由于过去久远劫的生死导致习性很深,因缘(即根性)都不同。譬如有人上课成绩名列前茅,老师的课他一听就懂,感到很简单;而有些人用功拚死也考不上;有人生下来就很善良,有人生出来特别坏,这都与过去的习性条件有关。

  大乘佛法确有其超越处、不共处,就是从缘起的立场,直接以空义贯穿三法印,也就是“空”含盖了无常无我涅槃三法印,直接契入寂灭的法性空寂,下面就是空的内容。

  “所以知:

   (1)一切法是千变万化的幻有,没有不变性的东西,没有常性可得,则知「诸行无常」。从「否定不变性」说,即是空。”

   三法印的“诸行无常”印,常就是不变性,无常就是“常性不可得”,既然是常性不可得,就是否定(不可得)其不变性(常性)。大乘的“否定不变性”即是常性不可得,常性不可得就是空,所以从“否定不变性”而直接契入空性。

  “(2)一切法是相互依存、众缘假合的,故没有独存性的东西,则知「诸法无我」。从「否定独存性」说,即是空。”

  “诸法无我”印,是从否定独存性而体会空的。缘起的法必是很多条件相依相缘的组合,而不是单一独存的,故否定独存性。否定即“无”,独存性即“我”,否定独存性即是无我,无我就是空。所以大乘从“否定独存性”而直接契入空性。

  “(3)涅槃,即生灭自性不可得,没有实生实灭的东西,从「否定实在性」说,即是空。三法印从否定方面说,即是显示空义,”

   “涅槃寂静”印,否定自性,没有实生实灭的东西,从否定实在性即是空,三法印所否定的部分其实就是在讲空。大乘把握住了这一点,把无常、无我、涅槃统合起来,是“没有不变性,没有独存性,没有实在性”,三个内容其实都是空的本质。空是寂灭,寂灭就是没有永恒不变性,没有独存性,没有实在性,用一个“空”字就把这三个法则都涵盖了。如果从三法印会觉得有不同的次第而不能贯穿,执着实有生灭的就不能体证涅槃,以为涅槃与生灭是相对的。但用“空”字就不会有这样的误解:无常否定了不变性,无我否定了独存性,涅槃否定了实在性,三个法印用一个“空”字(否定)就都贯穿了。通过这样的阐述就明白大乘的空义涵盖了三法印。学大乘的空义,从般若经的立场,从缘起的立场,从中观的立场,都同样可以建立这样的体会——六度的般若空慧。了解空慧就贯穿了三法印,大乘的空慧太重要了!没有真正了解大乘空义的人就不知道大乘的深妙。要注意:只要谈到大乘的空,与三法印没有差别,因为空的本质是在否定不变性,否定独存性,否定实有性,所以“空”与三法印的本质是一样的。

  但是现在很多学大乘的却把空义讲成不空,说有一个实体的自性不变,要注意!解释大乘的空义一定不能违背根本三法印的本质——否定不变性、独存性、实在性,如果违背了那还是真正的般若空义吗?藉这个机会使大家明白,真正的大乘空慧是不违背三法印本质的,是一致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讲这个?大家要注意!在印度发扬大乘开始是中观,以后是唯识,接下来是真常系的如来藏。这三个大系内容有所差别,而中观的思想才真正与般若经的空一致,与阿含经三法印的根本一致。不把这个根本抉择出来,就无法抉择大乘三系,那会被搞得很辛苦。尤其是我们中国普遍流传接受的都是真常系的思想,中观与唯识比较少。那大家就要注意了,我们没有能力抉择的话,你以为这样就是了。所以只有明白空义的真正本质,才有能力来抉择大乘三系的同异。

  导师把握住了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的空义,往上追溯到般若经的空义,再往上追溯部派佛教里的理论,最后发现龙树菩萨是从《杂阿含经》中发掘到缘起的真意,也就是初期大乘的缘起无自性空义与阿含经的精神根本意趣是一致一贯的。导师把握住了这一点,把握到龙树菩萨的精神,所以他也是站在这个立场来抉择大乘三系。不知道这个重点的人就会觉得奇怪:导师根据什么来评判了义不了义?其实就是根据这个。所以这个很重要!不明白的人对这个法的抉择就很困扰,缘起原本应该是无自性的,但流变到后来却讲成“自性缘起”了!所以我们会感到无所适从而产生了矛盾怀疑。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大乘空义,很容易混杂入外道…

《解脱之道讲记 b18 三法印的统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